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州光孝寺历代住持考述

时间:2024-07-06

达 亮

(广东省佛教协会 《 广东佛教》编辑部, 广东 广州 510000)

广州光孝寺历代住持考述

达 亮

(广东省佛教协会 《 广东佛教》编辑部, 广东 广州 510000)

光孝寺自东晋隆安年间肇建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从住持僧的朝代、住持(法号)、进院(在任)时间、宗派世数、嗣祖(法)、简历及建树、引书等方面进行考辨,有姓氏可考的住持僧达六十余人,可为以后重修或续修《光孝寺志》提供补遗。

光孝寺;住持;考述

光孝寺自三国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高僧先贤,过往住持,扬佛崇化,宣教慰民,留下了不胜枚举的历史佳话与光辉史迹。

光孝寺自东晋隆安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有姓氏可考的住持僧达六十余人(在世住持未列入),但大多生平事迹不详。本文试从有史可稽的住持僧之朝代、住持(法号)、进院(在任)时间、宗派世数、嗣祖(法)、简历及建树、引书等几方面进行考辨。

一、唐朝

法才,仪凤元年(676)任住持,宗派系禅宗。建瘗发塔。塔身八面,七层,中实无空,高二丈许。今寺内所见此塔乃明崇祯九年(1636)给谏卢兆龙捐资修饰,形制尚沿唐制。

钦造,宝历二年(826)任住持。钦造,福建闽川人,兼白云山蒲涧寺住持。宝历二年(826),督造经幢并书写《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

守荣,开宝四年(971)二月任住持,宗派系禅宗,嗣祖(法)龙济。守荣,普州安岳人,薙发于普州延寿寺,受具于乾明禅院(今光孝寺),参请于朗州龙济大师。宋开宝初(968—)①开宝初应为开宝四年后,因开宝四年(971)二月南汉才降宋。,南海郡牧何延范请师住持,旧额“西云宫”。寻诣京师,上言丹陛,遂锡“乾明”之额。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赐经一藏,郡牧何延范同师奏请建轮藏阁,供奉所赐经藏[1]116-117。

二、宋朝

宗恺,政和三年(1113)任住持。募郡人林修,建轮藏阁,僧宗顺督理。

宗顺,政和七年(1117)任住持。督理修建轮藏阁。重修大雄宝殿;重修戒坛,更辟而广之。

广炤,绍兴二十一年(1151)任住持,重建毗卢殿。

慈轼,绍兴二十一年(1151)任住持,建内鉴阁。绍兴十年、十四年两次捐田。

智显,隆兴年间(1163-1164)任住持,建弥勒阁。

庆珠,乾道年间(1165-1173)任住持,重建库院、方丈室。

子超,淳熙九年(1182)任住持。建大门、仪门、浴院。淳熙十六年与僧祖严捐田。憨山大师谓:“谛观六祖入灭以来,今千年矣。其道遍天下,在在丛林,开化一方不少。求其为祖庭而经理家法者,独宋子超一人而已。”[2]

祖荣,淳熙十一年(1184)任住持。建罗汉阁,重建风幡堂。修复大雄宝殿,建罗汉阁。淳熙、开禧年间两次捐田。

了闻,嘉定十年(1217)任住持。建西塔殿(一说是五代建),用以覆盖西铁塔。嘉定十年、宝庆年间两次捐田。

绍喜,端平年间(1234-1236)任住持。从开元寺移铁塔安于寺,建东塔殿覆之。以金装佛像。建选僧堂。

无损,淳祐年间(1241-1252)任住持。募化重修大殿并庄严佛像,端平三年捐田。《卷十·艺文·吴文震〈重修佛殿记〉》均称“淳祐甲寅修”,而纪年表只有壬寅、甲辰而无甲寅。

一麟,淳祐年间(1241-1252)任住持。建延寿库。重修西方殿,易匾曰“极乐”。《卷二·建置志·西方殿》谓:“淳祐丙辰,住持僧一麟重修西方殿。”查淳祐无丙辰。

空山,淳祐年间(1241-1252)任住持。建钟楼、鼓楼。修饰西方殿,重整佛像,彩画两壁,写西方景。至于至元三十年,住持僧空山募元帅吕师夔建兜率阁,应为再任。《寺志·卷一·旧志殿宇》、《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谓理宗朝住持,列于一麟之后。《卷二·建置志·西方殿》谓:“淳祐丙辰,住持僧一麟重修西方殿……僧空山重整佛像,……”查淳祐无丙辰。

