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可 李爱琴
摘要:尽管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到来。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龄已迈入六十大关,养老问题日渐凸显。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占总人口比例较高,且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养老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养老问题更加严重。文章主要探究了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今后在养老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最后提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减轻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
关键词: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养老政策;社会保障
一、前言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总量早就已经超过1.45亿,在其背后是更为庞大的老龄化人口数字。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大概2.55亿人,独居和空巢老年人预计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养老形势非常严峻。
有关观点认为,独生子女家庭不是社会中理想的家庭结构形式,由于家庭结构简单到极致,导致了独生子女家庭今后养老的高风险性。基于我国实情,农村地区深受我国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以及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耕,独生家庭并不常见。城镇人口中有固定工作比例较高,家庭中也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从事农耕,加之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多惩罚措施,所以城镇家庭独生子女比例更高。我国一线城市生活条件较为优越,养老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资源配置先进,中老年人拼搏了大半輩子,大多有稳定经济来源且思想较为开阔,养老方式可选择性多,所以今后的养老问题并不是很严重。对比之下,中小城镇家庭收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中老年人的观念也相对比较保守,在今后的养老问题上大多不愿去养老机构或者独自生活,而是希望依靠子女,所以中小城镇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加严重。
二、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问题分析
(一)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层面上来看
正常生活中,独生子女父母的收入足够支出,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结余还能补贴子女及其孙辈。但是,随着独生子女父母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种老年慢性病和突发急症的发病率愈来愈高,根据现在我国的医疗现状,父母如果生一场大病,医疗费用对于大多数独生家庭来说必然无法承受。此时,“少子化”的负面影响将全面爆发,独生家庭面临巨大危机。
(二)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心理层面上来看
一方面,独生子女成年后和父母一起或就近居住时,可能会被父母管制过多,过度照顾,导致“巨婴”现象。父母花费过多精力照顾儿女甚至孙辈,也不能安逸享受晚年生活。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和父母异地居住时,很容易缺乏心理慰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中经济方面的压力迟早都会缓解,但令人忧虑的是,当前独生子女对其父母的精神慰藉正在不断减少,非经济养老面临巨大问题。
(三)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照料层面上来看
大多数城镇父母都将生活照料尤其是生病照料看作是老年生活中的最大忧患,其中独生子女家庭对生活照料的担心比例明显高于非独家庭。中小城镇的独生子女有很大比例在外地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平时无暇关心独自在家的父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更糟糕的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夜间突发急症的比例非常高,没有子女在身边十分危险。
(四)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扶持层面上来看
中小城镇养老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大多只能依靠居家养老。遇上大病时,由于中小城镇医疗设施较为落后,大多会选择去大城市的医院治疗,但是此时去异地看病,又面临交通住宿成本高,医疗费用大且报销低,病情紧迫,挂不上号,人生地不熟等困境。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也比较低,尤其是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更低。而且很多单位的请假制度较为严苛,独生子女遇上父母生病的问题时,可能不仅领不到薪资,还面临相应的惩罚措施,甚至被辞退,这对患病急需用钱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严重的原因
(一)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产生经济问题的原因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不同,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相关政策也使得部分城市迅速发展,这使得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明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各类人才、资源,在养老上占据先天优势,而大部分中小城镇经济不佳,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也没有大城市便捷。所以,中小城镇的独生子女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纷纷选择去大城市打拼,留下“空巢”老人,隐患颇多,这导致了中小城镇的养老条件远远不如一、二线城市。
2.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费用高昂
优秀的医疗资源,比如优秀的医疗专家、仪器、护理人才等往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小城镇的医疗条件大多比较落后,遇到大病只能往大城市跑,由此就导致一、二线城市经常发生医院人满为患,挂不到号的情况,医药费用也十分高昂,异地医药报销比例比较低,医患纠纷也由此产生。
(二)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 独生子女和父母生活习惯不同
一般老年人作息时间较早,饮食娱乐和处事习惯和年轻人皆不相同,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生活方式也比较独立,不希望受到父母的管束,长期相处可能会有矛盾,所以有不少年轻人不太愿意和父母共同生活,父母也受累受气。
2. 独生子女父母未及时转换观念
在独生家庭中,一般以独生子女为核心,从小事事都围绕着唯一的子女,这导致了独生子女成年独立后,父母适应不过来,继续以子女为中心。子女在身边就对独生子女的各方面事务横加干涉,这样容易激化矛盾;不在身边就日日担心子女的生活情况,没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从而缺乏心理慰藉。
(三)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生活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
1. “社区养老”场所数量少,条件差,缺乏专业护理人员
参照国外和我国一线大城市,许多社区都有提供给老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疗养康复机构,供社区周围的老年人排忧解闷、拓展人际关系、展示爱好特长、强健自身体魄等,比较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发展,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而我国中小城镇社区很少有这些设施,就算有,设施也比较简陋,更不要提专业的护理人员了。
2. 独生子女父母观念保守,未接受新事物
老年人年纪较大,接受外界新事物的能力较弱,长期生活在不太发达的中小城镇,思想较为保守,对于一些先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仅不能理解,也没有人介绍或者教会其如何使用。
(四)政府和社会保障产生问题的原因
1. 相关部门制定独生子女政策时目光狭隘
