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发展与趋势

时间:2024-07-06

王云霞

德州市陵城区审计局

前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民生审计力度,强化审计部门的重要任务,但如何发挥其作用,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维护人民利益,成为目前审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尽管现阶段,民生审计在维护群众利益、提高服务水平、稳定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其受到了社会的肯定,但在当前新时代经济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民生审计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两极分化严重,致使人民对改善民生期望值升高,重点社会项目资金需求大,造成政府财力紧张,资金需求大幅提升,民生事业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预期。因此,开展民生审计需要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才可以使民生审计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一、民生审计及总体思路

(一)民生审计及特征

民生审计是审计机构以稳定社会和谐为目标,而实施的审计工作,其是对人民生活相关领域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民生审计包括:专项资金审计、公共支出审计、环保资金审计等,其实质是政府机关实施对民生经济活动的审计行为,其审计对象广泛,主要涉及与民生利益相关的资金使用、各级政府单位管理活动,以及相关公益活动等,包括: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民生审计重点实施过程中,在于维护人民利益,关注转变审计观念,将原有以支出审计为重点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监督转变,进而促进民生经济发展。另外,转变审计职能强化审计的评价功能,从传统思维模式跳出,努力评价民生经济效益指标、发展指标,使审计范围全覆盖,将群众生产、生活纳入到审计监督范围,实现各环节全覆盖审计。因此,民生审计具有内容广泛、方法众多、边界模糊、动态交互等特征。

(二)民生审计总思路

首先,关注热点社会问题,增强审计及时性。在当前审计资源有限状态下,民生审计不能脱离实际资源,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科学选题、突出重点,围绕各级政府民生事务、总体思路,规划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着眼未来确定审计项目。

其次,对民生审计进行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可以更好的发挥民生审计作用。实施民生审计过程中,组织形式及方法设计上,要做好审计与财政收支、绩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结合,适应新时代背景下民生活动复杂性,积极探索大数据智能化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及审计成果应用。

再次,突出民生审计服务性,转变思想,以战略角度看问题,及时分析反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制度运行薄弱环节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剖析影响民生制度缺陷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发挥出更好的审计服务效能。

最后,积极拓展审计结果公开制,使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提升政府工作公信力及透明度。将民生审计问题整改意见公布于众,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审计监督力度,探索建立问责制,解决审理问题,促进审计整改效果的有效落实,促进审计成果成效的提升。

二、我国民生审计发展现状

维护国家及人民利益,民生审计需要行动起来。审计法明确提出审计有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强化民生审计,才能改善发展民生,真正为人民服务。民生审计为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利益提供依据,这也是审计法给民生审计赋予的使命,有效体现其服务人民的职能。近年来,我国审计机关开展民生审计中,切实履行审计责任,了解社会关切问题,维护群众利益,通过专项审计推动各项资金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创新、规范,实现了其为中华复兴的使命。为加强民生审计力度,不断纠正资金管理中突出问题,提升各项资金安全规范运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民生审计逐步突破合理性范围,正在有意识的实现绩效管理评价。但从整体审计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足:

首先,审计资源不足。民生审计实施以后,审计部门资源明显出现不足的情况,人力资源缺乏不仅是人员数量缺少的问题,还存在相关人员素质问题、审计队伍应对审计环境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应对的高素质人才缺乏,资源培养与管理上,如何造就有思维、有意识的审计人员,是新时代民生审计工作的战略性课题。

其次,目前审计质量不高。开展民生审计过程中,侧重于披露具体问题,很少对全局、前瞻性制度进行评价。审计通常为事后审计,提出审计建议多为消极的防范措施,使民生审计在提高资金使用真实性、安全性方面的决策方面,还存在目标差距。

再次,创新审计理念不完整。近年民生审计专项资金连续审计,资金占用及挪用问题有了好转,客观需要转变审计思想理念,宏观把控问题。但审计中依然停留在财务收支模式审计,在实施民生审计时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创新理念还远远不够。

最后,相关审计手段及方式落后。目前民生审计分为两个阶段,即预算及决算审计,两者分别为事中与事后审计,实际上都是在事后进行审计监督,并没有对项目事前进行预防。事中控制并没有将预防控制与监督有效结合,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事后进行弥补,加之当前信息技术良好发展,与财政审计相比,民生审计对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应用还处于滞后状态,相关人员专业技术不足,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三、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要求

(一)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发展方向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共治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基础普惠性民生建设完善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根据当前发展目标,国家审计署出台一系列审计项目计划,从计划中可以了解到,在就业方面政府不断投入保障性安居资金,强化绩效审计,实现就业容量的扩大。同时,在收入方面,许多地区开展救济补助资金审计,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社保方面,实施社保审计覆盖全民,健全可持续性社保保障体系,推动地区振兴发展。为落实规划政府审计要加强民生审计,严控项目资金流动,做好监督跟踪,确保项目进展与落实。

(二)实现民生审计远景目标

民生审计远景目标,在于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科技及综合实力,使我国居民收入再上新台阶,而这些远景目标的实现与民生审计分不开。民生审计是实现发展的重大保障,维护民众利益。推动十四五远景目标,对民生审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审计机关需要分析新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发展目标,以实现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富裕期许。民生审计规划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问题,做好精准审计,从思想上强化审计人员思想,保持廉洁奉公的务实态度,提升专业素质,强化智能化、大数据运用,发挥民生审计专业优势,为改善民生落实政策提供保障,以信息化民生审计加强监督,提升审计质量。

