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4-07-06

张 媛

为满足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的需求,国务院于2021年4月1日起颁布实施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条例》中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际管理工作许多环节做出明确指示,例如什么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归属问题;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具体的权利与责任;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配置、使用、处置国有资产及具体操作流程;在预算管理中怎样与国有资产管理相衔接;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方面及具体执行标准;明确国家应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以及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资产报告内容、报送对象,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责任人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监督义务及法律责任。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机构,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迅速提升,这就要求加快建立与现代国家经济建设能力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提高,这仅仅依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的是不现实的,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链条管理的特征,必须树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全局意识,建立健全各部门衔接机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个岗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担负各自权利与责任,责、权分工明确,共同组成高效运转的科学管理体系,为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石。使国有资产积极有效的运转起来,避免发生资源浪费,充分发挥资产价值,提高事业单位自身服务能力。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影响

自2019年1月1日起各级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构建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取得的国有资产计入“库存商品”或“固定、无形资产”科目,当库存商品被领用时,减少“库存商品”科目,增加“管理费用”或“业务费用”科目,固定、无形资产则自资产增加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并进行摊销,相应增加“管理费用”或“业务费用”科目。预算会计则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没有费用科目,事业单位取得国有资产时,直接增加事业支出。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人员国有资产管理概念陈旧

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人员没有现代化的国有资产管理概念,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资产管理理念普遍存在。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机构,没有效益压力,单位资产都归国家所有,国有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既不影响单位的年度评优,也不影响个人的年度考核,造成事业单位管理层不重视资产管理。为了体现工作业绩,只是一味争取资金,购置一些并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国有资产,造成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事业单位大部分没有专职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将国有资产采购、入账、盘点、报废管理工作集中在财务部门,资产的管理维护放在使用部门,这不符合单位内控管理,也不利于单位内部的绩效考评,还引起了一些管理中的问题产生。

1.资产重复配置、资产闲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采购均要通过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工作隶属财政厅,现行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都在财务部门,单位财务部门一是对单位业务部门需要的专业性强的国有资产并不了解,容易造成采购的资产与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出现偏差的现象,造成资产采购重复或者采购回来的资产不能满足业务部门实际工作需求,造成资产闲置。二是对本单位闲置资产情况掌握不起来,无法盘活单位闲置资产,使资产得到充分利用。

2.账目与实物信息不一致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又缺乏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权利与职责,造成各部门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责任感,不积极、不主动,财务部门仅凭借票据信息录入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对实有资产情况不掌握,有时发票上信息不够准确和全面,造成系统内资产信息不规范,与实有资产信息不一致。事业单位经常会接收上级部门无偿调拨的资产,由于这些项目资金金额较大,购置的资产种类繁多,涉及的单位也比较多,政府采购流程及调拨手续都比较繁琐,所耗时间很长,造成采购的资产都已到达接收单位并验收使用,而财务部门毫不知情,也因缺乏调拨手续,而无法办理财务入账登记,造成账实不符。

3.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不到位

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专职的资产管理机构,没有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更是将不同类别的国有资产分配给不同部门管理,造成管理部门之间权利与责任不好划分,互相推诿,由于又都不是自己的主要工作,精力与责任心跟不上,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不积极,无法做到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尤其在发生领导离任、人员调动时也无法及时做到盘点核查,导致资产部分流失。

(三)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监督不严格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现行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国有资产还是只注重资产采购工作,对单位现有国有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情况不关心,未建立监督机构及制度,虽现在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已制定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制度本身不够全面、科学,又因制度中未建立奖惩机制,缺少内控制度的支撑,并没有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起到监督作用,资产管理中责任也不明确,造成大家对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各部门只知道一味争取资产使用权,却不重视国有资产在本部门中是否被充分利用,明明是本部门现有的资产,因对本部门现有资产情况不掌握,反而还在一味购置。

(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包括购入部门、使用部门、维护部门及财务部门,现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并未建立信息化系统,各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并不了解其他部门资产管理的情况及工作,各资产使用部门之间也不能了解到其他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情况,各部门国有资产管理沟通不畅,对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信息掌握不够准确、及时,造成资产重复购置或者闲置,资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各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及时掌握单位的资产实际使用情况,并在系统上对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资产及时维护,使其他部门也能及时了解,实现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避免资源浪费。

