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太极拳国际传播实证研究——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实践为例

时间:2024-07-06

马秀杰,段玉铭

(邯郸学院 太极文化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基于孔子学院平台的太极拳国际传播实证研究
——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实践为例

马秀杰,段玉铭

(邯郸学院 太极文化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国家的宏观文化外交战略,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柔和的运动形态以及独特的健身形式备受国内外练习者追捧。通过两年的实证研究,探索出一条借助孔子学院平台的太极拳国际传播新途径。同时,也为其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提供借鉴意义。

太极拳;孔子学院;国际传播;文化交流

一、“中华武术之瑰宝”太极拳国际传播的背景解析

(一)响应国家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号召,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近年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的讲话都明确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与宣传”,***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充分体现国家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视,开展该课题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

(二)顺应中国文化“全球热”的大趋势,为国家文化对外推广战略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2004年,我国开始探索在海外设立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首家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截止2014年12月,孔子学院总部已经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总数共计345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万多场,参加人数5000万人。为100多个国家培训汉语教师20万人次;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招收2.5万人来华攻读学位和研修,着力为各国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编写出版54个语种、1300套多类别的汉语教材。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1亿人。孔子学院推动世界范围内的 “汉语热”。孔子学院已经成为超越一切意识形态、连接世界的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与好评,被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英国《经济学家》、法国《世界报》等外国主流媒体誉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好最妙的一个出口产品。”[1]

(三)符合太极拳健身的“普世价值”,为国家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展示服务

素有“中华武术之瑰宝”称号的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殊的符号和识别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柔和的运动形态以及独特的健身形式备受国内外练习者追捧。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已超过1亿人,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为中心,并逐渐向非洲、中美洲等国家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初现雏形。太极拳已成为参与范围较广、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而且市场潜力较大,需求极为庞大。[2]90-96

二、蒙古国传播环境SWOT分析

(一)太极拳在蒙古国传播的优势分析

1.地缘优势

蒙古国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东、南、西三面与我国接壤,北面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为邻,边境线总长8219公里,蒙中两国边界线长达4710 公里,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陆路边界。如此密切的地缘关系为中蒙文化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2.尚武精神的文化认同优势

在蒙古高原广袤的草原上,先后滋生的游牧民族有匈奴、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3]37-41。古代残酷的生存环境和落后的社会发展水平,赋予了游牧民族彪悍尚武的社会习俗。这些民族以勇敢、彪悍、顽强、善战著称于世,他们大都是重武技,尚武风,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具有草原特色的“游牧武术”。虽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文化全球化趋势的辐射,蒙古传统生产方式发生转变,传统“游牧武术”文化逐渐“消退”[4]。但是他们的民族彪悍尚武的社会习俗时至今日并没有丢弃,浓厚的尚“勇”、尚“力”的英雄精神依旧绵延传承,这与我国的尚武精神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特别是我国北方的武术文化与“游牧武术”有着同根同源的发展脉络。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蒙古国的那达慕就是蒙古族人民尚“武”尚“力”的传承盛会。这种文化认同为我们在蒙古国的太极拳传播提供了文化和思想的土壤。

3.汉语教学的桥梁优势

随着中蒙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蒙古国掀起“汉语热”。据统计,蒙古国目前共有 63 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程,2014年蒙古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1.5 万,这对人口约300万的国家来说是不小的数字。[5]这样大好局面不仅能帮助当地人了解中国的国情、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为太极拳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受众群体支持。

(二)太极拳在蒙古国传播的劣势分析

1.太极拳的认知度不高

太极拳在蒙古国是一个新鲜事物,蒙古国人民对太极拳倍感陌生,对太极拳的认知度相当低。只有欧美留学或者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有一定认知,可喜的是归国人员中有一些人习练过太极拳。

2.专业师资匮乏,亟待解决

专业的太极拳师资队伍是太极拳海外传播的主体,精湛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高水准的授业素养以及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海外太极拳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通过调查,目前在蒙古国专门进行武术(太极拳)教学的仅有一位老师,对比蓬勃的“汉语热”局面以及蒙古国学习汉语的热情,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三)太极拳在蒙古国传播的机遇分析

1.中蒙关系的全面提升是一次历史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蒙两国关系实现了三次重大提升,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1994年两国重新修订并签署了《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标志着两国关系完全走上正轨,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3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蒙,双方宣布把两国关系提升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11年蒙古总理访华期间,两国再次提升两国关系为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都立足现实、谋划长远,把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放在重要战略位置。2014年8月21日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应邀访问蒙古国,两国领导人宣布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政治背景和国际环境大大地促进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合作,为太极拳在蒙古国传播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

2.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开展

近年来,中国和蒙古国文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形式丰富多样,成果不断显现,仅2014年外交部公布的《中蒙友好交流年纪念活动方案》中,人文领域活动就有22 项。[6]随着中蒙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中蒙双方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除了在乌兰巴托举办汉语比赛、每年互派文艺团体、体育代表团互访外,两国还就互派留学生、相互承认学位、学历、中国向蒙古国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都签署了协议。人文交流的持续活跃都为太极拳在蒙古国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契机。

