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科评估结果在大学排名中的二次利用研究

时间:2024-07-06

周克荣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学科评估结果在大学排名中的二次利用研究

周克荣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目前社会上已有的各种大学排名,用同一套排名指标体系评估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大学,导致排名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重大轻小”、“重理轻文”的弊病。为了克服这些大学排名的固有缺陷,本文尝试利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的结果,对大学的整体学科水平进行了排名。结果证明,用本文的方法能给出比较合理的大学排名结果。

大学排名;学科评估;排名指标

迄今,我国的官方教育管理机构尚没有正式发布过大学的综合排名,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各种大学综合排名都是由民间机构发布的。这些大学综合排名在满足社会部分需求的同时,也受到诸多质疑。在评估技术层面上的主要质疑可以综合为:评估指标体系不合理,企图用同一套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方法和排名指标的设计“重大轻小,重理轻文”。另外,还有一些对民间评估机构在资质、操守、能力等方面的质疑。

本文拟利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于 2007─2009公布的第二轮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1]对大学进行排名的研究,希望能为大学排名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一、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评估的联系

与社会上的各种大学综合排名相比,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学科评估排名结果受到的质疑明显要少得多。这可能是由于学科评估排名结果受关注的程度不如大学综合排名高,但也应该肯定,学科评估存在的弊病的确是比现有的大学排名评估少,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科评估的原始数据来源可靠。教育部学位中心是一带有“官方色彩”的机构,对高校无疑拥有强大的号召力,第二轮学科排名评估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一级学科“自愿申请参加”,评估的原始数据均由各高校直接提供。而目前社会机构开展的大学综合排名,无法做到全部原始数据均由高校即时地直接提供。

(2)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考虑了不同学科的特点。教育部学位中心将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划分为“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六个学科门类,在保持评估体系基本框架一致的前提下,对具体指标有所调整[2]。而目前社会机构开展的大学综合排名,在评估指标体系上还不能较好地解决对不同类型大学的适用性问题。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如下设想:利用学科评估的排名结果来对大学进行排名,能趋利避害,既满足社会对大学排名的需求,又减除目前的大学排名存在的一些弊端。为了证明这种设想的可行,我们不妨先比较一下学科评估和大学排名评估这二者在评估指标体系上的异同。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包含“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四项一级。[2]文献[3]23-25对几种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统计的方法将各个排名指标体系中的所有评估指标分为“学校声誉”、“办学资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四个类别。我们将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四项一级指标与文献[3]23-25给出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的四个指标类别对比一下,可以发现,两者基本上是对应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学术声誉”在后者中称为“学校声誉”,前者的“学术队伍”在后者中称为“办学资源”(“办学资源”类别中概括了“自然资源”、“学术资源”、“师资队伍”等指标)。因此,可以认为,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与现有的学校排名指标体系大体上是接轨的。根据学科评估结果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大体上能够反映学校整体的状况。

现有的大学综合排名,一般根据收集到的大学相关数据,通过排名指标体系的评估,直接得到大学的排名结果,如图1所示,本文将这类排名方法归类为一步评估法。

图1 通常的大学排名方法(一步评估法)示意图

学科排名的方法与大学排名方法其实差别不大,只是评估的对象不是对高校整体,而是将高校分解成若干个有形或无形的可以独立进行评估的“部分”(或“分项”),并分别对各个“部分”进行评估和排名。基于学科评估结果的大学排名方法,不是直接采用学校的各项原始数据对大学进行排名评估,而是将高校各个“部分”的评估结果作为评估的“原始”数据,再对学校整体进行排名评估后,得到学校整体的排名结果。本文将这类方法归类为两步评估法。在两步评估法中,“第一步”评估(学科评估)的结果也是“第二步”评估(大学排名评估)的数据来源。

图2 基于学科评估结果的大学排名方法(两步评估法)示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两步评估法时,各个“部分”的评估范围不能重叠,否则会在“第二步”评估时因包含了对某些数据的重复计算而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采用了所谓的“归属度”方法[4],合理解决了成果、项目及人员跨单位、跨学科“重复使用”问题。因此,利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排名结果作为“第二步”评估的数据来源,不会出现部分数据重复计算的问题。

二、基于学科评估结果的大学排名方法

基于学科评估结果的大学排名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建立“第二步”评估所需要的大学排名方法,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原则:

(1)对所有的学科予以同等的地位。对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评估的81个学科,不论学科性质、大小,不论各学科参评的单位数有多少,只要排名相同,就给予相同的计分。

