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刘大伟,赖育红
(韶关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翁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挨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地处东经113°39′2″至114°18′5″,北纬 24°07′30″至 24°37′15″之间[1]。翁源县是粤北地区的纯客方言县。
龙仙镇位于翁源县东部,是翁源县的政府所在地。自1959 年县政府从官渡迁回龙仙以来,龙仙长期作为翁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客家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梁猷刚在《广东省北部汉语方言的分布》中将翁源县客家话分为 “上乡话” 和 “下乡话”[2]。其中,龙仙话属于 “上乡话” 。本文的三位发音人为:赖定芳,81 岁,翁源县龙仙镇人,汉族,龙仙话母语者,中专学历;李桥娥,76 岁,翁源县龙仙镇人,汉族,龙仙话母语者,小学学历;何始茂,58 岁,翁源县龙仙镇人,汉族,龙仙话母语者,自考本科学历。
笔者以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蓝本,经过田野调查后,总结了日常生活中常见词1 630 个。从词形、词义、词源等方面来比较龙仙话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从中发现龙仙话的词汇特点。
龙仙话与普通话在音节数量上的词形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1.龙仙话为单音节词,普通话为双音节词
龙仙话单音节词比普通话更加丰富。 “词汇发展本身要求词汇数量丰富化、表义精确化,加以语音系统简化的重要推动作用和其他一些因素,形成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发展总趋势。”[3]而龙仙话的单音节词之所以比普通话要丰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保留了一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不经常使用的古汉语单音节词。如 “玩耍” 称为 “嫽” 。《广韵》: “嫽,相嫽戲也。”[4]148“混合” 称为 “摎” 。《集韵》: “摎,物相交也。”[5]189见表 1。
表1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音节比较之一
2.龙仙话为双音节词,普通话为单音节词
龙仙话是双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单音节词的数量较少。除了一些特定词语,如 “脏” 称为 “屙=糟” 等外,剩下的大多都带词缀,来表示一些事物的特征。如 “头” “嫲” 在龙仙话中作为词缀有时表示大的意思,所以 “瓢” 称为 “勺嫲” , “灶” 称为 “灶头” 。还有带有贬义的 “佬” 字词缀,所以 “贼” 称为 “贼佬” ,见表2。
表2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音节比较之二
3.龙仙话为多音节词,普通话为双音节词
龙仙话为多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双音节词的这类词中,名词占了绝大多数,且这类词大多比较形象生动。如 “淮山” 叫 “竹篙薯” 是因为淮山长得高且硬,而口感像薯类,所以叫 “竹篙薯” 。 “松果” 叫 “壳噶子” 则是松果的外形和它受到摩擦时会发出 “噶” 的声音,所以叫 “壳噶子” 。还有一些动词如 “怀孕” 叫 “搭大肚” ,则是根据妇女怀孕时的形象进行命名。另外,也有一些具有客家特色的词,如 “俫子人” 的 “俫[lai45]” 是客家人称呼儿子的词根,这里引申为对男孩的称呼,见表3。
表3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音节比较之三
4.龙仙话为双音节词,普通话为多音节词
龙仙话为双音节词而普通话为多音节词的这类词中,名词占了绝大多数。对于某些称谓,龙仙话的说法用了一些非常具有客家特色的说法,如 “外祖父” 叫 “姐公” “外祖母” 叫 “姐婆” 等。还有一些词,如 “晒谷场” “江米酒” “打呼噜” 等,则是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命名,见表4。
