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南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及传承研究

时间:2024-07-06

贾娟娟

(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2)

一、 海南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一些优秀的民间童谣,对幼儿的学习、成长有着多方面作用。其一,有利于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海南民间童谣内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内容生动、趣味性强、内容丰富,容易记忆。海南民间童谣的歌词简短易记、押韵上口,贴近孩子的生活内容,孩子容易接受和掌握,把民间童谣引到幼儿园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二,促进幼儿思维、动作的协调发展。海南黎族民间童谣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动作性,孩子比较容易模仿,老师或者家长可以与孩子边唱边玩,这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和动作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其三,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海南黎族民间童谣反映的内容丰富, 其中“真、善、美”是永恒的主题,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演唱,有利于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良好的品格。

其四,有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意识。演唱童谣时大多有一定的故事情境,根据故事表现的内容,孩子们可以合作表演,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

其五,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童谣的音乐和歌词大都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而民谣中加入了游戏后,幼儿易接受,而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让幼儿们开心的演唱。民间歌谣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它活跃了气氛,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地形成。

其六,有利于幼儿养成从小热爱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意识的形成。海南的少数民族众多,但各民族的共同特点是都喜爱音乐、歌舞,海南的民间童谣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幼儿们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可以增加对本民族的了解,从而养成从小热爱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形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二、 海南民间童谣的分类及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方法

(一)海南民间童谣的分类。海南民谣按内容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赞美劳动、歌颂家乡的民间童谣。例如,《打聊猫》“吃饭饱饱去担柴,担柴不担得贡起,放下舂米,舂米不出糠,放下拔秧,拔秧不到一百……”

例如,《打内猫》,“吃饱饱去担柴,担柴不担得起,放下张米,张米不出糠,放下蛮窝(拔秧)”

二是赞美真挚感情,歌颂真、善、美的民间童谣。

例如,海南定安民谣《阿婆来》,“阿爸啊阿婆来,鸡仔吱吱不上宰,肉在市鱼在海,醋瓜带藤是人的。”

例如,黎族民谣《唯唯侬准》,“唯唯唯唯位,唯唯侬歌准,唯唯呀唯呀,侬歌准啊咧……”

(二)海南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方法。一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由于幼儿生理、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精神系统的功能方面,抑制能力弱,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持久,因此,童谣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学习的动机,为此我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故事教学,表演排练教学等方法。例如,黎族童谣《小鸟》,可以让孩子一边唱一边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动作,围成圆圈,边走变唱,也可以加些小鸟叫的声音。

二是创造合适的环境,讲幼儿带入情境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童谣学习环境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可以在教室中适当的布置各种童谣的插图,让幼儿欣赏、联想,多方位、多角度感受到民间童谣的魅力,使孩子产生兴趣,培养美感。同时结合不同童谣作品,定期更换墙饰,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参与制作。

三是让孩子自己编排民间童谣的故事。老师将有代表性的民间童谣教授给学生演唱,并分析歌曲表达的中心内容,然后将幼儿分组,让幼儿自己编排表演,让幼儿在排练中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演唱作品。例如童谣《唯唯侬准》,可以让幼儿模仿妈妈抱着小宝宝的动作,自己编排,演唱。

三、 海南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原则

(一)口语化原则。童谣是儿童最早接触的一种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童谣的存在与发展与时代和环境息息相关。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又是在生活中随着词汇的不断丰富、积累、运用而产生的。所以童谣的运用与选择上口语化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幼儿演唱起来朗朗上口的童谣才会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

(二)遵循教育性原则。海南的民间童谣曲目众多,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童谣,来供教学使用,民间童谣是一种民间道德文化的载体,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孩子提供正面的能量,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童谣进行教学。有些童谣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的童谣适合年龄较小幼的儿演唱。年龄较小的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都相对较差,童谣的选择十分的重要。一些篇幅较长,寓意深刻的童谣则适合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学习演唱。所以在民间童谣内容选择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童谣作品。

四、 海南民间童谣的传承

著名儿童学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认为,“好的童谣是心灵的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然而今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民间童谣的传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一)海南民间童谣淡出幼儿教育的原因。一是方言的流失。海南有30 多个名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语言包括:海南话,黎语、临高话、詹州话、军话、苗语等,由于今年海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海南旅游,开发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海南带来了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无形的影响了海南的语言,普通话带来了交流的便利,也影响了本土语言的使用和交流,很多本土的幼儿,在幼儿园里接触的大都是汉族的幼儿,本土语言,渐渐流逝。

二是网络和现代化传媒的影响。由于网络、电视等的影响,幼儿的生活中,动画片,网络小游戏成了成活中的一部分,很多孩子很少接触民间童谣,比起民间童谣,孩子们对现代化传媒带来的视觉听觉的刺激更加感兴趣。

三是地方课程缺失的影响。很多海南地方幼儿园,并没有将海南本土民歌作为日常教学课程,相比之下,外国优秀的儿歌,动画片歌曲,中国现代童谣常常被选择作为日常教学演唱的曲目。

四是家长、社会的影响。幼儿身心尚未发育完全,但现代教育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发展,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过早的安排了一些课外的教育课程,例如近年流行的全脑开发课程,乐器、舞蹈美术等课外兴趣班的学习等,家长过分的功利心让孩子过早的开始感受到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不能很好的学习民谣,缺失本土民谣给幼儿带来的一份童真。

(二)海南民谣的传承策略。一是幼儿园民谣课程的合理安排。我们应该把海南民谣这门课程引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合理安排,让幼儿通过民谣的学习感受家乡美,感受本土文化,感受“真、善、美”。

二是家庭要培养儿童学说方言和了解民间习俗的能力。父母要经常用方言跟孩子聊天,让孩子了解本土语言,同时,演唱父母小时候演唱的本土民谣,让孩子耳濡目染形成一种文化习惯。

三是社会要担负起推广海南民间童谣的责任。可以加大对民间童谣的宣传力度, 可在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增设民间童谣板块, 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地方童谣文化,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儿民间童谣演唱比赛, 或建立专门的地方童谣网站, 为儿童学习地方童谣创建有的利条件;另外,要鼓励民间童谣学术研究探索,为民间头歌谣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本土音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幼儿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海南本土民谣文化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幼儿教育中,让海南本土文化厚实幼儿的素养。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为幼儿创造更好本土民谣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传承海南优秀的民间童谣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蒋闽生. 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有益尝试[ J]. 教育科研论坛,2008 ( 12) : 87.

[2]张会英.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J]. 青少年研究,2008 ( 4) : 30.

[3]李季湄,肖湘宁著.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