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及其影响(1970-1974)*①

时间:2024-07-06

刘合波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曲阜,273165)

1970-1974年,是苏联与埃及两国关系发生巨大转变的阶段。在短短五年里,埃及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立场发生了从亲苏转向亲美的逆转,这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光复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成为在阿拉伯国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埃及的首要任务。因此,作为阿拉伯国家武器主要供应国的苏联,其军事援助政策对于埃及目标的实现尤为关键。在纳赛尔和萨达特时期,埃及对苏联的外交政策也主要是围绕军事援助问题而展开的,苏联的军事援助政策也因之成为影响苏埃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对1970年代初苏埃关系走向破裂的研究,多倾向于从美苏缓和、埃及总统萨达特与苏联不睦、苏联与埃及在处理阿以争端理念上的分歧等方面来阐释②关于1970年代苏埃关系演变的相关著作主要有:刘竞、张士智、朱莉:《苏联中东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Amnon Sella,Soviet Political and Millitary Conduct in the Middle East,London:Macmillan Press,1987;Mohrez Mahmoud El Hussini,Soviet- Egyptian Relations,1945 - 85,London:Macmillan Press,1987;Galia Golan,Soviet policies in the Middle East:From World War Two to Gorbachev,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而在苏联的军事援助政策对局限两国关系发展、该政策与埃及的反应间的互动关系方面缺乏深入的剖析。苏埃两国在1950年代因军事援助问题而走近,在1970年代初双方也因军事援助问题而分道扬镳,因此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问题在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梳理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埃及的反应及二者之间的互动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阐述197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援助政策在两国关系发展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一、埃以消耗战期间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

因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苏联于1967年6月10日与以色列断交。苏联站到了阿拉伯国家一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主要从苏联获取武器来补充战争中的损失。自1967年6月21日苏联苏维埃主席波德戈尔内(Podgorny)访问埃及后,苏联开始源源不断地把武器输送到埃及;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埃及军队的重建工作也已开始③Jon D.Glassman,Arms for the Arabs:The Soviet Union and War in the Middle East,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75,p.66,pp.75 -76,pp.130 -131.。然而,尽管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但苏联并不希望与阿拉伯国家捆绑在一起,也不想因为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军事武器而冒与美国对抗的危险。在波德戈尔内访问埃及期间,鉴于以色列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东岸驻扎、埃及空军尚处于瘫痪状态的现实,纳赛尔渴望与苏联签署一份相互防御协议,根据协议苏联将有义务对埃及实施空防,但苏联婉拒了纳赛尔的提议①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46.。显然,苏联并不想将自己卷入阿以冲突中,更不想由此而引起美苏的直接对抗。苏联对埃及提供武器进行了限制,尤其是拒绝向埃及提供远程战斗轰炸机,这使得纳赛尔要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受到了局限。在1967年后被派往埃及、叙利亚的苏联顾问与技术人员,实际上保持着对一些最先进的武器的控制,并对当地的军事力量进行管束②J e rome Slater,“The Superpowers and an Arab - Israeli Political Settlement:The Cold War Years,”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05,No.4(Winter,1990 -1991),p.567.,甚至是防御性的萨姆-3导弹,苏联也并不情愿向埃及提供。

1967年六日战争结束后,国际社会对阿以争端的态度呈多样化,这使纳赛尔在政治与武力解决并举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政治途径实现领土的光复。但在安理会242号决议通过之后,以色列依然坚持其先签署阿以安全条约再退出所占领土的立场,而联合国通过雅林会谈所进行的政治解决方案也毫无进展,这使本来就对雅林会谈未抱希望的纳赛尔失去了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阿以争端的信心,最终于1969年3月向以色列发动了消耗战,以借此迫使两个超级大国介入阿以争端,实现阿以问题的政治解决。

