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

时间:2024-07-06

冯平

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与财务风险

冯平

摘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复杂化,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愈来愈复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财政部相关文件介绍了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及内控制度的组成部分,分析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其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为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控制度;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立

(一)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是一个流程,受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为实现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三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企业营运目标细化为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业务部门等子部门的营运目标,包括提升企业的整体服务流程、强化产品质量、削减成本以及提高顾客满意度等。内部控制合规的目标是指企业应确保其运营单位或职能部门在遵守相关条例和规章的前提下运营业务。企业建立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二)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血液,备受企业的重视,所以,在施工企业当中,与企业资金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财务风险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

二、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一)投融资型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的投融资等资金活动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被视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投融资等资金活动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资金活动的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因素强,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面临困难较多,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薄弱环节。筹资方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筹资战略规划,缺乏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对企业经营现状了解不全面,无法保证及时支付筹资成本以及缺乏筹资跟踪管理制度等都有可能造成直接或潜在的财务风险。

投资方面,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不足,投资决策与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相悖,引发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消极后果。

(二)项目型财务风险

项目型财务风险主要发生在投招标、施工过程、工程验收结算环节。施工企业承接项目从投标开始,如果在投标前期准备阶段未客观的评价自身实力、未对招标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深入地了解项目情况,盲目投标,将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财务风险。另外,投标过程中,为了顺利中标,施工企业有时会将设置较低的标底,加之建设单位常以保证项目质量为由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这更加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进入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该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计划,按照施工计划和项目开工前与项目的招标单位签订的合同所确定的工期、进度计划等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并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该环节的主要财务风险主要有: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费用目标,导致质量低劣、费用超支;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隐患。

工程验收结算是项目招标企业按照合同和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验收,并根据验收的结果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项目招标企业的信用管理不到位或相关票据管理不完善,导致工程款项收回不力或遭受欺诈;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自身由于施工计划不够优化,质量不达标等因素给自身带来成本损失,从而造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经营型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资本可用性风险等资金风险,商品价格风险、延期风险等交易风险均属经营型风险。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则会加大施工企业筹资难度,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还将会加大施工企业的资金成本。对于承接跨境项目的施工企业来说,汇率的变化也会给企业带来外汇方面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与识别能力较差所引起,必须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施工企业可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工作,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工作。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确定清晰的目标,以确保风险评估与识别为其目标而服务,避免盲目操作。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认真评估投标、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识别出其中的风险,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风险容忍度,确定影响企业的关键风险,从而进行重点防范,提升施工企业的抗财务风险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企业内控制度

1.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组织架构。完善的组织结构是施工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基础,组织架构应该关注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两方面的内容。施工企业应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度,明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另外,施工企业应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职能的职责权限,同时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等内控相关制度文件。

2.强化资金风险管控。资金活动影响企业经营的全过程,通常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薄弱环节。要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授权、审批、审验等方面。比如,通过资金集中归口管理制度,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通过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形成内部牵制;通过严格的监督检查和项目后评论等制度,跟踪资金活动内控的实际情况。

3.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环节,应该建立严格的业务流程,确保投标项目在企业自身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招标之前施工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考察项目现场,避免盲目投标。合同订立前,施工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合同调查,确保对方具备履约能力;针对合同内容要充分磋商,识别不利条款,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监督力度,建立问责制

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加强监督力度才能保证制度内容在实践中得到严格的遵守与执行。施工企业应当将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合理的确定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应将企业的监督考察结果同职工的奖惩结合起来,建立问责制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施工企业还可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外部审计机构,发现并消除直接或潜在的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解读[J].财务与会计.2011(03)

作者单位:(河北中保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