四、对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事业单位人员应树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正确的理念才能决定正确的行动,只有树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理念,根除事业单位管理层头脑中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的资产管理理念,才能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2019年进行了会计制度改革,2020年出台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组织学习国家颁布的各项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方式,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提高单位资产利用率的重要性,树立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管理资产的责任意识,单位也可组织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外出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国有资产管理培训,从而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提升资产使用效能,从而强化事业单位服务职能。

(二)建立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职机构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具有链条管理特征,不是仅依靠财务部门自己就能做好的工作,将国有资产管理分配至多个部门,也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统筹管理,容易造成职能重叠不清,之间相互推诿,或者沟通不畅造成的国有资产管理真空区域。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全局管理意识的机构,专职负责事业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这个部门至少需要一名了解财务流程、一名了解单位专业设备的人员组成。由其负责国有资产的采购、录入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资产维护保养、盘点、报废等工作。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深入调查各资产使用部门工作的实际需求,听取使用人需求,结合单位实际财力状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单位办公会进行集体研究决定,根据会议决议编制政府采购计划,编报至单位年度预算或者追加预算政采计划,避免所采购资产不符合业务实际工作需求,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

2.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部门负责国有资产采购工作,并与资产使用人、资产使用科室负责人一同进行验收,以满足购置资产符合使用人需求,避免造成资产的闲置,由管理国有资产专职部门,根据验收资产的信息,维护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部门根据票据信息负责审核资产数量、价值等重要信息,避免造成账目信息不规范的现象。

3.国有资产专职部门可以建立定期盘点、重点抽查、离任审计的清查制度。每年年末对国有资产进行盘点,对这一整年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情况进行汇总、核查,出具情况报告,供管理层了解本单位资产状况,以便做出更符合实际的国有资产采购计划。对本单位比较容易流失的资产,要采取重点抽查制度,不定期对其进行清查,要做到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领导层在离任时,要对单位资产情况进行清查,第三方在出具离任审计报告时,要一同出具国有资产清查报告,明确责任,避免出现历史遗留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三)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为提升事业单位运营效能,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一是建立事业单位内控体系,聘请具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通过长期入驻单位,在摸清单位内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设置岗位、明确其权利与责任,通过“定人、定岗、定责”,让大家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避免权责不清造成的工作疏漏。二是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考核机制,设立奖惩制度,年底评优不再是领导凭借主观印象进行推选,而是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职称、职务或奖励金激励,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予以免除提拔、扣除奖金等惩罚机制,奖罚分明,以此引起大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全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心。三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配备国有资产维修人员,积极配合资产使用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工作,明确资产使用人及维修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大家的责任心,以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科室提出资产报废申请时,资产管理部门应对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核实,避免资产流失。

(四)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程度

随着社会各方面信息化程度提升,市场上出现各种国有资产管理软件及内控系统软件,现已基本能满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自身单位需求,购置符合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并能与财务管理系统与内控体系相兼容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质量。事业单位也应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或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软件技术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技能、提高单位硬件配置,为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满足:

一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到体系里面,依据各部门的权责,建立相应的权限,使各部门能够及时进行资产信息维护,其他部门也能第一时间了解资产使用情况,提高国有资产的准确性、及时性;

二是根据工作人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权利与责任的不同,在管理体系内设置节点,凡事留痕、明确责任,从而提升大家积极性。例如将资产购入负责人、资产使用负责人、资产管理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账务负责人,分别建立单独账号,给每人设置不同权限,使其能够查看单位全部资产,但是只能对其所负责板块进行操作。资产管理负责人可将单位新购入或者调拨取得的资产新增入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新增入完成后提报财务部门进行审核,财务依据票据信息审核通过后,资产新增业务才算完成;资产使用人可以对其使用资产进行维修上报、资产调出申请、处置申请,资产管理负责人负责审核再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汇总上报至不同分管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负责人可根据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准确的维护进财政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而做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三是要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需求,按照固定资产的分类,及实际工作特点,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折旧方式,并按月进行计提,按月分类、分部门出具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报表,体现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使用年限等内容,便于单位管理层及各部门负责人了解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五、结束语

近几年来,财政部、国资委两次下达对国有资产大清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单位摸清自家家底,对资产的盘盈、盘亏、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查找原因,完善账目,做到账实相符。财政部门更是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了解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并在各地建立公务舱,将事业单位闲置的、报废的固定资产纳入公务舱统一管理,目前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公务舱统一管理报废资产,杜绝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各事业单位更应摸清家底、盘活资产,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为社会服务能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