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寻

时间:2024-07-06

孙润馨

福建省霞浦国有林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增加,各个事业单位也在不断提升核心实力,增加单位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事业单位要想加快自身的发展,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能够以运营目标达成为导向,保障单位资产安全,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运营方案顺利实施。其中,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一、当前我国新形势的主要论述

新形势主要指的是新鲜事物的发展形势,或者是在国内外的重要时事影响下所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是研究我国当前新形势走向的意义。而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要促使内部控制的功能和效用有效发挥,实现管理增效,就需要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性强、有针对性的内控方案,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结合当前来看,在事业单位实际运营过程当中,不管是管理体系,还是控制体系,都存在一定缺陷。鉴于此,作为单位决策人员还需要加强重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在此基础上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加速。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部分单位已形成特有的筹集资金的运营方式。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最优化利用财务资金

在新时期,推动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至关重要,注重加强单位内控管理,能够在单位内部建立起制衡约束机制,强化监督刚性,大大提升单位运行效率。作为事业单位,如果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利用财政资金,不仅能够助力单位的良性运转和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质量,继而为其他工作落实奠定资金基础,加强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单位中,资金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主要目标,但是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风险,极易给单位的运作带来风险,阻碍单位发展。鉴于此,单位要注重强化资金管控,做好财务资金使用全环节、全过程监督,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溯源,来有源,去有向,对于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要注重做好记录,以便于查询。此外,在资产内控中,事业单位要注重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跟踪,确保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避免给单位带来损失。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要注重分析评估工作,确保资金能够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避免造成浪费,促使资金发挥最大价值,合理、合规使用。

(二)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风险

在内控管理中,事业单位除了要加强财务资金把控,对职工行为做好约束,以有效防范风险,增强内控力度。为加快推进内控建设,事业单位要提高工作效率,对职工的职业素养、个人品质进行高标准的规范和严格要求。

在我国事业单位工作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尽可能降低财务事故的发生几率。首先,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将财务责任落实到个人,权责分明。其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透明化,规避财务风险,若发现财务问题,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流程,也要能够进行实时地监控,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操作合理性、规范性。对于财务事务的处理措施要执行严格的操作标准,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三)提高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在服务社会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保障职能切实履行,真正发挥出单位的价值,应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这既是单位长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单位的基本工作要求。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要注重完善人才配置机制,借助专项资金及资源让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进而提升职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不断提升单位内部人员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增强单位发展能力,为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单位要注重健全激励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为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要注重构建完善的内控机制,将内控覆盖至单位各部门、各业务活动中,做到将内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提升单位服务质量和能力的关键,能够有效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助力单位发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对内控缺乏重视是影响内控实施有效性的主观因素。当前,一些单位工作人员片面认为内控是一种约束,会降低决策和执行效率,因而没有对内部控制给予足够重视,造成事业单位管理者无法抓住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财务内控方面。结合相关数据来看,一些单位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偏低,业务处理思维较为传统,使得在开展财务工作中常常漏洞百出,致使内控难以有效推进。

其次,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对内部控制方法的全面了解,这导致内控难以在相应的环境下执行。如在一些单位日常资金管理过程中,未能严格落实内部控制方法,导致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尤其是资金支出方面,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审批机制方面,单位未能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只沿用传统的审批流程,导致内控效果甚微,阻碍单位发展。一些单位虽然实施了内部控制,但却较为形式化,未能真正理解内控内涵,导致内控建设浮于表面,容易诱发腐败。由此可见,单位内控重视度缺失,极大的影响工作开展,对单位的运营和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缺失,忽视明确权责,细化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控效力,进而阻碍单位运行和发展。对于工作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忽视制定严格规范的计划,加之内控制度机制不完善,就极易影响工作规划的落实和执行,大大降低工作评价的时效性。此外,内控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部分人员钻漏洞的行为。就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单位的内控机制并不完善,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而言,由于缺乏健全管理制度,冗余人员多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此外,在一些单位中,工作人员引入缺乏健全考评机制,人员任用较为随意,主要是依托关系进入单位,如此对于这些工作人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准确有效考评,导致工作低效,影响内控推进。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体系尚存在诸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就当前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单一性,未制定科学严谨的计划,往往只关注社会效益,而对经济利益则较为轻视,在开展内控工作过程中,缺乏正确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控有效性,同时由于内控监督乏力,也难以实现管理增效。单位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未能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标准和流程,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效率,容易引发财务危机,不利于单位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在现代化单位运行体制下,传统的管理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也无法助力政府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位资金运营效率,影响单位发展。