(四)太极拳在蒙古国传播的挑战分析

1.狭隘的民族主义依旧存在

目前,许多蒙古国民众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还有着较大的局限性。片面地将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族文化或者儒家文化,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意识到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包括 56个民族相互融合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而多样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蒙古国对蒙古民族历史有着片面解读,这些都是导致了蒙古国民众“排华”意识格外强烈的根源。[7]117-124

2.保护自身文化的强烈意识

教育国际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和趋势激发了蒙古国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意识。全球化的压力加强了蒙古国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高度关注。在这种大背景下,蒙古国对于自身文化的统一性越发敏感,将自身的文化视为蒙古民族生存的根本,蒙古民众的保护自身文化的敏感越发强烈,对太极文化在蒙古国的传播是一个内在的威胁。[8]

三、海外孔子学院资源优势分析

(一)孔子学院的品牌优势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服务、示范、交流、发展”的理念,坚持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的汉语教学发展思路,累计培养非学历学员 4000 多人次,为本科生开设30多门学分课程;培训大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660多人次;举办各类汉语文化活动 700 多场次。经过几年的建设,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在蒙古国不仅赢得了“学汉语,到孔院”的良好口碑,而且成为蒙古国汉语教学、汉学研究、师资培训和 HSK考试的蒙古国家级平台。中国驻蒙古国大使王小龙先生在接受主流媒体联合采访时称赞道:“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蒙古国汉语教学的一面旗帜,有标杆作用,是中蒙教育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9]。

(二)孔子学院的平台优势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目前下设四家孔子课堂,三个汉语教学点为太极拳传播提供了教学平台。孔子学院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频繁的文化知识系列比赛(汉语写作征文大赛、汉语桥蒙古大区赛、大学生中文歌唱比赛、中学生中华典籍朗诵比赛、中学生中国民族舞蹈大赛等)为太极拳传播提供宣传和表演的平台。

孔子学院的生源优势不但为太极拳的传播提供大量的受众群体,而且孔子学院的语言环境为武术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武术太极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很多术语不能按照国外的语境翻译出来,孔子学院的语言平台可以使传播途径更加顺畅。

另外,太极拳教学传播需要一定的场地空间,孔子学院为武术太极传播提供了场所。这为太极拳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太极拳在蒙古国的批量化、正规化传播。

孔子学院可以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近年来组织了很多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短期培训、夏令营、旅游等方式将国外学员带到中国感受中华武学的魅力,这为太极拳在蒙古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渠道。

图1 太极拳海外推广中心示意图

四、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太极拳传播实践探索

(一)成立专门的推广管理组织与机构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邯郸学院合作成立太极拳海外推广中心(见图 1),推广中心实行由院长主持下的专人负责制。主要是教授武术(太极拳)课程、宣传武术(太极拳)文化、组织太极拳表演、组织太极拳比赛、举办武术(太极拳)夏令营。推广方式主要以孔子学院下设孔子课堂和教学点的学生为授课对象、社会组织合作授课为辅助。从教学过程选拔优秀学员参加孔子学院组织的比赛,比赛优胜者参加武术(太极拳)夏令营。

(二)太极拳授课模式探索

1.“送课上门”的授课新模式

在孔子学院开设太极拳的同时,为了扩大武术(太极拳)在蒙古国的影响力,考虑到蒙古国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我们与多所学校洽谈太极拳合作授课,采用“送课上门”新模式,这样不但加深了与各个学校的交流,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不必奔波于孔子学院和学校之间。同时也解决了体育场馆的困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各个学校展开,拓宽武术(太极拳)的宣传途径,受到了当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2.“高层社会”的宣传新模式

以落实***主席签署的文化交流协议内容为契机,以实现两国文化交流项目为目的,在政府、机构和学校不定期地开设蒙古国公务员太极拳体验班、蒙古高级官员的太极拳体验班以及教师体验班。这种授课不但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而且能让很多蒙古民众增加中华武术(太极拳)的认同感。

3.“深入家庭”的普及新模式

为了增强学生家长对武术(太极拳)课的认知感,加强学生家长对中国武术(太极拳)文化的认同感,特设家长公开课、体验课,开创“深入家庭”的普及新模式,让学生家长参与我们的武术(太极拳)课堂,并让家长留下对武术(太极拳)教学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使他们全面参与到我们的太极文化中来,同时有意愿自己学习的家长可以参加我们的社会班。

(三)太极拳的课程建设探索

教学内容的设计即课程是实现海外传播的最主要的媒介,课程设计的好坏与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海外的传播质量和后续传播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开课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学员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访谈工作。经过这两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课程设置。

表1 课程设置一览表

中小学生的太极拳推广课程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发育特征,按照武术太极专业课程的要求,以“扎实基础,逐步提高,做专业化推广,求精品化传播”的理念设计课程。授课我们按照所在学校的学期安排,每周两学时。第一学期(初级班)以武术基本功训练、五步拳和一段太极拳为教授内容;第二学期(提高班)以武术基本功训练、少年拳和二段太极拳为教授内容;第三、四学期(超越班)以武术基本功、三路长拳、三段太极拳为教授内容;第五、六学期(高级班)以太极拳基本功、四段太极拳、一段太极剑、二段太极剑为教授内容。

