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韶州始置年代辨正

时间:2024-07-06

李殿玉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 政治教研室,广东 韶关 512026)

韶关地处广东北部,有2 000 多年的建置沿革史,在岭南地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韶关的建置沿革中,韶州作为建置机构与地名,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关于韶州的始置时间,历代地理文献与方志记载不一,比较具体的记载有隋开皇九年、唐武德四年、唐贞观元年三种,并由之而产生一些笼统的说法。近年来,新修的韶关市志和一些县志,对此仍有不同的记载,故需对此进行辨析。

一、韶州始置年代六说

韶州(今广东韶关)始置时间,文献记载多有出入,大致有以下六说:

1.隋开皇九年说。《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三十四: “梁承圣中,萧勃据岭南,于此置东衡州,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为名。”[1]900《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九: “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以州北八十里韶石为名,仍省始兴郡。”[2]《大清一统志》: “隋开皇九年,废郡,改东衡州为韶州。”[3]阮元主持撰修的《广东通志》: “隋开皇九年平陈,郡废,改东衡州曰韶州。”[4]同治《韶州府志》: “隋开皇九年平陈,郡废,改东衡州曰韶州。”[5]48《民国始兴县志》: “开皇九年平陈,郡废,改东衡州曰韶州,置总管府。”[6]

2.唐武德四年说。《新唐书》 “韶州始兴郡(下)” “本番州,武德四年析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置。寻更名东衡州,贞观元年又更名。”[7]1096康熙《韶州府志》: “唐高祖武德四年,分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县置韶州,韶之名自此始。”[8]24

3.唐贞观元年说。《旧唐书》: “韶州,隋南海郡之曲江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番州,领曲江、始兴、乐昌、临泷、良化五县。贞观元年,改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来属。”[9]1714《舆地广记》: “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番州,寻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更今名。”[10]《大明一统志》: “隋平陈,郡废,以其地属广州。唐置番州,治曲江县,寻改东衡州;贞观初,改为韶州,属岭南道。”[11]《读史方舆纪要》: “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寻属番州,大业初属南海郡。唐武德四年置番州于此,寻曰南衡州。贞观初改曰韶州。”[12]

以上三说都明确指出了设置韶州建置的具体时间,其中《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旧唐书》对这三种说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他文献大多来源于此三种文献。

4.隋置说。梁载言的《十道志》,最早记载韶州建置,然因此书散佚,故对后世影响不大,清王谟所撰的《汉唐地理书钞》中辑录了两卷,其中有 “隋平陈为韶州,以韶石为名。”[13]《太平御览》卷一七二: “十道志曰:韶州始兴郡,……隋平陈为韶州,以韶石为名。”[14]《舆地纪胜》卷九十: “隋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15]《方舆胜览》: “隋改为韶州。”[16]

5.武德中置说。嘉靖《广东通志初稿》: “隋初,罢郡以地属番州。唐武德中,分广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四县置韶州。”[17]

6.唐中置说。《通典》: “隋平陈,废始兴郡,并其地属南海郡。大唐置韶州,或为始兴郡。”[18]4914黄佐《广东通志》: “唐置韶州,治曲江,领县四(曲江、始兴、乐昌、翁源),贞观初,属岭南道。”[19]

隋代始置韶州,唐武德中置韶州,唐置韶州,都无具体的时间,比较笼统。

综合以上六说,韶州始置年代的大致时间在隋唐时期,比较明确的记载有:隋开皇九年、唐武德四年、唐贞观元年三种;比较笼统的记载有:隋置、唐武德中置、大唐置三种。比较明确的记载出自《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旧唐书》,其他文献大多因袭这些文献,故后世关于韶州始置时间的记载虽杂乱无章,却大致不出此三种说法。但是一个地方的命名和建置的首次时间应该只有一种,然而韶州始置却有三种比较明晰的记载和一些笼统的说法,这反映了文献记载的混乱。故必须明辨文献,方能探析出韶州始置的准确时间。

二、韶州始置年代辨正

由以上文献可知,韶州始置的时间大致在隋唐时期。隋朝结束了自西晋以来南北分裂的混乱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为了实现更好的治理,同时加强对南方新开发地区的管理,隋朝统治者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然而隋朝统治时间较短,隋末唐初的混乱局面更加剧了行政区划的混乱。正是因为隋唐时期的混乱局面,导致了此一时期韶州的行政区划变动频繁,故而产生了文献记载中韶州始置时间的错乱。故始置年代的辨正,必须从历史背景出发,探析隋唐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具体情况,方能辨析不同文献所记载的始置时间产生的原因,进而形成正确的认知。

(一)隋朝的统一与行政区划调整

西晋之后,中国进入了南北对峙的状态,伴随着士族南迁乔治州郡以及战争所产生的混乱,造成了行政区划 “名号骤易,境土反分,或一郡一县,剖成四五,四五之中,或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20]的混乱局面。《旧唐书·地理志》也指出 “洎太康混一,寻陷胡戎。南北纷争,何暇疆理?三百年间,废置不一”[9]1384,并总结了隋朝解决问题的措施为 “及隋氏平陈,寰区一统。大业三年,改州为郡,亦如汉制,置司隶、刺史,以纠郡守”[9]1384。