(2)学科水平的高低在学校整体的排名情况中应该得到合理的反映。对排名靠前的学科适当计以高分,对排名靠后的学科适当计以低分。

根据上述原则,根据单门学科的排名结果,可以按下列方法计分:将排名第1的学科计为100分;对于排名其后的学科,排名每下降一位,其计分根据排名上一位的学科计分按固定的比率系数γ递减。即,对单门学科,计分与排名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式确定:

学科计分=γ(学科排名−1)×100

其中递减比率系数γ有待分析研究后确定。如图3所示,当γ的取值越小,排名靠后的学科与排名靠前的学科在得分上的差距越大。因此,系数γ的取值不同对学校的综合排名结果是有影响的。

将各校在各门学科上的计分相加即为该校的总分,然后根据各校的总分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即可获得学校的排名。

图3 学科计分与排名的关系

对递减比率系数γ,我们依次取γ=0.95,0.90,0.85,0.80四种情况对这262所高校的学科计分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对应这四种情况的大学排名。表1中列出了50所高校在四种情况中的排名情况。

表1 大学整体学科水平排名结果

中南大学 25 1459.46 16 972.657 19 714.045 20 561.849 20南京农业大学 13 969.129 36 809.442 24 703.478 21 619.664 18中山大学 13 1051.76 31 850.605 23 688.02 22 556.836 21厦门大学 21 1388.44 23 945.096 20 659.27 23 470.646 25东南大学 26 1426.74 19 911.951 21 652.852 24 505.023 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 980.559 35 768.578 25 621.144 25 514.196 23华中农业大学 9 756.571 46 640.522 36 545.016 26 465.112 2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 968.87 37 702.732 29 537.803 27 416.638 28中国地质大学 23 1055.43 30 688.573 31 534.684 28 447.607 27华东师范大学 23 1199.31 25 736.71 27 516.486 29 395.849 29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 1026.13 33 677.437 32 500.975 30 393.45 30华中师范大学 21 1155.31 29 721.807 28 487.916 31 346.266 32兰州大学 34 1421.6 20 749.627 26 470.574 32 330.592 34北京理工大学 24 1192.71 26 701.765 30 465.585 33 334.86 33大连理工大学 20 1046.7 32 648.029 35 440.875 34 318.089 36西北工业大学 26 1158.94 28 660.559 33 439.392 35 320.977 35华南农业大学 14 838.459 42 579.933 39 414.518 36 299.051 38重庆大学 27 1185.24 27 648.387 34 408.07 37 276.212 41北京科技大学 14 729.012 47 495.498 44 403.784 38 361.574 31中国海洋大学 13 707.459 48 475.75 45 366.506 39 306.439 37华南理工大学 20 918.342 39 524.148 41 355.725 40 271.219 42河海大学 16 830.05 43 515.157 43 349.972 41 254.111 44中国矿业大学 11 613.797 57 428.671 48 341.448 42 291.111 39北京交通大学 20 915.772 40 515.811 42 340.466 43 252.894 45苏州大学 33 1280.03 24 596.056 38 314.289 44 186.679 54东北农业大学 9 622.031 56 432.503 47 302.528 45 212.701 49东北大学 7 489.987 71 368.595 52 291.541 46 238.269 47南京林业大学 14 595.264 59 387.948 50 290.013 47 232.051 48郑州大学 40 1462.11 15 623.193 37 288.234 48 139.522 69山东大学 20 1001.59 34 527.33 40 286.958 49 159.08 63江南大学 4 316.464 96 294.239 64 285.763 50 280.124 40

三、对大学排名结果的解读

正如预计的那样,递减比率系数γ的选取对排名结果有显著的影响。

我们将262所高校在四种情况时的学校排名与学科数量(均指参加评估且公布排名结果的学科,后不再说明)间的关系示于图4。从情况1(取γ=0.95)中数据点的分布情况来看,学校的排名与学科数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排名比较靠前的都是学科数量较多的学校,学科数量少的学校排名一般都比较靠后,说明取γ=0.95得到的大学排名结果对一些学科数量多的学校有利,即存在所谓“重大轻小”的问题。

通过逐渐减小递减比率系数γ的取值,即不断增大排名靠前的学科与排名靠后的学科在得分上的差距,从情况2(取γ=0.90)、情况3(取γ=0.85)和情况4(取γ=0.80)的排名结果可以看到,“重大轻小”的问题得到逐步改善。一些学科数量不多但学科水平高的学校,排名情况明显改善,以江南大学为例,该校的学科数仅为 4,但有优势学科(其中2门排名第1,1门排名第2),在四种情况中的排名分别为第96、第64、第50、第40,呈逐步上升趋势;而排名下降的则是那些学科数量较多但学科水平一般的学校,以西南地区某高校为例,该校的学科数为28,数量虽不算少,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多(没有排名在前10名以内的学科,有13门学科排名在第30名之后),在四种情况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4、第65、第88、第121,呈逐步下降趋势。

