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路 婷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传统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财务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社会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人才在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人才供给应当满足个性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要求,单一的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均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教育使人才培养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形成全面发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近年来,国内不断有学者提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建议,也有很多高校实施“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有效的通专融合应以学生为基础,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厘清不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某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财务管理专业课成绩与通识课成绩之间的关系,揭示通识课程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策略。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加深,高等教育日益走向专业化,大学培养的目标也日益局限起来。约翰亨利纽曼(1873)在其《大学的理想》提出“通过大学教育,理智不是用来造成或屈从于某种特殊或偶然的目的、某种具体行业或职业抑或是学科或科学,而是为了理智自身进行训练,为了对其自身固有的对象的认识,也是为了其自身的最高修养。”詹姆斯杜德斯达(2005)在其《21 世纪的大学》中指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这样一个未来,因一生中将多次更换工作、职业,终生的学习教育成为其需要,他们需要有持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变化和多样性,并且在创造和适应未来的新思想和新形势的同时,能够欣赏过去的价值和智慧。”现代通识教育纲领性文件《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提出“广义地说,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此二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通识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专业教育中”。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提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发展才是通往真理的路径。”
(1)通专融合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专业方面,更多的是从综合素质方面提出要求。通识教育一般在大学低年级进行,其目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美学、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专业教育更多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专业”特征上,以培养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都无法涵盖当代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只有走向结合乃至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形成育人合力,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中国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能够在各行业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本科教育是进行大学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宽厚、品德优良、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以及实践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体现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2)通专融合存在的问题
通传融合的必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吴新中(2009)认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体现在:管理体制及模式的冲突、教育观念及认识的冲突、市场导向及学生发展的冲突、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冲突。杨晓玲(2017)研究了应用型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问题,除了理念冲突和课程冲突外还提出另外一个通专融合的问题即通识教育教学与专业教育教学的龃龉,体现在通识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不重视通识教育。李均,吴秋怡(2022)则提出通专融合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三大缺失:宏观政策缺失、理论研究缺失、系统策略缺失。
(3)通专融合的策略
针对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吴新中(2009)认为实施好通专融合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管理机制,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观念,完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在融合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杨晓玲(2017)针对应用型高校通传融合从五个方面提出通专融合建议,具体包括加强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与推广,建设共同基础课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推广研究生助教制度,倡导合作教学方式。李均,吴秋怡(2022)提出实现通专融合,必须采取相关策略对人才培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系统性变革:以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通专目标一致,以“超学科”范式建构通专融合课程,以“后方法”理论变革通专融合方法,以“第五代评价”建设推动通专融合评价创新。
(4)高校实践
随着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各大高校提出了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15 年,复旦大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发起并成立了“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构建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格局及经典名著研读模式。西安交通大学自2014 年开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位一体”质量观引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实施大类招生和培养,促进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发展;成立本科生院,融合两套体系,实现两支队伍协同育人;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科学评价、精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通专融合,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吉林农业大学采用大类招生改革措施,在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方面以“强化通识,提质增量”为核心,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这两种课程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学者们普遍赞同大学本科教育应当实行通专融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长时间以来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难以撼动。通专融合推进中不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从理论到实践均提出了相关建议。部分高校也进行了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各位学者针对通专融合的研究往往是从理念、方向上出发,较少从具体专业和课程这样的微观视角出发,分析不同专业及其课程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专业提出通专融合策略。