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韦坤坤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越发受到财务领域的重视。在开展财务工作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想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定运行,需要对预算工作实施有效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构建与行政事业单位相符的预算管理目标,推动单位在信息时代的建设。
预算管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制定方案方面存在难点。
(1)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库申报建设工作中,多数时候由于缺少详细的分析,没有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审核过程的严谨性不足,导致预算编制缺少科学性,最终影响预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少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主要是由于项目管理人员通常过于重视方案的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对于预算科目的重视度不足,甚至将预算管理工作全部交给财务部门完成,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相符性、预算的准确性均不足。
(2)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预算管理工作应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设不科学。
第一,绩效指标设定的科学性不足。在建设项目库时,已经明确一级和二级绩效指标,而后根据项目立项单位从项目本身的特点出发,合理设置三级绩效指标。因为各个项目建设的资金属性以及支持方向存在差异性,以科学的方式设计三级指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以共性指标将其中的个性指标替代,无法较好的体现出项目特点,所设计的绩效指标的科学性也就不足。
第二,绩效指标值的可鉴性不足。绩效指标不仅与项目本身的个性化特点存在关系,与绩效指标值的可鉴性也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情况下,绩效指标值的设定需要具体分析行业中具有标准化特点的指标值、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及参考以往的数据,对占比权重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后对其进行测算,并且在设计指标值之后,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等工作之后确定指标值。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绩效指标值的设定工作中缺少测算以及专家论证环节,导致指标值的可鉴性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难点较为突出。
一是缺乏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到位的基础条件,也是提升预算执行监管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大多数单位的预算执行监管制度都残缺不全,严重阻碍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发展。首先,现行预算执行监管制度的内容简单,对实际监管工作的指导效用并不明显,无法帮助监管人员形成统一的工作标准,难以实现精细化的预算执行监管,甚至会进一步恶化预算执行工作。其次,在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预算执行监管制度结构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这两大机制的欠缺致使预算执行监管丧失责任约束,增大预算执行监管的弹性,当预算执行监管措施的实施呈现出随意化趋势,那么原有的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就会被架空,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约束力。
二是预算执行监管刚性不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其核心目标不仅仅是管理形式上的改变,更关键的是要将各项管理决策落实到预算工作的实处;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预算执行监管必须具备较强的刚性特征。然而,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达到这一标准,他们在实施预算执行监管时一直无法突破柔性思维的桎梏,对于一些不规范的预算操作,或是没有达到预算指标的情况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处理态度,不仅无法营造严明的预算执行氛围,难以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监管职能,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出现形式主义,严重降低了单位的预算成效。
三是预算执行监管的手段落后单一。首先,就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现状来看,大多数单位沿用的都是事中和事后监管模式,而没有在预算执行之前采取相关的监管措施,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会造成较多的预算监管漏洞,降低预算执行监管的有效性,无法将监管工作覆盖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从而难以构建闭环式的预算执行管理体系。其次,预算执行监管技术缺乏先进性。在预算执行监管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数量庞大的信息数据,想要考察预算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先进的监管技术不可或缺。但是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的现实情况出发,信息化预算监管技术系统还没有得到普及,现行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和监管功能都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大幅度降低了预算执行监管质效,还直接影响最终预算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第一,预算绩效管理尚有不足。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仅涉及到本部门的预算监控管理,还需要其他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配合,探索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互相配合才能达到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实施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获得了足够重视,但其保障制度所发挥的约束力有所不足。在多方利益的影响下,财政部门为能够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好,缺少具有系统性的约束制度,进而增加预算绩效管理难度,影响管理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人员未及时更新预算绩效管理的新知识、未有效运用预算管理新制度,个别人员甚至对政策理解有偏差,仅机械地按照政策或者指示开展业务,实际执行偏离了预算目标,从而失去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实行的预算绩效管理中,在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存在数据不能对预算绩效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准确评估。绩效管理指标是具有完整性的一个系统,其组成是一系列的变量,而变量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且互相补充,在一个绩效方案中发挥统一作用,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从近年来实施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估措施的角度上来看,有些部门所设置的绩效指标无法从整体上准确反映出预算项目的具体特点,且缺少第三方评估、客观性数据以及具有实践性质的标准,导致最终的评估结果不具有实际价值,无法发挥指导意义。
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预算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而这一点需要改变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实施有效的自我控制方法,并且要加强单位的管理工作,注意提高其规范性,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努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保证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应结合云计算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政采云引入到管理过程中,以提升效能为前提,通过技术进行提前布局,并将云计算思路进行融入,这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还要重视预算编制质量的控制,实现科学化的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较为复杂,即便现在信息时代的技术手段能够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方法,但仍然需要严格控制预算编制质量,在充分考虑单位历史情况的基础上,合理预测下年度对资金的需求,满足单位开展各项业务的需要。同时,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支出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还应在云预算大背景下,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应将云预算技术在各个业务处室进行延伸,使其具有发起项目经费申请并对立项依据等预算必要信息进行直接填报的功能,以此确保完成绩效目标和任务目标。
