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太极拳文化在建设健康社会中的价值探析

时间:2024-07-06

高国忠,扈红英

(河北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取阴阳五行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融攻防技击与养生健身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与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素有“哲拳”之称;太极拳文化则是围绕太极拳运动形成的太极拳理、行为习惯、道德操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以物质和精神形式存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观念文化又是行为文化,其内含的身心兼修、随曲就伸、舍己从人、不丢不顶、蓄而后发等哲学理念,可以影响和塑造习练者个体和群体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从而在健康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转型期,社会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各种身体、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冲击下表现为扭曲、迷茫和困惑。一个健康社会首先是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心理和精神健康,最后是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只有一个健康社会,才是有活力的社会,才有可能是和谐、稳定的社会。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太极拳文化与健康社会的关系:(1)太极拳文化如何强身健体;(2)太极拳文化如何预防、治疗心理和精神疾病;(3)太极拳文化如何塑造社会正义、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太极拳文化的魅力之一: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健康社会的首要前提是民众的身体健康,目前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问题首当其中,各种生理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太极拳依托中国传统武术、中医经络学说的吐纳导引之术,民众可以通过太极拳的习练,增强体质,预防、治疗各种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太极拳尤其对预防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经济适用的独特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明显提高,远远超过人体必需的水平,多余的营养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肥胖,从而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身体疾患。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 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8%。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患病率调查显示,2002年城市的标准化患病率为19.3%,农村的患病率为18.6%,从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城乡差距在缩小。2010年,上海城区15 岁以上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1.15%,在辽宁省患病率也达到28.7%;另据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 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6.6%,即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54 亿, 其中20—44 岁年轻人和农村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增长快。(参见图1)[1]

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产生并发症,从而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上图显示,高血压病尽管知晓率较高,整体达到45%,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和11.1%,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医学控制或预防此类疾病的成本是较高的,也面临各地区医疗水平和条件的限制,因此,探索医学之外的其他途径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取阴阳五行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融攻防技击与养生健身于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与价值取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素有“哲拳”之称。对普通大众而言,太极拳对于民众的吸引力首先源自于强身健体、健康长寿。习练太极拳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锻炼全身肌肉、骨骼,强身健体。太极拳的《十三势歌诀》中有“若言体用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2]718《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有“打拳以调养血气,呼吸顺其自然”。[2]267《太极拳全书》中有“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武术之末也。”[2]717作为健身运动,太极拳崇尚松静、柔和、舒缓,注重意念对动作的引导,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它不仅是典型的有氧运动,而且通过动作与吐纳导引的有机结合,可以使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运动、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身体各系统机能得到充分锻炼,健身功效显著。此外,太极拳身心兼修的特性,非常适用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症等老年性疾病,而且可以保持老年人乐观向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健康心态。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长期习练太极拳,对于老年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增加老年人对于神经系统的调适能力和对刺激反应的灵敏度(参看图表1 和图表2)。[3]251-260

图表1:该研究者把TCG(长期习练太极拳组)和CG(控制组)进行对照研究,在身体动作,即睁眼或闭眼情况下,向左、右转头的动作中,太极拳组在转头的幅度、灵活性上高于控制组。

图表2:研究者对TCG 个CG 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比目鱼肌的配对式H-反射测定(PRD)结果差异很大,TCG 组可以改变PRD 值,从而表明长期习练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进入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按照国际社会的通行标准,60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该社会即已步入老年社会。有统计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60 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1.3 亿多,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 亿,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 亿大关,达到2.02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4]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也呈现高发态势。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类痴呆症患者总数在800 万以上,每年还有约30 万老年人加入这一行列。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而且也给许多家庭带来各种困难,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太极拳运动在预防当前各种身体疾病、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保持民众的健康方面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只有民众身体健康,才有理由期待整个社会的健康。

二、太极拳文化魅力之二:调适心理、愉悦精神

健康社会的第二方面是民众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竞争压力加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①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虽然还不属于疾病状态,但却埋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根据调查,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5 至49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多种环境压力,不能科学地进行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出现精神活力下降和适应能力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则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 亿人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5 成,就诊率更低。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 万。[6]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增多,例如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社会普遍的心理紧张,价值观念混乱甚至解体造成普遍的无所适从感,社会分化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人的期望与实际的落差增加等,种种因素造成当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不断攀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精神疾病已经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卫生系统最沉重的负担。中国7%的人口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7]精神疾病导致大脑损伤、认知功能退化、社会功能下降,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极大的负担。

临床研究表明,太极拳文化对于民众心理和精神健康具有极大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首先,太极拳运动可以对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太极拳注重“松”与“静”。 就是全身处于放松状态,要求每一个动作都安稳、舒展、放松、柔和、连绵不断。太极拳运动合于自然,合于艺术,是其他健身术无法比拟的,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保健作用。曹一民先生等通过多年对中老年人群的心电、脑电和血脂水平定量测试,发现长期练太极拳的人脑电波中α波(觉醒波)占明显主导地位,主峰突出,α波频率同步化、有序化,大脑机能进入良好的觉醒状态。[5]375有关研究还证明:习练太极拳可以促进脑垂体分泌一种被称为“快乐素”的激素——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从而远离焦虑、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