祖中,咸淳五年(1269)任住持。募缘重建六祖殿、译经台、笔授轩、轮藏阁,重修选僧堂。

三、元朝

空山,至元三十年(1293)再任住持。募元帅吕师夔建钟楼、鼓楼、兜率阁。

宗宝,至元三十一年(1294)任住持。对勘与增修《六祖法宝坛经》。撰《达摩像赞》、《六祖像赞》。可参杨曾文《关于元代宗宝是光孝寺住持的考察》。

山翁,大德五年(1301)任住持。与丞相悉哩哈唎(喇)合郡宰官同建悉达太子殿,塑太子像及两壁彩画像。

无禅,大德八年(1304)任住持。复修大雄宝殿,重修方丈室。

慈信,泰定元年(1324)任住持。募修东、西铁塔;修建大悲幢。〔邑志作唐宝历二年(826)间建〕,一说元代建[3]。将宗宝禅师撰写之《达摩像赞》与《六祖像赞》,刻立为二处像赞碑。

继隆,至正六年(1346)任住持。与僧智昌建宝宫后殿、翠微亭。

志立,至正九年(1349)任住持。复建毗卢殿。《寺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谓为顺宗,顺宗应为顺帝或惠宗,应在住持僧继隆后;《卷二·建置志》谓至元九年复建毗卢殿,而顺帝仅有至元六年或至正九年。至元九年,疑为“至正九年”之误。

四、明朝

僧悦,洪武九年(1376)任住持。重修装饰罗汉阁。

昙谡(1310-1393),洪武十年(1377)任住持。嗣祖元叟。敕赐弘教大彻禅师。南海人,明洪武三年(1370)居光孝寺,号“六指僧”。洪武十年(1377)应诏赴京考验札付为光孝寺住持。洪武十八年(1385)复修戒坛。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十五日作偈应化,世寿八十三。有传。《卷四·法宝志·铜佛太子》为“粤翁谡”。

元楚,永乐十三年(1415)任住持。建孔雀殿。

庆新,永乐十四年(1416)任住持。与都纲庆嵩、副都纲契寅募修大殿,彩饰佛像。

广源,正统八年(1443)任住持。正统八年…捐2000 担谷,入官赈济,特敕旌奖谕①正统八年(1443)特敕奖旌谕本寺僧广源(捐谷2000石) ,正统十二年(1447)(广演)出谷2000石入官赈济,奉敕旌表建义僧牌坊,“广演”应为“广源”。;正统十二年(1447),奉敕旌表,(广源)建义僧牌坊于诃林门外。正统十四年(1449),重修东铁塔。《寺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古迹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为“广演”。可参《寺志·卷十·正统八年旌奖本寺僧广源敕书一道》。

道遂,天顺五年(1461)任住持。修饰伽蓝像,重修五祖殿。建拜亭。庄严金刚像。

文德,天顺五年(1461)后始任住持。《寺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列于道遂后。

戒玟,成化六年(1470)任住持。重修檀度堂。

性源,成化七年(1471)任住持。与德存建六祖殿外拜亭。

德存,成化七年(1471)后始任住持。曾与住持僧性源建六祖殿外拜亭。

定俊(1441-1512)②昙谡、定俊为光孝寺志有记载之二位札付住持。札付住持,是有明一代佛教特有之现象。札付住持所在寺院,应为朝廷敕额佛寺,嗣位传法之子孙丛林或传法丛林,需上京考试,能得到礼部祠祭清吏司札付为住持者,极为难得,非常尊严。故光孝寺二位札付住持均有传。,成化十八年(1482)进院。番禺邓氏子,号秀峰,清修密行,尝授北京僧录司。成化十八年(1482)诣阙奏请,敕赐“光孝禅寺”,札付本寺住持。弘治七年(1494),鸠工重修殿宇,建伽蓝、五祖二堂,鼎建四廊。重修悉达太子殿、大雄宝殿四围楥题等。正德七年(1512)示寂,世寿七十一,法腊四十五。有传。可参《卷十·艺文志·成化十八年礼部奏给本寺住持僧定俊札付一道》。

道隆,嘉靖十九年(1540)任住持。呈详巡按李某行督:光孝十房管田众僧随田捐资重修寺宇,砌仪门阶石。募缘装佛像毫光贴金护法诸天神像。可参《卷四·法宝志·铜佛太子》:“广州府僧纲司都纲持诸山诃林住持……道隆。”

