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广播电视台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

时间:2024-07-06

梁贻昌

对广播电视台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

梁贻昌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近来年我国对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体制改革,把广播电视台纳人第三产业,电视媒体的管理体制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变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也就确认了我国电视媒体既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又是新兴产业这样一种双重存在。然而,正是这种双重的存在,双重的身份,双重的功能,双重的组织目标,决定了广播电视成本考核和成本监督具有其特殊性,对广播电视台成本管理改革需不断探索和实践。

一、必须提高对广播电视产品成本的认识

长期以来,由于不承认广播电视行业的经济属性,因此,电视节目成本从来不被重视。正因为这样,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的思想在电视节目经营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电视业以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过的速度迅猛发展。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的地方很多,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去发展电视业。这样,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同国家投资相对减少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为了解决资金需求同资金供给的矛盾,促进电视业的健康发展,人们开始重视对电视节目成本的研究。

电视产品分为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又称精神产品),电视产品中的物质产品成本包括的内容同其他物质产品成本一样,其经营管理可借鉴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本管理经验。电视产品中的知识产品(精神产品)主要是以节目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产品。由于节目的内容、长短、制作等不同,因此它们的成本结构也不完全一样,广播电视产品虽然属于精神产品,但在其生产制作、传输发射过程中,同样涉及到各种物质资料的消耗,如机器设备的投入,灯光、道具、服装、磁带等材料的消耗,涉及到广电职工从事拍摄、编辑制作、播出等环节的劳动付出,物质资料的消耗与广电职工劳动的结合,构成了广播电视产品成本,这是在广电行业推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客观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强电视节目成本管理,不能采用一种固定的方式,必须充分注重到不同节目的不同特点,搞好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成本管理。

二、必须树立广播电视产品的成本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产品的生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精神产品的生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于产品成本管理就倍加重视。但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成本管理限制在成本的行政管理方面,侧重于财政和成本立法、制度方面。比如制定成本管理制度、建立成本管理机构、明确成本管理职责、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开展成本检查、实行成本监督等。成本的行政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加强产品成本的行政管理的同时,还必须搞好产品成本经营管理,努力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材料价格、资金运用、生产力组织等方面去研究产品成本,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恩平广播电视台近几年的发展路线来看,在开发电视与广播节目初期,恩平广播电视台只限于政治新闻的播报,生产力组织是单一的,经济收益也是有限的。而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业管理知识的不断丰富,恩平广播电视台所开发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由过去单一的《恩平新闻》栏目发展到现在的《恩平在线》、《经济快讯》、《新闻追踪》、《立此存照》等常备节目和《恩平人在大江南北》、《恩平人在委内瑞拉》、《飞向蓝天——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等阶段性节目,进一步提高了恩平电台、电视台的观众威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既收到了社会效益,又收到了经济效益。近几年,电视台、电台的广告业务量每年分别以16%和11%的速度递增。这就是产品设计多样化和生产力组织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目前,人们对于物质文明产品成本,不仅有充分的认识,而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成本管理办法。对于精神产品成本,特别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成本,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人认为,广播电视产品根本无成本,无需研究。有人认为,广播电视产品是精神产品,也应计算成本。但是,在成本涵括的范围上认识也不一致。鉴于这种认识,要搞好广播电视产品成本管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树立牢固的成本意识,即“成本警觉”。在西方国家,所谓成本意识主要是指:第一要注意控制成本,使成本不超出限额;第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保持成本的最低水平;第三努力使成本降低到最低。如果成本发生较大波动,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向决策者提出警觉信号,以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西方国家“成本意识”的重点是注意如何降低产品成本。这是在产品成本观念已经形成、实际成本活动已经展开的情况下的成本意识。

现在,我国广播电视信息产业部门所强调的成本意识,同西方国家的成本意识不同,它主要是指:(1)树立广播电视产品也应计算成本的观念;(2)科学地确立成本范围和成本计算方法:(3)科学地控制成本。控制成本必须建立在产品成本观念、产品成本范围都十分明确的基础上。同时,要实现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不可忽视的还有一条就是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适时更新产品的包装和内涵,以增强产品的经济效益。广播电视产品关键在于节目的质量以及设备设施的更新与提高。如:恩平广播电视台近年来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质量,把原来落后的有线电视网退出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高起点的光纤有线电视网,传输图像质量高,节目多,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增加了用户。新网使用后,使全市用户急增100%,至2009年底,恩平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万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原来实行事业化管理的单位纷纷改制为企业,由原来习惯于收于平衡的事业单位转变为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经济主体。广播电视行业在完成体制转变后充分认识到成本的高低是生产者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其成本补偿主要是收视维护费的收取和广告的收入,在收视维护费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只有降低传输、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成本管理,组织好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对于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必须以我国广播电视产品的成本构成为基础