1970年1月7日,以色列对埃及实施深度打击,开罗市郊遭到以色列数以千吨计的炸弹轰炸。纳赛尔于1月22日秘密访苏,希望通过苏联的军事援助来对付以色列的升级战。经过纳赛尔的据理力争,苏联最终答应向埃及提供萨姆-3地对空导弹,并派苏联飞行员在埃及境内执行作战任务③Mahmoud Riad,The struggle for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pp.118 -119.。在纳赛尔访问莫斯科之后,苏联媒体称,为打破以色列通过空袭迫使埃及就范的企图,苏联已被迫作出援助埃及的决定。1月27日,苏联《真理报》的评论文章表明苏联对中东采取了新的政策路线:通过消除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实现中东冲突的政治解决。“阿拉伯军队,尤其是埃及军队战斗力的增强,有利于打破以色列一直觊觎阿拉伯领土的幻想。”④Jon D.Glassman,Arms for the Arabs:The Soviet Union and War in the Middle East,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75,p.66.31日,苏联总理柯西金在致尼克松的信中称,如果以色列再对埃及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进行轰炸,苏联将支持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⑤ARR,1970 Issue 5,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1,p.167.。从1970年3月始,苏联对埃及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尤其是向埃及派送了包括飞行员和导弹人员在内的大量军事人员(见下表)。从援助的内容可以看出,苏联对导弹基地等关键性设施都进行了控制,其目的即为防止埃及擅自使用而带来中东局势的不可收拾,这与苏联自1967年六日战争后对埃及所采取的军事援助路线是一致的。

1970年苏联向埃及派遣的军事人员及其控制的相关军事设施

1970年8月,埃及、约旦和以色列接受了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提出的旨在解决埃以消耗战的第二个罗杰斯计划,但埃以双方仍在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1970年9月的约旦危机过后,美国加大了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力度,但相比之下苏联对埃及的援助却相形见绌。在约旦危机结束次日,即1970年9月28日,埃及总统纳赛尔逝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埃在纳赛尔时期形成的友好关系。萨达特在任埃及副总统期间,就领教过苏联对埃及军事援助的出尔反尔,因此在他担任埃及总统后,对苏联的援助承诺也没有抱很大希望,与苏联的关系也较为紧张①[ 埃及]安瓦尔·萨达特:《萨达特回忆录——莫斯科同开罗之间的坚冰正在消融》,辛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62-78页。;在外交领域,萨达特也采取了一种更为强硬的立场:如果到1971年底与以色列的冲突还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埃及将通过战争来解决。萨达特不断流露出来的通过战争解决阿以冲突的企图,使苏联感到担忧。苏联认为萨达特的口号背离了他最初的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承诺,而苏联一直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反对通过诉诸武力解决中东冲突,因为一旦中东爆发战争,苏联就会陷于尴尬境地:或者卷入战争或者失去在埃及的地位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因此苏联在对萨达特进行军事援助方面非常谨慎②S haheen Ayubi,Nasser and Sadat:Decision Making and Foreign Policy(1970 -1972),New Hampshire:Longwood Academic,1992,p.64.。萨达特与苏联之间的互不信任,使得苏联在对埃及的军事援助上顾虑重重。

1971年3月1—2日,萨达特访问苏联,就罗杰斯计划下的雅林使命陷于僵局与苏联进行紧急磋商。在这次访问中,萨达特为了兑现1971年是阿以冲突“决定性的一年”的承诺,首次要求苏联提供米格-25等先进武器,苏联有条件地答应了萨达特的请求③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p.57 -58。然而,1971年7月萨达特插手苏丹政变,致使苏丹支持共产主义的政变失败,苏联对此感到不满并因此而放慢了对埃及的武器供应。萨达特虽然于10月访问苏联以商谈武器供应问题,但由于1971年12月印巴战争的爆发等原因,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请求一再推诿,从而导致萨达特所制定的“决定性一年”的计划无疾而终。

