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钟玉琴魏 晶秦玉卿
(1,2琼州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3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在全球化浪潮中,学生流动、跨国办学与合作办学、联合学位培养、双联课程等大学的商业运作在世界各区域高等教育机构蔓延,跨国、跨区域的高等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东盟也不例外。因此,在学术界也涌现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研究的高潮,无论是在合作办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办学实践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国外学者如Supachai Yavaprabhas(东南亚国家教育部长组织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授,东盟大学联盟前秘书长)就亚太地区政府间所做的工作做了一些研究,而国内学者也非常热衷中国—东盟合作办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的领域有:
(1)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如赵克高(2010) 结合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的合作,提出高职院校应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区域性国际型人才,加大非学历教育,积极为各国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具有全球和亚太区域眼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语言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国际环境应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中国—东盟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如张雪莲(2009)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为例,探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3)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的合作机制探索,如唐晓萍(2004)分析了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的主要背景、教育合作机制的基本内涵,提出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建构的初步思路。
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十几年来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进行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将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了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陆续签订了文化、教育合作协定、《关于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等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协定。进入21世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拓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历史上所形成的友好交往传统,在推动和实施海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和文化传统优势,这些都为海南—东盟国家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积极开展提供可行性条件。然而,国与国之间跨文化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处在一个不同政府领导和教育制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除了经济基础、语言障碍、风俗习惯、道德信仰、思维方法等差异外,教育体制、教育制度等等也构成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难以逾越的屏障。因此,探讨与分析海南—东盟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将积极推动双方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也为海南—东盟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创建提供开拓性思路。
国务院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纲要为海南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海南—东盟合作办学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构建合理、可行的办学模式前,全面引进东盟国家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保证合作办学质量。双方在合作谈判前,可共享已有的办学硬件和软件资源。在已有的中国—东盟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消化和吸收彼此教育和管理之所长,积极探索适合海南或东盟高校办学体制和模式、设立适合海南—东盟的学历、学位、学分互认及质量认证的机制,实现学生互换、教师互派、学者互访的人才交流体制。
(二)建立与东盟各国高等院校的联系,依托海南—东盟各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促进双方的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结合海南省院校的实际所需,有选择的引进东盟院校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进东盟教育发达国家学校的教学课程和教材等。
(三)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海南—东盟合作办学三维模式。东盟国家因其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民族构成及历史发展水平的不同等原因,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第二层次是高等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第三层次是高等教育欠发达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从海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战略来看,与这三个层次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与第一层次的国家合作办学,可借鉴他们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验、课程、师资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第二层次的国家合作办学,与海南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相当,可推进东盟各国语言、对外汉语项目、及双方特色专业项目的合作;与第三层次的国家进行合作办学,其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短缺,可开展海南向东盟高职院校教育、非学历教育等面向大众的输出教育办学合作。
(四)高等教育是一项国际性的事业,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各学科相互开放不可或缺。海南和东盟高校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目前,海南高等教育呈现学科、专业结构不适应特征,比如海南海洋、低碳、光伏、汽车、制药等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基础较薄弱;重文学、经管等短、平、快专业,轻农、工等发展短缺且亟需的专业;对市场反应不敏感,存在因人设专业现象。
东盟国家(ASEAN)各国经济水平不一,其高等教育也呈现了不同的特点。但各国都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培养国家急需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在各国发展计划中始终占重要地位。70-80年代期间,高等教育事业都呈飞速增长态势。在国际化问题上,东盟国家主要是将大批学生派往海外,国家对各层次人才的需要与本国高等教育人才相对匮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矛盾,马来西亚和印尼尤为明显。新加坡有重点地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如根据本国经济战略和发展优势。加强本国急需的建筑、造船、电子工程、石油化工、商业管理等实用专业,为此特增设了南洋理工大学。
海南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旅游业、交通运输与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信息产业、国际商务)、新兴工业(主要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热带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这四大板块,相应的专业人才需求因而也集中在国际化行政领导人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旅游新业态专业人才,桥梁隧道工程、港口机械、港口及航道、高级引航员、船舶驾驶、筑路机械、轮机管理、水运管理,汽车运输管理、物流交通管理,中高级金融管理,会展组织策划、会展市场开发和营销,会展电子商务管理、工程技术,高级管理人才,软件开发、测试人才,战略性、开拓性人才,涉外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商务法律、产业规划与分析、经济分析与产品分析、市场运作与监控;热带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村能源、农业机械化、农林水产品储运和深加工、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基层科技推广、创业型农民企业家、农业经营管理、种植、养殖能手;海洋旅游、海洋法研究、海洋地质和资源勘探研究、海洋环境保护、南海研究、大地测量、气象、物理海洋、大气探测,海洋油气开发、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海洋运输和港口物流、海洋生物科技、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捕捞、海洋水产养殖加工。鉴于此,海南高校在与东盟国家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方面,可积极与东盟国家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府进行这些领域的合作。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为各个领域的专才提供了最先进、方便的研究设施和条件,11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和11个大学级的研究中心遍布校园,创造了浓厚的研究气氛。这些研究中心与制造业、IT以及生物科学等产业紧密合作,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并启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海南高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优势专业学科的合作必能优化海南省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海洋药物、生物工程学科领军人才,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培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即南洋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荣登全球MBA百强排行榜,这些优质的有国际影响力的课程也正是海南高校所急需引进的。
总之,海南—东盟合作办学可以填补海南高校在许多专业上甚至学科上的空缺,丰富自己的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整个海南省教师队伍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海南省的办学能力与知名度,促进海南教育的发展,形成海南高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创出自己的品牌,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把海南一些院校办成区域性国际名校。
[1]梁劲松,陈碧兰,徐福才.扩大东盟留学生教育规模推进广西高校国际化 [J].东南亚纵横,2010(1).
[2]唐晓萍.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初探 [J].学术论坛,2004 (6) .
[3]薛天祥,侯定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东盟各国的比较研究 [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5(4).
[4]伊继东,刘六生,冯用军.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J].教育科学,2009(1) .
[5]张进清.中国—马来西亚教育合作研究 [J].广西社会科学,2006(11) .
[6]张雪莲.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在高等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J].煤炭高等教育,2009(3) .
[7]赵克高.加强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