绩效指标作为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指标,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进而发挥出绩效指标在预算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绩效指标要具有个性化特点。绩效指标的设定需要与具体项目的属性进行结合。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属性,经费支持方向也存在差异性,专项经费之间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异,绩效指标的设定在横向上也就不存在可比性,即绩效指标的个性化特点被突出。即便是构建相同项目的绩效指标,也会受到项目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性,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对待绩效指标。
其次,采取科学的方式对绩效指标值进行编制。绩效管理的关键是以细化和量化的方式表达绩效目标,而通过具有衡量特点的数量化指标设定绩效指标值,才能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进而实现绩效管理目标。因此,在设立三级绩效指标值时需要采取结合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方式,并且关键指标为定量指标。
最后,将历史数据、行业标准、专家意见综合起来,在合理的范围内分析外界因素对绩效指标设定的影响,以科学的方式编制指标值,从而提高绩效指标的实际应用价值。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时代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从项目本身、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行业标准等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绩效指标,以便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监管制度。首先,单位领导应该综合考虑信息时代预算管理工作需求,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制定细致的执行监管条例,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在预算执行和监管过程中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能逐渐形成统一的监管标准,从而提升预算执行监管的精细性、规范性。其次,在现有预算执行监管制度结构上,单位领导还应该增设监督机制和奖罚机制,把预算执行监管和有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相对接,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预算执行监管的责任约束力,也能确保各项预算管理决策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缩减预算执行监管的弹性空间,彰显预算执行监管制度卓越的监督约束效用。
二是遵循刚性原则,杜绝预算执行监管过程中的随意行为。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管制度的建设和优化,预算执行监管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框架。面对不良局面,各单位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提升预算执行监管刚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保障监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组织预算执行监管人员参与职业道德学习,使他们认识到落实预算执行监管对于单位远景发展的现实意义,强化相关人员的纪律性和责任意识,对于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没有完成预算指标等情况进行处理,从而促进预算执行监管职能的发挥。
三是依托信息计算引入创新的预算执行监管技术方法。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针对预算执行监管工作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由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管,把控每个预算流程的执行情况,使预算执行监管形成一个闭环式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可以妥善弥补监管缺陷,另一方面能助力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监管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根据预算执行监管需求建立预算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预算系统内部的信息传递速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预算执行不力问题,进而显著增强预算执行监管质量;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将预算执行情况数据化地呈现出来,可以让预算执行监管更具时效性和直观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监管优势,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取得更扎实的改革成果。
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中,绩效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以及单位的服务质量。
第一,建立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原有的管理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对于存在问题的管理措施,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补充,使整个管理体系逐渐完善。需要对应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评估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中涉及的各类型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对其实施排列组合,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反映财政整体趋势。所采取的预算绩效管理措施中需要包括各个项目的预算支出,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且对其真实性负责,以此确保绩效管理质量。同时,也应使得以政府财政部门为主体,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积极配合且积极参与的管理体系能够逐步完善。
第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为实施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这是目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健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规范细化并且落实绩效管理评价,将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方法制定和应用的主要依据,使绩效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和优化,最终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除此之外,实施多元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中,需要注意提升管理人员的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工作人员是预算绩效管理中最为活跃、但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是推动整个工作发展的主要动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管理、执行以及风险防范都需要人的支撑,这就需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便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中,还需要注意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以便提升其预算绩效管理能力的同时,提升管理的综合效果。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方面,还需要注意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于接受培训时间较短、操作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则需要重新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满足预算绩效管理需要。
第三,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应本着遵循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循序渐进、奖优罚劣的原则,通过报告与通报、信息公开、与预算挂钩、与考核挂钩、整改问责等方式,积极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成果,促进预算管理工作。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需不断渗透并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并对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展开深入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完善绩效指标、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实施多元化绩效管理方法等措施,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优化,以便提升预算管理成果。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目实施的成本,在为人民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尽量降低服务成本,保护好国家财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