约旦危机后苏联对埃及较为有力的军事援助政策,是与埃及签订双边条约。1971年5月27日,苏埃双方在开罗签署了为期15年的友好互助条约。该条约中包含了互不干涉内政、继续发展埃及的军事能力等有利于埃及的条款。但作为与非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家签署的第一个条约,苏联希望能以此促使埃及沿苏联的意图行进,并试图通过一纸条约来防止埃及采取任何旨在密切与美国关系的行动④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p.61 -62.。因此,苏联在条约中规定:埃及应遵循社会主义路线;双方应就重大问题及在和平受到威胁时进行磋商;双方承诺不加入任何针对对方的联盟或国家组织,不采取针对对方的行动和措施⑤ARR,1971 Issue 10,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2,p.272.。显然,条约中的军事援助条款是依附于苏联对埃及的政治要求的。对于萨达特来说,这项条约是保证苏联继续对埃及进行经济与军事支持的一种方式。在6月2日举行的埃及全民代表大会上,萨达特宣称埃及需要这样一个包含有军事合作内容的条约,因为埃及只有拥有一支完全受到电子装备训练的军队,才能保证埃及不致遭受以色列的袭击,这是他与苏联签署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因。而苏联媒体则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宣传,认为苏埃条约既强化了埃及沿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也为苏联将来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关系提供了样板⑥ARR,1971 Issue 10,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2,p.272.。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苏埃条约促进了双方的关系,但萨达特却持谨慎乐观态度。萨达特认为,苏联过去拒绝了他和纳赛尔都曾提出的与苏联缔结条约的要求,而苏联主动提出缔结条约的原因,是为了回应西方对苏联在埃及的地位问题的揶揄。因此,对萨达特来说,这个条约更主要的是为了消除苏联对埃及的怀疑,而条约的签署却并未打消萨达特对苏联一再食言的顾虑⑦[埃及]安瓦尔·萨达特:《萨达特回忆录—莫斯科同开罗之间的坚冰正在消融》,辛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132-135页。。从两国关系的后续发展来看,苏联并没有因苏埃条约的签署而兑现其对萨达特的军事援助承诺,这也使得该条约成为导致苏埃分歧扩大化的一个因素。

二、苏联搁置对埃军事援助与苏埃矛盾的公开化

1972年1月,开罗爆发了大规模的大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学生要求埃及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并表达了对苏联提供援助状况的不满。25日,萨达特向学生代表们表示,与美国进行的旨在和谈的接触都已终止,与以色列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埃及已经做出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的决定①ARR,1972 Issue 2,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26.。然而,面临着来自国内巨大压力的萨达特要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尚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1972年2月和4月,萨达特两次出访苏联,与苏联磋商军事援助问题,但这时苏联正专注于5月份美苏首脑会晤,不想采取任何有损两国会晤成功的举措。尽管苏联不断向埃及保证他们已与美国就埃及的问题进行了谈判,但苏联优先考虑的是与美国的缓和,因此苏联向埃及做出的供应武器的承诺被一再搁置②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p.62 -63.。1972年5月26日,美苏在第一次缓和会晤中就中东问题达成了维持现状的共识,这与4月份萨达特访苏时提出的“反对任何维持不战不和现状的协议”的要求是相悖的,萨达特对此深感失望③ARR,1972 Issue 12,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347.。

6月,萨达特曾两次要求苏联阐明其曾一再向埃及承诺的提供军事援助的意图;同时,萨达特派作战部长前去苏联就该问题进行磋商,但一无所获。7月8日,埃及收到苏联只针对两国关系的一般性回复,对援助问题却闭口不谈,这使萨达特忍无可忍,于当日便做出了驱逐苏联军事人员离开埃及的决定④S haheen Ayubi,Nasser and Sadat:Decision Making and Foreign Policy(1970 -1972),New Hampshire:Longwood Academic,1992,p.70.。7月17日,萨达特发布了苏联军事顾问从埃及撤走的命令。萨达特后来解释了他驱逐苏联军事顾问的原因:由于苏联反对埃及采取军事行动,这使得苏联的军事顾问成为负担;而苏联拒绝向埃及提供武器,是不希望自己在中东卷入与美国的冲突⑤ARR,1972 Issue 19,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471.。外国观察人士认为,自1955年埃及—捷克斯洛伐克武器交易以来,萨达特的这一行动是阿拉伯与东欧在军事关系上最重要的变化。萨达特认为,埃苏从观点上就存在天然的分歧,埃及的任务是恢复被占领土,而苏联作为大国则有其国际职责;埃苏签署友好合作条约后,苏联并没有因埃及做出决定性的一年的决定而获得苏联曾承诺的援助,而1971年7月苏丹事件也影响了两国间的关系;同时美苏首脑会晤对中东现状的认可,也不符合埃及的立场。18日,萨达特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中央委员会上发表演讲,宣布了命令苏联军事顾问从埃及撤退的决定,中央委员会对此通过决议,全面支持萨达特的决定。对于驱逐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萨达特归咎于埃苏两国的分歧,而事实上其关键因素还在于苏联没有兑现其对埃及的军事援助。

