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改革开放40年我党绿色发展观的历史考察

时间:2024-04-24

徐岩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共产党对绿色发展观进行了长期探索。系统考察党的绿色发展观的形成过程,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观;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它不仅直接侵蚀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极大地削弱了人民群众追求美丽中国的内在动力。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绿色发展观。何为绿色发展观?简言之,就是以生态环境承载阈限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为前提,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保证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共进为重要目标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对于绿色发展观的形成,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大致经历了起步、基本形成、走向成熟、发展完善四个阶段。

一、绿色发展观起步阶段: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环境保护观变迁为具有代际伦理性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我国绿色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看,其起步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一)20世纪70年代末绿色发展进入立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开始通过立法形式开展环保工作的新时期。1978年新修改的宪法,首次把“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正式写入其中,这为我国绿色发展的法制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20世纪80年代末初步形成绿色发展法律体系

1982年3月,我国组建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内设环境保护局,我国环保工作开始有了专门的组织机构。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发展的思想,这就进一步推动了绿色思想的发展。1989年5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对我国环境保护做了详细、全面的规定。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环保实体法,初步形成了关于绿色发展的法律体系。

二、绿色发展观基本形成阶段:从具有代际伦理性的可持续发展观上升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绿色发展观的基本形成阶段大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的构筑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发大会历史性地提出了有别于传统发展观的全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这种发展观具有明显的代际伦理性,它不仅考虑满足眼前的当代人的生存需求,考虑到更为长远的、满足后代人的生存需求。1992年8月,我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份绿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正式制定完成,这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国家级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重大行动等做了明确规定。这就构筑起了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首次全面阐述控制人口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实现现代化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由之路。1996年3月,“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上升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非此即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彼此和谐发展。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此次会议把环境保护提到“生产力”的高度进行认识,提出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新观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举措。2000年11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对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对策措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各种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标志着党的绿色发展观已基本形成。

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阶段: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跃迁为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观

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阶段是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

(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在21世纪初新阶段,我国社會发展的一个主要阶段性特征就是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仍是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没有根本改变。为解决这一矛盾,胡锦涛在2003年10月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科学发展观”概念,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在探寻绿色发展观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在2005年3月又提出旨在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观的又一重大战略目标——即“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重点解决影响老百姓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努力建设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绿色循环低碳生态文明观的提出

早在2005年3月,胡锦涛就开始使用“生态文明”这一概念。他说:“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了异于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并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他说:“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命题,既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一次新发展,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一次全面丰富和完善。2010年10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四、绿色发展观的发展完善阶段:从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观提升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

绿色发展观的发展完善阶段是从2012年十八大以来一直到当下。

(一)绿色循环低碳生态文明观的战略地位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建设美丽中国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中国的绿色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经历了由开始时的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构成的“三位一体”到稍后的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的“四位一体”再到当下的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对绿色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观的形成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第一次被完整地提了出来,彰显了党对绿色发展观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2016年3月通过的“第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必须在“十三五”时期坚持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新时代关键时期召开的十九大,党在绿色发展观上又实现了重大创新。根据十九大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成美丽中国。总之,党的十九大从理论形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形态(党的基本路线)、实践形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三者相统一的高度,进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为我们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落实十九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2018年5月18日~19日,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名称已从“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变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凸显“生态”的重要性)。***在这次大会上强调,要在更加自觉地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绿色发展观方面做了一系列具有长远性、建设性、根本性的探索工作,推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正在稳步前进,法治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已经建立并正在实施,绿色发展已在全国全面实施,并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绿色发展在我国发生了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人民出版社,2017.

[5]任玲,张云飞.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M].中央党史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