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邓 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起源于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IT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财务、人力资源、技术维护、客户服务、供应链等共享中心的快速建立与扩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近年来渐渐的渗透到国内的各行各业,逐步在国内得到认知、引入和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将企业内部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制定标准化,集中到一个业务单元进行处理的管理模式。这种批量处理的规模效应促使职能部门提升效率;通过提高财务部门业务专业性和效率性,从而优化资源、有力提升财务部门对业务的支持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对我国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进行重组和分工,传统财务岗位人员在职能分工和业务问题上面临转型问题。在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中,财会部门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专职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员兼职企业或部门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国企业现实状况表明,甚少企业财务部门中拥有专门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这不仅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财务岗位设计的问题,还因为这些企业的业务范围的单一造成。因此,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只需要掌握基本简单的财务核算知识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在目前国内几个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状况来看,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要求产生很大变化,原来专职从事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大幅度减少,传统的财务岗位的人员需要向新的工作岗位转型。
我国会计人员已超过1660万,但是适应财务共享模式的高端会计人才不足,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中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不到会计从业人员的5%,难以有效支持单位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财会人才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和应用型财会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财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问题,已有的学科体系主要是适应会计核算的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发展的形势下,需要完善知识内容和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因此,需要创新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会计法的决定,修改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决定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对于各企业财会人员产生很大影响,加上人工智能和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财务流程的逐渐深入和渗透,传统财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要求。作为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因这一决定带来了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层思考,尤其是对于注重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的各大高职院校。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偏重财务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延续以往的传统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老师布的课堂练习题为辅的教学方式。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专业师资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专业老师或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是从企业进入高校任教的人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授课教师是从刚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等,他们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很少有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企业财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导致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偏重于理论课,开设的实训课程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训课程上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手工或上机操作的训练,培养模式更多注重学生理论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更多的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基础性课程的开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接触的大多数是专业课程,在没有公共基础课为先导铺垫的前提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吸收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相对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之后会进行很长时间的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几乎每一门理论课程都配套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学生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不同财务方面的实践训练。财会专业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大部分以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传统的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为主,实训课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延续教师按照实训指导书分配布置实训任务,学生依照实训内容进行手工或单机财务软件实训练习。由于师资、场地、课时安排、实训设备的限制,整个实训课程学生都在独立的完成实训,既没有按照企业财务岗位设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教师的专注点也在学生完成的最终结果上。学生只单纯的接触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毕业后进入社会,只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能力,缺乏社会交际基本知识和素养,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融入单位环境。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没有注意到财务共享服务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和冲击,很少有学校开设了与企业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有关的实训实践课程,学生对此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的机会。学生在完成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后,不能真正的了解和体会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这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在企业中的运用。在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主要采用模拟仿真实训、综合学科技能竞赛、项目化教学以及参观企业实习基地等传统教学方法。学校组织大量财会专业学生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和综合学科竞赛的切入点和目标依然是为了获取比赛的名次和奖励,几乎不涉及有关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操作,学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跟不上企业财务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中高级财会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之后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案例引用、设计、启发等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项目化教学在各个高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不佳;学校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只是简单的到企业去参观或是进行与财务工作没有很大关联的实习工作,很难系统的掌握和了解实习企业财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实习工作开展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财会岗位人员设置和对于财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财会专业课程设置时候要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多元化、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强化财会专业知识综合性教育的同时,不断拓课程的知识面,根据学生的学龄和层次逐渐加大管理、营销、经济、信息技术、战略分析、外语、礼仪沟通等知识培养,让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企业会计核算理论知识,通过多元化课程的学习和能力养成,具备战略分析、经营管理、职场沟通等能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要适应现代企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创新性、前沿性、科学性的需要,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学校教学以财会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主,融合先进企业财务处理流程实务方法、经验、案例。避免课程出现单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在理实一体改革的基础上围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的配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教学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实践性。鼓励财会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自主编写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课堂教学案例的使用要紧密结合财务共享服务理念。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表面,不仅仅是请几个企业老师到校给学生讲授几节课。校企合作的实质是要让教学活动真正的和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接轨,把企业的业务以案例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尤其是目前面临着经济形势和环境改革之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在于高校进行合作的时候更应该把先进的财务处理理念和方法带进高校带到课堂上。企业和高校的强强联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因此,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指定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转变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培养模式,加大力度关注与校企合作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除了开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与当地一些中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和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要多加强与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建立交流与合作。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多派教师深入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掌握企业最新的财务处理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又能在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中帮助企业发掘优秀的会计实习生,还能在教师和企业财会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的交流互动学习中形成良性的传导机制。
[1]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财会月刊,2015.7.
[2]刘玉.财务人员转型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J].会计之友,2014.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