1972年7月19日,苏联塔斯社发表声明,称“经苏埃交换意见,双方认为埃及做出的苏联撤回其派往埃及的军事人员的决定是可取的”;苏方向埃及派驻军事人员是为了帮助埃及军队操作苏联军事设备,现在他们已完成任务。显然,这是苏联挽回脸面的说辞,但除此之外苏联并没有为萨达特的决定做更多的注解或对埃及进行指责。即使是美英,也未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行动做出官方评论⑥ARR,1972 Issue 14,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p.346 -348.ARR,1972 Issue 14,p.348.。直到8月初,勃列日涅夫才向萨达特发出了一封私人信函,勃列日涅夫在信中一改过去对萨达特“兄弟”、“朋友”或“同志”的称呼,而是称为“总统阁下”,称无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其他地区,苏联都不会谋求超级大国的政策;萨达特的决定只会鼓励“我们的敌人”、“削弱我们的友谊及破坏苏埃关系”;埃及的政策是由与帝国主义为伍的右翼分子的阴谋所致。勃列日涅夫在信中虽没有要抛弃萨达特的表示,但要求双方开诚布公地就相关问题加以说明。萨达特在致勃列日涅夫的长信中,回顾了他为解决武器问题而对苏联的四次访问、苏联在军事援助问题上的屡屡食言等问题,但萨达特仍希望苏联能援助埃及恢复其被占领土①M ohamed Heikal,The Sphinx and the Commissar:The Rise and Fall of Soviet Influence in the Middle East,New York:Harper & Row,1978,pp.244 -252.。勃列日涅夫的私人信函反映了苏方对萨达特所作决定的不满,但苏联并不想因此而放弃其在埃及的存在;萨达特的回信更为直接地指出了,是苏联对埃及军事援助承诺的一再推诿影响了苏埃关系,但在信中他仍希望与苏联继续保持友好关系。双方在来往信函中都留下了缓和暂时紧张关系的余地,这为后来苏联实施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打下了基础。

驱逐事件发生后,埃及失去了从苏联获取武器的可能性。1972年7月22日,埃及曾试图从西欧国家获得援助,尤其是希望从法国获得援助,但法国明确表示继续对参加1967年中东战争的国家,包括埃及、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②ARR,1972 Issue 14,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p.346 -348.ARR,1972 Issue 14,p.348.。而自从8月份巴勒斯坦在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暗杀了以色列的运动员之后,埃及失去了任何从西欧获取武器的可能性,而美国正在准备1972年11月的总统大选,也排除了从美国获取武器供应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萨达特认为与苏联恢复关系的时机到了③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p.64 -65.。1972年10月,萨达特派西德基(Aziz Sidqi)总理前去苏联,以修补两国关系。10月16—18日,西德基对苏联进行了访问,实现了自7月驱逐事件以来埃及与苏联领导人的首次对话。在会谈中,苏联承诺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来加强埃及的军事力量④ARR,1972 Issue 20,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3,p.500.。尽管双方龃龉依然,但埃及需要苏联的武器,而苏联仍需要借埃及在中东发挥影响,因此苏埃对对方的需要,很快就使双方重新达成了暂时的谅解。从1972年12月到1973年6月期间,苏联武器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到埃及,在短短6个多月的时间里,埃及得到的苏联武器的数量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总和⑤[埃及]穆罕默德·海卡尔:《通向斋月战争之路》,第204-205页。。因此,驱逐事件虽然引发了苏埃两国关系的紧张,但对埃及来说,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促使苏联开始认真考虑对埃及的军事援助,而这又为萨达特发动十月战争在武器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苏联的本来目的,是希望通过限制向埃及输送进攻性武器而防止中东再度爆发战争、引起美苏对抗,但埃及长期以来恢复领土的要求、美国加强以色列军事优势的威慑平衡政策及苏联对缓和的追求,最终导致埃及采取了使苏联与其中东最大盟友失和的举措。尽管双方于1973年2月达成了所谓的“全面谅解”,但苏埃关系的裂痕在十月战争后变得更加公开化。在苏埃关系的随后发展过程中,苏联为修补与埃及的关系采取了大规模军事援助的措施,这为下定决心通过战争解决争端的埃及提供了军事上的支持。因此,苏联在对埃及军事援助问题上的进退失据,不仅导致了苏埃关系的走冷,而且也为苏联一直所防范的中东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三、十月战争期间苏联对埃及的军事援助政策

