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基于湖南省11所高校的实证分析*①

时间:2024-07-06

凌 鹊 钟云华

(1.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361005;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08 )

目前,在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企事业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显著降低,全国就业形势更为严峻。2020年高校毕业研究生(1)本文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实证分析对象。人数进一步激增,据统计已达到72.86万。(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2020/quanguo/。高校毕业研究生创业作为有效拉动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各高校追求毕业研究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湖南省11所高校研究生创业能力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研究生创业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措施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一、文献述评

在现有研究成果中,一是将创业能力(Entrepreneurial Ability)作为一种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来定义。(3)陈雄锋、戴育滨:《高校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模型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9期。研究者已经建立了模型来进行测量。总的来说,关于创业能力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管理学和教育学两个层面。就管理学角度而言,新的产品、业务、组织方式和生产过程被定义为创业能力。(4)覃蓉芳、马昆姝:《不确定环境下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关系的理论研究》,《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年第1期。陈华平(2015)将创业能力具体内容定义为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市场识别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5)陈华平:《试论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功用》,《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其研究将创业能力置于组织管理视域下,探讨创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张文辉(2010)将创业者所拥有的胜任创业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定义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6)张文辉、胡蓓:《创业者核心创业力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5期。,其研究是从管理层面的实际工作情景中研究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一般是针对正在创业或者已经经历过创业的对象进行测量。然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其考察对象是亟待开发的人力资源。换言之,就是将来能够促使其创业成功所具备的创业品质、知识和技能。陈雄锋、戴育滨(2013)将创业能力视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他从专业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网络信息能力等维度建构研究生创业能力模型,并进行有效验证。(7)陈雄锋、戴育滨:《高校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模型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9期。查良松(2015)通过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创业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和分析性的综合能力,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8)查良松:《高校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4期。钟云华(2016)等从在校大学生角度论证了创业能力是指获取资金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等。(9)钟云华、罗茜:《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现代教育管理》2016年第3期。可见,创业能力是在创造力的基础上,融合了创业个体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商业品质。

二是对于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研究。根据德鲁克的创业理论,创业过程实质上是创新成果通过管理完成了市场转化,创业过程是个管理过程,创业能力即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的。(10)刘畅:《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实证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可见,学习活动是影响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正如WICS理论所示,个体创造力与智力、知识、思维模式、个性(人格)、动机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11)朱艳平:《大学生创业内驱力分析——基于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除此之外,卢瑟(Luthje)通过调查得出高校创业环境的提高及公共政策的改善可以对学生群体的创业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结论。(12)Luthje, C., Franke, N., “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 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 R&D Management, Vol. 33, N0.2, 2003, pp. 135-147.创业者的前期经验及知识积累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说明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因素包括学习活动、环境、个人特质等。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局限:一是有关创业能力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而对于知识层次更高、创新成果更多的研究生群体的关注较少。二是研究内容虽都暗含着创业能力模型建构以及影响创业能力提升的因素,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主要以理论上的创业能力概念界定为主,没有对创业能力的实然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另一方面,相关研究聚焦于理论模型的建构而忽视了个体层面的测量。三是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缺乏实证调查依据。鉴于此,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将研究生创业能力置于“双创”理论视野与政策情景中,关注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创业能力现实样态,从微观个体层面分析研究生创业能力的现状和差异并探究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研究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促进研究生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测量与计量模型

本研究基于前期访谈以及覃容芳、陈华平、陈雄锋等人有关创业能力的内涵阐述,将研究生创业能力内涵定义为其有效成功完成创业的综合能力。因此,从“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机会识别与冒险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四个维度编制创业能力问卷。问卷包括共20个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本研究认为,研究生创业能力是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因素又可以分为个人特质、个人经历及个人投入。正如Fredricks(2004)所言,学生投入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学生在行为、认知、情感等方面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投入程度。(13)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 “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74, No.1, 2004, pp. 59-109.据此,本文将个人投入划分为师生互动投入、同伴合作投入、学习时间投入三个维度进行考察,环境因素从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进行考察。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研究生的创业能力为因变量,将19个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中,进行逐步回归,建立回归模型。

表1 研究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自变量表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研究于2020年11月至12月面向湖南省内高校,包括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11所高校的研究生发放问卷,学生通过登录网络调查平台填写。共回收有效问卷2675份,其中男生占34.1%,女生占65.9%。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样本特征分布来看,被调查对象中仅有12.5%来自乡镇或农村,家庭所在地为县级市以上的占比为87.5%;父亲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以下的占比为54.1%;就读学校为重点高校的研究生占比为39.7%,一般高校占比为60.3%;专业型硕士占比为43%,学术型硕士占比为57%;理工类占比为23.8%,文科类占比为76.2%。在询问被调查对象的读研动机时,有46.5%的研究生选择就业导向型,说明大多数研究生还是以就业为读研目标。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研究生创业能力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 Amos23.0对创业能力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图1所示得到创业能力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路径图。表1为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路径系数;该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模型适配各指数与标准适配度各种指标如表2所示。所有的C.R.值均在1.96以上。文中的研究模型拟合指数表现为χ2=110.320, df=57, χ2/df=1.935, p<0.05, CFI =0.976,RFI=0.933,RMSEA=0.069,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创业能力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图1 创业能力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路径图