圆赒,嘉靖二十四年(1545)进院①《卷十·艺文志·霍邦祥〈重修佛殿题名碑记〉》载:“嘉靖已酉,当(代)住持西菩提园赒董理寺事四秋。”“嘉靖已酉”,为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园赒董理寺事四秋”。嘉靖二十八年往前推算四年,故为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进院。。募修大雄宝殿,彩饰佛像。“禅师圆赒以挂锡光孝,令其徒通轼万里京师遘求补坠(缀)。”[1]121因正统十年敇赐之藏经已残缺,于是遣其徒通轼去京师购补。《寺志·卷二·建置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为“圆琱”,列于宗源后。《卷十·艺文志·重修大藏经序》为“圆赒”;同卷《重修佛殿题名碑记》为“西菩提园赒”。

宗源,嘉靖二十六年(1547)任住持。重修拜亭及栏杆阶石。《卷十·艺文志·鱼朝阳〈重修六祖殿拜亭碑〉》为“宗源大江”。《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列于圆赒前。

定晓,法讳德隐,嘉靖年间(1552-1556)任住持。可参《重修光孝寺大藏经序》[1]121。

净隐②黎民表(1515-1581),字惟敬,自号瑶石山人,从化人。由黎民表生卒及诗题推断,诃林即光孝寺住持净隐,当在应坚住持之前。,万历九年(1581)前任住持。万历年间,梁有誉、黎民表、欧大任等粤中名士于光孝寺西廊结诃林净社。可参《寺志·卷十二·题咏志下·黎民表〈初冬过诃林净隐方丈〉》。

应坚,万历元年(1573)任住持。万历元年(1573)光孝寺住持应坚建(南华寺)卓锡泉亭。可参《曹溪通志·卷一·建置规模第二·卓锡泉亭》。

圆洸,万历十年(1582)任住持。募缘修罗汉阁,庄严圣像及修正龛座、塑地藏十王像于大殿佛背后。

通煦,万历二十年(1592)任住持。重修睡佛阁、风幡堂。因此堂长期被外人占据作为书馆,且已倾颓,与僧超琪捐赀赎回,加以重修。《寺志·卷二·建置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为通照。

广翰,万历二十五年(1597)任住持。建敕经楼。可参《寺志·卷十·艺文志·张廷臣〈敕经楼碑〉》。

行珮,法讳超昊,天启二年(1622)任住持。泰昌元年呈官给示给帖,革除寺僧供应花草,永为定例;崇祯二年与其师通维募缘修六祖殿并拜亭,遂砌高菩提树脚围石及天阶栏干;崇祯二年,捐资并募缘重修菩提戒坛。释德清《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第二十四·广州光孝寺重修六祖殿记》为行佩。可参《卷十·艺文志·释通岸〈重修菩提坛题名记〉》、《卷十·艺文志·王安舜〈革除供应花草碑记〉》。

通炯(1578-?)③高承埏《重兴曹溪憨山禅师传赞》有谓:“(憨山禅师)其上首弟子知微(福)善(庐山五乳峰住持)、若惺(通)烱(广州光孝寺住持)、修六(超)逸、智海(通)岸、……不具载。”炯同烱。,字若惺,天启六年丙寅(1626)进院, 临济宗(杨歧系)第三十世,嗣祖(法)憨山德清。通炯,又名寄葊。葊,古同“庵”,即庵的异体字,寄菴即寄葊,寄葊即寄菴大师通炯,为憨山大师弟子。有传。南海西樵陆氏子。父母皆持素,明万历戊寅(1578)十月初七日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寺僧通炯等迎请受贬来粤的憨山德清大师驻锡光孝寺,弘传佛法,并重修殿宇,衰落中的寺院稍见起色。天启三年(1623),光孝寺两廊,半为势豪所占据。师募缘将其赎回加以修复。十二月初八日,寄葊大师在法性寺开戒,道丘离际老和尚(道丘离际老和尚,号栖壑)受其戒④“癸亥年腊八,寄葊大师开戒法性,余得受圆具焉。”(《栖老和尚自序》);“癸亥年腊八,寄葊大师开戒法性,师始进圆具焉。”(圆捷机《开山主法栖老和尚行状》)。。天启六年(1626),主法诃林,建禅堂,复修方丈室。是年冬,入曹溪,在南华寺象岭之左建憨山塔。天启年间捐田。可参《卷十·艺文志·区庆云〈广州绅衿公请寄菴大师住持光孝启〉》。

