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黄峰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各级财政部门的统一监管下,特别是随着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諸多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合理配置使用固定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资产流失等尤为重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没有专门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实物资产的控制提出了要求,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基本规范。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意义
1.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
2. 与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业务相对简单并具有特殊性,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及国有资产不流失的重要手段。
3. 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1. 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到有效实施资产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规范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度的制定或执行上流于形式。
2. 相关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有的单位没有明确资产管理人员及管理职责,通常由办公室会同纪检、财务人员采购固定资产后交由业务科室使用,使用者对资产使用、维护的随意性较大、责任心不强,造成资产毁损、丢失或遗弃,大多是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这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自身感受到的优越性和极大弊端。
(二)资产配置、管理、处置方面的问题
1. 资产配置审批不够严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固定格式的资产配置审批单,对固定资产的增加是否合理、合规,是否依据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新旧程度制定采购计划等缺乏必要的监管,因此对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或遭受处罚的固定资产业务没有明确的责任科室、责任人员起到事前防范的作用以致于无法追究责任。
2. 资产管理不够科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科学的分类编号,固定资产管理卡片需填写的内容也相当详细,怎样做到实物与卡片的一一对应以及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实际应用中却有较大的难度。有的财务人员填写、补充卡片信息是完成任务的需要,是为了确保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每年度的资产报表能及时上报,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及有效的管理模式;其次,当前上级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数据、报表的上报越来越规范,在内容、时限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财务人员正面临知识匮乏、精力有限的挑战,而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定期或不定期盘点需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单靠财务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科室间的职责分工、相互协调之间的矛盾是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和定期维护、清查的症结所在。
3. 资产处置不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减少通常是零星分散的,需要相关科室有意识地进行整合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事实上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转移、报废处理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管控措施,时间一长,部分资产去向不明,最后不了了之,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三)制度监管方面的问题
1.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上级财政部门下发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只是由财务人员传阅,没有传达到单位各科室之间并在具体工作中执行;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仅停留在书面上,更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因而操作性不强。
2. 监管力度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采购限额的规定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多数市级财政部门规定货物和服务项目采购预算金额为2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采购预算金额30万元以上的才列入政府采购限额标准范围之内。这一方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的体现,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标准限额以下的采购游离于地方政府具体的管理规定之外,对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内控管理是一种考验。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所管辖的单位资产信息予以掌握,但年度式的资产报表上报并不能及时发现各单位在固定资产业务中出现的问题,财政、审计及单位主管部门实施的例行财务检查等监管行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提高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
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通过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以身作则,把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年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资产管理具体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及职责分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覆盖至各科室人员,形成单位上下一致提高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认真落实资产内控制度的良好氛围。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相关责任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提高政治觉悟、法制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软件操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工具管理、维护好本单位固定资产,发挥资产最大效益。
(二)强化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各环节的执行力
1. 资产配置合理、合规。首先抓好源头管理,固定资产的增加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有计划有预算并按程序进行审批,列入政府采购限额目录内的资产采购更要严格按要求执行。
2. 资产日常管理动态化、科学化。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入账等业务设置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分离,充分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管理和有效监控,特别是对资产的内部转移、报废做到去向明了,有始有终;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存量情况,提高资产信息的真实性;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维修、清查盘点,做好账实、账表核对,及时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并有效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资产处置公开、透明。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出售、无偿转让、置换、报损、报废等,处置原因包括闲置资产、因技术进步需报废淘汰、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变更及根据国家政策规定需处置等,应分类别、按程序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或备案,处置数量较多或价值较高的,还应通过拍卖、协议转让或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并及时发布处置公示,做好會计核算核销处理。
(三)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1. 完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依据《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相关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本单位管理特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体包括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配置验收制度、账簿登记和卡片管理制度、出入库制度、资产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折旧制度、奖惩制度等,覆盖到整个单位固定资产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并能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内控制度应有的作用。
2.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各级财政、审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作为重点督查对象,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完整和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国有资产及信息的真实性;把是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作为一项常规性业务来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有实质性效果;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邵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7(10).
[2]朱艳丽.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03).
[3]张鹏辉.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10(07).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公园管理办公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