1973年6月,美苏第二次缓和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尽管萨达特已经决心通过战争来收回被占领土,但他仍希望美苏能在第二次峰会中解决阿以问题。然而,1973年6月第二次美苏首脑会晤的主要内容是缓和、合作及限制战略武器问题,中东问题并非双方的重要议题。事实上,中东问题仅在6月23日即苏联访问团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十点半才谈及。最终双方除了表示对“中东局势的深度关切”外,并没有对中东问题达成任何解决争端的实质性共识⑥“ Joint Communiqué Following Discussions With General Secretary Brezhnev.June 25,1973”,Public Papers of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Richard Nixon 1973,p.615.。第二次美苏首脑会晤对中东问题的漠视,使希望通过大国干预政治解决阿以冲突的萨达特尤为失望⑦William B.Quandt,Peace Process:American Diplomacy and the Arab- Israeli Conflict Since 1967,pp.101 -102.。尽管在驱逐事件发生后,萨达特认为在美国1972年总统大选后采取军事行动是打破中东僵局的唯一方法,但埃及仍希望1973年6月的美苏第二次首脑会晤能在中东问题上达成共识,然而这次会晤对中东问题谈之甚少,并且中东是美苏会谈中唯一没有达成协议的主题,这使埃及坚定了用武力夺回被占领土的决心①ARR,1973 Issue 12,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4,p.284.。

1973年10月4日,埃及政府告知苏联埃及将对以色列发动战争,勃列日涅夫在当日发给萨达特的照会中称,尽管阿拉伯方面可以得到苏联的支持,但发动战争的决定是阿方单方做出的,并要求于5日撤离苏联在埃及的公民②Karen Dawisha,Soviet Foreign Policy towards Egypt,London:Macmillan Press,1979,p.66.。这虽然表明苏联不会与埃及并肩作战,但苏联方面却会对阿方进行援助。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迅速向以色列阵线推进。在战争的最初阶段,埃叙军队迅速推进,但武器消耗也非常巨大,对此苏联同意向埃及和叙利亚进行军事援助。10月7日,苏联第一艘援助阿拉伯国家的供应船驶离奥德萨港口。10日,苏联开始用空中运输向埃及和叙利亚输送设备。到12日,苏联向埃及和叙利亚实施了大规模空运,平均每天有60—90架苏联飞机在向埃及和叙利亚空运物资。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据统计,苏联在此期间一共向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大约一万吨军事物资,这些物资主要是通过海运和空运来完成的。苏联的这些支持,大大拓展了埃及的作战时间,埃及能坚持长达三周的作战,这与苏联战时的援助是分不开的③J o n D.Glassman,Arms for the Arabs:The Soviet Union and War in the Middle East,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75,pp.130 -131.。

