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黄斐霞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功能对等下《论语》“君子”、“小人”的英译研究
黄斐霞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从源语读者反应和目标读者反应的角度探讨《论语》译本的翻译功能对等,通过比较辜鸿铭、Arthur Waley 和Robert Eno三个英译版本中的特定句子中的“君子”与“小人”的翻译,提出新时代《论语》翻译应切合新时代目标受众的需求,以音译法来翻译“君子”“小人”等文化词的翻译策略。
《论语》;功能对等; “君子”; “小人”;翻译策略
《论语》的受众包括汉文化学者、普通读者等。《论语》既可作为对外汉学研究典籍 ,伦理道德读本,亦可作为国内外家庭教育的启发性读本。根据不同受众及其不同功能,《论语》的英文译本也有诸多不同版本。奈达认为,功能对等不是形式上的对等,而是意义上的对等,这种对等既不同于相等,也不同于完全的对等。因此不同版本的译本其实代表不同程度的对等[1]。由于读者不同,译本就没有绝对性,所谓的功能对等应当是以满足目标读者反应与源语读者反应的功能对等。时代不同,译本就不同,《论语》的不同译本实际上体现了不同时代源语读者与目标读者的不同需求。
辜鸿铭的论语译本(2011版)、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的译本(1998版),以及目前网络上流行的由Robert Eno翻译的《论语》英译(2015版)是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译本。本文从这三个译本中选取“君子”“小人”作为语料从功能对等角度对它们的英译进行分析。
《论语》中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种表示有地位的人;一种表示道德高尚的人。孔子在《述而第七》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意思是:圣人,我是看不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在孔子看来,圣人和君子是同一理想的两个级别。
孔子推崇圣人与君子,这从《论语》中多次反复提及这两种理想人物可以窥见。虽然孔子从未曾自诩为圣人,但他却用自己的言行塑造了圣人的形象。孔子对圣人与君子的定义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敬仰的心理,并奉其为“孔圣人”。这是人们对圣人形象的具象化。孔子也一直在用“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谓“君子”,胡适认为,“孔子所说之君子,乃是人格高尚的人,乃是有道德,至少能尽一部分人道的人。”
古今中外关于《论语》中“君子”一词的译法多达十几种,“gentleman”“superior man”“good man”“good and wise man”“junzi”等,从不同目标读者的角度来观察,每种翻译都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对等。以下通过论语中出现“君子”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句对三个译本加以分析。
例1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辜鸿铭对该句话的白话文注解是: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不会背离君子之道了[2]。他将此句翻译为: “A good man who studies extensively into the arts and literature, and directs his studies with judgment and taste, is not likely to get into a wrong track.”此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译者的背景,辜鸿铭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他精通九门语言,是个语言天才[3]。他对语言有较深的感悟,从传达原文意思的角度出发,辜鸿铭认为“a good man”最可以表示君子,君子就是“好人”。“好人”的概念就是博学、有理、有矩。出于对源语文本的保护,辜鸿铭从保守的角度对“君子”一词做了较小的变动,既要保持原文的意思,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需要,从而选择了一个最容易理解又平常的词“a good man”。辜鸿铭的译文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容易理解的,既体现原文的意思,又便于读者理解。
杨伯峻先生认为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4]。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的《论语》译本,即以杨伯峻的《论语》为参考,将此句翻译为:A gentleman who is widely versed in lett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knows how to submit his learning to the restraints of ritual is not likely, I think, to go far wrong.在《论语》通篇中Waley对“君子”的翻译就只用了“gentleman”一词,其中一些场合为了强调“君子”的品质就用“true gentleman”表示。作为英国汉学家的Waley,将“君子”与英国“绅士”联系在一起,就采用了“gentleman”这个词,较好地向英国人民传播了中国的儒家思想。这符合当时英国时代的需求,英国人崇尚具有和“gentleman”相同特质的“君子”。
Robert Eno译本:Once a junzi has studied broadly in patterns and constrained them with li, indeed he will never turn his back on them.
Robert Eno 的版本是在网络上很受欢迎的外国人学习《论语》的译本,自2003年开始就有流传于网络的学习版本。其对“君子”的翻译都是以“junzi”盖之,再辅以详细的注解与阐释,置于译文的尾端,其中用了大量文字加以说明“junzi”的含义,并且阐释了孔子对“君子”一词的界定。对读者来说,必须在阅读文章之前对“junzi”所隐含的意思理解透彻。这种注解对于网络时代的读者来说是有利的,借助于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注解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点击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读者不论何时需要查询“junzi”等词的深层意思都很便捷。从网络学习的优点看,由于采用的是网络版本,所以选择用拼音“junzi”来翻译,符合了继“wushu”“doufu”、奥运“fuwa”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词翻译的趋势,从传播中国文化的长远效果来看有着积极意义。
例2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辜鸿铭对此句话的白话文解释为:君子可以让他去井边想办法救人,但不能也让他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人欺骗,但不能受别人愚弄。[2]其译文为:A good and wise man might be led to hurry to the scene, but notto plunge into the well. He could be imposed upon, but not made a fool of.
