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信息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4-07-06

王国茹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将会成为该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自2019年起,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全面实施,“平行记账原则”开始执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基础、双报告模式,让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政策与制度的调整,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根据单位实际发展情况来打造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快“业财融合”,让事业单位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对政府会计制度下信息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指的是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挖掘业务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充分利用,从而起到优化业务流程和结构,提升经营与管理效率的作用,为领导者制定关键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始于会计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会计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财务软件与企业管理软件融合的ERP阶段、财务软件与互联网融合的网络财务阶段,以及解决经济全球化下企业财务管理难题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和财务共享平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会计行业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了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功能之外,还能够进行预测、监控和分析。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首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优化了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传统的会计制度中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资产折旧规划存在着较大弊端,无论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折旧核实起来十分困难,会增加财务管理风险。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就对此提出了明确规定,能够以更为严格的标准对会计核算进行明确要求,可更精准、更完善的把控单位资金情况。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下,财务核算的精确性得到了保障。其次,财务报表得以优化。目前高新技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借助信息技术,财务管理可朝着系统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财务报表管理、会计核算功能,还是资金状态管理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制定关键决策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第三,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完善。事业单位在经过长期发展后,内部管理制度和模式都比较固定,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漏洞较多,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体系缺失等,都会带来财务风险。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的把握程度更高,有助于打造透明、公开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信息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1.预算管理科学高效

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多以人工的方式开展,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出现计算失误。不仅如此,预算编制、执行、分析以及后期的监督管控、总结评价等各环节关联度严重不足,信息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很难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决策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指导。预算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都要依靠人工的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得,其准确性、效率等都得不到保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来代替传统的工作模式,对预算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将会更为密切,这也让预算编制变得更为精确,也更贴合实际情况。如此一来,预算执行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将会大大缩短,避免了后期出现频繁的预算调整与更改。信息系统还具有自动控制功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约束能力也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突出了预算执行管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特点。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同时处理海量数据信息,预算分析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传统报表格式,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内容上来看,其跨度都会更大,预算分析结果将会更具有针对性,可为预算管理、预算决策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在云计算、数据库等技术应用下,可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进行备份与妥善保存,并能够随时进行调取,提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此外,信息平台的应用,还可对不同会计科目、事业单位开展的项目进行监控,以了解预算执行是否到位,信息处理、分析和报告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业务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也有了保障,为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大便利。

2.支出管理及时准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阶段,事业单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支出的项目数量较多,类型比较多样,应加强经费支出方面的合理管控,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及浪费,要力求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格把控项目检查、验收等环节。如果在业务或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会计系统没有及时的进行联动,那么就会让会计数据具有滞后性,相关数据的时效性不足,如果处理不到位,将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为事业单位发展带来阻碍。目前联网的财务报销平台以及其他支出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进行动态化管理。尤其是在项目经费支出管理、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线上电子审批将会更加方便快捷,也便于财务数据的共享和传输,无需在线下利用纸质文件进行审批,节省了各方的时间,工作流程得以简化。当网络平台审批结束之后,信息系统中的项目支出信息就会自动更新,财会人员能够对不同项目、不同科目的预算支出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业务人员也可随时获取项目的可用额度。如此一来,财务和业务部门实现了高效联动,财会数据滞后性的问题也可得到解决,支出费用情况将会更加及时准确,突出了可视化的特点。

3.内部控制严格有效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其发展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合理的对其进行规划和管控,既能够提升资金利用率,还可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合理管控业务流程、会计流程中产生的各方面信息,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此,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扩大其覆盖范围,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监控。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让该工作更加简单高效,使财务管理更有效的开展。内部控制的实现,是以规章制度和流程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应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全面提升其内控意识与执行力。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内控体系再健全,如果没有外部监管和约束,依然难以发挥其作用。财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强调了会计主体内部控制责任,增加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总体性要求。为此,想要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就要大力推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发展,对各流程进行严格管控,从而降低财务工作风险。项目经费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每笔资金的支出都要经过层层审批,确保使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管控,包括明确项目的类别、金额、科目等信息,减少审核力度不足、审批流程不全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信息技术还具备可视化、痕迹化的特点,可为审批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保障。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1.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2019年1月1日,新政府会计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实,对财务报表设置、经济分类、会计科目等各方面进行了优化。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加强新旧制度之间的衔接,定期组织培训工作,让财会人员更充分、更全面的了解新制度中的相关要求,推动财务工作的规范开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下,事业单位应突出成本核算的重要地位,并投入大量精力,为了让该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具体策略如下:(1)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对财务工作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制度保障财务管理改革也会开展的更为顺利。事业单位要借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东风,不断完善原有的财务工作制度体系,例如引进支出确认制度、收入确认制度,以提升收支的安全性。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要深入了解其中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在会计核算方面,更高细化进行分类,详细记录不同类型资产在管理与维护中产生的费用,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盘点清算工作,并利用计提累计折旧来优化资源配置;(2)升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在政府会计制度全面落实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为了让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着力打造了统一的核算系统。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引进了该系统,并对财会人员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保证核算系统的一致性,让财务数据传输、共享更加高效,从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资金利用率也能够得到保障。

2.细化财务报表,提升财务信息化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深入了解制度的相关内容,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设计编制现金流量表,如实反映出资金的使用情况,对每笔资金支出进行实时监管和记录,保证其安全性。财务报表的细化还具有一项突出功能,就是能够让领导人员了解单位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量,从而为下一阶段发展制定决策。此外,还应完善财务报表的权责分明制度,明确划分各方职责和工作内容,共同监督管理财务报表工作,为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参考。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高科技手段也成为了其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事业单位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很多管理理念和模式都十分固定,有关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主动引进先进技术系统,切实提升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定时定期拨款专项费用,保证专款专用,只用于信息化建设时设备的采购。其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或是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信息设备的操作技巧和方式方法,以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第三,在信息化系统打造完毕之后,还要定期对硬件、软件等进行检查,修复系统漏洞。及时升级更新财务管理系统,保证功能的多样性,让数据传输和共享更加高效。第四,积极应用云计算、云储存、大数据等技术,将其和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事业单位要引进前沿技术和理论,加强实践过程,用信息化手段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推动财务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3.健全财务信息监督体系

想要更好的应对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加强管理和调整。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一定挑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虽然改变了过去低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但网络的开放性也会让财务数据面临更大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健全的监督体制就十分有必要,要从资金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管控,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要突出内部控制的约束作用,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小组,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将管理重点放在报表编制、财务支出、预算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此外,还要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尤其要注重信息披露与公开,可建设事业单位专属的网站,借助网络化的信息公示平台,展示单位财务工作情况,以保证信息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如此一来,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也得到了保障,有助于打造人民满意的好单位。

4.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就目前情况来看,新政府会计制度仍然处于过渡时期,很多事业单位依然在大力培训。想要让其中的各项规定更好落实到位,需要专业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因此有关单位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加强各部门的交流沟通,让财务和业务能够更好融合。其次,做好宣传工作,让财会人员深入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相互交流沟通,分享心得体会。第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事业单位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财会人员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关单位要打造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其功能的多样性,培养财务人员信息素养,熟练掌握不同软件的操作技巧。第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性质较为特殊,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或是经不住利益诱惑,很容易出卖机密信息,对事业单位、对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培训时,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塑造良好的单位文化,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既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有关人员要深入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规范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加大资金、人才和资源投入力度,着力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监督机制,做好财务信息披露,减少信息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要求作为引导,推动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