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中核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为出发点,实证研究了学生通识类课程成绩对中级财务会计成绩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梳理不同层次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发现通识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哲学思政类、数学类、语言类、文化艺术类等。由于笔者所在高校思政类、数学类、语言类通识课程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均为考试,而文化艺术类课程考核方式大部分为考查,考查方式下学生成绩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本文仅实证研究思政类、数学类、语言类通识课程期末成绩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成绩的影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重要作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授会计要素具体确认、计量和列报的过程。《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中级财务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强的相关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变化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法规,将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家国情怀、职业操守、专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到各章节专业知识内容的讲授中。据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学生思政类课程成绩与中级财务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中多有涉及数学思想。以存货章节中材料成本差异率知识点为例,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在不讲解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结转账务处理知识点的情况下,借用数学知识结合实践中材料发出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发现,该公式存在一个假设即材料为月底一次发出,即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应在月底进行。分析该公式,公式中分子为材料出库前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母为材料出库前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不难发现其中的数学思想,即材料成本差异率本质上是在库材料每单位计划成本中含有的材料成本差异额。学生在具体学习时仍需强调数学运算中的规范,即公式中分子中的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与本月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的具体数额可正可负,公式中分子中间的“+”号为运算符号而不是数额的正负号。另外,票据的贴现、金融资产的摊销、折旧的计算等重要知识点中都存在数学思想的运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借用数学学习思维,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点。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数学类课程成绩与中级财务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于2007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整体架构上保持了一致,且其中大多数项目也是相互对应,具体准则和准则应用指南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国际会计准则语言表述采用的是英语,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表述难免受到英文表述的影响,而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讲授会计要素具体确认、计量和记录的过程。因此,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够间接促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提出假设3。
假设3:英语类课程成绩与中级财务课程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所需的数据来源于某高校2021 年级财务管理专业(共计158 人)2021-2022 学年学生的通识课程期末成绩和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通识课程中思政类课程期末平均成绩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成绩、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成绩、毛泽东思想期末成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成绩的平均成绩,数学类课程成绩为高等数学期末成绩和线性代数期末成绩的平均成绩,英语类课程成绩为大学英语两学期平均成绩,上述的成绩数据来自学校教务系统,均为百分制。
表1 变量定义
Fn=α0+α1×Sz+α2×Ma+α3×Eng+ε
1.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从平均成绩上来看,中级财务会计期末平均成绩为74.78,思政课程平均成绩87.57、数学课程平均成绩79.26、英语课程平均成绩72.52。其中英语平均成绩最低,中级财务会计平均成绩次之,最高为思政课程成绩。标准差指标中,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数学期末成绩的标准差均较高,分别为10.04 和10.50,说明这两门课程学生学习成绩差异较大。思政课程成绩标准差最低4.33,次之为英语课程成绩标准差6.95。
采用Stata13.0 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模型进行回归结果
将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各类通识课程成绩分别单独回归。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思政课程成绩、数学成绩以及英语成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R2 分别为0.3425、0.5521、0.2365,拟合度较好。
将模型中各个变量放在一起检验,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思政课程成绩、数学成绩以及英语成绩仍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调整R2 为0.6120,拟合优度较高。思政课程成绩系数为0.3562,数学课程成绩系数0.5539,英语课程成绩系数0.1992。数学课程成绩系数最高,且其显著性水平最高,说明数学课程成绩对中级财务课程成绩影响最大。
增加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将数学类课程期末平均成绩变量用高等数学第二学期成绩替代、大学英语期末平均成绩大学英语第二学期成绩替代,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根据稳健性检验结果,将各变量单独回归,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思政课程成绩、数学成绩以及英语成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调整R2 分别为0.3425、0.4591、0.2183。将模型中各个变量同时回归,中级财务会计期末成绩与思政课程成绩、数学成绩以及英语成绩仍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调整R2 为0.5261。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基于以上分析和检验,思政类通识课程成绩、数学类通识课程成绩以及英语通识课程成绩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成绩均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数学类通识课程成绩的正向影响最强。这三类通识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据此,提出以下通专融合建议。
通专融合发展首先要在课程上做到融合发展。根据上文实证检验,通识课程对专业课程有着促进作用,并且不同类型的通识课程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的促进作用也不同。通识课程的设置要基于专业课程。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学科特征,同一专业中的专业课程也存在差异,通识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专业特征和专业课程特征。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专业教师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善于利用一些通识课程学习思维,而通识课程教师教学时也应适当结合所授学生专业特征。通专融合在教学上做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实现课程上的通专融合需要专业课教师对通识教育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求通识课程教师对所授学生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考虑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效实现通专融合,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