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苏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进展与推进策略

时间:2024-07-06

周国华 申燕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精神,各高职院校要围绕服务国家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需要,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职业院校每年的常规工作,编制的内容反映了学校一学年以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招生就业、产教融合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与获得的成效。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的相关文件要求,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具体内容应至少包含: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国际合作、服务贡献、面临的挑战六个部分,而其中的“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是院校年报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江苏省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现状

以江苏省89所高职院校(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编制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为基础数据和资料来源,针对有无“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门模块或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情况。

(一)试点院校情况

从整体来看,在89所高职院校的质量年度报告中以“X”为关键字,搜索发现有45所高职院校在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没有开辟专门的模块说明本校本学年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情况,这一数字占比超过了江苏省一半的高职院校。44所高职院校有专门模块总结本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情况,17所高职院校提供了专门案例来佐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工作情况。但这44所和17所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有的高职院校仅有模块描述无典型案例或者是无模块描述而仅有典型案例,只有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所院校有专门模块和典型案例。

(二)试点专业情况

自2019年1+X证书制度首次试点以来,江苏省首批入选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的共有42所高职院校62个专业;第二批共有65所高职院校167个专业入选,两批试点专业总数达到229个。从整体来看,对照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江苏省高职院校在19个专业大类中的17个专业大类中均有参与,仅在水利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没有分布。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1+X试点项目,2020年新增1+X试点项目20项,试点项目总数达到27项,涉及25个专业,覆盖了校内所有二级学院。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申报的23项1+X证书试点项目均获得教育厅批准,学校1+X证书试点项目已经覆盖了8个二级学院和80%以上的专业。2020年江苏省各高职院校继续积极申报X证书试点专业,不断提高试点专业的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学生对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热情高涨,全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过率为51.8%,多数高职院校的考证通过率甚至达到了80%以上。如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财税第一批学生考证通过率为89%,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级认证(初级)通过率为87%,位居全国第二。

(三)考核站点情况

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院校考评点既是开展“1+X等级证书”工作的抓手,又是培养学生和服务社会的着力点。职业院校担负着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的重任,是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存在。加强院校考核点的遴选和制度建设一直是考评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考核站点与考核基地建设方面,江苏省高职院校通过创设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加强考核站点与基地的建设。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新增14个1+X证书培训考核基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积极沟通,以设备短期租借、购买等方式快速搭建了培训与考核环境,为实施1+X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在考核站点自身建设方面,各考核站点积极对标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制定的考核站点遴选与管理办法,主动加强考评员培训和提升工作业务的能力。近一年来,全省“双高”院校的考核站点全部通过审核验收,多所高职院校荣获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颁发的“年度十佳院校”和“卓越先锋奖”。

(四)工作协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及学分银行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省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20〕17号)。从优选试点证书(专业),深化1+X证书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培训,强化业务指导与横向交流,合理分担成本,落实院校主体责任,成立省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规范了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强化了试点工作的保障。江苏省成立了江苏省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办公室,以专业大类成立了17个江苏省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作组,明确了工作职责,要求各协作组依据职责做好全省试点工作的统筹推进、业务指导和工作培训等。此外,为配合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需要,在对证书学习成果的积累与转换方面,江苏高等职业院校有82所高职院校的657 867名学生在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开户。

二、江苏省高职院校1+X证书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各高职院校将1+X证书制度作为提升教育质量水平的系统工程,结合“双高计划”建设,采用校级、二级学院、教研室“三层递进、整合推动”的模式,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将“X”证书培训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效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新形态教材以及技能竞赛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绩[1]。

(一)丰富载体打造了高水平教师团队

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前提条件,高水平的师资是1+X等级证书制度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的重要保障。省内各高职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通过每学期组织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优秀教学示范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等骨干教师积极参与1+X证书师资认证培训,积极参与顶岗实践主动承办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班等途径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考评员的能力。通过完善行业企业专家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邀请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实施课程教学管理。省内高职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企业多方联合开展培训,统一协调培训资源,按照证书类别组建培训联合体,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分类别、分区域培育一批优质“种子”师资。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校企双元组建混编师资团队,构建了“汽车品牌企业-产业学院-科技创新平台-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成立了五个汽车职教联盟,构建协作共同体,打造“课程开发师-培训师-创业导师-技师-工程师”五师融合的教师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全省高职院校每年约有3 000名教师获得试点专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8年、2019年获批的“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在教育部公布的196个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名单中,全省高职院校共有19个,成为全国获批最多的省份。

