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孙红艳
(邯郸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文学课程的描述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针对文学课程的描述,反思现行的“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教学模式,它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英美文学课“文学史+选读”教学模式单一,课时少、教学任务重,为了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文学是知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偏重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单纯介绍,课程教学较沉闷,不能充分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量的文学术语、生词和表达法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大部分学生把期末考试当成指挥棒,一味被动接受老师的复述,死记硬背大量抽象的作家、作品知识,有的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后缺乏有效的途径与任课教师交流,教师不足,大班上课,加上受文学课“无用论”的影响,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缺失,使得文学课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在文学课程中如何贯彻“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改进文学课教学,使其成为效率高、受欢迎的课程过程中所担当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省级精品课“英美文学及选读”课题组提出“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四个三结合”是教学策略的有效结合。第一个“三”是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双高+双强+双意识”三结合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双高、双强、双意识”三结合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个“三”是实施“历史+文选+评论”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简述历史,精选作品篇章,细评作品精华,让学生学到知识,运用好知识;第三个“三”是采用“提问+讲授+讨论”三结合的教学手段,即师生相互提问,共同讲授,共同讨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潜在能力;第四个“三”是运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考核方法,即运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多元化考核办法。
“自主学习理论倡导者Gardner 和Miller(2002)认为教师担负着辅导、评估、提供咨询、开发教材、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活动等职责。一次全球范围内对外语教师角色期待的调查结果:知识之源(source of expertise)46.4%;管理角色35.7%;建议来源53.5%;学习促进者64.2%;关心角色25%;分享角色17.8%;评估者10.7%;课堂气氛创造者14.2%;行为和勤奋工作示范者3.5%”(束定芳 2006:27)。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各方面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
费厄斯坦认为教师是“中介者”(Williams & Burden, 2000: F28)。他的中介作用理论认为,中介者与教师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中介者“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学习、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情境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中介作用关系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还关系到“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中介作用涉及中介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启示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学生主动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为学生提供富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由学生自己从中建构知识。”(Williams & Burden, 2000:F19)由此可知,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得来的,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只是起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富有创造性的、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环境。
在文学课中,教师需对课程进行设计,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在授课和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指导,为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予以客观评价。为此,笔者将教师的角色主要定位于设计者、组织者、交流者、示范者和评价者。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材讲解、提供现成知识的模式,做到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多样性、创造性和迁移性,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每节课授课内容应突出重点,应有主线贯穿其中,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法使难点简单化,易于学生接受。教案要体现教育理念与原则,细化目的与标准,自然延伸扩展课堂,教案需要个性化设计,设计需要创新,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教案是教师个性魅力的体现(夏季梅 2008:31)。教师要充分备学生,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和支持,为学生设计任务、设计问题,任务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学生“蹦一蹦,跳一跳”就能解决的,过难、过简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完善课堂教学,设计课件要简单明了、趣味性强,利用声音、图片、录像课件制作等改变教师在台上“满堂灌”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讲解,减小听讲难度,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向学生多渠道地传输教学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中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的格局,从繁重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课堂教学应多用对话,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安排适当的提问、讨论,把更多的主动性交给学生,避免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少用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建构知识过程,通过简述历史,精选作品篇章,细评作品精华,让学生学到知识,运用好知识,不是由教师简单提供结论。
教师应该除重视文学史及作品讲解的做法外,还应对学生进行观念引导和策略的培训。Numan(1999)指出,策略培训应该纳入日常语言学习任务,对具体策略进行说明,描述示范举例为学生提供语境化的策略练习环境。在外语教学中模仿和机械的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学课采用“提问+讲授+讨论”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师生相互提问,共同讲授,共同讨论的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潜在能力,更加需要注重促进学生获取、运用新知识能力的提高,积极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培养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取课堂讨论和文学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前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学生课下查资料做准备,待课堂上师生讨论交流。而文学小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在查找资料和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其自己发现学习的兴趣点,并在研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笔者采取课前布置作业形式,课下自主学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等各种信息资源查询相关内容的素材,了解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各组展示调查结果,陈述小组观点和看法,最后比笔者作总结。这一自主式课堂教学形式不仅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了对主题的意义构建。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少的资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阅读水平和课间制作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和潜力被激发出来。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的陈述内容丰富有趣,深得其他同学的欣赏。课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课堂教学良性循环。
教师应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权力,最好的实践是使用对话,而不是向学生灌输信息,教师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概念、观点,问题留待学生去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应互动协调,在教时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学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应善于提问,善于解疑;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提问。
教师应注重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课上注重师生、生生互动,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胜任感、成效感和快乐感。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分享他所发现的对他具有个人意义的东西。教师的辅导答疑是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的辨伪解惑和个性培养的必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英美文学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有益的学习环境。课下教师与学生沟通,可通过学生座谈会、个别学生谈心、学生不记名形式反馈对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等的评价、教学评估成绩、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以及学生心目中的称职、优秀的文学课教师的形象等,反思教学,在实践中完善教学方法,使教学意识得到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识、熟悉、亲近,师生关系应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民主、平等、朋友似的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寻求自己的视界与学生的视界的融合和彼此心灵的沟通,提高教师个人魅力。
文学课改革学生参加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考核方法,即运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多元化考核办法,即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考察学生学习成绩,并加大平时检测的权重分数。改变笔试一卷定音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检查及成绩评定,对学生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进行考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期末试卷测试形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提升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予教师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本学科知识技能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一方面教师应是博学型人才,包括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精深的文学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美学知识,尤其要有专业化的文学知识结构,有相当的文学理论造诣。只有博学多才,才能在谈笑风生中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反思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从而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通过写教学日志、期末总结、参加教研活动、听评课活动、填写各种反思问卷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应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近期、中期、远期计划并付诸实施。针对自身的研究兴趣,进行语言本身(如语用学、叙事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教学论、教学原理等)或具体实践层次(如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教材评析等)的研究,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注重学习,唯有积极进取,潜心研究,用于实践,才能不负众望,起到示范的作用。
课题组希望通过“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增强对英美文学和文化的理解。这是一个鲜活而充满挑战的互动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相对成熟和具有行为定势的教师应该吸引着而不是规定着渴求知识的学生,一起探究真知,发现未知。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并遵循教与学客观规律,使师生的创新真正落到实处,使“英美文学及选读”成为效率高、受欢迎的课程。
[1]Maris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 2006.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知道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与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届,2006,(4).
[4]王洁.关于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8,(3).
[5]王金铭.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
[6]王守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届,2008,(3).
[7]夏季梅.2008.教材、学材、用材、研材[J].外语届,200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