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琳
2018年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四十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从全国科学大会发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强音激荡起中国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浪潮。四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经济总量连续四十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时代。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们要看到新时代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焦点已转向深海深空等战略新领域。面对竞争与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三步走”的奋斗目标。
一、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回顾人类发展史,生产力在其中始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人类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结果,它也是生产力,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伴随着时间不断推进和各类实践活动的发展,科学技术达到了日新月异的高度,对于生产力的推动,包括对于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层面,均已经超乎人类想象的程度。比较其他元素为人类所做的贡献,现代的科学技术在对生产力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已经逐渐跃居到第一位。回顾人类社会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自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开始,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和普及,象征着科学技术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起到无法替代的先导作用,之后,伴随着机器化大工业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正好像《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开始,由电磁学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正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于是开始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又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在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产业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且逐渐开辟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这三部分新的产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大。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科学技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阶段,主要的标志有:以微电子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方面,以核能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以超导为标志的新型材料技术、以人造卫星为标志的空间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标志的生物科技,还包括迅速崛起的海洋科技等。科技与人类的联系日益紧密,产业技术不断升级加速,科学技术领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升高,包括在推动和影响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已经发生质的突变,并且逐步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
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在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这一理论,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论断。他还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十年之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详细并且科学的论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功能、地位与作用、发展的作用、它的基本任务、战略的重点、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成为我国新时期在科学技术方工作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技术生产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也会证明这一点。在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艰苦创业的时光中,在我们有限的物力和财力中,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民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机构,从而取得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并且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伟大的成果。我国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十几年的路程,纵观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科学技术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人民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在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启动。1992年以后,科技系统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进行了以结构调整、人才分流和机制转变为重点的改革试点。1995年中央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科技体制改革進入了调整结构与转变机制相互促进的新阶段。在这期间,我国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施了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行动。通过科技进步工作,攻克了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工作,加强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广实用型技术包括高科技技术,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中,使农业走上新的台阶。加速改造传统产业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包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工业增长的品质和效益,促进产业优化配置和升级。尤其是要注意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武装基础产业包括支柱产业,加速并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此同时,科学技术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人口控制等,与人类生产健康联系较紧密的领域,并且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所取得的的成就清楚地表明,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是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
特别是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加快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确定了我國“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增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工业快速发展,领先国际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铁基高温超导,量子科学,暗物质探测等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C919大型客机飞向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大步走向世界。我国的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多领域并跑、领跑。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技发展无时无刻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引领新兴产业变革,颠覆传统产业布局。在中国,汽车智能化、基因组编辑、干细胞再生等研究前沿多点突破,开辟新的产业方向,导入新的市场结构。城市交通和大数据,快递员和无人机,蔬菜大棚和卫星,养鱼和发电等跨界,跨主体,跨行业融合发展,带来了颠覆式创新和指数级增长。科技进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了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意味着:1.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国民生产力增长中所做的贡献,相对于其它生产要素而言,已经逐渐成为首要因素。在现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科技技术进步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8%上升到20世纪末的60%~80%。可见科学技术已成为最新、最强、最有生命力的生产力。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确立了科学技术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就抓住了治国强国的根本。2.现代化科学技术逐步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将科学、技术、生产三个重要因素融合在一起,因此,科学技术较生产力起到先导作用。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与传统经济学观点不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素,而且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把科学技术提高到经济发展原动力的地位,在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威力。
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技生产力的根本任务。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走以科学进步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谛在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只有真正实现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使科技与经济真正融为一体,才能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四、科学技术生产力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其主要表现在:现代科技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与经济深度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资源配置。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新型工业生产,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信息技术产业。光伏、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传统煤电重构能源系统。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应用,促进了粮食等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基因编辑,干细胞等个性化治疗方式为延续生命,保障健康带来新的希望,也引发新的医疗革命。
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6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我国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要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把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要牢牢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起更为强大,更为持久地科技创新力量。要把科学技术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生产力的潜能。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科技产业,不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实现经济飞速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