由于我国对“媒介经营管理”研究较晚,对其成本的研究还比较落后。因此,这里讲述的“我国广播电视产品成本范围”,仅仅是根据多年来对广播电视产品成本的研究而概括出来的理论性成本。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以我国广播电视产品的成本构成为基础来加以论证。随着广播电视产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视产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越来越显现它的重要性,通过电视节目成本核算,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降低节止制作成本。

四、必须认真掌握广播电视产品成本的控制方法

(一)目标成本控制法

目标成本控制法就是把产品生产的奋斗目标,作为成本控制的总准则去控制成本。这种成本控制方法,既有利于科学地实现成本要素的最佳配合,又有利于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发生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二)责任成本控制法

责任成本控制法就是根据责任制的原则把成本指标管理与经济责任结合起来的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它根据部门内部已确定的责任层次,建立成本中心,明确各个中心的成本责任和权限;然后根据成本是否可控的原则,将成本指标和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分解到各成本责任中心,并作为评价、考核各成本责任中心实绩的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制度,定期对成本中心进行检查;经常分析实际成本与成本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

目标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两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工作责任制分配做法。就拿恩平广播电视台来说,恩平广播电视台每年初都要将全年的工作目标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工种进行分配,与各部门甚至与各责任人签订工作责任制。如与节目部签订的《节目部责任制》,与广告部签订的《广告业务指标责任制》等等,这些责任制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均把工作量化与经济挂钩,其目的也是相同的,都是明确工作目标,实际上也是一种目标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工作责任制制订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全台工作的质量,影响到目标成本的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

(三)未来成本控制法

未来成本控制法也称预算成本控制法,即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量,对材料、人工的需求量,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未来成本,并以此成本为目标,运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方法,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四)相对成本控制法

相对成本控制法就是根据产销量、成本和收入三者间的关系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根据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明白生产部门究竟有多少产销量,收入与成本才能实现平衡,而不会亏损,同时也可以明白,产销量达到多少时,盈利最高,从而规定自己的经营目标。用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可以科学地确定广播电视节目的最佳产销量,才不会出现亏损现象。

(五)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是用制定的标准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的一种控制成本的方法。标准成本控制,一般采用正常标准成本为宜。

五、必须科学制订广播电视行业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开展成本控制,是推进电视产业现代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成本是技术和经济的综合体现,它在一定程序上制约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开展成本控制,是推进电视产业现代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成本控制是对人力、物力、消耗和费用开支实行严格监督。电视产品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开源和节流要双管齐下,即成本控制应包括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

(一)绝对成本控制

所谓绝对成本控制就是切实加强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

1.制订成本管理标准。如:劳动定额、设备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节目制作周期、内部结算价格等技术经济指标。

2.制订节目制作量、购买量、交换量和播出量计划,并据以执行。

3.各类创收价格的制订和经营收入的归口统一等。

4.建立原始资料的统计制度。

5.建立成本控制的信息系统。

(二)相对成本控制

所谓相对成本控制就是以效益的实现和增长为前提,作好成本规划,包括:

1.制订标准成本。制订标准成本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适应的测量成本的尺度,刺激管理人员的“成本敏感性”,鼓励职工为降低成本,增加节目制作量而努力。所谓的标准,并非指理想标准,而是指“现行的可达到的标准成本”,也就是指在现有正常工作条件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标准。

2.进行“成本——时间”优化。所谓“成本——时间”优化是指栏目、专题、广告制作等,应根据计划规定的制作周期,规划最低成本;电视剧生产可根据最低成本的要求,寻找最佳生产周期,从而使成本(总费用)支出最小,制作周期最短。

3.开展价值分析。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分析电视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与制作成本之间的合理比值。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功能的大小和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要取得较高的功能,就得支出较多的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功能和成本的发展方向往往是一致的,但从电视产业来看,功能和成本的变化不是同步的,功能发展速度往往超过成本增加幅度。电视产品特别是电视节目是知识的凝结物。电视产业从事其产业生产时,要求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同现代科技水平相适应。在生产过程中,知识既是重要的工具,又是生产的结果。所以,功能提高了,成本很少提高或不提高,甚至还会略有降低。

绝对成本控制和相对成本控制,对于像恩平广播电视台这些规模较小的地方台来说是缺乏全面考证的,因为毕竟地方台的制作水平、能力、节目品种均未能达到专业化台的要求,同时,在新技术方面,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CMMB、IPTV、3G等新形式的数字业务大量涌现,广播电视一方面面临着未来的竞争,又面临着社会各界对广播电视现状的很多不理解的社会压力,因此,相对来说,在地方电视台也就难以全面体现出其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台进入专业制作行列的要求将会越来越显得急切,因为这有利于地方台立足当地发扬和光大不同特色的地方文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总之,要使广播电视台要提高其竞争力,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其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出发,切实建立新的成本核算模式,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强化成本核算,认真做好财务监督工作,努力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才能推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恩平市广播电视大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