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张燕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系, 广东 广州 510507)
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的竞争优势分析
——基于1992-2014年中国出口数据
张燕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系, 广东 广州 510507)
出口技术结构反映了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通过借鉴Lall产品技术分类法把制造品分成不同技术类别,选取1992-2014年数据统计分析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分布及发展状况,分析显示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无论静态还是动态都对低技术和高技术制造品依赖较大,各细分类别发展并不均衡。而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测算表明中国传统的低技术类别产品仍保持较强优势,中等技术类产品则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其中工业机械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且发展速度较快;而高技术制造品虽然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其贸易模式并不能真正反映其竞争力。因此,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竞争优势
出口结构反映一国比较优势状况并能体现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故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重点。而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针对中国出口结构展开研究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1-3]。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发现,大多按照要素密集度以及加工程度把出口结构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或者划分为资本产品、消费产品和中间产品,这些分类可以大致判断产品所属的技术层次,但并不能反映产品所具备的技术水平,也不能体现生产过程中所蕴含的价值。实际上在全球化背景下出口产品在全球分工生产组装、生产过程中凝聚的要素投入和技术活动更是复杂多样,中国加工生产的苹果手机供应全球,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子产品技术领先全球,澳大利亚出口动物制成品也不意味着其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样意大利生产的纺织皮具产品也蕴含工艺、品牌和服务等较高附加值,而出口技术结构则能反映出口产品在全球生产分工中要素投入、技术活动等高附加值活动,反映了产品所蕴含的技术含量以及生产效率。Lall对产品进行分类[4],综合考虑不同产品生产过程中要素投入、技术活动、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以及学习效应等因素,选用SITC三位编码共239种产品按照产品技术密集度重新归类为五类,其中制造品细分为纺织服装类产品(LT1)、其他低技术类产品(LT2)、汽车工业类产品(MT1)、中等技术加工类(MT2)、工程机械类产品(MT3)、电子电力类(HT1)和医药光学等HT2共六类,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技术依据。Rodrik[5]、Hausmann[6]、Schott[7]、Gangnes[8]、戴翔[9]、郑昭阳和孟猛[10]、文东伟[11]等采用出口技术结构研究视角研究中国出口发展的问题,大致形成两类观点:一是认为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提升较快,已经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而另一种则认为中国出口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部分行业并不具备较强竞争力。他们的研究在分析大量数据基础上对中国制造品各技术类别进行全面且静、动态比较分析,并测算各技术类别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用以分析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为细化产业及外贸政策提供依据。
(一)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静态分布
选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获得2014年中国制造品各技术类别出口分布状况,总体来看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分布,即低技术和高技术类产品比重远超中等技术类别产品,两者占比分别为31.97%和31.58%,中等技术产品类别占比为22.16%,中国出口技术结构形成以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资本密集产品为辅的构成。从细分类别来看,居前列的分别为电子电力产品、陶瓷玩具等产品、纺织服装类产品和工程机械类产品。其中高技术产业中电子电力类产品(HT1)占比最高,达26.44%;陶瓷玩具等产品(LT2)占比为16.79%;纺织服装类产品(LT1)占比为15.18%;医药光学仪器设备等产品(HT2)则占比较少,为5.14%。这也表明代表较高技术水平的医药航空产品出口比重显著偏低,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并不高;而办公电信设备类产品生产又以加工贸易模式及外资主体参与较多,并不能真正体现中国国内的增加值。从静态纵观可看出这种分布呈现U形,不利于各技术类别之间的梯度升级。2014年各种技术类别的出口占比,见图1。
图1 2014年各技术类别出口占比
(二)动态比重保持稳定,但梯度升级难度较大
理想的产业技术升级路径是由低技术类别逐渐升级至中技术类别甚至高技术类别,表现为各技术类别动态比重逐渐上升,意味着出口技术结构分布合理且产品技术梯度上不断优化升级。进一步选用1992年至2014年制造品各类别数据统计分析其动态发展,可见中国在制造品技术梯度上实现部分升级,但整体格局未发生较大变化。低技术产品(LT)由1992年的50.21%降至2005年的31.96%,之后一直保持在32%左右,这也反映出中国劳动力要素在近十多年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红利消失,使得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型,出口也大幅萎缩,其比重也从保持绝对优势开始下降直至2005年保持稳定。从2005年起低技术类别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术产品类(HT)则表现为动态上升发展,其出口比重由1992年的10%增至2005年的31.96%,之后基本维持这一水平,2005年之后高技术产品类别甚至有略微下降趋势。而作为技术梯度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中等技术产品(MT)总体占比不高,一直在15%-24%之间波动。这种技术要素结构的分布也增加了关于中国出口技术结构对原有结构具有粘性的担忧,对优化升级带来较大压力。1992-2014年各技术类别出口比例,见图2。
图2 1992-2014年各技术类别出口比例图
(三)增长受环境影响较大且呈不均衡态势