(二)课证融通编修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为有效开展试点工作,省内各高职院校均要求试点专业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面向产业群,对接考核标准,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培训评价组织工程师组成校企融合的1+X教学混编团队,共同进行岗位调研,共同制定书证融通的培训方案,将1+X证书所需要考核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各门相关课程中。整体来看,构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职业技能拓展课在内的课程体系,设置了一批融合职业技能证书内容、要求、标准的课程群,重构了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将1+X证书标准及相关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教学标准及教学资源中,确保考证内容和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如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将专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开发与职业培训融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结构化课程体系,由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积极融入1+X证书标准以推进课程改革,开发了“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以旅游新业态课程。该校课程团队对标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要求,对研学旅行工作任务进行了梳理,基于工作系统模块化整合了知识要点,建立了面向旅游市场,服务业态发展,促进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校企合作开发研学旅行网络平台,编制动态化、活页式讲义,充分利用开源型教学资源,运用多元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翻转课堂改革,最终开发出不仅适应旅游新业态发展,还符合1+X证书标准的职教“金课”。

(三)对接标准开发了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教材建设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职业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获取,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道德的养成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配合X证书工作的推进,各高职院校主动联合企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X证书培训教材,对接1+X证书和产业升级新要求组织教材内容,依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园林相关职业标准选取教材内容,同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融入教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群依托模块化课程和结构化教材开发团队,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编制出不仅反映企业生产实际,还融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的立体化和活页式教材。以《园林工程》教材为例,对接BIM 1+X证书,及时将BIM园林施工图绘制技术融入教材,培养行业急需的BIM建模员和管理员。构建项目式和工作手册式的职业能力培养教材体系。聘请企业专家梳理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生产等岗位的职业能力,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最小单元的教材框架,将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以图表为主,突出实践指导性,明确能力考核的标准。搭建纸质书和数字教材同生共长的立体化教材载体。同时,专业群将教材建设和国家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相结合,开发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

(四)建立学分银行畅通了人才成长通道

建立学分银行能很好地推动各院校互认学分,打通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及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转化通道,从而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江苏省各高职院校同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弹性学分制度,实行人才共培、学分互认,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代表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结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求,修订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管理办法》,完成了试点院校和试点专业学生的账户开设工作。试点院校会同培训评价组织,对照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与相关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依据有关规则研制了具体的学习成果转换办法和学分转换标准,将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学生所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录入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个人学习账户系统对接,记录学生学分,并提供网络公开查询等社会化服务,便于用人单位识别和学生就业。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竞赛获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以及实习单位颁发的专业岗位相关技能合格证书等均可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有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发展。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物流管理1+X证书体系建设为抓手,探索学习成果转化,通过江苏省学分银行将学生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专项证书、培训证书以及过往成绩等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做好学分累积与转化,有效地服务了人才成长与终身学习。

三、江苏省高职院校1+X证书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中,高职院校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参与开发证书标准的高职院校较少;民办职业院校X证书试点不积极;X证书培训过程中欠缺统筹管理。

(一)参与开发证书标准的高职院校较少

“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话语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是推广1+X证书试点工作的内容依托,承载着知识与技能[2]。从整体上看,省内高职院校主要依托外部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以开发证书标准,而高职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对参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这一工作持观望态度,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试点1+X证书还是新生事物,无先例可供参考。因此,这也客观上造成了部分专业无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参考的局面[3]。一年来,仅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联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电子学会、常州快克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团队以电子制造技术及设备国家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深入联合企业梳理新技术与新工艺,挖掘生产技术要点,开发了电子装联初、中、高三级职业技能认证标准。目前,电子装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已由教育部遴选发布,1+X证书管理与培训团队正积极开展证书推广建设工作。对比国内同类省份,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在协同合作企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方面表现得更为积极与主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年内就参与开发了“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数字化应用”“业财一体信息化”“金税财务应用”4个证书标准。因此,从整体来看,江苏省高职院校在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发工作中存在院校数量少和开发证书标准数量少的问题。