超尘,生卒未详,崇祯八年(1635)前任住持。崇祯八年(1635),余集生(大成)居士往博山延请曾任光孝寺住持之超尘禅师来曹溪立规矩,置田瞻众[4]。可参巨赞法师《参礼祖庭记》。

显观,崇祯十年(1637)任住持。侍御梁遂良同其子梁复等捐赀修饰大殿,金装大佛并各佛像,住持僧显观与都纲僧明睿、僧达德、显证督理其事。可参《寺志·卷二·建置志》。《寺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列于通照后,通炯前。

天然(1608-1685),字丽中,法名天然,号丹霞老人,曹洞宗二十九世华首分派第二世,嗣祖宗宝道独。天然,番禺曾氏子,世为番禺望族。师颖脱尘劳,正当韶年得志,父母兄弟妻妹子媳先后俱着条衣。有传。崇祯十五年(1642)省亲广州,应陈子壮等延请,开法诃林,大振宗风,是佛门之龙象,法门之砥柱。“天然开法诃林……迨十余年。”[5]崇祯十五年(1642)进院,顺治六年(1649)再掌光孝寺法席。时当道宰官侯性、彭延年及乡绅王应华、曾道唯等慕师门风高峻,复请至光孝寺。师于诃林应机施教,一时宗风丕振,道声远播,声誉日隆,得十方善信襄助,重修殿宇,“营费逾万金,时越竟六载。”主法扩建大殿落成典礼。修饰殿宇,迁风幡堂、睡佛阁于今址,改建笔授轩、方丈室、韦驮殿。设立客堂等等。此时光孝寺,四众归仰,外护众多,盛极一时。

五、清朝

古昙证(公),顺治十年(1653)任住持,法系禅宗。募缘重修戒坛。李先明、夏武同心赞助,堂宇重新;刘天有募诸檀信庄严圣像。可参《寺志·卷十·艺文志·释智华〈重修戒坛碑记〉》。

今汉、明记,顺治十八年(1661)前任住持,法系禅宗。募缘住持比丘今汉、明记……顺治十八年辛丑孟夏。可参《寺志·卷四·法宝志·浴佛铜盆》。

超相,顺治十八年(1661)任住持,法系禅宗。可参《寺志·卷四·法宝志·浴佛铜盆》。

无际赞(公),康熙三十一年(1692)任住持,法系禅宗。捐衣钵之资,独自重修六祖殿,并建拜亭。康熙壬申捐田。可参《卷十·艺文志·石濓大汕〈重修六祖殿宇拜亭碑记〉》。

雪槱,字真朴,康熙间(1662-1722)任住持。漳州徐氏子, 举人, 明亡后拒绝仕途,出家为僧,为清初高僧、临济宗(杨歧系)第三十二世,临济宗木陈道忞禅师嗣徒。雪槱真朴禅师(自称芃庵道人),时巡抚刘秉权“眷怀方丈,妙选总持,遂迎雪公专摄南华寺主。”[6]先(康熙十年)任南华寺住持,后被礼请为光孝寺住持。《光孝寺志》卷十有《请雪槱和尚住光孝寺开堂启》,称“蹑迹于韶阳祖地,南华长老咸刮金鎞;息影于粤秀云林,北郭人家悉遵玄轸。”[1]138《法性禅院唱和集》,有其《薝卜楼纳凉》诗。《曹溪通志》卷二《雪槱朴禅师》、卷五《请雪槱禅师住曹溪启》等可参。

敏言(1664-1737),雍正年间(1723-1735)任住持,临济宗(杨歧系)第三十三世,嗣祖天岳本昼。敏言,名元默,字敏言,号葆庵,南海九江村冯氏子。生于康熙三年(1664)十二月初四日,示寂于乾隆二年(1737)四月二十四日,世寿七十四。能诗文,有传。东塔西北旧为莲池,宽约一亩,于其上建水亭。

圆德,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住持,临济宗(杨歧系)第三十四世,嗣祖敏言元默。圆德,法名成,广州人,俗家姓氏及生平事迹不可考。幼年时于光孝寺出家,性聪慧,善文辞,工诗赋。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捐赀重建方丈室。与广州知府顾光交往密切,乾隆三十四年(1769),与顾光、何厚宣、温文源等共同发起纂修《光孝寺志》。志成之后,由其募缘出版,即现尚存世的清《光孝寺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募缘并捐衣钵资花银605块大洋重修光孝寺大门,外洋行商公行捐一百元,颜时瑛捐六十元,潘振承捐五十元……。

