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朱本华,周春娟,蒋正和,温优华
(1.韩山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潮州 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建设有影响、有特色、有品质、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名栏进而成为期刊品牌,是每一家社科期刊孜孜不倦的追求[1-2]. 蒋霞对2006—2017 年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7 种高校学报的发文地区、发文机构和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学报与区域学术发展关系极为密切[3]. 社科期刊地方性栏目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性知识内在和外在的价值,有效地解决地方面临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4].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是兼有海洋文化因素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 韩山师范学院地处粤东的潮州市,是粤东沿海城市,又是历代潮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近现代著名侨乡. 作为地方高校学报,《韩山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抓住这一地域特色,开设“潮学研究”栏目,自创刊以来,组织刊发了大量研究潮汕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成为潮汕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5]. “潮学研究”栏目涵盖潮汕文学研究、潮汕方言研究、潮汕宗族与社会研究、潮汕历史与文化研究、潮汕经济研究、民俗研究、饶宗颐研究、张竞生研究、潮州文旅研究、潮汕文化开发与保护研究等领域. 近年来《学报》不断探索新的办栏目方式,栏目规模不断扩大,栏目质量不断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潮学研究”栏目多次在全国及地区期刊行业评比中获奖,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名栏”“潮学奖传播类二等奖”等,提升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已成彰显《学报》鲜明特色的栏目.
朱本华等对2000—2010 年“潮学研究”栏目的载文及被引情况做了分析[6]. 为了解回顾“潮学研究”栏目近10 年来的发展态势,对“潮学研究”栏目2011—2021 年的载文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潮学研究”栏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潮学研究”栏目更好地服务潮汕区域社会文化发展.
以《学报》2011—2021 年来所刊发的“潮学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载文分析、引文分析等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依托中国知网(CNKI),对栏目载文量、发文机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基金论文比、高被引论文、高发论文作者等指标进行统计,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统计和中国知网(CNKI)统计数据. 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动态变化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 年9 月9 日.
载文量是指期刊或栏目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论文数量.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体现论文研究课题的质量. “潮学研究”栏目载文量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共发文339 篇,平均每年31 篇,近11 年来“潮学研究”栏目载文稳中有升,发展态势较好,说明《学报》“潮学研究”栏目深受作者群体的重视,其中2013 年发文量高达43 篇,为统计时间段内发文最高的一年.
表1 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载文量
基金资助的论文往往是该学科领域内前沿或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7]. 期刊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总量越多,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就越大,期刊栏目也是如此. 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基金资助论文169篇,占总载文量的49.9%. 由表1 可知,11 年间,栏目基金资助论文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比最高的是2021年(73.1%),占比最低的是2011 年(15.0%),提高58 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169 篇基金资助论文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包含教育部课题)论文有13 篇,占基金资助论文的7.7%,占论文总量的3.8%;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29 篇,占基金资助论文的17.2%,占论文总量的8.6%. “潮学研究”栏目刊载基金论文比不断提高,说明近年来各级政府机构对“潮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强,也与韩山师范学院近几年科研水平提升,同时作者群体对《学报》“潮学研究”栏目的认可度提高有直接关系.《学报》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及学科优势,积极组织优质稿源,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是《学报》接收较多基金资助论文的原因.
下载次数与被引次数作为文献价值的集中体现方式和影响力传播方式,论文下载量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文献使用情况,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研究中被使用但最终未被引用的文献的价值[8]. 论文下载量越高,说明期刊或论文受读者关注的程度越高,从而更可能被引用. 论文被引用意味着研究成果得到继承、连续、发展或评价,被引频次越高,这种效果越明显[9].
