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陈 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高度,商业经济活动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却愈演愈烈。在商业经济交流中需要约束为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个体,通过较为一致的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行为观念在商业经济实践活动中维护秩序。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密不可分,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的道德伦理准则来维系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优化发展。
但是,在我国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并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发展。对最大限度利益的追求一度将伦理道德底线置之于度外,例如不正当竞争、弄虚作假、违规毁约、重利轻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商业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滑坡,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造成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此把握契合时代的道德价值要求至关重要。自由交换经济的市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来约束个体的行为,从而达到德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通融契合。市场经济下商业活动中道德的任务是固守法律底线,维护公平竞争的公平交易性并在这过程中达到共赢,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发展。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作为主导经济模式的出现其本身就是带有竞争性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的境遇下,经济利益以多元化形式出现,伦理道德的流失导致个体发生异化。人包含自然属性成分的同时受后天生存环境、观念氛围的影响,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因素容易诱导人的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多元化决定了个体发生异化的可能性,加上没有与市场经济需要相适应的道德伦理准则来维系,这就增加了个体异化的可能性使其转变为现实。
缺失了伦理道德的市场经济在其交流进程中往往会导致经济利益、经济竞争失去规则约束性的平衡,个体在市场经济下的活动更加不择手段,经济利益在个体眼中无限放大,无视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将正常追求经济利益的个体异化为“经济人”,将追求物质、经济等方面的利益作为个体收获的唯一目的。那么,整个社会也会被极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的思想观念所笼罩,伦理道德将不再是衡量人类行为标准的准则,经济价值观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从思想观念到行为异化为经济利益至上,一切围绕收获经济利益为目的,人一旦失去自身的社会属性,往往导致悲剧。当越来越多的个体意识到公平竞争、恪守诚信、无私奉献等优秀道德观念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更利于自身受益,整个社会的市场经济财富就不断增长,伦理道德的集合达到一定文明的高度,更能促进经济有活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道德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道德观念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并在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作用,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着伦理道德的发展走向,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着经济基础支配人的行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密切关系着市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态发展,这就要求道德建设需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保证道德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优质氛围的社会经济交流基础。
道德与经济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的始终,伦理道德和经济利益的平衡是市场经济主体时刻需要把握的问题。从古至今,人类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不仅是社会前进的动因,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动力。经济利益影响着个体的需要,不同个体对经济利益有着不同的需求,实现途径也大相径庭。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缺少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来支撑,也不能缺少与之相对应的精神力量的支持。
德治中的“德”,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始终、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匹配、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想道德体系。德治作为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方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发挥其能动作用,将精神动力转变为社会生产力,进而增加社会经济的财富。
当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化自由交换的经济,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法制、道德、契约等约束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形成规范化的经济调剂机制与经济治理结构。规范化的实现需要个体自觉的道德意识、需要按照规律原理建立理性的市场经济规范,一方面是对市场主体经济权益的有效保护,一方面是维护社会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一方面是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在市场经济正产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伦理道德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得每个个体在经济活动中认可、遵循道德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树立“社会人”意识,道德将与经济价值相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诚信道德、需要责任意识。这样,德治的力量就将直接作用于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从而更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优质发展。
法律控制主体行为底线,道德支配行为的规范。德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协调各阶层社会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集体及自身的利益关系,形成科学的道德价值观,营造出道德的社会氛围,使我国市场经济能够高品质的发展。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高度的要求,也是对国家文明发展深度的要求,以及对道德建设体系广度的要求。道德建设的基础是弘扬真善美,中国力量是凝聚全国人民真善美力量的总和。从坚守道德底线起,建设政府信用、经济交流诚信和社会关系信用体系,聚集诚信的道德力量;铸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道德力量;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意识和科学道德素养,积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个体品德善的道德力量;将道德修养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建设,实现各领域道德建设协同发展凝聚中国力量。
***在2017年10月十八届中纪委向中共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以德为先、立根固本”的党员自律准则,将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质量追求高标准。德治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伦理道德的力量支持,德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德治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首要路径,德治是十九大报告主题中不忘初心的内在要求。坚持经济发展的物质保障,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德法并行以德兴国、教育之本立德树人、家风家教德之起点”的德治思路和格局,凝聚中国强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以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缓解不可避免的冲突矛盾,收获“最广经济”效益。德治标志着道德建设、标志着价值引领,以“夯实民生基础、注重家风建设、发挥网络功能、提升文化修养、加强宣传引导、法治德治并行”为主体的德治思想,推动着当代中国德治思想进程与时俱进的发展,促进着市场经济与当代德治的共同进步。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李建华.现代德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