(二)民办职业院校X证书试点不积极

从前面的分析数据可知,江苏省有45所高职院校在质量年报中未设专门模块描述X证书试点的工作情况。对于这45所院校,从其办学性质来看,16所是民办高职院校,占江苏省全部民办高职院校的80%。对比44所设有专门描述模块的高职院校,某种程度上表明民办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的不主动、不积极的态度。从教育部公布的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名单中也可以看出,从地区分布来看,江苏省有144个试点院校,去除中职学校、独立学院和本科学校后,共有62个试点专业(含一所学校参与不同试点专业)。而这62个试点院校中,仅有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和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参与且各只有1个试点。究其原因,一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想认识不高,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对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没有直接作用,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已;二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因民办院校没有事业编制保障且在工资福利待遇方面与公办高职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因而降低了教师的忠诚度和稳定性。而按照要求,相关试点专业要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完成学习培训任务获取培训师和考评员资格。就目前来看,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资源较为紧缺,难以选派或抽调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导致试点工作缺乏人员保障。此外,1+X证书试点工作也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举办者出资,一般没有财政性拨款支持,导致试点工作举步维艰。

(三)X证书推进过程中欠缺统筹管理

当前,根据对试点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访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还存在着行业认可度问题,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培训不规范问题以及部分项目考核费用过高等问题[4]。虽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推行1+X证书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但在现实中,企业以人社部的相关人事管理制度为准,如何确保一个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所开发出来的“X”证书能够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还需多部门联合深入考核。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相关培训评价组织的推进,实际情况是有的培训评价组织收费高但培训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另外,考核项目硬件设备和软件采购费用较高,给教学和培训带来了一定困难,反而有“企业绑架职业教育”之嫌[5]。虽然现阶段有部分财政资金支持,但普遍缺乏长效机制,如果完全由学生承担,可能会成为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考证意愿,从而违背了1+X证书制度的初衷。此外,由于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不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发,虽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但也因不同人员的理解以及试点院校和培训评价组织观点的差异性,部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标准描述、能力标准校验划分过于粗放,尺度不一,在实施过程中不知如何统一起来[6]。

四、推进江苏省高职院校1+X证书试点工作的建议

1+X证书制度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江苏省高职院校1+X证书试点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主动参与开发证书标准

首先,高职院校要协同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联合其他行业企业以及同类院校,积极主动参与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开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学校专业群的发展要求和“双高计划”的建设任务,通过选送专业教师参加证书标准开发培训来提升证书标准开发能力和规范性,开发出既符合地方行业企业要求,也满足学校学生需求的特色证书标准。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基础上,编制配套培训手册,开发证书考核教材,使其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其次,针对百万扩招后的生源类别不同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开发基于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满足人才培养与社会培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职业培训课程。再次,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要求,修订完善相关课程标准,实施“课证融合”,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要求各专业要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覆盖行业核心流程的“可组合、可拆分、可嵌入”现代职业培训包,并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打造职业培训品牌,切实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最后,高职院校要结合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任务要求,在苏锡常都市圈的高职院校积极建设1+X证书考核培训基地,实现1+X证书专业覆盖率90%以上的目标[7]。

(二)激励民办院校主动推广证书制度

国家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从外部来说,教育管理部门要认识到办好民办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创设条件,以专设经费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设立奖惩制度,对于开展工作积极的院校给予财政支持。从内部来说,民办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民办高职院校提高专业建设与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办学品牌的“弯道超车”的机会。民办院校完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参与试点的热情,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试点,制定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管理方案等校级文件,明确所有关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培训教学工作,按超课时标准执行。将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情况作为项目立项、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教师开展X证书培训的情况纳入“双师型”教师认定条件。加大经费投入,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备,创造条件争办考点[8]。对1+X试点证书的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教师授课培训课时津贴、课题研究、校企合作、考核工作等方面的经费优先安排、支付和报销,确保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经费有保障。

(三)加强对证书的统筹管理

首先,要坚持并体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公益属性,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使1+X证书能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推动本省1+X证书制度规范运行体系的建立,培育一批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真正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其次,要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管理,积极争取经费、政策、专家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学校克服困难,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以江苏省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办公室为领导核心,加强对不同证书之间的考核成本调研,明确规范评价组织的收费名目与标准,不断完善证书考核成本和支出标准的核定办法,建立依据实际情况与产业发展情况的动态调整机制,设置合理的考证费用分摊机制[9]。进一步遴选1+X证书项目,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并加强与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行业企业)的沟通联系,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订、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扩大1+X证书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最后,加强对本土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的指导与帮助,对其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业教育规律方面的培训,定期开展不同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之间证书开发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各组结合江苏省产业特色和特色岗位开发证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