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李云畅
基于经济效益的高校图书馆综合评价分析
李云畅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因而它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就直接关乎着高校的发展。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的内涵进行分析,进一步制定了基于经济效益的高校图书馆综合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和方法,找到能够提升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目前,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资源中投资较多、占据较为重要地位的资源,因而它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就直接关乎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在校园生活中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资源,如何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深化经营管理改革和效益控制都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在高校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提升经济效益是图书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在这一工作内容中,将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工作流程,推动其积极发展。
所谓经济效益是指在人们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和人们所获得成果之间的比例,可以说经济效益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在图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和所得的成果之间的比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经济效益具体指高校对于图书馆从建设到使用直至维护过程中所投入的设备、图书资源等人、力、物,与图书馆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对整个高校的具体应用效果的比率。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部分。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层次。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通过对馆内进行合理布局和分工使图书馆投入的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从而能够为全体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且直接的经济效益能够为图书馆产生货币收益。而间接的经济效益则是指图书馆通过对文献进行开发,研究出科技产品为高校图书馆的经营做出贡献。虽然这种贡献不一定能够用金钱来衡量,但是却也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不仅具有能够以货币直接反应的直接效益还具有非货币化的间接效益,需要对其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高校图书馆并不是一般的文化事业,它最大的特点便是非盈利性,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为目标。但是维持高校图书馆正常的经营管理就需要经费的支持,因而对于其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就十分重要。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一)灵活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的指标应当适合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因为只有在同一水平下,图书馆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进一步完善每个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信息化还不够完善,发展极为不平衡。因而应当考虑各个图书馆的权重系数,采用不同标准对高校图书馆进行记分。
(二)技术性原则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都需要采取量化的表达形式。目前,高校图书馆均是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图书馆形式,因而对其进行评价时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根据数字图书馆的特性对指标进行科学有效地选择。
(三)导向性原则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因而高校图书馆的指标选择也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社会的特色给予了高校图书馆新的使命和任务,因而高校图书馆的指标选择必须能够正确和客观反映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化等特点。
(一)时间因素评价法
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时一般有静态和动态两类时间因素评价法。静态评价法主要是指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而动态的评价法则需要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量。现代高校图书馆是十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因而在馆内的机械设施投资就需要运用动态时间评价,充分考量资金时间价值对其的影响。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据此可知,资金闲置实质上就是资金浪费。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是利用复式计算方法来表现的。
(二)同行评议法
所谓同行评议法是一种内部评价的方法,也是国际科技界公认的内部科学评价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现在将同行评议法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评价。同行评议法的实质是对多项目进行加权评价,首先需要正确选取评价指标,随后严格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指标和权重值确定评价标准,得到最终评价结果。
(三)模糊数学评价法
模糊数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模糊现象进行有效处理的方法,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图书馆经济效益进行评价首先确定能够正确反映图书馆经济效益的指标,随后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指标量确定,再次进行评价指标集的选择,确定模糊子集进行确定一个模糊关系,通过赋予每个评价指标量权重,组成模糊矩阵,最后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综合评价再次进行运算,得到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一)建立科学化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十分复杂,不仅有对于人员的管理,还涉及到对于各种图书及器械的管理。因此,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都应制定相应的科学化管理机制,使各项管理工作在进行中能够做到依据规章行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应当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变更,并且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执行,保障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当在自身自由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跨越区域的互联网络,实现网络内资源共享。这样,在网络内的各个高校不仅能够弥补自身缺点还能够达到进一步丰富馆内资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使各个高校图书馆能够进一步分工合作以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建立知识共享机制的基础是图书馆建立好自身的图书搜索目录和网络建设问题,能够及时为用户提供共享的资料信息。
(三)改革图书馆知识传递方法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传递,通过知识传递的过程来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可以说,图书馆是除了教学之外另一个给予知识的地点,但是图书馆是附属于理论教学之外的,是无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说图书馆是学生自我追求知识的一种体现。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吸取知识,可以通过改革图书馆知识传递方法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图书馆可以利用举办读书日、图书节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限度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1]张子石,金义富.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72-174.
[2]池晓波.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6):232-236.
[3]郑红京.知识共享效益:基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评价[J].新世纪图书馆,2012(11):56-59.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