统计结果显示,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被引论文篇数为212 篇,占该栏目论文总数的62.5%.由表2 可知,2013 年被引总量和总下载量是最多的年份,分别为106 次和9 335 次. 由于论文的扩散和受关注有一个时间过程,论文被引与论文刊载时间长短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表2 “潮学研究”栏目 2011—2022 年总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
据统计结果显示,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单篇被引频次在4 次以上的论文共有45 篇,单篇被引频次在6 次以上的论文共有19 篇. 单篇被引次数排名前13 的论文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知,在高被引论文中,关于教育、潮人身份认同、文化、历史、民俗、宗教等研究方向的论文占大多数. 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吴文春等发表于2011 年第4 期的《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研究》,累计被引11 次.
统计数据显示,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单篇文献下载频次在100 次以下有107 篇,占31.6%;下载频次在100~500 次有209 篇,占61.7%;下载频次在500~1 000 次的有19 篇,占比5.6%,下载频次在1 000 次以上的有4 篇,占比1.2%. 2011—2021 年“潮学研究”栏目下载次数排名前15 的论文见表4,可见,作为地方文化研究论文,有这样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实属难得. 由表4 可知,高下载次数论文以文化、民俗、历史、旅游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有2 篇文献下载频次高于1 500 次,分别是其中陈海忠的《人口迁移、区域环境与文化特质——论潮汕文化特质的历史性》、陈福刁的《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现代意义——以揭阳市揭东县铺社村的游神赛会为例》. 论文下载次数与论文刊载时间长短正相关,刊载时间越久远的论文累计被下载的次数相对越高.
由表4 可知,15 篇高下载论文中2011 年刊载的论文3 篇,2012 年刊载的论文2 篇,2014 年刊载的论文2 篇,2017—2019 年刊载的论文7 篇,关于潮州、汕头旅游方面的论文有7 篇.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 但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古城文化与现代城市的结合在旅游行业尚未凸显,对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暂时开发较少,无法体现出潮州地区的文化优势[10],下一步在组稿应多向新发展环境下潮州文化旅游方面的稿件倾斜.
2011—2021 年在“潮学研究”栏目发文2 篇或以上的作者共有48 位,见表5(部分列出),共发表论文148 篇,占到全部论文的43.7%. 发文4 篇以上的有14 位,其中包括林伦伦、黄景忠、陈海忠、吴榕青等知名潮汕文化研究学者专家.
林伦伦教授在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为了达到母语方言及其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与陈平原、黄挺、林朝虹编写了《潮汕文化读本》,并在《学报》发表了《〈潮汕文化读本〉的编写理念与实践》(2018 年第5 期)来介绍该书的文化背景、缘起及宗旨、定位和编写思路、内容及教学设计.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以主编《潮汕文化读本》的经验,在《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关于〈潮汕文化读本〉》(2017 年第4 期)一文中,提出乡土文化教材编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他发表于2017 年第1 期的论文《潮汕文化六题——从文化学的角度》,以一个生于潮汕而长年在外的人文学者的视角,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家乡潮汕地区在粤东政经、岭东文化、韩江流域、闽南方言、潮人社团以及“大潮汕”的视野6 个方面重新进行了审视与思考.
黄景忠在潮汕诗人、文学方面做了研究,如《校园诗歌、地方诗群创研结合与新诗教育笔谈》《仁者的散文——谈黄国钦的散文创作》《作为第三类诗人的黄惠波》. 黄挺研究了潮汕的人口土地问题,如《〈南赣乡约〉在潮州的施行》《18 世纪潮汕地区的人口、土地和粮食问题》. 吴二持侧重于潮汕人物及潮人海上贸易研究,如《岭南词宗 风范长存——读〈詹安泰词学论集〉》《论吴颖的当代红学史批评》《吴颖〈红楼梦〉研究述略》《海上丝绸之路:清代潮人的海上贸易》等. 陈海忠所发论文集中在对潮汕文化特质、宗族、社团、人物等方面,如《台湾地区潮州同乡社团述略》《宗族组织在广东乡村基层治理中的多面性及应对——基于潮州市荆山村与揭阳市G 村的研究》《民国学人李芳柏校长史事补证》等. 吴榕青专攻潮汕地区书院、学堂的时代变迁,如《潮州韩山书院的始建年代、院址及沿革再探——以碑刻资料为中心》《清末粤东地区书院到学堂的蜕变研究——以惠潮嘉师范学堂为例》《清末潮、汕两地同创岭东同文学堂补证》《惠潮嘉师范学堂首任监督康詠考述》.