四、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一)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单位内控管理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内控的实施过程,与单位各项管理制度、业财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应注重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控实现全覆盖,保证内控有效、有序推进。其一,要注重做好预算目标细化分析工作,将责任分配至岗位,落实到人;其二,注重单位不同部门之间、不同科室之间的联系,做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其三,在单位内控监督机制建设方面,要注重从内控机制建设、内控有效性分析、内控调整、预算考评等方面入手,以实现监督的全面化。其四,强化支出监督管控力度,要注重财政支出管控,做好关口审核工作,要注重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强化对管理人员的监督,防止管理层人员出现违规行为。

为促使单位内控增效,解决现存的各类问题,还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组织架构的优化和健全,对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改进。在组织架构建立期间,要对权力与责任加以明确,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以往模式不断创新,将财务重心放在组织架构的核心位置,加大管理力度。管理人员以及所有岗位必须严格按照目标责任制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定岗定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

在单位内控体系建设中,为促使内控和财务管理相融合,要注重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搭建一体化内控制度体系,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管控二者联动,以强化内控管理。确保单位相关部门能够合理精准编制预算,并规范执行预算,编制决策流程,做好对单位资金筹集、资金配置、资金使用等的全面统筹规划。第二,单位要注重优化改进资金收支监督机制,依托信息技术,推动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财务数据的动态、实时、高效共享。提升财政收入的准确性,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并且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进行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督促财务管理人员提升工作认真程度,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在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流通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加强审核力度,资金的支出、流入等都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核对。

在资金管理方面,单位要严格做到收支分离,即收入和支出执行“两条线”,以此强化财政支出监督管控。在加强事业单位自身实力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将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结合,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三)加强单位管理及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在一些单位中,权责界定不清,未能划定权责界限,如此导致工作推诿、不负责任等现象,使得单位用人机制较为混乱。鉴于此,单位要根据岗位和职能需要,合理授权,科学划定权责边界,做到所有岗位和职能不交叉、不重叠,既相互协调,又彼此监督,促使内控约束力增强,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在内控中发力。其一,单位要实施责任制管理,即有事就有责,有责有人担,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以强化岗位机制约束,确保岗位人员在执行工作中能够切实履行职责。单位应强化制度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责任标准,细化工作流程,尽可能降低人为出错情况,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优化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根据不同岗位职能合理对工作人员授权,做到收权和放权相结合,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履行职责,保障单位发展。单位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详尽的工作细则和标准,为工作人员职责履行提供依据和指导,确保岗位人员严格约束自身行为。以此方式,使事业单位中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能找到对应的负责人,每一位工作人员也能在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内部控制工作与相应的管理制度充分融入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

事业单位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信息沟通方式,加大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尽可能地将事业单位中的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

第一,事业单位要将各个部门、职工、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进行规范化,尽量减少口头、电话等传播信息的方式,最好能通过文件传递的方式进行信息沟通。事业单位也要确保当前信息所具有的真实性与保存的性质,从而将内部控制中的信息系统进行更好地完善。

第二,事业单位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单位当中,尤其是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其中,以便事业单位的数据也能在这其中更好地传递与管理。通过网络来构建一个信息化的沟通平台,让事业单位的员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外部沟通,以及让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在其中掌握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创建一个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在工作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

第三,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当中,也要运用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营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表达自己心中的问题与意见,使管理层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回答。

第四,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要想全面增强控制的效果和质量,还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利用,高效地对各类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工作时间能得到节约。在内部控制期间,要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配备齐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便内部控制能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在对内部控制数据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获取更为真实的数据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做好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保证信息的沟通途径能得到全面拓宽。同时,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以及水平也要全面增强,要熟练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各部门资源的整合,做好监督和约束工作,要以信息化作为核心,将专业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风险管控中,以保证内部控制效果在提高的同时,使事业单位的长久发展进程也能得到深入推动。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对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结合。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有效制定针对自身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充分应用,提高事业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效果,进而加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效率与工作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