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崔艳雨
资产减值舞弊问题探究
崔艳雨
摘要: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及相关制度和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掩盖舞弊等非正常行为,但仍存在不少缺陷。有些上市公司基于掩饰经营重大失误、转移利润给大股东、维持上市资格等动机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舞弊,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科龙电器资产减值舞弊的典型案例,总结了资产减值舞弊的主要方式,并对我国资产减值的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舞弊;利润操纵
1.案例背景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龙电器”),主要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兼国内外销售及售后服务。其自2000年开始出现亏损,2001年继续巨亏,当年新增亏损15.57亿元。由于连续两年亏损,科龙电器被戴上ST的帽子。2002年度,科龙电器扭亏为盈。2003年,处理掉了挂在账上三年之久的累计亏损。2004年,在扭亏两年后,科龙电器重新“反亏”,年报显示,新增亏损6833万元。经查,科龙电器在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时间内,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科龙电器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是自2006年7月10日新《证券市场禁入规定》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
2.科龙电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舞弊的分析
2001年,科龙中报实现净利润1975万元,然而,其年报显示,年末净利润为-15.56亿元。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6.35亿元。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3.5亿元。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是否都是公允的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在2002年不会实现扭亏为盈,可能会面临退市的巨大风险。
在紧随其后的2004年的季报中,前三季度盈利达到2亿元,然而科龙电器当年年报显示,其亏损额将近6000万元。盈利能力的巨大反差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通过其2004年年报,我们发现,2004年第四季度,科龙电器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在年末,科龙电器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了约7000万元的减值准备,总额约为1.5亿元人民币。这种大额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常用的舞弊手段,科龙电器在利润较充足时期计提大额的减值准备,在以后可能出现亏损的年度进行转回,降低在盈利状况较差年度摘牌的风险,与其2001年计提巨额资产减值、2002年转回实现盈利的情况如出一辙。
根据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有效地遏制了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来调节利润,减少了利润的波动,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但在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时,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对于计提标准、计提比例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舞弊的空间。
1.巨额计提,大额转回。一些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为避免摘牌威胁,往往在利润较充足的时期计提相当数量的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发生亏损或业绩数据不佳时转回,实现扭亏为盈,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数据,即正向操作。
2.对于业绩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负向操作,大幅计提减值准备,主要做法是,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全部集中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巨额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一次性亏足。企业通常以谨慎性原则为由低估资产,可以集中清理一些历史遗留风险,又能平滑利润,使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转移。
3.减少坏账准备,虚增利润。企业在年末编制报表时,为了实现一定的盈利目标,可能会减少坏账准备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主要方式为改变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规则,改变销售政策、会计估计,以维持财务指标的良性趋势。
4.滥用资产可收回金额计算的不确定性进行利润操纵。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由于资产可收回金额在计算上较为复杂,因此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在计算未来预计现金流量时,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的现金流入量和相应的贴现率。但在实务中,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是很困难的,这使计提缺乏衡量标准和制约手段,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
1.强化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能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公众监督,约束企业行为。信息披露对提高证券市场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无论从制度建设层面,还是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均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仍显不足,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
2.强化高层管理人员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资产减值虽然有据可依,但在资产减值上做文章,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并不少见,并非是会计制度不完善使然,而是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造成的。财政等监督部门需要对企业进行不定期财务检查,对查出的违规现象,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控的行为。
3.建立健全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遏制利润操纵及舞弊行为的发生。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层一般拥有很大控制权,然而监控其权力运作的机制尚不健全。很多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对于公司管理层的业绩指标通常以净利润为衡量标准,这很容易造成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和投机主义行为。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使公司自觉依法运作,会计信息也进入良性循环。
4.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审计职能
部分企业在计提减值时,带有很强的利润操纵目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防止会计造假的一道重要防线,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单独出具资产减值准备意见书,强化中介机构特别是审计师职责,并尽快制定相关的独立审计准则,明确各项减值准备的具体审计程序,努力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遏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
5.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特别是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长期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等的确定,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国家应该继续加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会计人员也应主动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实现由“算账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本文通过科龙电器利用资产减值舞弊的案例分析,总结了常见的资产减值舞弊的方式,提出资产减值舞弊的防范对策。笔者认为我们要通过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高管法律责任,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果、发挥中介机构的社会审计职能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来加强资产减值的计量正确运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根本上缓解与改变目前资产减值舞弊问题,引导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试论新资产减值准则下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J].中国市场,2013,(38).
[2]顾彬妤.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舞弊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15,(18).
[3]辛歆.资产减值准备操控企业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J].商业时代,2014,(28).
作者简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硕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