表2 创业能力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数

(二)研究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研究生创业能力从4个维度进行现状分析。如表3所示,各维度差异较大。“机会识别与冒险能力”得分最低,为2.21分(满分为5分,下同)。知识经济时代,机会识别能力决定了创业项目能否抢占市场先机,成为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管理与决策能力”和“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得分分别为 3.42 分和 3.45分,处于中上水平。“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分较低,为2.87分,表明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将研究生创业能力的4个维度相加得到创业能力总分值,再进行平均,得到创业能力的均值为2.98分,理论均值为3分,数据(2.98<3)显示研究生整体创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3 研究生分维度创业能力分布表

(三)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差异性分析

1. 男性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显著高于女性研究生

从表4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创业能力差异比较中,研究生的性别变量在4个分样本因变量的T检验统计量均达显著水平,显著性概率P值均小于0.01,说明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机会识别与冒险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男性创业能力(M=2.59)整体水平显著高于女性(M=2.39)(P<0.01),其效果值为0.023,属于低度关联强度。由此可见,不同性别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呈现出不同特点,同时也说明,就创业能力水平而言,一般来说男性要高于女性,社会也普遍认为男性对事业成就的追求目标要比女性高,动机也更加强烈。这种社会期望容易促使男性更加倾向于有意识地培养创业能力。而女性研究生正值婚育年龄,大多会选择稳定的工作、回归家庭,其创业的兴趣度相对不高,因此很少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表4 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之性别差异比较

2.研究生家庭所在地不同,创业能力水平差异显著

以样本生源地(乡镇或农村、县级市、地级市、省会或直辖市)为自变量,来自不同生源地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差异极其显著(P<0.001),来自乡镇或农村的被调查者创业能力水平明显偏低。表5 LSD事后检验和均值比较显示:两两之间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就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等四者而言,家庭所在地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的被调查者创业能力水平最高,地级市次之,乡镇或农村最低。这说明家庭所在地城市行政级别越高、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其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呈现出越高的特征。

表5 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之家庭所在地差异比较

3. 不同学习时间投入的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差异显著

以投入学习时间(按照少于2小时、2-4小时、4-6小时、6-8小时、8小时以上划分)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学习时间投入的被调查者创业能力水平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具体创业能力4个维度中,被调查者的创业能力水平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表6 LSD事后检验和均值比较显示:被调查者的学习时间投入越多,其创业能力水平越高。

表6 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之学习投入时间差异比较

4. 不同导师指导方式下的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呈现差异

参照张晖的观点,导师的指导方式划分为变革型、支持型、授权型、参与型、松散型、权威型、冷漠型。(14)张晖:《导师领导力与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研究》,《北京教育(德育)》2017年第9期。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导师的指导方式不同,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水平也呈现出极其明显的差异(P<0.001)。导师不同倾向的指导对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同方面的结果呈现。表7 LSD事后检验和均值比较显示:导师指导方式为变革型、支持型、授权型的被调查者,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机会识别与冒险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均显著高于导师指导方式为冷漠型、权威型的被调查者。

表7 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之导师指导方式差异比较

四、研究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关键性影响因素是研究生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前所述,本文将影响研究生创业能力个人、家庭、学校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方程中,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调整后的R2值为0.73,回归系数均经过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结果如表8所示。

首先,就个人因素而言,在个人特征中,当研究生读研动机为就业导向型时,其创业能力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读研动机是指研究生发现其价值和意义,并尽力从中得到期待学习收益的倾向。(15)Jere Brophy., 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2nd ed.),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2004,p.15.动机可以激发人内在的兴趣和潜质,从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创业是最高质量的就业,此类研究生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以期能实现更好的就业目标。而学术导向动机的研究生往往以继续深造读博为目标,会有意识地在其学术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专业型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比学术型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水平更高。一般而言,学位类型的不同人才培养方案会具有较大差异。专业型学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恰好与创业能力的核心要素相似。在个人经历中,“创业经历”和“社会兼职经历”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说明两者都能够为创业积累丰富的经验,锻炼和提升创业能力。在个人投入中的因素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一发现与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致。学生投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除学业成绩外,学生投入对其人际与沟通能力、机会识别与冒险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均产生了积极作用。(16)Kuh G D.,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Vol. 33, No.3, 2001, pp. 10-17.本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阿斯汀提出的“投入—产出模型”,还具体揭示了学生投入对创业能力提升的正向显著影响,模型解释力达到P<0.001。究其缘由,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投入不仅仅指在课业上的投入,师生互动和同伴合作等都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促进师生交往、同伴合作以及引导学生增加学习时间和行为的投入,成为提升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的关键。

