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梁展澎
2016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中央财政资金科研项目管理等政策,从科研管理政策上适当放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提出了六大亮点,但在实际执行中见效甚微。据报道,九三学社就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对于上述相关改革举措,67.59%认为政策效果不明显,28.55%认为还不利于科研工作,只有3.86%认为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文件总纲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时,害怕过度解读或者照搬总纲,没有从科研人员实际需要出发,不接地气,造成具体实施单位也不敢放、不作为。政策效果不明显,创新活力无法激活,严重影响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部署。
因为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只有科研人员自身创造的价值获得社会各方认可,才能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
科研经费不仅是支持科研人员完成任务的资金保障,同时也是对其创造性劳动价值的补偿,使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国务院为了进一步提升政策效果,从而减轻经费使用给科研人员带来的负担,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在2018 年7 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科技领域开展“放管服”改革,各省市落实政策措施,要求给予科研人员人财物更大的自主支配权,允许在改革创新深水区出现错误。政府及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进一步履行职责,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特别是高校,作为科技领域成果发明的重要发源地,更应该把握机遇,释放创新活力。
多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报账难”作为整个环节的“重点”、“痛点”、“堵点”一直没有解决,演变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近些年,媒体先后曝光了多起科研经费违法使用的案件,这也引发了社会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高度关注,导致了个别现象影响社会大众对科研人员的信任度。况且财务、审计部门为了杜绝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制定了许多苛刻的条文,从而造成科研人员耗费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如何报账,这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放管服”改革的出现正好给科研经费管理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对科研人员以信任为前提,尽可能地为科研人员减轻经费使用负担,体现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髓。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该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三管齐下,坚持以人为本、以报销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报销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使科研人员能够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快速完成报销业务。
近几年,随着政府工作“放管服”改革,市场营商环境、政府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财务作为服务师生的重要窗口,更应该落实“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以下就高校财务如何“放管服”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给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第一,从源头上进一步简化预算编制难度,除设备费与间接费用外,其他直接费用预算项目仅提供基本测算说明,同时合并相似业务的预算项目。例如国家政策把差旅费、会议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合并一起编制预算,相互统筹安排。同样模仿性地进一步把相同类别的预算项目进一步合并,例如图书资料费与出版知识产权费、劳务费与咨询费、资产购置与维修费等,从而把预算项目小类合并成大类减少预算编制难度,合并以后相互统筹使用。
第二,全面简化科研经费报销流程,推行科研“包干制”,简化签字审批流程,真正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减少跑部门签字的次数,必要的签字利用信息化电子签章审批解决。
第三,“放”可以进一步下放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自由度,提高间接费用及人员费最大比例,按照一般人文社科项目测算物化支出约30%,主要用于出差调研或资料打印、购书等用途,其余更多是脑力劳动。但现状是科研人员的人员支出得不到满足,物化支出比例过大,造成科研人员找票报,增加违纪风险及报销成本,因此按科研项目类别适当地增加人员支出比例,同时辅以减税措施让科研人员放心按实际需要编制人员预算,减少发票报销所带来的高成本,积极效果将会显著体现。
第四,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简化设备采购流程,对于科研人员急需的电脑设备和实验办公耗材,以备案程序替代招投标程序,缩短采购时间周期。对于在限额以下的仪器设备采购可下放给项目负责人采购,事后报增资产即可,无需统一采购,减少设备采购的时间成本。
第一,管理改革,制度先行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有法可依,才能实行真正的“放”,才能更好地“管”,管得好才能放得活,“放活”“管好”并驾齐驱。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多次办理高校科研经费腐败案件,曾多次公开提出要为科研经费管理立法。因为法律不同步,大家想放不敢放。虽然现在国家逐步完善科研资助管理办法,但对应衔接的法律政策保障体系跟不上。因为,简政放权,关键在简,核心在放,前提是于法有据。
第二,在监管过程中,审计纪检部门尽可能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主要体现在审计部门对科研活动进行检查时要尊重科研规律,减少次数,尽可能在项目结项后检查,避免对同一项目在同一年度多次检查,与检查对象对相关政策理解不一致时,要及时跟政策制定部门沟通,传递准确的政策信息。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对于检查的结果实行信息互认,减少重复检查或交叉检查。最后在监管过程中强化科研人员主体地位,充分信任他们,同时加强科研人员诚信意识,对于严重违反科研诚信要求的,实行终身追究、联合惩戒的措施。
第一,积极推行科研助理制度,把复杂的财务工作交由专业人士解决,解放科研人员财务枷锁。
第二,高校财务部门着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流程,提倡优质服务,实现业务办理的“零跑动”,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利用微信、互联网、电子宣传栏、网站等新媒体渠道提供科研经费报销的业务培训教程。近几年来,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为财务报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网上报销系统、薪酬管理系统陆续上线使财务管理更加完善,银企直连系统使支付更为快捷。但报销审批流程并没有配套信息化技术,因此原来报销签字流程及附件材料继续使用,同时还增加了“网报单”,老师虽然节约了排队成本,但签字成本并没有减少,因此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加强信息化的使用促进服务更上一层楼是非常必要的。财务部门可以对各类业务审批签字的关键点进行梳理,针对内部控制点进行细致分析,区分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然后根据安全程度和控制点的重要程度使用云签批系统。同时,国家大力推行电子发票,使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成为可能,国家进一步对电子档案进行制度化要求,明确控制条件的各样要素。这样网上报销系统、电子档案系统与云签批系统结合如下图1 所示,科研人员登录网上报销系统凭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和签名,填写格式化、标准化的电子表单,上传手机拍摄的或扫描仪扫描的发票相片、电子发票、附件材料电子版,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系统提取电子发票项目、金额等报销信息与预设置的预算信息相比对,预算通过后汇总压缩信息,并按照系统设置的审批流程送往相关人员云签批后直接送达财务人员进行审核,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科研报销业务。
图1 高校财务报销电子档案云签批解决方案
科研经费报销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及政府重点关注的科研问题,如果科技领域“放管服”政策在高校中落实并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那么上述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释放创新活力,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也会减轻财务人员压力,减缓或消除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在报销时产生的矛盾。
研究成果:
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特色项目“科技领域经费管理“放管服”激发创新创造力的路径及政策研究”(18TS26)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