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4-07-06

陈 弘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陈 弘

企业是国家经济系统的基本组成细胞,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其总体经营业绩不仅能反映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还能体现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是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核心问题”(陈小悦)。基于此,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也一直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进行经营业绩评价需要考虑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传统意义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由于有其自身的固有限制,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拓展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重新构建一套能体现我国经济体制特点、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

企业经营业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各项生产活动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企业的成果。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通过收集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其核心是比较成本与收益,力求用尽可能小的成本去获取尽可能大的收益。其基本功能是通过科学地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可以为出资人选择经营者提供依据,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以及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的信息支持。

2.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构成要素

(1)评价主体与目标。评价主体是指实施评判活动的利益相关者,也是评价行为的实施者,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评价主体与评价目标。

(2)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指企业业绩评价活动实施的对象。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评价主体来确定,不同的评价主体选择的评价对象不同,评价指标和标准也有差异,对评价对象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对象由企业相关利益方的需要所决定。

(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用以反映评价对象特征的因素。如何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项具体指标上,是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

(4)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对象业绩优劣的基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标准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可用性,企业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它的稳定。

(5)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获取企业业绩评价信息的手段。有了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以取得公正的评价结果。

(6)分析报告。通过阶段性的业绩评价,我们会得到评价结果,业绩评价分析报告就是业绩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也是业绩评价系统的结论性文件。

二、当前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制度为主,是一种事后评价,总体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1.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

我国现行的业绩评价体系中使用的指标大部分都是财务指标,过分偏重财务指标,容易使企业管理者盲目追求财务业绩,而忽视顾客满足度、市场占有率等非财务方面的贡献和业绩,这些做法显然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2.对现金流量指标关注不够

当前的财务经营业绩计价指标体系,其所关注的焦点均集中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有关项目,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现金流量指标,如净现金、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等指标却关注较少。

3.缺乏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评价

目前对企业日常经营能力的评价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情况和偿债能力状况三方面因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如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知识与智力资源等在现行指标体系设置中考虑甚少。

4.只注重从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的角度评价,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

企业业绩评价的主体不仅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还包括政府部门、员工、消费者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反映他们对利益分享的情况和满意度,不利于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信息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也不利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股东的利益,又能引导管理者的行为,使管理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股东目标的实现。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做到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有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尤其应注重设计反映长期效益指标,并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变化及人员的周转。

1.财务层面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盈利往往是企业的第一目标,也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盈利能力也称企业的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收益额的大小、比例及收益数额的构成。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用率、经济增加值(EVA)、修正后的经济增值指标(REVA)。

(2)评价资产经营能力的财务指标。资产经营能力评价指标是评价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即企业占用的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企业的经营业绩。资产经营能力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状况,是经营业绩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评价资产经营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率越高。进一步细化,可以通过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率来考察企业对这些资产的利用情况。

(3)评价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讲,资产按其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相应地,企业偿债能力也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自由现金流量。其中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将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用于支付维持现有生产经营能力所需的资本支出后,剩下的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它不仅可以衡量企业偿还债务、支付股利和股票回购能力,还可以增强不同企业的可比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而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则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利润对利息的保障倍数。

(4)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是对企业财务业绩发展趋势的评价指标,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其外部利益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财务业绩评价重视过去、轻视未来,重视短期利益、轻视长期利益的缺陷,还能够反映企业的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稳定程度,较好的表明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一年来的销售总额增长率、三年来的销售总额增长率、一年来的净利润增长率、三年来的净利润增长率、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

2.非财务层面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方方面面的信息,不但包括财务、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与经营过程相关的信息。以非财务指标评价来弥补财务指标评价的不足,正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在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还应该包括非财务指标。经常使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客户层面。对客户的需要茫然不知的公司最终发现,竞争对手们能够以提供符合客户偏好的产品或服务侵占它们的地盘。因此,出色的客户关系管理也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讲,客户层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份额和客户利润率。

(2)技术创新层面。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创新思维的形成为起点,随着信息、资源、人力、物力等要素的不断投入,创新活动不断深入,各个环节必须紧密配合,才能顺利实现创新目标。我们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是指高科技发明在产品设计与生产中运用的创新。因此,技术创新层面业绩评级指标应包括:研究开发费用率、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率、新产品开发速度与能力、新产品销售率、新产品贡献率、研发的资金与设备投资、研发人员的技能、已开发技术的有用性和市场的领先地位。

(3)业务流程层面。业务流程就制造业来说即为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其业绩评价内容主要是关于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机器设备的生产效率及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生产效率主要涉及到产品的生产周期、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机器设备生产效率用以反映企业对机器设备的利用情况。这个层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产品的生产周期效率和产品达标率、合格率及质量效益率。

(4)生态环保层面。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经济的表面繁荣和高速增长存在许多隐患,如环境恶化、资源短缺或耗竭,高速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甚至会造成实际上的经济倒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不仅是一个产品或服务产出系统,而且还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这就要求在设计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体系时必须考虑企业生态环境的问题。将有害物质控制在一定量范围内是人类社会继续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衡量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与生态环境直接相关的业绩评价指标主要有:污染控制程度、污染成本率、环保投入资金率、环境污染指数。

综上所述,企业业绩评价的设计应在战略管理的理论和原则指导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将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将有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相结合、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现代企业业绩评价系统。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