尽管苏联对阿拉伯国家进行了援助,但以色列很快就扭转了局势,尤其是在10月14日美国做出对以色列实施空中援助的决定后。苏联为防止阿拉伯方面出现不可接受的失败,先后与埃及和美国进行了联系,力促各方实现停火。10月16日,苏联总理柯西金开始对埃及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劝说萨达特接受苏联的停火建议。而在此期间,以色列正逐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埃及的战果也在不断丧失,这促使萨达特于19日同意苏联的停火建议。10月19日,勃列日涅夫致信尼克松,称美苏应尽全力阻止阿以战争走向极端,以防有损于美苏间的关系④“ Brezhnev to Nixon,19 October 1973,handed to Kissinger 11:45 a.m.,”NPMP,HAKO,Box 69,Dobrynin/Kissinger Vol.20(October 12 - November 27,1973).http://www.gwu.edu/~nsarchiv/NSAEBB/NSAEBB98/octwar-41.pdf.[2009 -09 -21]。在美苏的推动下,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旨在实现阿以停火的第338号决议。但以色列并没有遵守安理会338号停火决议,而是在基辛格的怂恿下于23日继续向埃及军队展开进攻⑤“ U.S.Embassy Soviet Union Cable 13148 to Department of State,21 October 1973,”NPMP,HAKO,Box 39,HAK Trip - Moscow,Tel Aviv,London - October 20-23,1973 HAKTO,SECTO,TOSEC,Misc.http://www.gwu.edu/~nsarchiv/NSAEBB/SAEBB98/octwar-51.pdf.[2009 -09 -21]。23日,联合国应埃及的请求又通过了339号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就地停火,然而以色列依然置安理会339号决议于不顾,于24日完成了对苏伊士运河东岸的埃及第三军的彻底包围,从而使埃及第三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24日上午,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带给基辛格一封勃列日涅夫要求转交给尼克松的抗议信⑥Henry A.Kissinger,Crisis:The Anatomy of Two Major Foreign Crisis,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3,pp.327,329.。在这封抗议信中,勃列日涅夫称苏联已得到确切信息,以色列正在用坦克和军舰向苏伊士运河西岸发起进攻,并在对驻于东岸的第三军实施打击。对于以色列违反停火决议的行为,勃列日涅夫称尼克松有责任要求以色列军队立即停火,并希望双方能信守保证各方遵守停火决议的承诺⑦“ Dobyrnin to Kissinger,enclosing Letter from Brehznev to Nixon,24 Oct.1973,”NPMP,HAKO,Box 69,Dobrynin/Kissinger Vol.20(October 12 -November 27,1973),pp.2 -3.http://www.gwu.edu/~nsarchiv/NSAEBB/SAEBB98/octwar-65.pdf.[2009 -09 -21]。对此,基辛格称美国已要求以色列停火,如果以色列继续违反停火决议,美国将对美以关系进行重新评估,其中包括对以援助问题;美国也已派观察员勘察停火情况,而且总统已就此事亲自向以色列大使指出了同样的问题⑧Kissinger Telephone Conversations,“Yom Kippur War Ceasefire Violations,”October 24,1973,DNSA,No.KA11386,p.1.http://nsarchive.chadwyck.com/nsa/documents/KA/11386/all.pdf.[2010 -06 -04]。

然而,萨达特于24日下午分别向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发出请求,希望美苏两国派军队到苏伊士前线执行安理会停火决议①K issinger Telephone Conversations,“Yom Kippur War;Rumors about U.S.and Soviet Troops near Suez Canal,”Oct.24,1973,DNSA,No.KA11388.http://nsarchive.chadwyck.com/nsa/documents/KA/11388/all.pdf.[2010 -06 -04]。此外,萨达特还要求安理会召集会议,以向中东派驻美苏军队②ARR,1973 Issue 20,p.479.。这使基辛格大为震惊,因为如果苏联进入中东,将会使苏联军队在中东的存在合法化并将加强中东的激进因素;同时也会引起沙特阿拉伯、约旦及科威特等温和国家的恐慌,给苏联干涉以色列及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以借口,这是美国多年来一直防止出现的情况。因此,美国不会参与这样一支联合部队③Henry A.Kissinger,Crisis:The Anatomy of Two Major Foreign Crisis,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03,pp.330 -331.。然而,苏联却支持向中东派兵的提议,这引起了美苏在这个问题上的冲突。就在美苏就中东派驻军队问题争执时,勃列日涅夫给尼克松的信引发了美苏的直接对抗。

