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时间:2024-07-06

李阳

浅议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李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仅是超出自然再生能力的向自然界掠夺资源,而且大量废弃物的排入也超过了自然界的净化能力,资源枯竭、生态严重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便日益凸显出来。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很多人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这足以说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已经成为一项不得不积极面对的任务了。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联的。企业要减少环境污染需要投入成本去保护和治理环境,此时必然涉及到如何确认计量环境成本、如何控制降低环境成本的支出。随着越来越多的环保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一种环境成本制度,由此看来,对环境成本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环境成本定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狭义上的环境成本(也是本文所指的环境成本)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有与环境保护有关而发生的支出。

(二)环境成本特点

1.具有强制性。任何企业都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的总成本,这样便可取得更高的利润。所以企业并不愿意自觉得支出环境成本,长此以往必然会对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所以需要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约束,强制其对无偿使用的资源付出代价。

2.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潜在成本剧增。环境活动有其不同与其他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企业当期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可能并不十分的明显,有时形成的损失和危害或许是间接的潜在的,也有或许是近期内一时难以完全掌握和弄清楚的。虽然如此,但不表明企业不负担任何环境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终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那时便需要企业付出代价。

3.支出费用额度大,而且呈不断上升状态。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国家政府对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世界及各国都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的政策法规对企业约束日益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标准和技术也逐渐变化,这些都导致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处于上涨趋势。

4.具有动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年四季并不可能完全相同,再加上气候的变化等一系列原因,也就决定企业的环境成本并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在排污量高的时期,环境成本必然因为处理污染物而相对较高;反之,排污量低的时期,环境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5.与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均存在关系。我们可以把企业环境成本看成是将与环保有关的项目从现行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分离出来而形成的成本费用。从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直至淘汰这一系列产品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支出费用都归入产品环境成本。企业环境成本中不能计入产品环境成本中的部分便属于所谓的环境费用。

二、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动因

(一)绿色核算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整个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绿色GDP核算体系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所以怎样使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宏观和中观层面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是其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二)环境法规的贯彻与实施

由于环境法规日益完善,法规实施日益加强,社会相关方的环境要求日渐严格,企业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将付出很高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但可以降低环境风险,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国家环境法规的贯彻执行。

(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环境成本控制通过制定并实施预防为主的方法,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措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套同“依法治理”相辅相成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有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四)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我国的资源并不丰富,但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在国务院大力提倡向低能耗、低投入的集约型社会迈进的大背景下,各个企业都应该响应号召,从资源的节约入手,做好环境成本控制,为真正的“财富最大化”而努力。我国每年的废弃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有效回收利用率却不是很高,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制造型企业应该从源头和结尾处同时入手,做好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做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平衡。

三、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优化建议

(一)政府方面

1.法律规章。尽快完善现有会计法规中有关环境会计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效力。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环境会计的内容与具体操作,使得环境成本确认计量等一系列问题有法可依,企业不能按规定达到环保标准时可根据规定进行处罚。传统的会计以利润为重点来评估企业的业绩,而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便成了企业的目标。如若没有法律约束力,一般企业并不愿意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和披露相关信息。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修订,将环境成本会计的规定详细法律化势在必行。

2.宏观调控。国家在宏观上进行企业的环境管制,其中可采用教育、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可采取相应的保障和扶持措施,以此来鼓励企业自愿从事环境成本控制的工作,同时增加企业的环境经营收益和盈利能力。国家可以制度相关鼓励政策,如减免税收、给予奖励、树立模范等详细实施措施。这样便可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集中处理。目前,很多企业都会在法律强制力约束下进行环境治理,但都仅限于对自己生产经营所造成的某一项或局部的环境污染。国家政府可以在合适的地区实施统一的环境污染治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体的保护环境,而且集中处理的成本相对会降低许多,同时由政府出面,企业之间的联系配合问题也会相对变得简单易行,可谓一举多得之策。

4.指导监督、严格执法。无论国家政府做出多少优惠政策,企业始终是希望对资源无偿使用而不愿支付“使用费”的,建立环境成本核算制度也就成为企业所逃避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环境保护法规的执法力度。

(二)企业方面

1.提高对环境保护认识。以企业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是认为环境成本的支出降低了利润率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度增强,“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偏爱,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禁无环境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1992年我国也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论证工作,这样一来,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废弃物排放过大的生产企业最终将被淘汰。从企业的长远规划考虑,环境成本的支出实际上使企业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而结果则是取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降低“过程中”成本。在上文企业环境成本的计量中论述过,防护成本法的最终支出金额是相对较小的。将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从“后”转“前”,即在污染之前就做出相应处理准备,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而是控制污染破坏的过程,例如选用污染相对较小的替代材料,及时对可能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同时将环境成本支出提前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核算。

3.防止发生“过程后”成本。在生产经济活动的一系列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监控,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环节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最终的废弃物排放进行严格的检测。例如企业的污水如未达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理标准,将会因污染环境而被处以罚款,而该罚款同样需计入环境成本的支出,这便可看作“多花了一笔冤枉钱”。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可能发生的后果,如企业的名誉声望也会受到影响,这都将或许会无形的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

4.尽早规范环境支出的核算。环境成本做为会计成本核算的一个新兴领域,企业的实施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在此尝试完善的阶段,各企业间对有关环境的各项成本支出的会计处理存在着不一致。随着社会国家对环境成本的重视,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后,必然要求企业规范环境成本核算。所以各企业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的会计研究,做好准备减少随意性,以免出现“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

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情况也日益加重。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虽然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也有不少相关的专业人士对环境会计及环境成本会计进行了研究,也采取措施建立了相关制度规章。然而,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关于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问题需要探讨。如关于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等理论还不完善,对环境成本计算、分配没有统一的标准,而对于环境成本的控制没有很好的方法。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更深入的研究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更好的解决环境成本确认、计量和控制等方面问题。汲取国际上成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特点,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河北风帆股份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