Arthur Waley译本:Responding in the same playful spirit, quotes a maxim about the true gentleman, solely for the sake of the reference in it to hsien, which means ‘throw down’ into a pit or well, but also has the sense ‘to pit’, ‘to dent’.
Robert Eno译本: A junzi may be urged,but he cannot be snared; he may be deceived, but he may not be made a fool of.
观察三位译者的译文,且不说在句型、叙事方法等有什么差别,单是“君子”这个词的翻译就不同。辜鸿铭认为君子应当是智慧与仁爱并重之人,因此用了“a good and wise man”,这也算是达到了功能对等的目的,尤其在此句中适时加入了“wise”一词,即便是完全不懂“君子”为何的英语国家的读者也能一目了然。用这种意译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王东波的博士论文中对辜鸿铭译文的评价是“流畅自然”但“好随己意”[5]。辜鸿铭的翻译虽然达到了意义上功能对等的目的,但是用词却不够简练优美,从格调上看与《论语》在文本上是不甚符合的,缺乏文言文的文体优势。考虑到辜鸿铭时代正是白话文流行的时期,这种译法倒也通俗易懂。辜鸿铭译文的特点就是顺应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语言表达特征,但是未能体现《论语》文言特征,可以在用词和文体上稍加改进。
Waley使用“gentleman” 来翻译“君子”,显然在此处不能体现出君子的“仁”。换言之,“gentleman” 的内涵不足以囊括此处的“君子”的品质。考虑到 Waley的目标读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此处将“君子”译为“gentleman”,这种译法是比较符合当时英国读者对“君子”一词的理解的。在那个时代英国人心目中,赞誉一个礼貌有一定地位且品格高尚的人用“gentleman”一词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Robert Eno则将“君子”直译为“junzi”,令人产生无限想象。“君子”形象看似无边无际,而事实上,在该译本的文末注解中,用“true prince”对“junzi”进行了解释。得益于互联网的便利,Robert Eno 的译本中的注解都非常详细,由于篇幅较长,此处不做引述。该释义不足之处是注解中提及了“君子”意义的演变和在《论语》中存在的两种意义,却没有根据“君子”一词所处的语言环境注明隐含的具体意义,读者仍旧深感困惑。
“小人”一词出现虽不及“君子”那样多,但其对于君子的衬托却是相当重要的,“君子”“小人”之别首先是指有地位者和平民百姓的区别,但其道德意涵也已初见端倪。传统上《论语》中的“小人”主要分为两种意思:一是平民百姓;二是“卑鄙、道德败坏”的人。我们平时说的“先君子,后小人”即是此意,这样的观点对我们来说早已经根深蒂固。此外,《论语》中“小人”一词单独出现较少,孔子在提及小人的时候总是把他作为“君子”的陪衬,用以增加君子的分量。“小人”如同君子一样,根据词语出现的环境不同,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以《子路第十三》中出现的“小人”一词为例。
例3 “小人哉,樊须也!”
辜鸿铭:What a petty-minded man he is!
Arthur Waley:Fan is no gentleman!
Robert Eno:What a small man Fan Xu is!