在勃列日涅夫于10月24日上午向尼克松发出抗议信之后,苏联收到紧急情报,称以色列仍在继续进攻,埃及第三军被包围,如不马上实施停火将有被歼灭的危险;而苏联驻埃及大使馆则报告说萨达特将要垮台。苏联政治局连夜召开会议,波德戈尔内等人支持向美国阐明苏联在埃及和叙利亚的军事存在的主张;勃列日涅夫则主张采取谨慎路线,反对将苏联军队卷入中东冲突中。苏联政治局最终决定向尼克松发出一份措辞强硬的回信。其主要内容为:由于以色列无视安理会的决定,苏美应立即向埃及派军队,执行安理会338、339号停火决议;如果美国不与苏联一起采取行动,苏联将考虑单方面采取适当措施的必要性,苏联不能允许以色列的这种恣意妄为④Anatoly Dobrynin,In Confidence:Moscow’s Ambassador to American’s Six Cold War Presidents(1962 -1986),pp.294 -296.。与此同时,苏联向中东运送武器的运输机都已返回苏联;配有两艘两栖登陆艇的苏联中队正位于东地中海;至少7个空降师一直处于高度警戒状态⑤William B.Quandt,Decade of Decision:American Policy toward the Arab - Israeli Conflict,pp.296 -297.。此外,苏联空军还在外高加索进行了几次象征性的演习,并有飞机飞到开罗⑥Anatoly Dobrynin,In Confidence:Moscow's Ambassador to American's Six Cold War Presidents(1962 -1986),p.296.。对于苏联措辞强硬的来信及其军事态势,尼克松做出高调反应,要求基辛格召开会议,坚决回击苏联单方面插手的威胁⑦Richard M.Nixon,The Memoirs of Richard Nixon,New York:Grosset& Dunlap,1978,p.939.。24日晚,美国决策层在白宫形势室做出了应对苏联举措的重大决策:一、采取三级战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穆勒当晚向全军发布命令,要求将防御提高到和平时期的最高战备级别——三级战备。二、以总统的名义向苏联表明美国的立场。美国表示坚决反对美苏共同出兵中东的建议,并将苏方采取单方面行动的建议视为是将带来最严重后果的考虑⑧“ Nixon to Brezhnev,25 October 1973,delivered to Soviet Embassy,5:40 a.m.,”NPMP,HAKO,Box 69,Dobrynin/Kissinger Vol.20(October 12 -November 27,1973),p.1.http://www.gwu.edu/~nsarchiv/NSAEBB/SAEBB98/octwar-73.pdf.[2009 -09 -21]。

10月25日上午,已获知美国实施三级战备措施的苏联领导人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苏联是否要准备与美国进行对抗及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局的成员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都反对与美国进行对抗。柯西金直接指出,不能因为埃及和叙利亚而卷入与美国的战争。勃列日涅夫也不希望引发美苏冲突,因为他担心美苏冲突会影响到两国缓和,因此他认为虽然苏联同情萨达特,但不能改变埃及军事失败的结果;无论形势如何复杂,苏联都会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其他政治局成员则认为苏联并没有采取挑衅行动,而只是在寻求政治而非军事解决的途径。苏联最终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这表明苏联在向埃及派军立场上的妥协。而埃及方面则出于希望美国在战后介入谈判的意图,也撤回了自己的要求⑨Richard Ned Lebow,and Janice Gross Stein,We All Lost the Cold War,pp.278 -281.。

10月28日,埃以双方实现了25年来的第一次直接对话,这标志着埃以关系的重大转折;11月11日,埃以双方签署了停火协议,这为1974年3月埃以脱离接触协议的签订铺平了道路,埃以关系逐渐向正常化转轨。在基辛格为实现埃以脱离接触进行穿梭时,苏联外交部长葛洛米柯也在中东进行斡旋,但葛洛米柯除了表示任何脱离接触都应当是实现以色列从所有占领领土中撤出的一部分外,并没有采取具体与实际的措施①ARR,1974 Issue 5,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5,p.92.。萨达特显然更希望实现脱离接触,并在1974年2月就宣布与美国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在基辛格的穿梭外交下,埃以于1974年3月18日签署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这表明在美苏共同主持名义下的日内瓦和平会议,实际上成为美国表演独角戏的舞台。

1974年4月1日,苏联《消息报》对基辛格在中东的穿梭外交进行抨击,称这是美国的一系列“诡计”、“花招”,苏联将在中东重建其影响。但这遭到萨达特的指责,称苏联曾在对埃及的武器供应上一再食言;十月战争绝对是由埃及作出的、悖于两个超级大国意愿的决定。莫斯科电台则称苏联从来没有反对埃及对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埃及和叙利亚就不会在十月战争中取得胜利②ARR,1974 Issue 7,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5,p.137.。然而,4月18日,萨达特宣布不再将苏联作为唯一的武器来源国,因为苏联在过去的6个多月里没有提供给埃及所需要的武器;埃及与苏、美的关系取决于对方是否向埃及伸出友谊之手。西方外交官认为,这一声明的意义不亚于1955年埃及宣布从东方阵营获取武器③ARR,1974 Issue 8,London:Arab Report& Record,1975,p.143.。这是埃苏关系的重大变化。1976年初,萨达特因苏联拒绝提供武器零配件等问题而先后做出了废除1971年签订的《苏埃友好合作条约》、收回苏联在埃及的港口使用权等决定,这标志着苏埃关系的彻底破裂④刘竞、张士智、朱莉:《苏联中东关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39-241页。。

