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时间:2024-07-06

张英英

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张英英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解

内部控制并没有很全面的定义来诠释,对其说法也是人云亦云。参考某些相关报告,将内部控制的要素确定为风险评估、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运行是否有效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能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三者之间在完善的内部控制模式下高速互动,提高效率。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方向是内控立法,明确集团内控法律的责任、防范财务欺诈及经济犯罪,规范集团内部的管理行为。

集团公司的内部评价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它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原则之上,能促进集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改进;而且集团公司的内部评价需遵循“自律”、“他律”的原则,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促进集团内部控制评价的总目标的实现。其实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有日常评价与专项评价;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等等;集团内部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控制执行部门的自我评价关,通过自我评价来增强控制执行部门人员的责任感,利于集团内部控制的执行,加强对集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解;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评价可以改善内部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加强集团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企业外部部门的外部评价可以对集团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鉴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集团企业服务,规范企业行为,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

二、集团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已由探索期逐步走向成熟,现在内部控制这个话题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也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的,虽然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牢固,但具体的综合评价标准并未统一,而且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制度刚刚起步,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行业的监管角度出发,国家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国资委等等部门提出发布特定行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以便加强各行业的内部控制。基于我国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状况,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客观需求,在借鉴国外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经验,需要统一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并加强协调合作,由于我国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可以在企业的管理层实行自我评估制度,从而逐步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制度,建立稳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集团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强,熟悉集团的风险管理和集团的经营情况,是集团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的关系纽带,是完善集团内部控制的重要部门,并且也符合《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中的相关规定,因此集团内部控制的评价主体以内部审计为主建立完善的审计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对集团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的内容主要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其中过程评价主要是对集团内部控制设计适当性与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评价主要是对集团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的程度进行评价;二者结合才能使集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更加真实、客观,防止内部控制的表面形式。集团内部审计在制定评价方案的同时要考虑评价原则(需遵循风险导向、自上而下的原则);评价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有其能力水平;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是否可行及评价范围等等。另外内部审计也需要有法律的管制,市场的约束,内部实施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共同审计集团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目前企业集团的现状来看,其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涉及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和经营情况,需要加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建立完善的集团内部审计制度,使其规范化,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集团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设计合理性与执行有效性,实现集团内部控制的良性循环,提出体系的改进内容,增强集团的内部控制活力,更好更稳定的为集团发展战略服务。集团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的结果以报告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报告,提高集团的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新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