表4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音节比较之四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单位。汉语中的自由和半自由语素是大量存在的,并且构词能力强、位置灵活。因此,方言对语素的选择、组合和排列有一定的自由度。龙仙话与普通话构词语素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点:构词语素相同,但构词顺序不同;构词语素部分相同;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1.构词语素相同,但构词顺序不同
这一类词在龙仙话中比较少见,相对于普通话而言,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雄性家禽的说法上。雄性家禽往往称为 “X 公” ,如: “鸡公” “鸭公” ,而其他动物或是雌性家禽则没有这个特点。其他诸如 “先头” “客人” “干菜” 等,虽然龙仙话语序与之相反,但意义一致。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
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词大多都是名词。与普通话不一致的词,有些是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命名,如 “鞭炮” 称为 “纸炮” ,因为鞭炮外层有纸; “右手” 称为 “活手” ,因为一般人的右手比较灵活。有些则是根据龙仙话中留存的古汉语语素继续用来造词,如 “洗脸” 称为 “洗面” , “洗澡” 称为 “洗身” , “上午” 称为 “上昼” 等,见表5。
表5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语素比较之一
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主要集中在名词。这些词语有些是沿用了古汉语的说法,如 “扫墓” 称为 “醮地” ;有些则是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命名,如作为舶来品的肥皂,它的命名会带有一个 “番” 字, “番” 是外来词,称为 “番碱” ;有些是外方言的借词,如把 “复活” 称为 “翻生” ,借自粤方言[6];还有一些则是客家人特有的说法,如 “祠堂” 叫 “厅下” ,见表6。
表6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语素比较之二
龙仙话与普通话构词方式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词缀方面。这里仅举与普通话不同的前缀和后缀。
1.前缀
龙仙话中比较有特色的前缀不多,这里仅举一例。
细
“细” 作为前缀,在一些南方方言中常常等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 “小” ,在龙仙话中则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1)加在姓名或称谓的前面,表示亲昵或相对小的意思。如:
细张、细王、细妹、细姑
(2)加在一些物品或人的特征上,表示绝对小的意思。如:
细凳子、细俫哥子、细人子、细台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 “小” 字都可以称为 “细” ,在龙仙话中也有一些特例。如 “小学” 的 “小” 字仍称为 “小” , “小叔子” 也被称为 “小郎” 。
值得一提的是,龙仙话中还有另外一个同样表示 “小” 的前缀—— “满” 。 “满” 缀一般用于称呼亲属,在一些方言中 “满” 常常指最小的意思。龙仙话中同样有如此说法,如 “满姑” “满姨” 。但有些时候它并不一定代表最小的意思。如一个人的母亲有两个妹妹,那么这个人可以称呼母亲的大妹妹为 “大满姨” ,称呼小妹妹为 “细满姨” 。但这种用法现如今已经不常用了,且即使是表示最小的亲属,如最小的姑姑,当地人也是说 “细姑” ,而很少说 “满姑” 。
2.后缀
龙仙话的后缀较为丰富,下面仅举四个经常用到的例子: “嫲” “头” “牯” “公” 。
嫲
“嫲” 缀常用来表示雌性动物。主要有以下用法:
(1)用于动物,表示雌性。如:
鸡嫲、鸭嫲、猪嫲、牛嫲
需要指出的是,雌性四足动物只有长大后才称为 “X 嫲” ,刚生下来时则被称为 “X 牸[tɕi4]” ,如 “猪牸” 。
(2)用于人名或人的某种状态后面,表示女性。如:
阿英嫲(名字带有 “英” 的女人)、癫嫲(疯女人)、豪=嫲(放荡的女人)。
(3)用于某些没有性别的事物,作为名词的标志。如:
勺嫲(勺子)、笠嫲(斗笠)、刀嫲(菜刀)
头
“头” 缀常用作名词的标志,主要有以下用法:
(1)放在时间词后面,作名词标志。如:
上昼头(上午)、下昼头(下午)、日子头(白天)、夜晡头(夜晚)、热天头(天气热的时候)
(2)加在人或动物后面,一般带有贬义。如:
老嫖头(詈词,年老又去嫖娼的人)、牛王头(蛮横无理的人)、贼佬头(贼)、镬铲头(眼镜蛇)
(3)加在一些名词后面,作为名词的标志。如:
镬头(锅)、灶头(灶)、犁头(犁)
牯
“牯” 是龙仙话中常见的一个后缀,主要有以下用法:
(1)用于四脚动物后,表示雄性。如:
猪牯(雄性猪)、牛牯(公牛)、马牯(公马)、狗牯(公狗)
需要指出的是, “猪牯” 指的是被阉割后的公猪和刚刚生下来的公猪。未被阉割的公猪长大后则叫 “猪家” 。
(2) “牯” 用于人表示男性,同时带有亲昵的意味。如:
烨牯、雄牯、豪牯、林牯
(3) “牯” 也用于一些没有性别的具体事物的名称,作为名词的标志。如:
石牯(石头)、拳头牯(拳头)、勾牯(手做敲状)、膝头牯(膝盖)
公
“公” 在龙仙话中常常用来区分动物的性别,表示雄性。主要用法如下:
(1)加在一些双足动物后面,表示雄性。如:
鸡公(公鸡)、鸭公(公鸭)
(2)加在一些名词后面,表示大的意思。如:
碗公(大碗)、脚趾公(脚的拇指)、手指公(大拇指)
(3)作为一些词的固定词缀。如:
蚁公(蚂蚁)、鼻公(鼻子)、雷公(雷)
不难看出,在龙仙话的后缀中, “公” 和 “牯” 是一对能够表示雄性意义的后缀,但它们之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替换。两脚的雄性动物(不包括人),一般只能称为 “X 公” ,四脚的雄性动物则称为 “X 牯” 。另外,尽管 “牯” “公” 都能加在一些具体事物的名称后面作为名词的标志,但 “公” 作为后缀时一般不能表示人,而 “牯” 却可以。
这里的词义差异,仅指的是词汇意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同形异义、异形同义两个方面。
1.龙仙话词语的义项多于普通话词语的义项
这一类词在龙仙话当中体现得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名词和动词当中,且其中一些词充分反映了客家地区的生活环境特色。如 “湖” ,由于客家人大多居于山区之中,很难见到非常广阔的湖泊。所以一些小的积水洼地,甚至是一小块凹下去的地方,都被龙仙人称为 “湖” ,见表7。
表7 龙仙话与普通话词语语义比较
2. 龙仙话词语的义项少于普通话词语的义项
这一类词在龙仙话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对比中体现得比较少,这里仅举两例。如 “杀” ,在普通话中既可以指使人失去生命,又可以指使动物失去生命。但在龙仙话中只能够指使人失去生命,使动物失去生命龙仙话用 “劏” 。又如 “面” ,在普通话中既可以指面条,又可以指粮食磨成的粉,但在龙仙话中仅指面条。
3.词义完全不同
这一类词同样比较少,这里仅举两例。如 “恼” ,普通话中的义项有:生气;使生气;烦闷,心里不痛快。但在龙仙话中仅仅只有 “讨厌” 的意思。又如 “叼” ,在普通话中意为用嘴夹住(物体的一部分),但在龙仙话中则表示为 “叮咬” 。
所谓异形同义,即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字来表示”[7],也可以说成是同义词。这种词汇在龙仙话中也有很多,以下仅举龙仙话中比较常用且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说法的词。
“明天” 在龙仙有六种说法: “晨朝日” “朝晨日” “烧=晡朝” “烧=晡” “明朝日” “烧=日” ; “后天” 有两种说法: “后晡日” “后日晡” ; “昨天” 有三种说法: “斜=晡日” “斜=日晡” “斜=日” 三种说法;而 “前天” 有两种说法: “浅=日晡” “浅=晡日” 。
“吹牛” 在龙仙话中有多种说法: “吹牛皮” “车大炮” “吹水” 。在龙仙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个单音节词 “□[khat31]” 也是 “吹牛” 的意思。
“告诉” 在龙仙话中有三种说法。如 “话” “讲” “声” 。
“讨厌” 在龙仙话中有三种说法: “□[khɛn31]” “恼” “厌” 。
“吝啬” 在龙仙话中也有多种说法。如 “小气” “皮□[ʦɿ21]” “孤寒” “□□[nɛt31][sɛt31]” 。
“死” 在龙仙话当中也有多种说法。如 “过老” “过身” “唔在” “走了” 。另外,还有一种戏谑的说法叫 “搉□[kɛt31]” 。
龙仙话和普通话的差异,有些是词语的来源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龙仙话保留了一部分古汉语词汇,这些古语词在普通话中很少见到,但在龙仙话中还比较常见。下面略举几例:
㶧