柳剑文对潮汕流行的英歌舞有专文研究,如他的《英歌舞与花鼓的舞蹈形态学比较——兼辨萧遥天“英歌源自花鼓”说》在《学报》2013 年第5 期发表,对英歌舞和花鼓进行了舞蹈形态学比较,对英歌源自花鼓的渊源进行了讨论;其《英歌并非源自祭孔乐舞——基于舞蹈形态、社会人文因子及传播模式的比较分析》发表于《学报》2019 年第2 期,对英歌和祭孔乐舞的舞蹈形态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对英歌与祭孔乐舞的社会人文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该文获得新加坡国际舞蹈节论文评选金奖;在此基础上,他的《对“英歌源自傩舞”说的质疑与辨正》又在之后的新加坡国际舞蹈节论文评选中荣获金奖.还有如温建钦《跨学科视野下潮汕侨乡研究述评》(2020 年第5 期)荣获第九届“潮学奖”论文类二等奖,整体上潮学研究论文在学术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由表5 可知,高发文作者主要集中于韩山师范学院,多以知名潮汕研究专家、教授为主.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她们的年龄偏大,为确保栏目内容的可持续性、创造性和多元性,《学报》应深入拓展征稿渠道,增加中青年教师的优秀稿件.
发文机构可反映研究团队的实力以及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11]. “潮学研究”栏目排名前14 的发文机构见表6,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其中韩山师范学院发文192 篇,占56.6%. 排名第2、第3 的研究机构分别是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同属潮汕地区. 说明《学报》“潮学研究”栏目开放办刊,以韩山师范学院为核心,团结了一批有志于潮学研究的作者群,形成了鲜明的栏目特色.
表6 发文机构分布
“潮学研究”栏目发文地区中,广东占86.43%,占绝对多数,其次是北京(3.24%),福建(1.77%),江西(1.18%),其他省市均不超过1%,也有德国和韩国的研究学者. 广东省内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潮州占69.62%,其次是广州(13.65%)、汕头(8.87%)、揭阳(3.07%),可见“潮学研究”栏目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广东地区.下一步《学报》需拓展征稿和约稿渠道,吸引更多非潮汕地区甚至是广东省外的科研机构和作者投稿,并向对潮汕文化感兴趣、有志于研究潮汕文化的学者约稿.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对《学报》“潮学研究”栏目2011—2021 年所发论文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11 年间,栏目载文量稳中有升,基金论文比例明显提升;“潮学研究”栏目汇聚了一大批研究潮州文化的论文,全面地展示了潮汕地区文化风采,已成为高校、文献档案信息工作者及相关科研人员学习、研究、交流的重要阵地. 聚焦了一批“潮学研究”领域的群体,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学者对潮州文化进行深入研讨,说明“潮学研究”栏目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学报》服务于潮汕区域文化发展的办刊理念也越来越清晰.“潮学研究”栏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潮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对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服务于潮汕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充分发挥潮汕地方文化的内在和外在价值,进一步提升“潮学研究”栏目质量、学术影响力,未来的办栏模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依托本校学科优势,吸引本校优质论文,鼓励青年教师为《学报》撰稿;强化“潮学研究”特色栏目,聚焦“潮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和热点;积极拓展校外稿源,或者吸引非潮汕籍的研究者来投稿,以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潮汕文化;融媒体时代,加强对“潮学研究”栏目宣传和推广力度;将特色栏目多渠道发布,对一些优秀论文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借助网络、多媒体平台及时推送优秀论文[12],扩大栏目的读者范围,提高其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提升栏目品牌关注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