四、结语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苏联在阿以冲突中采取了双重军事援助路线:第一条路线是重建埃及和叙利亚的军事力量,以使他们能够对以色列的进攻进行威慑或自卫,这也有利于增强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进行政治谈判时的地位。第二条路线是苏联拒绝提供给阿拉伯国家进攻性军事武器,特别是能够使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进攻的地对地导弹与先进的战斗轰炸机⑤J e rome Slater,“The Superpowers and an Arab -Israeli Political Settlement:The Cold War Years,”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105,No.4(Winter,1990 -1991),pp.560,567.。显然,苏联在向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补充军火的过程中,并没有满足埃及对尖端的进攻性武器的要求,即使有也在苏联驻埃及的军事人员的控制之下;同时,苏联也不承担埃及的空防任务,而只提供防御性武器和对埃及军队进行训练⑥Nadav Safran,Israel:the Embattled Ally,p.261.。苏联的双重路线实际上是支持美国和以色列所主张的维持中东现状的政策,这恰恰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所不能容忍的。

苏联之所以对埃及采取双重军事援助路线,是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美苏缓和,苏联对缓和的追求导致了苏联对埃及外交政策的转变。实现与西方国家进行交往是苏联长期以来的重要理念,和平共处思想对苏联外交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是苏联采取缓和政策的历史与思想原因⑦Richard Pipes,U.S.- Soviet Relations in the Era of Détente,Colorado:Westview Press,pp.73 -76.。196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破裂,使苏联视中国为威胁,而中美之间的接触更引起了苏联的关注,因此试图通过对美缓和以阻止中美关系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是苏联采取缓和态势的动因之一⑧Adam B.Ulam,“Détente under Soviet Eyes”,Foreign Policy,No.24,Autumn 1976,p.146.。同时由于苏联对核武器及自身核力量的认知等因素,也促使苏联对美国实施缓和。尽管如同美国对缓和的理解一样,苏联对缓和的认知中也包含着竞争与争夺的含义,但苏联对缓和的追求却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对缓和的追求限制了苏联对埃及的援助力度,使苏联在中东奉行保守政策,即支持阿拉伯国家但不提供进攻性武器援助,这使得萨达特恢复领土的计划搁浅,也导致了苏埃嫌怨的加深。二是萨达特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在萨达特就任初期,苏联参与了埃及权力中心的政治斗争;同时萨达特对美国的立场及其通过武力来解决阿以争端的主张,都使苏联对埃及的援助持谨慎态度,从而使萨达特要求获得苏联的进攻性武器的要求一推再推。在外部缺少援助、政治途径无法收复国土的情况下,促使萨达特最终采取了绕过苏联、通过战争手段达到目的的做法。十月战争后,萨达特已经不对苏联报希望,而是寄希望于美国,这为终结苏联在埃及的势力、改善美埃关系打开了大门。苏联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图将埃及建成第三世界的样板国家、使埃及沿社会主义道路行进的同时,却又迟迟不兑现对埃及进行军事援助的承诺,这使得面临收复失地压力的萨达特采取了一系列疏远苏联的政策,苏埃外交上的恶性互动最终导致苏埃关系的破裂。

苏联的势力在埃及的退出及美埃修好,使美国重新构筑了伊拉克退出巴格达条约组织后而造成的对苏联的中东包围圈的缺失,也防止了苏联势力在中东最大的国家—埃及的进一步渗透。因此,尽管19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处于战略防守阶段,但苏联并未因此而在中东争夺战中处于上风,相反却因与美国缓和而在对埃及的政策中进退失据而导致苏联的势力在埃及的终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