烫。㶧,《广韵》: “㶧,热也。乃本切。”[4]285龙仙话引申为某种事物温度非常高。如:镬子棒㶧人,唔准碰。(锅非常烫,不可以去碰。)也可以用作动词,表示 “煎” 的意思。如:㶧个鸡春。(煎个鸡蛋。)
熝
烫。《说文解字》: “炼,铄冶金也。”[8]208又《集韵》: “熝,煉也。”[5]639可知熝的 “烫” 的意思是由炼铁时需要高温锻造而引申出来的。同时 “熝” 在龙仙话中也有用热水使另一物体温度升高或发生其他变化的意思。如:熝个快食面食。(泡个方便面吃。)
盪
叔伯兄弟
堂兄弟。如:你有几多个叔伯兄弟?(你有几个堂兄弟?)若是堂兄弟的对称则直呼 “阿哥” , “老弟” ,只有叙称才会用到 “叔伯兄弟” 。 “堂姐妹” 与 “堂兄弟” 道理一样。《三国志平话》: “是诸葛叔伯兄弟诸葛瑾。筵会到晚,众官皆散。”[10]这里的 “叔伯兄弟诸葛瑾” 指的就是诸葛亮的堂兄弟诸葛瑾。可见,至少在元时就有叔伯兄弟的说法。
眼汁
眼泪。如:去抹一下你的眼汁。(去擦一下你的眼泪。)《广韵》: “眵,目汁凝。叱支 切。”[4]43又《说文解字》: “目,人眼。象形。”[8]65可知 “目汁” 即为 “眼汁” 。又有唐代王焘《外台秘要》: “上三味和合。微火上煎两沸。绵裹纳眼中。眼汁当自出。”[11]可见 “眼汁” 一词在唐代就已出现。
顺善
本意是遵守法度的表率。顺:顺从,遵守。善:从善,行善。龙仙话引申为温和、温顺的意思。如:渠兄弟好顺善。(他兄弟非常温顺。)语出《史记·楚元王世家》: “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 。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柰何续其后。”[12]1091又见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注疏》: “言揉万邦,使顺善也。”[13]可见 “顺善” 一词由来已久。
粜
强梁
蛮横、霸道。如:你阿哥好强梁!(你哥哥好霸道!)本义为 “强暴、霸道” 。语出《老子》: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14]又见《墨子·鲁问》: “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15]龙仙话承其义。
龙仙话有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找不到对应词,是龙仙地区特有的。但它反映了龙仙的风土人情,我们称之为特色词。
反映日常生活的词语:龙仙各个村落往往都是同姓聚居,而村大多又以 “屋” 来代指,所以当地的村落名字大多都是 “姓氏” + “屋” 。如 “李屋” “蔡屋” 等等。两广地区有 “街日” 的说法, “街日” 就是赶集的日子。在龙仙,赶集叫做 “赴街” 。 “盘缠” 称为 “使用” ,交易后所剩的零钱称为 “散子” 。
反映民俗的词语:龙仙人将婴儿一周岁称为 “对岁” 。这是因为当地将每个人的岁数从怀胎开始算起,至婴儿一周岁时正好两年,两年则成对,所以称为 “对岁” 。在大年初二时,已嫁人的女儿要和丈夫子女一起回娘家,称为 “探外家” 。每逢元宵节,若是有人去年生了男婴,那么在这一天就要 “闹灯” ,因为在龙仙话中 “灯” 与 “丁” 同音,以此寓意人丁兴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避讳词语,如龙仙不讲 “棺材” 而称之为 “木头” ;不讲 “死” 而讲 “过老” ; “流产” 则称为 “损身” “溜胎” 。
反映农事的词语:龙仙地处南方,以水稻耕作为主,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农具:铁质的四齿钯叫 “铁扎” ,用来翻土。龙仙话中的锄头有两样, “镰刮” 和 “䦆头” , “镰刮” 的头更宽一些, “䦆头” 的头更窄一些。 “春耕开始” 名为 “下耕” ; “插秧” 叫 “莳田” ; “脱谷粒” 则称为 “打禾” ; “晒谷场” 则称为 “禾坪” 。龙仙多山,所以龙仙人会在山上开垦土地,这些在山上的用来耕作的土地叫 “山坑田” ,这里的 “坑” 是指天然的流水(如小溪)的意思。而人工开垦的供排水灌溉的河道则称为 “圳” 。那些淤泥多,类似沼泽地一样的田则称为 “湖洋田” 。
总的来看,作为粤北片区的客家话,龙仙话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和词源三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集中体现在造词的理据和对古语词继承两个方面。方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方言词汇见证着当地人民生活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