在隋统一之前,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指出: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动须数万,如何可觅?”[21]1253其认为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21]1253,故建议 “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21]1253。隋文帝采纳此建议,在开皇三年十一月 “罢天下诸郡”[21]20,实行州、县两级制。隋开皇九年,平定南方之后,在陈之故地同样采取了州、县两级制的政策。隋炀帝继位之后,于大业三年 “改州为郡”[21]67,变州、县两级制为郡、县两级制。故《隋书·地理志》中, “高祖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弟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隋氏之盛,极于此也。”[21]807全面概括了隋朝关于行政区划演变的政策,由此可知,《隋书·地理志》以隋大业时期的行政区划为基础,故唐宋史志记载隋置韶州,而《隋书·地理志》中则为南海郡。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在隋统一南北之前,隋文帝已经废除天下诸郡,实行州、县两级制。隋灭陈,统一南方之后,在新的统治区域同样采用了州县制,故有 “隋开皇九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1]900。隋大业三年,又改州为郡,此时州、郡没有实质的差别,故有 “隋平陈,废始兴郡,并其地属南海郡”[18]4914之说。

(二)隋末唐初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

隋朝统一了中国,虽对行政区划进行了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其统治时间较短,很快又进入了新的战乱,行政区划又有了较大的变动。

隋大业晚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行政区划有了较大的变动。义宁二年,南梁后裔萧铣, “僭称皇帝,……隋将张镇州、王仁寿击铣,不能克,及隋亡,乃与宁长真等率岭南州县降于铣。……西至三峡,南交趾,北距汉水,皆附属,胜兵四十万。”[7]3722由此可知,此时的韶关地区应处于萧铣的统治区域。在唐高祖武德四年, “赵郡王孝恭败萧铣于荆州,执之。”[7]13此时韶关地区重新归于唐的统治。正因此故,所以史志中才会有唐武德四年置韶州之说。

关于唐初的行政区划情况,《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为: “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7]959《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为: “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命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9]1384二者都指出唐高祖权置州郡颇多,贞观元年又开始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故有唐贞观元年置韶州之说。

(三)文献的不同记载

《新唐书·地理志》提出: “考隋唐地理之广狭、户口盈耗与其州县废置,其盛衰治乱兴亡可以见矣。”[7]960若反过来看,则是隋唐时期盛衰治乱兴亡,导致文献中关于州县废置记载的混淆。这些关于韶州始置年代记载的差异,影响了此后的文献。有的文献本为明晰这种差异,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如《新唐书》中 “韶州始兴郡(下)” “本番州,武德四年析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置。”[7]1096而在康熙年间所修的《韶州府志》则演变为 “唐高祖武德四年,分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县置韶州,韶之名自此始。”[8]24《旧唐书》中 “韶州,……贞观元年,改为韶州,仍割洭州之翁源来属”[9]1714,而在《舆地广记》中则为 “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番州,寻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更今名。”[10]1087《韶州府志》中的 “韶之名自此始” 与《舆地广记》中的 “贞观元年更今名” ,看似更加明晰,然则因所采用文献之误,而产生过于武断的结论,徒增后人困惑。

关于韶州始置的时间,《元和郡县图志》所记载的隋开皇九年,是因为隋开皇九年平陈,在陈之故地实行州县制;《新唐书》所记载的唐武德四年,则因为唐高祖 “改郡为州” ,并在唐武德四年灭萧铣,当时的韶关开始隶属于唐的统治;《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元年,应该是因为唐太宗贞观元年曾调整过行政区划。

以上文献记载虽皆有依据,然韶州始置时间只有一种,应为隋开皇九年。隋开皇九年始置韶州,有《十道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非孤证;此两种文献皆为唐人所作,相对于《旧唐书》《新唐书》时间要早;从历史逻辑看,隋在灭陈之前,已经采取州、县两级制,灭陈之后,废郡设州,符合其一贯之政策。同时,近代学人岑仲勉在其《隋书求是》中,概述隋代建置时,提出 “地理志称陈氏土宇不出荆、扬,州四十二,又本纪九年平陈,合州三十,今此表得州六十一,因略有增设也。其后开皇废州三(十一年韶州,十二年玉州,二十年洭州),大业废州十三,存者四十五,几与陈氏原有之数等矣。”[22]开皇十一年废韶州,则在此之前韶州已经存在,否则则无废可言。故可大致确定韶州始置时间为隋开皇九年。

三、结语

韶州始置年代的辨正,有利于正确认识韶关地区的建制沿革,确定韶州作为政区名称和地名的具体时间。故研究韶州的始置年代可以明晰建置沿革,理清文献记载,同时了解韶州发展演变的历程。

韶州始置年代辨正,理清了文献记载,确定了韶州始置的具体时间。关于韶州的始置时间,长期困扰着人们,同治《韶州府志》已经存在这一问题, “案旧府志载,隋仁寿元年,置番州。大业初,废为南海郡。唐武德四年,分广州之曲江、始兴、乐昌、翁源县置韶州,韶之名自此始。贞观二年更韶州为番州,又改名东衡州,六年复名韶州。天宝三年,又改韶州为始兴郡,七年复为韶州。与唐书元和志异,故附录之,以备参考。”[5]50此书虽没有考证出韶州始置的具体时间,然采取存疑的态度,附录诸种文献记载,值得借鉴。近年来所修的市县志中,关于韶州始置时间的记载虽只有一种,但相互之间却是混淆的。故本文虽通过对文献梳理和历史背景的分析,大致可以确定韶州始置年代为隋开皇九年,但仍主张在修志时将诸种文献记载附录并存,以解疑释惑。

韶州作为地名与政区名称,在韶关的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并由此而建构起了韶关的地方文化。所以韶州始置年代辨正的目的在于确定韶州始置的准确时间,有利于对韶州的政区名称和地名进行研究,也有利于探析地名形成的原因,从而为韶关文化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