如果按“不预设结果”作为衡量大学排名是否客观、公正的一条标准,那么上述对应四种γ取值的大学排名结果都可以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的。但笔者个人认为,相对而言,对应于γ=0.85时的大学排名情况能较合理地平衡学科数量和学科水平在排名结果中的反映。我们认为,绝对客观、公正的大学排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各种大学排名实际上都是对评估者的立场、被评估者的感受和社会的接受程度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平衡的结果。

实际上,对于那些学科数量适当且水平较高的学校,不论γ的取值如何,都会得到较好的排名。虽然对应四种γ取值,高校的排名顺序有所变化,少数学校的名次变化甚至很剧烈,但是,排名前三位的大学始终没有脱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这三所学校的范围。排名前50名高校的名单中有80%以上的高校始终没有脱离名单。

另外,由于上述基于学科评估结果对大学进行排名的方法,对不同性质、大小的学科,只用到涉及学科排名结果的数据,而不涉及与学科性质相关的原始数据,因此所谓“重理轻文”的问题也就根本不存在,排名的结果也能印证这一点。以在文科类学科方面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该校从情况1到情况4的排名结果依此为第21、第11、第8、第7。其中,情况3和情况4中给出的排名第8、第7的结果,普遍好于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5]、深圳网大教育服务有限公司[6]、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7]、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8]发布的大学排名榜中给出的排名结果(分别为第21、第10~11、第8、第11)。

图4 学校排名与学科数的关系

需要说明,本文根据学科评估结果所做的大学排名,因为缺少涉及本科教育这块极其重要的数据,因此给出的大学排名结果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综合排名,而只能算专项排名,我们暂且称这种排名为“大学整体学科水平排名”。

此外,因为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是各校“自愿参加”的,不排除有些学校由于部分或全部学科没有参加评估而影响到学校的排名。因此,本文给出的大学排名结果仅仅是用以证明利用学科评估结果对大学进行排名是可行的,而不应视为一种新发布的大学排名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尝试利用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科评估结果对大学进行排名,其排名结果的意义是清楚的,反映的是学校的整体学科水平。排名结果也是合理的,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的各种大学排名中较普遍存在的“重大轻小、重理轻文”的问题。

反观社会上一些大学排名,虽然排名指标不可谓不多,但排名结果缺乏明确的意义。排名靠前的学校好在哪,排名靠后的学校差在哪,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迫于排名的压力,再加上不科学的排名指标体系的引导,不少高校一味通过扩大学校规模,增设学科门类来企图提升学校的排名。结果使全国的高校千校一面,学科设置低水平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用本文的排名方法给出的大学排名结果,其导向符合大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大学应将学科建设作为发展学校工作的重要抓手。除了少量有条件的大学可以走“大而强”的道路外,大多数高校应该走特色发展的道路,集中资源,错位竞争,打造优势学科。

教育部学位中心三年一轮的学科评估,高校、高教管理部门、社会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能利用学科评估排名结果再给出一个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排名,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2007~2009年)[EB/OL]. http://www.cdgdc.edu.cn/xkpg/2009/pgjg07_09.htm/2009-03-30.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9年学科评估重要改革措施[EB/OL]. http://www.cdgdc.edu.cn/xkpg/2009/ggcs_09.htm/2009-03-30.

[3]李冬英,刘访华. 中国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 . 高教探索,2007,(6).

[4]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学位发展中心. 学科评估工作简介[EB/OL]. http://www.cdgdc.edu.cn/xkpg/2009/gzjj.htm/2009-03-30.

[5]《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 2009中国大学前100名[EB/OL].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8-12-24/1548180776.shtml/2009-04-22.

[6]深圳市网大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2008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EB/OL]. http://rank2008.netbig.com/cn/rnk_1_0_0.htm/2009-04-22.

[7]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EB/OL]. http://cuaa.net/cur/2009/100.shtml/2009-04-22.

[8]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 2008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EB/OL]. http://edu.people.com.cn/mediafile/200802/26/P200802261250248017267491.doc/2009-04-22.

Utilization for Results of Discipline Evaluation in University Ranking

ZHOU Ke-ro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

Conventional methods used for current university rankings, is based on an indicator system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applicable to all evaluated universities of different scales and types, so that the fairness and rationality of ranking results are widely doubte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inherent defect of the ranking results, the data concerned with the discipline evaluation organized by China Education Ministry is utilized herein to make a ranking for universities, and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invented method is feasible for university rankings which are believable to be more fair and r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 discipline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

book=104,ebook=90

G649.21

A

1673-2030(2010)02-0104-06

2010-05-09

周克荣(1962―),男,江苏灌云人,同济大学办学质量评估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