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柯立中
词的结构由于词的体制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诗的重要区别。律诗以“起承转合”为基本的结构模式。而词多分阕剧,上下阕的结构多以情景分写为式,情景的交互也大抵具有结构的意义。其次则有些慢词叙述情事,所以具有叙述性因素,那么叙述的次序就成为结构分析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同时“赋化之词”的空间排比也是词的结构分析的紧要问题。进而从词的结构分析入手可入词的境界。
古典诗词一向以结构严谨而著称。就其结构特点来说,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对比、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形式。情景对举是诗词当中最为典型结构形式之一。先景后情,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述情,前面的景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相反,就是先情后景。中国诗词以情景为主,所云“诗言志”、“诗缘情”[1],而情志托诸景物,由此构成意象、显发意境。创造意境、造境设计与情景关系,李渔《窥词管见》:“作词之料,不过情景二字”。对于写词而言,这个情景的关系更加密切。 “情景双绘”最早由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提及,举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选绘景“落红万点”后抒情“愁如海”,情景两分又相互衬映。又以范仲淹著名的《苏幕遮》为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片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芳草,有斜阳,就好像一幅画一样,很空灵很美,着意描绘了色彩鲜明而境界开阔、苍茫的秋色。下片抒情,就景入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作者没有采用直叙法,而是以新颖的构思,极为生动有力地表现愁绪绵绵的心境,同时,在这里实现了情景相互交融。
情景对举是词的结构分析可资利用的重要因素。两阕之词,不少是上情下景,或上景下情,虽或有所参互交错,但情景大抵可分。或者两句至几句写景、述情,而形成句意相近的片断,可以视若“意群”,尤其不分阕的小令多见如此。两阕者如上引王安石《桂枝香》,上阕以“登临送目”引带当下所见之景,下阕以“念往昔”引带怀古之情,这是上景下情的典型例证,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扬州慢》、张孝祥《念奴娇》也是如此。
比较复杂的是情景交错的情况,如果一句中情景合一,则并不具有结构的分析意义,只是“意群”的片断可资划分大致的结构。例如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以句读构成意群的片断,上阕前三句写景,后二句以情带景;下阕首三句景中含情,后二句以情带景。尽管情景参互,但是各意群片断或主以情,或主以景,体现为情景交互的大致结构。又如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尽管在不少句中情景交互,但上阕以景为主,下阕以情为主,十分明显。总之,情景对举或情景交互在不少词中显示了大体的结构,在研读中应该成为词的结构分析的重要方面。不仅如此,由于诗词固以情景为主,所以这样的分析实际上也就为词的意境阐发提供了较为确切的依据。
在某些慢词中,以较长的篇幅叙写某种情事,就具有某种叙述性因素,这种叙述性因素是怎样表现的?词学的理论并没有较多的阐述,因为词以情景、意象为主,而非主于叙述,所以注意较少。兹就柳永《雨霖铃》之例分析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关于这首词的讲解,绝大部分是依据情景虚实的相关理论,把握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品位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又如付有国老师所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学习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基于上述目标,涉及必然是“情景”“虚实”“意境”及“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讲述,这当然很有必要,而且方法也是正确的。但是柳词之所以异于同代他家的独特性,在这首词里具有突出的表现,这就是所谓“赋化之词”的叙述因素。叶嘉莹先生认为:“赋化之词,我以为是从柳永长调的铺陈开始,后来到周邦彦有了很大的发展,周邦彦的词善于描绘和铺陈。”[2]铺陈必然形成一定的时空关系,在时间上就表现为铺陈的次序,以这首《雨霖铃》为代表,是为此词写作的重要特点,可是讲解中却几乎没有涉及,不能不说是局限于“情景”“意境”理论的玄虚观念所致。
词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几句,当然是写景,但与一般写景不同,而是点出了确切的时间和地点。“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只是直述离别,并非“情景”的分析可以范围;而且“方留念”时而舟船“催发”,在极短的时间片断显见叙述的顺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写离别时的行动,宛如赋体的细节描写。“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离别时所想象的离别以后的情景。“今宵酒醒何处”,还是就“今宵”的当下时间想望“此去经年”的别后情事。总起来看,这首词的写法,是按照时间顺序的铺陈或叙述,只是在此基础上才“穿插”或“附着”了情景的描写,从而产生“意象”。换言之,叙述性的铺陈是根本性问题,而情景、意境乃是较为次要的方面,倘以后者为主,则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
叶嘉莹先生所谓“赋化之词”,在其确切的意义上,柳永《望海潮》殊足当之,这首词更能体现“赋化之词”的特点[5]。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岳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下面关于此词辅导提示的部分内容,对读者自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提,由远至近,由大及小:东南→三吴→钱塘)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概写钱塘城:西湖风光——人家房舍——钱塘江)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细写市肆繁华、居民豪奢)