武术基本功包括腿功(1 正踢 2 侧踢 3 外摆 4 里合 5 后踢腿 6前扫腿 7 后扫腿)、腰功(1前俯腰 2甩腰 3涮腰 4下腰)、肩功(1压肩 2单臂绕环 3双臂绕环 4两臂交叉绕环)、平衡(1扣腿平衡2仰身平衡3燕式平衡)和跳跃翻腾(1腾空飞脚步2腾空外摆3旋风脚4鲤鱼打挺5侧空翻)等主要内容。另外基本功的基本动作手型(拳,掌,勾)、基本手法(冲拳,推掌,架拳,亮掌,格肘,顶肘)、基本步型(弓步,虚步,歇步,仆步,马步,丁步)和基本步法(击步,插步,垫步,弧型步)也是主要教授内容。

社会人员主要推广健身太极拳。太极拳基本功包括太极热身功、太极意气劲功、太极桩功等[10]。

(四)太极拳宣传模式探索

通过两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武术太极拳课堂教学为主,以武术太极知识讲座、社会武术太极拳培训、武术太极夏令营、武术表演和比赛为辅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传播宣传模式。

1.组建教师推广团队

每年汉办选派到蒙古国的志愿者汉语教师大约有180位,我们从中选取有意向宣传太极文化并有一定基础的汉语志愿者老师以自愿加入的方式组建太极拳推广团队。团队利用周末的时间上课,有国内专业武术教师进行培训,主要从太极拳技能学习、太极拳技能传授、太极拳表演等方面进行培训。

2.组建学生表演团队

中华武术太极拳的海外推广宣传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工作上,还要争取在日常大型活动和比赛上进行表演。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也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老师的工作,也是许许多多爱好武术的外国友人的工作。我们在每个班级选拔优秀学员(这样的学员一定要征得班级班主任同意,征得家长同意,还有学校的同意才行),组建武术表演团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每次活动的表演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检验课堂教学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们学习武术太极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自信心。

3.积极探索本土媒体宣传途径

通过孔子学院官网、facebook等网络媒体以及当地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宣传。这样的本土宣传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增进蒙古民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认知程度和热爱程度。

4.“太极文化之旅——邯郸行”夏令营

通过每年6月份的选拔考试,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参加由中国邯郸学院和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合办的“太极文化之旅——邯郸行”夏令营。这样也可以在当地各个学校起到积极的宣传效果,对推动太极拳在蒙古的传播发挥着积极意义。

(五)太极拳竞赛模式探索

每年5月举行蒙古国的太极拳个人赛、班级团体赛。通过举行年度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起到宣传的作用。比赛优胜者给予优厚的奖励,让这些学生成为太极拳在蒙古宣传的主力军。在优胜者中选出重点培养对象使其成为蒙古的太极之星,不但参加各种大型表演,而且以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身份到中国参加专业的太极拳比赛。让学员充分体会到太极拳的影响力,深深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从而坚定在武术太极拳上的更高追求。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国际传播思考

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但目前多数孔子学院重点推广文字语言教学,其他文化传播资源相对较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因素的缺失与其定位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孔子学院需要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以达到全方位的服务目的。

通过我们在蒙古国近两年的武术太极的传播案例可以证明武术太极甚至其他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孔子学院传播是具有可行性的。

这种汉语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同步教学不但能够弥补单一语言学习的相对单调,而且还可以让语言课程与文化课程间产生奇妙的互动效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不但能为孔子学院教学提供新的素材,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丰富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内容,让海外中华文化爱好者立体地了解中华文化,使孔子学院提供的服务可以满足更多人群的差异性需求,进而全方位提升孔子学院在当地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1]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EB/OL].http://www.hanban.edu.cn/ .

[2]郭振兴,马秀杰.太极拳国际化发展体系的构建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12(3).

[3]何志虎.谈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4]田海军.漠南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5]杨涛.人文交流加深中蒙传统友谊[N].人民日报,2014-08-19(3).

[6]马振华.中蒙文化交流日益频繁[N].光明日报,2014-08-21(8).

[7]王浩.文化认同:促进中蒙合作与发展的关键[J].东北亚论坛,2011(3).

[8]马立国.21世纪初中蒙关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9]石永春,王宁.中国驻蒙大使:蒙古国孔子学院是汉语教学的旗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21/c_115853860.htm.

[10]武冬.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ai Chi Chuan's International Spread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Confucius Institute——The Practic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ongolia

MA Xiu-jie, DUAN Yu-ming
(School of Tai chi Culture, Handan University, Handan 056005, China)

Chinese “Go out policy” is the nation's macro cultural diplomacy strategy, an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Tai Chi Chuan is one of the many excellent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It'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soft movements, shape a unique form of fitness that is practic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Following two years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ways of using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other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i Chi Chuan;Confucius Institute;International Spread;Cultural communication

G852.11

A

1673-2030(2016)02-0088-05

2015-11-05

马秀杰(1983—),男,山东冠县人,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讲师,博士;段玉铭(1953—),男,河北涉县人,邯郸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太极工委书记、研究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