表8 研究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其次,学校因素方面,导师的指导类型方式不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研究生创业能力。其中,变革型、参与型与授权型指导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松散型、权威型及冷漠型对创业能力影响并不显著。“导师制”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决定了导师对研究生学习、生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全方位影响。导师的不同指导方式对于创业能力提升呈现出显著差异,且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变革型、支持型以及授权型指导方式的导师都倾向于培养研究生的自主思考、主动学习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研究生更多地提升自身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管理与决策能力等。这一实证结果与许祥云(2020)通过扎根理论分析研究生与导师互动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导师的指导方式是影响研究生参与互动、学习投入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17)许祥云:《研究生与导师互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因此,加强对导师的指导与培训,设立激励机制,加强导师的责任感,对于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创业教育”这一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观之,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对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研究生这一群体。然而,学校层次并不是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显著影响因素。具体而言,就读于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与就读于一般高校的研究生创业能力对比之下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研究生创业能力提升更多的不是取决于高校自身的层次,而是取决于高校对于研究生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实施状况。

再者,从家庭因素方面来看,家庭所在地的影响极其显著。当家庭所在地为省会或直辖市时,将其设定为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其他家庭所在地类型的研究生创业能力水平较低一些。一般而言,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资源与基础条件也相应越好。众所周知,我国最好的经济、教育等资源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可能性更大,因此,这也为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及“父亲职业”这两个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其创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这有可能是因为研究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趋向于成熟,其父母对其创业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家庭积蓄支持”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能够从家庭积蓄获得资金支持的研究生创业能力较强。由于创业初期有众多资金需求,故能获得家庭积蓄资金支持的研究生有更强的能力来解决资金需求。而“家庭月收入”这一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是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并非是研究生创业资金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家庭将这些经济收入能够转化为创业资金时,才能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换言之,并非家庭收入越高其创业的可能性就越高,而是取决于家庭是否支持研究生创业。

五、研究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但不可否认,其实际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研究生的管理与评价注重学术导向,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创业实践的意识;(18)侯士兵、冯霞、玄雪梅:《“双创”视角下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年第2期。存在明显的研究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固化、导师对研究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研究生创业缺乏保障体系等问题。本文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个人投入是影响研究生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家庭、学校因素对研究生创业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积极引导研究生自主学习、转变研究生创业教育理念、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搭建创业机会实战实训平台、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完善创业保障体系是当前提升研究生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引导研究生自主投入学习,加强研究生学习培养与考察

高校应加强引导研究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自主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日学习时间集中在2-4小时之间,学习时间明显呈现不足。高校研究生在校课程学习设置多集中在硕士一年级,从硕士二年级开始处于一种自主学习阶段,时间由研究生自主把握。如此一来,如何自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就成为摆在研究生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由此,两极分化趋势开始产生,研究生的学业成绩与能力水平也拉开差距。因此,引导研究生自主投入学习,加强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考察成为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首先,研究生要正确审视自己,善于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养成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其次,研究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知识经济社会里,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决心,主动寻求学习渠道,对学习抱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和学习层面,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最后,研究生要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与导师进行互动沟通,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才能实现学识和能力的提升。在制度层面,高校应积极构建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从课程学习、自主学习、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与学习成果考察,进一步规范其学习动机。

(二)转变研究生创业教育理念,建立研究生创业教育制度

目前,各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侧重于研究型、被动就业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及学术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其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除了知识领域外,还应该包括项目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需要激发研究生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再者,高校应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训环节,在专业课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研究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最后,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训机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到学校提供的创业活动中。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若不能从理念上纠偏学生的思想意识,那么在当前教育评价活动日渐昌隆的形势下,学生就难免不围绕学生评价、人才评价的指标开展其学习科研活动,仍会淡化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因此,各高校需建立健全研究生创业教育制度,强化创业教育嵌入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机能,帮助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与创业观。

(三)配备校内校外导师双重指导,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高校作为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需要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创业知识培训。结合专业特点、研究方向进行讨论研究,将创业理论融入本专业的学习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具体而言,一是鼓励研究生将项目课题的优秀成果设计成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参赛作品,通过竞赛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二是利用学校成果孵化基地,促进成果转化。这就要求创业教育需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并驾齐驱,不仅要针对创新创业开展教学类理论研究,而且要更加注重创业实践的过程培育,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切合。此外,还应该利用校内科研导师力量以及社会企业实践经验,配备创新创业校内校外导师双重指导。质言之,将导师指导环节引入创业教育,改变传统的研究生指导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习、科研与就业创业之间的失衡问题,遏制导师权力对研究生的不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导师对创业指导的作用。

(四)创立校企社三方协同机制,搭建创业机会实战实训平台

当制度与平台建立后,高校应形成“高校—企业—社会”联动育人的创新创业机制,基于“互利共赢”原则搭建社会合作平台,有效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积极推进研究生创业教育。高校应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为自主创业研究生提供资金支持。邀请一线优秀人才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教授与实践指导,帮助其发现专业领域中的创新创业点。同时,社会资本应提前参与到研究生创业实践阶段,增强研究生的创业信心,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业教育的活力。高校搭建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岗位设置与专业设置相结合、项目管理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充分利用好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共同实现社会价值,真正做到高校、企业、社会三方协同,促进研究生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