(4)重湖叠岳清嘉。(总提西湖)
(5)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概写西湖风物:秋季桂子,夏日荷花)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细写西湖乐事)
(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结归杭城乐事:高第、乐坊、湖山)
(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总结杭城美景,赞叹作结)
通过这样的提示,读者对此词的结构当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一定的时间阐明这种结构的“赋化”特点;也可以用比较方法阐发以赋为词的特点,使读者明白两首词以赋为词写法。试比较一下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小重叠金明灭》和柳永的《安公子·梦觉清宵半》这两首词就会发现,词写的都是一位深闺女子,都采用“赋笔”白描的手法,然而,却可以清晰地感到温词之雅与柳词之俗[4]。这是因为温词不仅用了“赋法”,而且还用了“比”“兴”的手法。表面上,只用淡笔勾勒了这位女子的容貌、动作、服饰,实际上是把这位女子的心情和心绪都隐藏到了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如“懒起”“梳洗迟”“照花”)和意象(如“小山重叠”“双双金鹧鸪”)中去。于是,温词便有了含蓄曲折、蕴藉深婉之致。柳词则不然,在一番意象描写之后,正是这些惨淡的意象引起了主人公的“云愁雨恨”。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他还要进一步强调“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以至于“厌厌独自个”,“眼穿肠断,好的心情几乎全被直说出来。于是,读者自然会感到温词中的女子优雅娴静,若即若离,似一位大家闺秀;柳词中的女子大胆泼辣,敢爱敢恨,似一位市井歌妓。虽然同是用了“赋笔”,温庭筠于“赋”中暗藏“比”“兴”,故而似露实隐,似直实曲,含蓄蕴藉;柳永借鉴市井俗文学之“赋化”,以“赋为词”,铺陈直叙,故而直露浅切,明白晓畅。赋者敷也,义即铺陈,本为《诗经》写作方法“赋比兴”之一。引李仲蒙的话为证。宋人李仲蒙说:“叙事物的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锁物的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5]后《楚辞》铺陈,发展为汉大赋,包容广阔,磅礴万物,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写山则上下左右,写土则金黄赭白,极有次第[6]。宋词既有慢调,篇幅增长,正可铺陈,而铺陈之法,可能借鉴赋体。即使不是有意借鉴,说词的人也可以借助赋的铺陈来比较,所以就有了“赋化之词”的说法,这对词的学习者来说当然是一种相当有益的启示。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从词的结构分析入手走进词的境界,是词学习者切实可行的途径,借用优秀的古代词,让学习者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习者通过学习名家、名作的语言组织构架,掌握词的结构要素;且运用章法的知识贯通词意,进入词境,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其一,抓住开头,统领全篇。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句中一个“问”字就把学习者引进哲理的思考。又如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一句就给全词奠定了激越的调子。不仅写出了作者身处于风雨飘摇时局下,而且勾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民族英雄的形象。接着写作者抒发“壮怀”——对敌寇的切齿仇恨及抗金雪耻收复失地的坚强意志与必胜信念。抒发“壮怀”的第一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与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壮怀”的第二点——“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抒发“壮怀”的第三点——消灭敌人收复失地;抒发“壮怀”的第四点——一统江山,功成名就,朝拜皇帝。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让读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其二,利用过片将全词连成一体。例如《鹧鸪天·代人赋》“斜日寒林点暮鸦是上片写景,勾画了斜阳照着几分春寒的树林,上空盘旋着几只即将归巢的乌鸦[7]。词人为“斜日寒林点暮鸦”的景色所触动,为下片抒情作铺垫。再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悠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受,更深的开拓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的生活设想就顺理成章。
其三,结尾总括全词。姜夔的《前调》“年年强健得追随,名山游遍归”这是词的结句,写作者坦率真挚的心情,在“年年强健得追随”这句中,已完全表达无遗了。最后以“名山游遍归”来结束全篇,这不仅不失身份,而且还表明了作者高尚的品格。
[1] 方智范,邓乔彬,等.中国词学批评史[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
[2] 叶嘉莹.论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及反思与世变之关系[J].文学遗产,2008(4):16-24.
[3]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0.
[4] 方智范,邓乔彬,等.中国词学批评史[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2.
[5] 胡寅.斐然集卷十八:致李叔易[M].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11.
[6] 刘福元,杨新武.诗词常识[M].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7] 夏承焘.历代名宋词赏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