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内蒙古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变化分析

时间:2024-07-06

包一玫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十五”、“十一五”期间是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都为内蒙古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但就其自身比较而言,尤其是“十五”、“十一五”这十年期间其发展和变化是显著的。本文试图通过详实的统计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数字的展示与分析。

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变化

(一)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的变化

2010年内蒙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72.06亿元,比2000年增长3.6倍,2001年到2010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13.65%,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34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698.15元,比2000年增长12569元,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为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10年内蒙古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994.62元,比2000年增加了1006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76.58%,增加到2010年的79.07%;在人均消费性支出中,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34.46%、14.27%、8.62%、7.31%、9.12%、12.44%降低(或增加)到2010年 的 30.09%,15.74%、9.89%、8.04%、12.63%、11.73%。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的下降,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消费的上升,说明城镇居民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向享受型消费发展。其中居住消费成为热点,住房消费支出大幅增加,住房面积增大,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9.84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14.30平方米。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从住房上来看,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建居民住宅逐年增加,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老房子少了,新房子多了,平房少了,楼房多了;几代人同居一室的现象少了,刚结婚的年轻人购买大房子的多了。另外交通通讯消费不断升温,由2000年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9.12%,上升到2010年的12.63%,可以看出,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善,老百姓有了钱也要享受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的舒适方便。

(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变化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高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重大。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城市用气普及率为79.26%,比2000年上升了20.66%,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6.88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4.8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6.04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2.3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由2000年的3.92标台上升到2010年的6.48标台,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与市政设施条件有较大改观,生活舒适便利程度有所提高。其中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较大幅度上升,这是自治区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市政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显著改观的结果。

(三)医疗卫生条件的变化

一个社会居民生活质量高低与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条件与水平及人的健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3.32个,比2000年增加了1.43个,每万人拥有医院数0.8个,比2000年减少0.1个,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为40.8张,比2000年增加了12.6张,每万人拥有医生数22个,与2000年持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能力有所改善,但变化不大,所以,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供优良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长寿仍是今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教育情况的变化

教育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决定着生活质量好坏。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支出中教育事业支出为3221072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6.7倍,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2000年的11.6%上升为2010年14.2%,中学升学率由2000年60.2%上升到2010年91.5%,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29.6人,增加到2010年153.3人。从2000年到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学升学率有稳定上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显著增加,居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但地方财政在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不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家庭教育的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平衡公共教育支出与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关键。

(五)社会安全情况的变化

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取决于收入水平高低,也取决于社会提供的保障条件与安全体系,社会安全状况如何是影响居民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发生火灾交通事故13521起,比2000年增加了16.39%,2010年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额5195万元,交通事故损失折款2346万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890万元和2656万元,数据显示,无论火灾、交通事故发生起数还是造成的经济损失额都明显增加,这都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无疑要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这也折射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公共与社会安全状况,全方位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才是真正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二、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8.15万元,比2000年增长245.05%,年均增长13.18%,农村牧区人均纯收入5530元,比2000年增长171.34%,年均增长10.49%,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但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收入和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较大,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不难想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幅度提高农村牧区百姓的收入,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成为关键。另外,与经济发达的省区相比,内蒙古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仍显偏低,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不高,必然影响生活质量的水平。

(二)医疗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数据上看,每万人医院数和每万人医生数在十年间几乎没有变化,老百姓看病难,居民对医疗保障状况反映强烈,从这两个数字上可以充分体现。医疗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总体欠缺,配置不合理,因此,如何解决医疗保障问题,是使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

(三)教育相对落后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初中升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差距巨大。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无论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配置,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整体上都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内蒙古在经济高速发展,财政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不要只着重“看得见”的经济项目投资,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长期对教育的优先投入,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稳步快速的发展与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