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思越 杨超 杨丽
摘要:***于2013年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民间称它为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提出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经济的复苏注入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带有美国独有的霸权主义。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则是以谋求共同的发展进步为前提,提出的伟大设想。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相悖的地方。文章将对两种政策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分析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未来的相关的研究提供一份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一带一路”;马歇尔计划;霸权主义;大国姿态;包容性
中国在***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的带领下,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國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中国以包容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而马歇尔计划出现于二战刚刚结束欧洲经济受到重创,由美国马歇尔提出的马歇尔计划,旨在帮助欧洲亲苏国家恢复经济建设,背后追根究底隐藏的是美国的霸权主义。百姓习惯将“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比较,甚至将“一带一路”称之为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对相同之处进行深入挖掘,寻找与该计划的实施效果相关联的必然因素,同时对二者的区别进行分析反思,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时代背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起名为“丝绸之路”,慢慢被众人接受并以此称呼。后来,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根据最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即它是中国古时候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他们作为中国与其他各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起到了举足若轻的作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以及海上贸易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也有了很大进步。而发展到明代,郑和远航,则是把对外贸易活动推向高潮。
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慢慢复苏,但是国际投资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正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改革。而中国本身产能过剩,工业的基础设施也多存在于沿海地区,边境的整体状况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自古以来身负盛名的丝绸之路为基础,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政策,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使得各国共同谋发展共繁荣。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深度挖掘国际贸易市场的潜力,同时增进文化交流。
(二)主要内容
2013年9月和10月,***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念看法,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目前丝绸之路的实施,已经具体分化到北线A、北线B、中线、南线、中西线。***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高层领导人为了“一带一路”更好的实施,前前后后拜访了20余个国家。并且在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时,针对双边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贸易往来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深刻会谈,就共建“一带一路”问题上达成一致。
(三)效果影响
1.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发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主动地将本国的技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合作的全新模式,是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商资产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利用新疆地区的特殊地理优势,将其作为中国向西部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加深中国与中南亚等国家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以及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对我国在黑龙江对俄铁路的疏通完善,建立铁路网。加上云南的地理优势,着手建立与湄公河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运输通道建设。总结来说就是利用中国各地区的地理优势,打通与各地区以及丝绸之路邻国的交通运输通道,更好地进行经济贸易交流。同时加强双边合作,强调多边合作机制在贸易中的作用,发挥SCO、APEC、CICA、ACD等现有的相对完善的合作机制作用,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紧密联系。中国以大国的包容大气姿态与世界分享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增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并逐步扩大到世界各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贸易往来尽一份力。
2. 推进全球化再平衡
在“一带一路”提出以前,传统的全球化依海而生,造福了诸多的沿海城市,比较而言内地的一些城市经济贸易便显得十分落后,加之交通的不够便利,信息以及贸易往来也较为闭塞,进而形成了鲜明的贫富差距。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环太平洋和环大西洋的经济带,如此一来,很多的国家都被排斥在外没有被包含进去。全球化最初由欧洲起源,后来美国将全球化带入了国际市场,也就有了西方中心论,即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而“一带一路”的提出,正在慢慢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现状。于国内而言鼓励向西开发,即中亚及蒙古等内陆国家地区的开发。于国际而言,使得非洲、印度洋、西亚、东欧全部纳入了这个体系中,是推动全球再平衡的重要力量,并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开阔性发展理念。中国先发制人主动向西方推广中国本土的优势能源产业技术,推进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贸易发展,改变了历史上丝绸之路沿途地区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以及文化沟通的途径。“一带一路”的提出,将慢慢缩减沿海地区与内陆城市间巨大的贫富差距,改变不同地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国际社会带来共同的繁荣,更加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3. 创新型地区合作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一带一路”延续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众多的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以及经济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国际合作带来了创新理念。