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就业问题探讨

时间:2024-07-06

伍少金

一、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一)会计专业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失衡现象严重

会计学每年都吸引着大批考生报考。根据权威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调查,该专业位列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四川、广东、河北、江西等)往届高考生志愿填报十大热门专业。其他经管类专业在作生源大战时,经过进校报到后转专业,会计专业往往最后经常实际人数比招生计划多一倍。甚至有的学校每年会计专业报志愿人数超过千人,一个年级有20个会计专业班级让人惊叹。由于高等院校设置会计类专业的学校较多,招生规模大,但很少有用人单位需要大批量的会计人才,这就造成会计专业供需失衡,导致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我国会计供求存在“高级会计人才紧缺”与“初级会计人才泛滥”的矛盾,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胜任低端的基础工作,造成高端领域供不应求,而低端岗位却又供过于求。因此,在与一般院校毕业生进行竞争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很难脱颖而出,就业压力增大。

(二)毕业生缺乏准确的就业定位

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有很大落差,在就业定位问题上存在严重脱离现实的情况。由此导致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现象。一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好高骛远”,不愿意从事出纳、收银等基层工作。特别是80后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多呵护也助长了这一心态,宁愿让子女暂时不就业也不愿让他们放弃过高的期望,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一些高职毕业生“求稳定、怕吃苦”,在择业标准中过分注重工作条件,忽视职业发展,不愿去外地或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够

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质量的高低。企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基本功扎实,并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技能知识的人才。与知识素质相比,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根据对各大招聘网站近期发布的对会计岗位需求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越是大型、高薪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高、越细致,包括学位、专业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财务软件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甚至对CPA证书、实习经验、班干部经历以及在校成绩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入学时文化成绩较低,入校后又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没有注重培养自己真正有发展潜力的素质,加之高职院校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去培养人才,导致毕业生文化素质欠佳,缺乏人文精神,进而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不够。

(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会计教育目标决定培养会计人才的类型和培养方向,并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高职院校必须按照职业需要去制定职业教育教学计划。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存在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的现象,会计课程体系大都还是一种压缩的本科教育,没有按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而是采用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要求设置,虽然近年来高职会计教育试图走出这个圈子,想在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方面有所突破,但由于师资、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长期以来传统会计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往往想得较多,而真正实施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学识不如本科,适应性差,后劲不足;技能不如中专,岗位针对性差;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

二、促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适当控制高职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保证和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盲目扩招已经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教学班级规模扩大,硬件设施过不去,软件设施跟不上,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基于保证和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适当控制会计专业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这样有利于集中必要的财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集中精力,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有利于缓解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1.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让学生定下职业目标,并相应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变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的思维定势。在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学校应该通过讲座及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认知和了解会计行业,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使他们通过学习,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理念和成才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并贯穿大学始终,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今后的就业作充分的准备。

2.引导毕业生客观认识自己,把准就业定位。结合高职会计毕业生的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对毕业生开展“讲道德、讲诚信、讲敬业、讲责任心”的教育,引导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除了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外,还必须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应聘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所学专业、职业爱好、发展潜力等要素,选择相应的应聘企业以及所提供的岗位、职务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职相宜和人薪相宜,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中树立良好的心态,才会获得理想的职业。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往往在中小企业里工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要有多种思想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放弃“工作是享受”的错误观念。学校要加强学生寒、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要让学生了解毕业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调整心态,适应岗位的需要。

4.加强对学生创业和就业理念教育。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学会和准备好自主创业。在学校的教育中应加入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应予以鼓励并辅之以必要的帮助。通过开办创业辅导班,对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着力进行培养。

(三)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自身竞争力

1.让学生多实践,多思考,提高应变能力。随着会计工作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相应的账务处理难度的增加,信息环境下的会计人员不能再仅仅是死记硬背准则和制度,而是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变通能力。在工作中要审时度势,打破常规,灵活机动,适应变化,应对变化。学校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假期的空余时间去做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各种兼职工作、企业短期工、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操作等。通过这些实践提升自身的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突出培养学生思考、学习、分析、灵活应变的能力。

2.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既要与内部部门配合,又要与外部的企业、银行、税务、劳保等职能部门打交道,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是一个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该多开设这方面的选修课程,以便于学生选择学习。另外学校也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让学生经常有机会自己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都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历练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途径。

3.开展各类选修课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但是,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它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使学校课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化了学校课程与知识世界的动态联系。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高职的培养目标,即高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关系到高职的生存及发展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强,具备会计职业操守、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第一,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一定要面向中小企业。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数,会计专业从研究生、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都较上世纪增加了几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绝大部分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除上市公司)就业。中小企业的发展也为高职会计专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中小企业的业务展开。第二,突出岗位教学,体现高职的特色。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应用性”,也就是高职毕业的学生,应该能立即从事具体的会计工作,不再需要或者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要以素质能力为主线,按照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三,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成为一个“初级会计专业职业技术人员”。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分属于不同的层次,那么不同层次的教育就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且应符合各自层次的特点。高职会计教育应有自己特色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会计员,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初级会计专业人员”,本科教育的应该是以后成为“中级或高级会计专业人员”。

(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就业指导全员性、全程性。要转变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使全校教职工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全体教职工特别是专业教师主动关心、自觉参与其中。完善激励机制和责任分解制度,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应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有目的的渗透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个人发展状况、对就业服务指导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对高职院校教育内容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全方位地思考和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科学的措施,有效地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

2.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就业咨询、模拟招聘、教学参观、举办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新生入校,要对他们进行专业就业方向、理想前途、职业道德等教育;在毕业前则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就业心态、择业技巧等教育,引导他们及时转变就业观念。

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配备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做到人员、场地、经费“三到位”。要组建一支由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教师、班主任组成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优秀就业指导队伍。举办就业专兼职人员培训班或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和业务服务工作水平。

4.完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发布就业信息,达到信息渠道畅通、高效。改变在学校等用人单位上门要毕业生的工作方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学生就业。“走出去”就是组织学生外出参加人才招聘会,搜集就业信息,加大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请进来”就是请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外,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举办校企人才供需洽谈会,为高职生求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理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