相关部门当初出台独生子女政策时,缺乏专家的严密论证,只顾及当下削减人口的任务,而未考虑到今后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如今,社会已经意识到生育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
2. 国内外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借鉴
自古以来,我国子孙众多,重视孝道,这使得老人们的晚年不仅有多人奉养,而且家庭地位也高,所以古代政府不需要考虑老人的养老问题,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最典型特点是孩子的唯一性和单传性,孩子数量减少到了最少,独生子女既是家庭传宗接代的唯一,也是家庭子女老年供养的唯一,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已经被简化到了非常低的程度,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根本无力供养。在国外,没有国家或者地区制定过相关计划生育的政策,同样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借鉴。
四、对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建议
(一)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层面上来看
1. 学会理财,做好资产配置,增加经济独立性
大多中小城镇子女家庭的经济较为宽松,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很少家庭会有理财投资的意识,養老过程中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也在增长。政府和子女应当鼓励独生子女父母进行理财规划,通过购买保险等途径,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增加老年经济生活的独立性,减少独生子女负担。
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
政府只有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增加医药报销比例尤其是异地医疗报销比例、提高医院的服务态度、尽快解决大医院挂不上号的难题、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才能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
(二)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心理层面上来看
1. 独生子女自身勇于承担养老责任
大多独生子女从小便处于家庭核心地位,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呵护照料,没有照顾别人的意识。应从小培养责任感和养老、爱老、敬老的意识,只有这样,独生子女长大后才能主动在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关心爱护老人。
2. 独生子女父母更新观念,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独生子女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后,老人难免存在孤独失落之情。此时的独生子女父母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培养发挥自己的特长喜好,扩大人际交往、锻炼身体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愉悦心情,从而养成独立自主,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三)从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照料层面上来看
1. 独生子女和父母尽量近距离居住
独生子女和父母尽量居住在一个城市,有条件的可以居住在一个小区,方便互相照顾,交通便捷,有突发情况也能应对及时,同时也有彼此的生活空间。这种“近居式分离”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赡养老人的方式,既符合传统又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负担,与中国传统的“四代同堂”在形式层面上有着深度的契合。
2. 鼓励父母学习接受新事物,提高生活质量
趁父母年纪不是太大,还能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教会其使用各种手机软件,比如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联系亲朋好友,交流感情;用淘宝、京东等购物软件添置生活用品;用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可以送货上门的外卖软件购买同城药品;常用社区服务,医疗服务电话也鼓励他们自己拨打沟通,这样将大大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
(四)从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扶持层面上来看
1. 政府加大投入,积极发展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而我国社区养老仅占1%。由此可见,社区养老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能够发挥规模整合效益,实现共享养老资源,使整个社区的中老年人受益。
2. 多途径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
老龄化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在护理费用不断上涨的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却有待提高。护理市场上鱼龙混杂,专业的护理人才不仅稀缺,而且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尤其倾斜一二线城市,导致中小城镇的专业护理人员十分匮乏。除了需要专业水平外,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也相当重要,老年人患病时也需要他们关心和尊重。
3. 督促用人单位体恤员工,出台独生子女陪护假期政策
独生子女家庭中,如果老人生病,子女必然要放下工作,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如果用人单位不允许请假,不仅不符合我国的传统孝道,而且会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极大忧患。部分地区实行的独生子女陪护假期政策即独生子女可带薪休假10~20天陪护生病的父母,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应该帮助企业适应这种改变,让员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比如,根据独生子女员工的数量,相应地减免企业的税费,同时监督企业不打折扣地执行陪护制度。
五、结语
尽管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废除,但给中国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后遗症始终无法随着该项政策的废除而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的老去,慢慢拉开序幕,愈演愈烈。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应该密切关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社区养老,改善就医环境,帮助独生子女家庭度过养老难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Z].2017-02-28.
[2]彭希哲.独生子女家庭不是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EB/OL].中国新闻网,2008-07-07.
[3]陈澍.中国“少子化”问题初探[J].南方论刊,2013(07).
[4]李薇,谢敏.婚姻对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研究[J].西北人口,2013(04).
[5]徐俊.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与风险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2(05).
[6]风笑天.面临养老: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7]梁爱玉,张苹.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公共服务政策的思考[N].中国人口报,2012-09-03.
[8]杨淑婷.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居住模式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6(04).
[9]刘馨涛.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08(10).
[10]王钟.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N].中国青年报,2017-03-21.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