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4-07-06

王 雪,张丽娟,郭 志

(邯郸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邯郸 05 6005)

一、引言

逆反心理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为: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它是以怨恨、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所持的态度,因此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情绪性[1]86-88。它以反对改变已有状态为基调,是在他人宣传说服的过程中不接受说服而激化为相反态度的。逆反心理作为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在中学生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的社会化得到发展,亲子冲突日益激烈,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影响得到体现[2]86-88。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23。国内从 8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是从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应如何正确消除逆反心理所需采取的对策来进行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到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以及逆反心理方面的数据,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和逆反心理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邯郸市第25中学分年级随机抽取中学生250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14岁~16岁。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8份。

(二)研究工具

1.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本研究采用的是经过修订过的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修订后的中文版包括66个条目,每一条目分1~4个等级计分。整个量表包括6个父亲因子分和5个母亲因子分。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不同侧面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到不同方式的总分。本量表为成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161-167。

2. 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

引进并修订过的“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由l1道题组成,分值越低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低,分值越高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高。量表经修订并试测后,内部一致性信度(It系数0.79,一周后重测信度0.8)[5]7-10。

收回问卷后,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水平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逆反心理的总分的t检验结果显示:中学生逆反心理总分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073,p=0.008, P<0.01),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逆反心理水平存在差异。男性逆反心理总分平均值(35.16)大于女性逆反心理总分平均值(29.50),反映男性逆反心理水平高于女性逆反心理水平。(见表1)

表1不同性别的逆反心理总分的t检验

表1 不同性别的逆反心理总分的t检验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水平的年级差异比较

对中学生逆反心理水平的年级方差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初一、初二年级的样本总体在逆反心理总分上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98,p=0.019,P<0.05)。通过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初二学生在逆反心理水平上显著高于初一学生。(见表2)

表2 初一、初二逆反心理水平的差异比较

(三)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通过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不同性别的t检验分析得出,性别在父母养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其中父亲因子1情感温暖、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母亲因子1情感温暖、母亲因子2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因子3拒绝否认、母亲因子4惩罚严厉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t检验

(四)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分析

对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因子1情感温暖、母亲因子1情感温暖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父亲因子3过分干涉、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母亲因子2过度干涉和保护、母亲因子3拒绝否认、母亲因子4惩罚严厉与逆反心理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见表4)

表4 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总分的相关分析(r值)

(五)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逆反心理的预测能力,以逆反心理总分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分量作为自变量对二者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父亲因子3过分干涉、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母亲因子2过度干涉、母亲因子3拒绝否认、母亲因子4惩罚严厉对逆反心理总分有较大的正向预测趋势。(见表5)其他因子对结果不显著,故在回归方程中剔除。

回归方程:逆反总分=26.792+1.768×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1.652×父亲因子3(过分干涉)+3.089×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1.84×母亲因子2(过度干涉)+2.811×母亲因子3(拒绝否认)+2.563×母亲因子4(惩罚严厉)

表5 逆反心理总分的分量的回归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逆反心理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这说明男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对周围事物的不满,对他人意见的抵触情绪,而女生则表现更多的顺从,男女生的性别角色差异使得女生在表达不满时更为内敛和含蓄,因而表现出逆反心理得分低于男生。同时男女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男生和女生的教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中表明男生会得到来自于父母亲的更多的拒绝否定、严厉惩罚和过度干涉,也是促使其逆反心理上升的相关因素。

在不同年级的多重比较中发现逆反心理水平上初中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这一结果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相适应。进入青春期,他们就开始拥有自主判断的要求,并更批判地看待外部世界。青少年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自我决定、自我定义、自我身份确认的要求也不断增长,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而在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上随年龄的增加逆反心理明显提高。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因为其正面临中考,多数学生对学习的意义、目标认识较为明确,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打到中考目标上来,自觉服从主要外在环境(学校、家庭)的约束,从而没有表现出逆反心理水平的明显提高。

父亲的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都与逆反心理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逆反心理呈显著负相关,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逆反心理呈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父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拒绝或否定或给予严厉惩罚时,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强。但是母亲给予的情感温暖越多,孩子的逆反心理越弱。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来自父亲一方还是来自母亲一方简单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否定,并没有使其理解真正的原因,而更多的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由于这个阶段自我意识萌芽,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可的倾向,因而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上的抵触。而如果在对孩子进行简单而粗暴的严厉惩罚的话,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更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满与不接受,增加了与家长期望相反的行为[6]156-157。这个年龄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自我,能动性的提高使得他们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而在现实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追求自由,此时父母的过度保护与干涉会引起孩子受约束感上升,从而产生更多的逆反情绪。

五、结论

通过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逆反心理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表现出较高的逆反心理水平;初二年级的学生在逆反心理总分上显著高于初一年级;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积极的理解支持有助于降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水平;父母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会增加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曹钧,董爱民,张宁.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08(2).

[2]陈荆璟. 浅析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因素[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谢言梅.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大理学院学报,2006(11).

[4]王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曹钧.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关因素分析[D].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8.

[6]王维勋,张钢.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 2 005(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