例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例5 小人难事而易说。
例6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辜鸿铭:A fool
Arthur Waley:common people
Robert Eno:a petty man, the small man
鉴于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翻译过程中,某些源语表达方式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6]。例3中三位译者对“小人哉,樊须也!”中“小人”的理解不尽相同,Waley选择的词批判的语气最轻,“no gentleman”表示不够君子。这在以“君子”为做人目标的英国来说,是较客气的称呼方式,对于“小人”樊须,Waley只轻微表达了些许厌恶。而辜鸿铭和Robert Eno 的用词都比较重,对樊须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强烈的不满。在例4、例5、例6中,辜鸿铭译本最多的是将“小人”译为“fool”,原因是他将“君子”译为“wise man”,《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两者正是作为相反事物出现的。这种译法也不失为功能对等的一种,“fool”一词是明显带有译者强烈感情色彩的译法。这种嫉恶如仇的批判性性格是在当时中国时局动荡的时代下形成的。这种译法很容易引起那个时代的人产生共鸣。但是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就过于偏激了。以上三个例句中,Waley用词一向比较客气,语气慎重,贯用“common people” 来翻译该词,符合原著用意。从功能对等的目的来看,Robert Eno 将“小人”一词译为“petty man”、“small man”,有点欠考虑,如果要达到译文工整、用词统一,有必要配合“junzi”的音译法,将“小人”翻译为“xiaoren”,最后在文末加以详细注释。这样也比较切合互联网时代目标受众的阅读方式。然而文末注解很大的一个弊端是不适用于多义词的解释。如《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就有不同的意义。“小人”一词有时表示“卑鄙之人”,有时表示“普通人”。
联系目标受众的时代背景,三种译法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体现出对等。从“君子”和“小人”两个词的英译分析来看,以上三个版本中,辜鸿铭的译本最简单易懂,一目了然,适合普通读者阅读。Waley版本在感情色彩上较平和,最易于被任何时代的读者接受。Robert Eno采用音译“junzi”来翻译“君子”是一个比较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的,符合语言发展趋势的译法,也最有利于向世界传播一些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文化词。其对“小人”一词的翻译也可以顺应时代特征,将其翻译为“xiaoren”。
奈达提出翻译研究有两个难点,首先是判断源语读者如何理解文本,其次是要正确评估译本读者对译本的反应[1]。这两点如能做到,就能够判断一个译本是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成功译本。基于以上两个研究难点,在时代变迁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据所采用的语料来分析源语读者与目标受众的反应,以此来推断译文是否与原文在功能上实现对等。
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当今时代的阅读体验存在着两个非常普遍的新现象:一是网络的普及性和便利性促使目标受众对阅读的兴趣从印刷版逐渐转向电子书;二是目标受众的阅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需要借助网络及计算机的阅读工具。鉴于此,互联网时代的译本应当体现的是网络的速度性、便利性、灵活性,满足人们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登陆网络平台并快速方便地阅读《论语》的需求。为此,笔者认为,《论语》中“君子”“小人”等文化词的英译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1.尽量保持原著的文本特点与文化特色,可采用音译法翻译文化词;
2.根据需要使用脚注或尾注对文化词加以注解;
3.采用链接的方式对一些历史典故及人物加以诠释。
具体为,译者在《论语》“君子”“小人”的翻译中可以采用音译法,用拼音“junzi”“xiaoren”来翻译“君子”“小人”,遇到需要详细解释的词可采用注释的方法,将文化词具体化,根据特定语言环境做出详细注释,随时随地帮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化词。这些注释可以用较为平民化的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以此拉近目标受众与原著的距离,最大化实现功能对等。不同时期的译者对《论语》中“君子”“小人”的理解和标准不同,故他们对二者的翻译处理也不同,而新时代背景下的《论语》翻译如果能够采用以上三个策略,必将从实现典籍翻译的功能对等上实现中国文化以及《论语》等典籍思想的对外传播。
总之,辜鸿铭、Arthur Waley和Robert Eno三个不同时期的翻译版本适应不同时期的读者需求,体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对等。功能对等是衡量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网络译本的流行及推广必然是新时代典籍翻译的新趋势,要使典籍翻译顺应时代发展,切合目标受众,译者就必须学习多种英译版本,取其精华,并且懂得如何借助时代阅读工具的功能优势来进行典籍翻译。
[1] Eugene A Nid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1:130.
[2] 辜鸿铭. 辜鸿铭英译《论语》[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3] 李冰梅. 辜鸿铭与论语翻译[J]. 兰台世界,2013(3):13.
[4] 杨伯峻. 论语[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5] 王东波.《论语》英译比较研究[D]. 山东大学,2008.
[6] 徐 珺. 汉文化经典误读误译现象解析: 以威利《论语》译本为例[J]. 2010(6):61.(责任编辑:马圳炜)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unzi”、“xiaoren”of The Analects under the Aspec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HUANG Fei-xia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is stud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responses of source readers and target readers, discussed about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Analects. On compar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unzi” and “xiaoren” in The Analects of the three English versions--Gu Hongming, Arthur Waley and Robert Eno, 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translitera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ultural words like “junzi” and “xiaoren”,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target readers of the modern times.
The Analects;functional equivalence;junzi;xiaoren;strategies
H315.9
A
1673-1417(2015)04-0077-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5.04.0016
2015-10-18
福建省教育厅2013年B类项目(JB13697S)。
黄斐霞(1980—),女,福建惠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汉英翻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