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时间:2024-07-06

姜伟军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会计专业是生源好、就业相对稳定的专业,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对企业财会人员能力需求调研的结果来看,企业已不再仅仅要求财会人员只会记帐、算帐和报帐,还希望能更好地完成纳税的所有工作并进行税务筹划。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在专业建设中应重视税务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 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1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

国家对中小企业逐步采取查账征收取代过去核定征收的方法,各类企业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税务管理。以往的税务类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实体计算,轻纳税程序,以致学生毕业时对纳税具体工作几乎一无所知,适应工作较慢,更不用提纳税筹划等更深层的知识。为使会计专业教育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重视税务实践教学,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税务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实践性体现在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环节的各个方面,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是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3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

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还要具备相应的税收实务操作能力,仅靠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能达到的。通过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将税务中的问题还原为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体会企业纳税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在关系,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以利于今后工作。

1.4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企业当前的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逐步增加并趋向复杂,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已经增加了税务类课程,并开展了相应的教学研究。构建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并应用,可以规范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节约课程建设成本,培养学生税额计算、纳税业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税务筹划和税收法律应用等能力,对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基本现状

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可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是在实验室中模拟纳税工作程序和方法,校外实践可由教师带队去企业单位或税务师事务所去实习,或学生按要求自己到税务机关及企业进行认知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

但目前校外实践教学面临重重困难,很难达到目的。一是实习单位难落实,一些单位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待、指导为由,不愿意接受来实习的学生,使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的工作陷入困境;二是实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单位虽然接受了实习生,却不认真配合,不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这里当然有保密原因),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很多学生在实习中根本接触不到纳税实务操作,只是打打杂;三是实习经费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习效果。

可见,校外实习存在诸多问题和较大困难,使这一实践环节难以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培养财经人才又需要强化实践,增强技能。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内税务类课程实践性教学,同时解决好学生的社会认知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

3 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按照社会需求和教学实践设置税务类课程,包括以侧重税额计算的《税法》、以侧重涉税业务会计核算的《税务会计》、含手工纳税模拟和电子纳税模拟的《纳税实务综合模拟》、《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等课程。根据税务业务的构成,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规律,在会计专业构建三个渐进式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以认识税额计算和一般税务会计核算的认知实践平台;以综合运用会计与税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模拟实践平台;以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税务实践问题的税务筹划案例教学和毕业实习的运用实践平台。

3.1 认知实践平台

要求学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布置一些涉税的相关题目,由学生自主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和企业走访、实习,结合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税收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写出走访、实习总结,并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对涉税工作有一个基本了解。

以《税法》为涉税的基本课程,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拓展阅读为辅。在讲授完相关内容后,安排随堂实验,由教师指导学生计算税额,填写主要纳税申报表的基本项目,巩固所学税务知识,为学生学习后续涉税课程打好基础。

聘请税务机关人员、企业财务主管和注册税务师到校开展讲座与交流,了解税收业务的前沿信息和税务工作的实际要求。

3.2 模拟实践平台

3.2.1 开设《纳税实务综合模拟》课程

学生学完《税法》、《税务会计》和相关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纳税实务综合模拟》课程,选择典型业务,采用案例教学,由学生进行手工纳税模拟,并进行计算机模拟纳税申报。学生在学校的相关实验室模拟税务机关(国税、地税)、银行和纳税人进行涉税业务的模拟实践,用真实的凭证、账簿、申报表进行相应处理,用《税务会计教学平台》、《电子报税》等教学软件进行税务电子化实践教学。

教学软件模拟了企业税务登记、税务变更、税务注销、税务申报和税款缴纳五大流程,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角色(企业会计、企业财务总监、税务系统管理人员、税务登记中心管理人员、税务纳税中心管理人员及税务其他管理人员),让学生从企业角度和税务角度分别模拟,全面了解纳税流程和知识。在案例和实验室软件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纳税申报和节税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3.2.2 开设《税务管理》课程

《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实务综合模拟》等课程内容都属于企业业务。而企业涉税业务则与社会各方面有关联,应该通过开设《税务管理》课程,讲授、学生专题PPT交流、税务专题论文写作和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根据课程内容,聘请相关行业、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如税务机关人员、企业负责纳税的财务人员和注册税务师等,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税款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项目,让学生对实际业务有较为真实的体验,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2.3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应当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依法纳税的意识、提高与涉税单位和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也可以组织“税收知识与实务竞赛”,以提高学生对涉税业务知识的综合运用。

通过该平台的实践,可增强学生的涉税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缩短相关工作的适应期。

3.3 综合应用实践平台

开设《税务筹划》课程,首先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税收法制观念,培养依法纳税意识;其次使学生掌握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规律和技能。为了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本课程尽可能地体现理论与实务的紧密结合,突出其实用性,选定区域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以案例教学为主,使学生在了解税务筹划原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习《税务筹划》课程,关键是树立学生的税务筹划基本理念,掌握税务筹划的精髓和要领,并强调不要生搬硬套。

学生在具备了较系统的涉税业务知识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学生的毕业论文以涉税业务为主题,指导教师应对其中可能出现的税务问题予以解答、关注,帮助他们提高处理涉税业务的水平。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社会、企业与税的关系,无形中也就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 构建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制定实践教学效果调查和分析方法。调查对象包括毕业班学生、在校开过税务类课程的学生,同行专家的评价和督导的评价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税务类课程开设及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教学组织、计划执行情况,教师课堂授课、指导实践效果情况,教学实践内容与实际工作衔接、适用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税收问题兴趣提高,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等。

4.2 采用新型校政企合作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根据当前会计专业国际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共赢”的基础上,挑选拟合作的企业、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建立并巩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涉及企业税收和商业秘密的内容,可由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协议,为会计专业进行涉税业务实践教学提供保证。

4.3 在项目建设中打造税务课程团队,提高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除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外,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社会,从事涉税业务的调查、咨询服务等活动;也可以选派专业教师进入到相关的企业、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机关,方式可包括兼职、实习或调研等,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构建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应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所在区域的实际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条件,不断探索,在保证学生掌握会计核心内容基础上,提高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3]安仲文.税务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