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时间:2024-07-06

郭莲丽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郭莲丽

摘要:经济的调整、产业的升级换代导致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培养应用技能型的职业人才是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高职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探讨了新形势下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路径,并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

一、引言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打了一只强心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财政部为会计人才发展制定的目标是:推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以上政策法规的制定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也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会计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责任和义务。新时代的会计业务体系引领了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要求,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定向性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重视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思路和方向,在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和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会计技术环境,设计一个能适应多种环境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体系,推动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力争最大限度的体现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综合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会计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以具有更强适应性的专业人才来进一步提升企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国内外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文献综述

英国作为发展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与之相适应,其会计电算化教育一直以“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而著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作业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考试评估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比较科学,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美国学者Albrecht & Sack(2000年)认为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着眼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他研究了会计电算化教育中技能要素发展的重要性,试图分析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及会计电算化教师是否都认同相关技能培养的必要性,认为美国目前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技能发展、奖励体系以及战略指导等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见,国外针对高职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比较科学,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会计电算化的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问题。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朱春燕(2006年)从各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刘秀(2014)研究了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姜琴(2014)从“教学做一体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改革;刘红娟(2014)研究了会计电算化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明确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办学体系,形成初步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实训室,为适应企业需求提供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但与国外成熟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比,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受限于发展时间、研究力度等原因,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沿袭了本科教学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定位有待深化,教材、课件适用性不强,难以适应高职专业培养的要求;(2)高职教育关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建设方面创新性成果匮乏,更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上,实际操作能力并未有效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改革;(3)校企合作模式单一。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大多是“订单式”的模式、“2+1”模式和“工学交替”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很多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真正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让企业走进来,学生走出去,和企业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体化模式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4)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之间对接不够紧密。学生往往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很难快速的切入到实际技能的练习中。比如很多学校都开设《管理会计》这门课程,《管理会计》偏重理论,计算量大,缺乏实训软件,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本文在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训体系建立与理论体系中相互弥补又相互衔接的教学要件,着重在“如何凸显实训体系的重要性”,“如何使高职学生的理论性不能缺失”,“如何满足高职学生就业技能的需求和职业发展的需求”三大问题上进行探索与分析,形成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职业教育的创新培养思路与模式。

三、会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设计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是:服务当地经济的需要,为中小企业、现代服务型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为宗旨,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主体,实训室和顶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基地。将“职业资格证书,训练学生实力和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平铺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互对接,教研室老师在上理论课之余,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聘请企业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来学校做报告,并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担任学生实训课的指导教师,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就扮演职业人的角色。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具体设计如下:

1.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主体,明确专业设置方向

教研室老师多次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了解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结合行业、企业、教育专家等意见,研究会计电算化专业定位及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培养立足西安、面向陕西、辐射西北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通过调查,了解到会计电算人才除了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和实施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市场营销的理念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教研室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适合信息化人才特点的、面向整个产业链的、细分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方案。

2.完善“对准岗位设课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开发直接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为了实现“以职业能力标准进行课程改革”这一目标,将“对准岗位设课程”落到实处,并以新形势下会计岗位要求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为课程设置标准。教研室老师通过分析会电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会计职业进行细分,结合职业考证设置相关课程,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就通过资格考证,开设以就业为基础设置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实力。课程体系设计路径为:确定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研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确定学习领域。

3.构建仿真环境下实践教学体系

仿真环境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假设的“实际情境”中,让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根据需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企业认知、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保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实训室,例如,在企业认知阶段,由老师带队,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实施理论教学时可以将部分内容安排在手工模拟实训室或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通过实施单项模拟和分岗位模拟的实训形式,训练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通过实施综合模拟实训,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模拟实验教学课程选择时,应选择如《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实务模拟等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同时结合金蝶、网中网、用友等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拟企业情境实训。这样可以将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与会计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快速适应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接轨。形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单项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层的实践教学目标保证体系。

4.研究“以赛代考”等多种教学改革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校会电专业学生自参加全省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以来,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一等奖,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认可,同时,技能大赛也给教学改革很好的启示。通过总结三界技能大赛的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完善会计实训平台,使竞赛与教学能够真正融合。把大赛的经验转换成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以技能考试代替传统的考核模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5.以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为示范,提高学习积极性

会计案例教学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契合方式,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形式分为课程案例和综合案例两种形式。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举办企业专家讲座、播放企业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对以后工作岗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一种向往。实现学生弄清楚一个个业务的来龙去脉。达到还原企业中真正的业务的本来面目。通过师生共同的案例讨论、评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语

综上,学习财务会计知识在高职教育会电专业中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却是高职教育中的关键。因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势在必行。通过制定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以及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贯通,从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形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课题名称: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校级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系列解读之九.

[2]Albrecht.W.and R.sack,2000.Accounting Education:Charting the course through a Perilous Future,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 # 16,Sarasota,FL: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

[3]朱春燕.ERP教育在中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20.

[4]刘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14-115.

[5]姜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14,(30):121-122.

[6]刘红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研究,2014,(6):38-40.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