其次,太极拳文化中的“中庸”、“适欲”思想可以启迪人们不走极端,守中持正,力戒焦躁,净化心灵,防止精神疾病。人们在太极拳运动中感悟“中正”、“适欲”等思想和人生智慧,会减少自己内心与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有助于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太极拳运动讲究“身体中正”,一须“虚灵顶劲”,将百会穴轻轻向上顶起;二须“气沉丹田”,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肚脐下。三须“尾闾中正”。这种中正即是形体上的,也是“气”意义上的。身法中正才能求安舒,安舒才能保持平衡与稳定。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个体如果能够保持一种“中正安舒”心态,以静制动,处变不惊,“心静用意”自然可以缓解精神的压力和疲劳,有助于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太极拳运动除了讲究身法中正之外,还贯穿着“适欲”文化思想。《陈鑫太极拳论分类语录》中写道:“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根本固而后枝叶荣,万事可做,斯为至要。”[2]226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精神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欲望太多,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人们失去了重心,导致心性、大脑的混乱,从而诱发精神疾患。如果能够在太极拳运动中感悟到“身法中正”、“适欲”的文化思想和人生智慧,自然可以很好的消除亚健康状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太极拳文化魅力之三:浩然正气、积极向上

健康社会不仅仅是民众身体、心灵健康,还要求民众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试想,一个民族、群体身体健康,心理、精神也健康,但没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指引,误入歧途也是极有可能的。太极拳文化所体现出的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一个社会保持活力、创新的源泉,是一个社会生机勃勃的动力。

太极拳运动中的搏击、技击理念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舍己从人、不丢不顶、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是太极拳文化的主导思想,它内在地包含了一种力量、人格和文化自信,兼具战术和战略双重意义。在太极拳习练中,这种搏击、技击理念可以内化为习练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处事的艺术。“舍己从人、不丢不顶”,从表面来看是从容面对对手的攻击,因势利导,避免正面冲突;从深层的理念来看则反应了一种对自身力量的自信,这种理念,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化解矛盾,在解决问题时则追求“柔”、“势”和因势利导的方式,避免矛盾激化和两败俱伤,付出不必要的社会代价;“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的理念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并的宏伟胸怀,处事谦和又不失原则,可谓“坚韧的柔软”,最终实现“以礼服人”,不仅从物质上,更是从心理、精神上彻底让对手心悦诚服,达到文化教化的目的。

太极拳文化兼具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其观念文化可以引导民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事谦和,不丢不顶,另一方面,其行为文化特性可以又通过习练者的习练行为,在其理念和行为模式之间实现相互转换,越是习练太极拳,越是能够感悟到太极拳拳理中所包括的生存、管理艺术,越是能够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导引和自律规范,从而实现理念和行为、管理之间的互动。

从个体层面,太极拳的行为文化特性可以增强个体自身的自律意识和自我平衡、调节能力。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文化熏习的过程。太极拳文化具有类宗教性质,其本身对习练者具有内在的规范要求,在习练过程中,太极拳的拳理可以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增前个体的自律意识和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这种能力对在当前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增强个体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大有裨益。太极拳文化中所体现的“动静、阴阳、刚柔”等辩证思想对个体的行为方式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整体层面来看,太极拳的行为文化特性使太极拳习练群体对其它群体具有行为示范作用。目前,太极拳习练群体不仅有自己的会馆场所,公园、体育场的习练场所,还有很多大型的公益性演出,这极大地扩大了太极拳文化在民众中的影响,人们受天人合一、守中持正、崇尚和谐等太极拳文化濡养,往往会形成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从而注重身心健康,有较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处事谦和、儒雅自律、外柔内刚,在和谐社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太极拳文化可以引领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从家庭角度而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稳定,婚姻幸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健康和谐。当前,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娱乐场所增加,交通、通讯工具日趋发达,个体的交际、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尤其是IT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婚恋择偶、交友方式更加便捷。QQ、MSN、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常规的交流、交往方式。体现在婚姻家庭上,则是网恋、网婚、闪婚、婚外恋等现象非常普遍。个体的道德观念、自我约束能力普遍下降,个人主义膨胀,自我欲望强烈,缺乏包容意识,加之经济纠纷等其他原因,离婚率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目前的离婚率已经超过40%,80 后的离婚率上升速度尤为明显,“闪婚闪离”现象十分普遍。还有人追求性解放、放任自流,酗酒、吸毒,甚至越轨犯罪,这些现象都破坏了婚姻家庭的稳定,最终危害社会的健康和谐。

太极拳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还具有准宗教性质,可以通过习练太极拳去感悟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太极拳的中正安舒、恪守中道、超然物外、浩然正气的拳理,可以涵养习练者的人格和品质,实现精神、心灵上的提升,增强习练者和受其感染者的自律意识。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太极拳习练者中,抽烟、酗酒者甚少,他们往往热心社会公益、严于律己,珍爱生命、支持环保。太极拳拳理中体现的“仁”、“德”、“中庸礼让”等儒家思想对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培养包容的文化心态,增加自我的道德约束和责任意识以及抑制个人主义膨胀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太极拳还内在包含“和谐”的文化理念它不仅是“哲拳”,同时也是“礼拳”,太极拳有严格伦理道德规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拳理中的伦理思想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健康社会的建构。

总之,太极拳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在使人强身健体的同时,儒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持中守正观念,培养健康和谐,绿色环保的意识,崇尚以柔克刚、舍己从人的处事艺术,在构建健康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杨珂君. 我国20 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6.6%[J]. 上海医药,2013( 16).

[2]人民体育出版社. 太极拳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Hongwei Guan, David M. Kocej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Vol. 39, No. 2.

[4]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 亿[EB/OL].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2/27/c_114823442.htm

[5]余功保. 中国当代太极拳精论集[C].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6]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我国精神病患超一亿[EB/OL]. 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00530/2251674.shtml

[7]至少一亿中国人患精神疾病[EB/OL]. 环球时报,http://news.qq.com/a/20090429/001714.ht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