定宗,任住持年未详,法系禅宗。诗列在圆德前后,故任年应在同时期前后。可参《寺志·卷十一·题咏志上·刘统勋〈访定宗方丈即事有作〉》、《卷十二·题咏志下·庄有恭〈题光孝定宗和尚梅花独立图〉》。

景闻,任住持年未详,法系禅宗。诗列在圆德前面,故任年应为同时期前后。可参《寺志·卷十二·题咏志下·苏珥〈题光孝景闻和尚桃花独立图〉》。

道济,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任住持,禅宗。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大搞“庙产兴学”。时六榕寺住持铁禅自愿捐献,并约光孝寺住持道济乐助,光孝寺得以保存主体建筑。

六、清末至民国

铁禅(1865-1946),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民国十七年(1928)任住持,临济宗,嗣祖渠欣源喜。铁禅,番禺刘氏子,俗名梅秀。礼广州六榕寺源喜和尚披剃出家,法号铁禅,法名心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广州大兴“庙产兴学”,铁禅自愿捐献,使六榕寺得以保全,并约光孝寺住持道济和尚乐助,光孝寺遂得以保存主体建筑。道济圆寂后,当家师灿灯法师、仲来法师等礼请铁禅和尚兼任光孝寺住持。

铭参,民国十八年(1929)至三十四年(1945)任住持。1929年,寺有住僧14人。当广东法官学校(后改为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借用光孝寺时,住持铭参曾“迭请迁让”,呈请将该寺归还佛教界,未获准。

仲来(1887-1972),1945-1972年任住持。1937年,法科学院归并中山大学时,该寺僧人仲来等又“重申前请”。当时国民党政府曾有将法科学院院址交回佛教界,恢复光孝寺的打算,后可能因抗战事起而作罢。全寺均被占用,并将睡佛楼砌墙隔开。1952年,光孝寺仍有仲来等四位僧人居住于寺内的睡佛楼下。每逢宗教节日,群众前来烧香拜佛的还是不少。灿灯法师抗战胜利后圆寂,仲来于1972圆寂于睡佛殿,世寿八十四。

本焕心虔(1907-2012),临济宗第四十四代。法名心虔,法号本幻,后改为本焕。俗姓张,名凤珊,学名志山,湖北新洲人。1986年底,光孝寺移交回佛教界管理使用,移交后只有大殿、六祖殿和伽蓝殿三座建筑较完整。1987 年元旦,本焕以八十高龄出任光孝寺住持,驻锡光孝寺十余年。重建、扩建寺庙建筑面积15 000多平方米;完成钟楼、鼓楼、地藏殿、观音殿、泰佛殿(伽蓝殿)、菩萨殿(当时又称千佛殿、五祖殿,即现在的吉祥殿或卧佛殿)、头山门、回廊等工程;修复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和禅堂等原有建筑及寺内塔幢像设,总投资人民币800余万元。

七、结语

《寺志·卷六·法系志·历代住持》原载有历代住持42人,现实际可考的有60余人,其中宋代空山、明代天然两位高僧曾两任光孝寺住持。

[1]顾光,何淙修.光孝寺志[M].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整理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曹越.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二:示曹溪宝林昂堂主[M].孔宏,点校.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532.

[3]罗香林.唐代广州光孝寺与中印交通之关系[M].香港:中国学社,1950:27.

[4]朱哲,李千,马小琳.巨赞法师全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02.

[5]释澹归.徧行堂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261.

[6]马元.曹溪通志[M].香港:梦梅馆.2008:1.

The Narra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for those Abbots of the Guangxiao Temple in Guangzhou

DA Liang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Guangd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Guangdong Buddhism,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The Guangxiao Temple in Guangzhou has been found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for more than 1700 years. Its abbots with clear surnames have been over than 60 people, not including those abbots who are still alive, but most of them have left little clear story for us. The abbots written in The Annals of the Guangxiao Temple are 42 people, missing 14 abbots in history. And there are still another 7 abbots for the temple after the Annals of the Guangxiao Temple had been completed. This paper check those abbots of the Guangxiao Temple, such as these aspects—dynasties they were living, their names in Buddhism, their entering the temple, sectarians they belonged, their masters, their livings, devotions by them, references for them by this paper. All in all, such paper is for the suppl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annals with the Guangxiao Temple in the future.

Guangxiao Temple; abbots; narra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B949

A

1007-5348(2016)11-0015-05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6-10-20

达亮(1969-),男,山东济宁人,广东省佛教协会《广东佛教》编辑部法师;研究方向:宋代禅宗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