四、民生审计制约因素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民生审计领域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一)缺乏创新审计方法,审计绩效开展不足

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的发展,并没有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对相关民生项目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跟踪监督还停留在事后监督模式上,并不能有效实施全过程审计。鉴于民生项目评价过程中,相关工作量较大,对于审计评价方法、程序、指标设置等方面并没有成熟的做法作为指导,加之民生审计中受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综合能力水平的制约,使其在开展绩效审计中具有畏难情绪。在实施民生资金审计过程中,并没有开展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不能从宏观层面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且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也没有从微观手段、体制上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日常开展财政、社保、其他等部门的民生审计过程中,各部门联系度不紧密,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由于沟通机制的缺乏,对民生项目立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缺乏全面的掌握与了解,使民生审计开展对于项目的确定,通常只能凭借审计人员的感觉,造成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连贯性,不能突出民生审计的重点。

(二)民生审计资源整合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

近年开展民生审计基本是由各机关,按自身的安排进行工作,不能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的融合,民生审计工作往往没有将审计项目与相关人员有机融合,在充分利用各审计力量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加之,民生审计涉及的面广,政策性较强,而当前审计人员缺乏对于民生知识背景方面的了解,兼具审计与民生知识的专业人才缺乏,加之技术、检测设备等方面存在不足,实际实施民生审计中,作为重要参数的各种数据,只能由具有相关资源垄断地位的被审单位提供,造成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受制于被审单位提供的有效信息,即影响审计质量,同时也对审计权威性及独立性产生一定影响。

五、强化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审计发展建议

(一)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首先,新时代对民生审计提出了新要求,民生审计应从群众实际情况、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提供社会公众效益为目标,牢固树立价值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对民生审计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供指导,按照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构工作方式及队伍管理模式、审计技术方法等,要求相关审计机关通过围绕各地政治经济工作,开展有效的民生审计工作。

其次,充分了解民生审计的重要性,在认识民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出地位的同时,提升民生审计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增强民生审计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民生审计的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准确把握民生业务中存在的特殊性,更新知识,调整思想,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审计方法,以适应民生审计需求,进而不断的提升民生审计水平及民生审计质量。

最后,在实施民生审计过程中,需要从审计计划制定出发,从战略出发考虑民生审计重点领域,审计中要制定长效、实时流动的监控机制,要制定有效的民生审计计划,对于民生审计内容予以审查。关注资金监管与审批严谨性,避免过量现金流出,同时采取双重审核,避免社会公众利益受损。

(二)提高民生审计效率,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方式

首先,以全面审计为方针,突出民生审计重点,兼顾审计中存在的涉及面广、部门多、资金量大、环节多等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民生审计质量。民生审计执行的重点,既要突出对学有教、病有医、老有养等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的审计,同时还需要在具体项目审计过程中,突出资金决策、资金管理与使用、民生效益等重大典型问题的审计,特别是在相关资金征集、运用、使用过程中,是否改善民生、推动群众利益等环节给予特别的关注。

其次,探索绩效审计,强化跟踪审计方法。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民生项目的资金积累规模不断的扩大、高速增长。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环境以及新要求,审计过程中民生审计人员需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审计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审计资源浪费,提升绩效审计效果。同时,将绩效审计与审计调查项目相结合,发挥出相关专项审计过程中涉及面广、灵活等优势,更好的揭示出对民生效益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探索民生项目资金跟踪审计,使民生审计可以从原有的事后监督审计,不断的向全过程审计方向转型,对民生项目涉及的资金使用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管理,发挥出民生审计对于人民利益的维护职能,保持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发展。

最后,对民生项目的资金动态变化方向要及时准确的把握,提高民生审计的时效性,强化与财政、社保等相关部门间的联系,及时有效的全面掌控民生资金投入、使用、管理等相关内容,健全民生项目管理数据库,且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实时动态更新,为未来实施民生审计计划提供必要、科学的依据。

(三)保证民生审计科学化

为保证民生审计科学化,需要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以解决审计部门技术人力资源匮乏、相关技术不足的情况。适当引入专业人员,强化对目前的审计人员相关民生专业知识的培训,随着近年来民生审计内容的不断扩展,涉及的范围逐渐加大,审计人员可以采取定期编写案例的方式,对审计经验进行总结,做好推广,同时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联系,实现多方面多内容交流,确保民生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改革。另外,审计方式与报告模式上,需要突破原有的固有模式,创新审计操作,既健全民生审计相关制度及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民生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更加清晰的业务模式开展工作,展示民生审计成果。

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对民生审计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审计主体应将群众福利放在第一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以辩证分析、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民生审计工作,以实施远景目标为指引,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拓展审计渠道,改进审计技术及方法,了解民生现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原有旧审计方式与现有大量信息时代不相吻合,很难找到民生项目,资金流动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不能进行细致分析与管理。在创新民生审计方法时,要改进审计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创新审计技术方法与方式。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好相关风险要素的分析与管理,发现问题及原因,对民生项目审核、下拨、使用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全过程掌握民生项目情况及资金使用用途,了解相关内容后精准到项目现场监测,深入挖掘实质问题,确保民生项目资金可以得到专款专用,相关收支可以公开透明,践行造福于民的审计宗旨与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