改革开放初期领导人提出前店后厂,零中间商模式。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个自由贸易港,珠江三角洲地区间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香港在前大陆在后发展邻国。后来美国和日韩提出了岛链制度,东欧剧变,中国的邻国陷入危机之中。“一带一路”绕过岛链,走西边为被美国渗透的陆上邻国,南建港口,所以南到澳大利亚,印度洋也进入到范围内。“一带一路”中有很多创新理念,例如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于地区合作的一种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即是“一带一路”最根本的理念体现,完全赶超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带十分灵活、可操作性也强,不强迫任何一方的加入,不制定苛刻的规则,发扬了丝绸之路包容性和前瞻性。深入挖掘并进一步的发挥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特别行政地区的地理优势,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提供贸易往来的渠道。同时加速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以及货物通关协调机制,完善两个地区的重要经济枢纽以及渠道。支持通便口岸通关合作,加强境内境外的沟通,并对跨境贸易进行试点运行,以及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创新政策手段,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与从前的工业革命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呈爆炸式增长,中国选择在积极创新中寻找出路,从而有了创新性地区合作。
(一)时代背景
二战刚刚结束,因为战争的轰炸致使欧洲工业大部分机器受损严重,多数城市都变成一处,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战争对农业的打击也是致命的,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开始闹饥荒。然而相比之下,最为严重受损的是交通设施,铁路桥梁道路都已无法正常通行。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解决。可是二战刚结束,各国的国库都并不在充裕,再加上一战后经济本身已经着手了巨大的打击,处于持续的衰退状态。所以二战结束后的时期,经济极度低迷国民民不聊生。
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东欧的出口,而战争彻底损坏了该交通要道。尤其在德国,饥荒十分严重,数百万人饥贫交困。冬天严寒,煤的供应迟迟跟不上。美国作为唯一一个基础设施并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国家,黄金储备以及工业基础设施基本完好。杜鲁门及国务院认为应当进行援助,但国会保留意见。
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预言在未来将会出现两极格局。而马歇尔计划刚好为他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发展到1946年,杜鲁门以及美国政府也开始揣测并认识到了将会出现的两极格局,时逢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美国决定坚守自己的立场,出台了马歇尔计划,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形象信用,不得不要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尽早的扼杀掉苏联的气焰。
(二)主要内容
1947年出台的关于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重要影响表现在:它重建了以相互依存为基础的西方经济秩序,推动了西欧各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导致了西欧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
撇开马歇尔计划背后隐藏的美国霸权主义不谈,马歇尔计划在经济方面绝对称得上为一个优秀的政策,除德国以外的众多参与国在马歇尔计划实行期间,国民经济几乎都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整个西欧经济贸易飞速发展。某种程度上而言,马歇尔计划减弱了或长期存在于欧洲各国间的关税问题,并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并分享了美国的经济管理方式和经验。
(三)效果影响
马歇尔计划推进的时期,同样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甚至远远超过了战前的水平。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影响也不容小觑。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饥贫交困中解脱出来,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也因此慢慢平息,政治局势因此得到稳定。马歇尔计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强了美国与西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巩固了北大西洋同盟。
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一体化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战后的美国和西欧的领导人一致认为欧洲一体化可以更好地维持欧洲的经济贸易持续发展。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马歇尔计划与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相辅相成,无形中促进了西欧地区经济贸易往来。
(一)“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同点
1. 大国领导
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的前提下,由美国提出,并对非亲苏国家提供经济资源物资等的援助。美国作为二战过后,唯一一个经济基础设施以及公交設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的大国,经济形势尚且良好。从独立宣言到南北战争再到自由资本主义,美国通过购买和战争的手段不断的发展。作为一个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在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一带一路”,则是以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在当今复杂的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秉承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以促进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为目的的政策。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选择了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不断提升和发展。从器物时代到明朝盛世再到如今,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大国该有的风骨与气度,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百分之30以上,在国际贸易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马歇尔计划与一代一路都是由大国领导并执行贯彻的,即美国和中国。
2. 经济外交
马歇尔计划与“一带一路”,根本方式都是通过经济外交促进经济发展。虽然两者一个是谋求自己的霸权主义对盟国,一个是追求共同的繁荣昌盛,但都是通过对盟国或是合作国家提供一定的援助,通过解决经济问题而更好的解决其他的相关滋生问题。截至1951年中期,美国已经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有34亿用于输入原料和制作半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等。1948~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工业生产增加了35%,农业生产已经远远超过战前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