1993-2014年间中国制造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整体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类别出口增长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导致这两个期间各类别产品的出口增速都大幅下降,甚至降至负增长;二是制成品波动幅度较大,LT1和MT3两个品类的波动幅度分别在96%和90%之间波动,由于要素禀赋在短期内很难大幅度调整,故可判断这两个品类受外需波动影响较大;三是整体增速处于下降趋势,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993-1997年和1999-2001年期间,2010年之后出口增速都有回升,但最高峰值低于前两个期间,自2012年起制成品增速在低位徘徊,除了MT2和LT1外其余各类都维持低位增速。从细分类别来看,高技术类别中电子电力类产品(HT1)保持最高年均增速26.2%;其次是工程机械等制品(MT3)和纺织服装等制品类(LT1),分别为23.5%和20.1%;而增速最慢则是汽车工业类(MT1)12.5%。由此可看出高技术类产品(HT)和低技术类产品(LT)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且稳定,但中等技术类别产品出口则增长不均衡。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历史较长,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这也体现在工程机械类产品的发展速度要显著高于中等技术的其他两个类别。相关数据和图形,见表1和图3。
表1 1992-2014年各技术类别出口增速 单位:(%)
图3 . 1993-2014年各制成品类的出口增速图
下面以Lall技术分类法为基础选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并分析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竞争力。
(一)测算指标与数据
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测度一国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也可反映一国的贸易模式,这一指数最初由Balassa提出并得到广泛的运用,该指数实际为一国某种出口商品j在本国i出口中所占比重与世界同类产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比重的比例,公式为:
其中xij为国家i对j产品的出口额,xit是国家i的总出口额,xnj是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xnt是世界出口总额。RCA的值大于1表明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小于1则说明缺乏显示比较劣势,通过该指数的比较分析可以大体判断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制造品类别进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时间为1992-2014年。
(二)结果分析
测算结果显示了近20年中国制造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发展状况。从近几年结果来看,除了汽车工业类产品(MT1)和医药仪器类产品(HT2)小于1缺乏显示比较优势外,其余各类别都具有显示比较优势。按2014年指数由强到弱排序来看,低技术类产品(LT)的比较优势最强,其中纺织服装类产品(LT1)为3.20,陶瓷金属类产品(LT2)为2.86,表明目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具有最强的竞争优势。之后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是MT3和HT1,分别是2.16和1.28,说明目前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较缺乏比较优势的类别依次为汽车工业类产品(MT1)和医药仪器类产品(HT2),其指数分别是0.09和0.36,可看出中国目前机电配件类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竞争力较弱。相关的测算结果,见表2。
表2 1992-2014年制造品技术类别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表2进一步显示了1992-2014年各技术类别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从中可看到医药仪器类产品(HT2)、加工类产品(MT2)、汽车工业产品(MT1)维持在原有的位置,变化幅度不大,而其余各类都有不同幅度的变化。虽然中国低技术类别一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纺织服装类产品(LT1)的指数变化较大且处于下降趋势,陶瓷金属类(LT2)则稳中有微幅的上升,这和中国经济资源禀赋发生转变有密切关系,中国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不断减少,刘易斯拐点效应逐步显现,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新的全球垂直分工中竞争优势缩小。而1992-2014年期间工程机械类产品(MT3)的显示比较优势一直高于电子电力类产品(HT1),两者的指数保持持续上升但波动幅度却相差较大,工程机械类产品(MT3)和电子电力类产品(HT1)分别从1992年的1.22、0.31上升至2002年的1.92、0.97到2014年的2.16、1.28,前期的升幅要远远高于后期,电子电力类产品(HT1)的升幅要明显高于工程机械产品(MT3),表明中国办公设备类高技术类别产品发展迅速且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而作为尖端技术代表的航天航空设备类产品则始终处于弱势,这也表明在高端技术领域中国仍落后于世界水平。总体而言,中国出口技术结构低技术类产品和工程机械类产品保持竞争力,中等技术类产品竞争优势也维持弱势,电子电力设备类高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加工贸易模式却不能真正反映国内的技术水平,尖端技术产品仍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实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出口技术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基于UNCOMTRADE数据库中国出口数据的统计和测算,对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分布和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和细分类别考察,基本结论如下:其一,目前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呈现高技术和低技术类别为主、中等技术类别为辅的静态格局;动态分布较为稳定并在部分结构上实现梯度优化升级;发展趋势上各类别发展并不均衡,高技术类产品出口稳中有升,中等技术类产品略微上升,低技术类产品有下降的趋势,细分类别动态发展表明中国出口技术结构具有粘性特点。其二,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类别、工业机械类中等技术产品和办公设备类高技术类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工业机械类产品的竞争力来自于中国较深厚的工业设备基础;但存在的问题是高技术类产品加工生产模式和外资主体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尖端技术类产品又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低技术类产品依然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这种优势正不断削弱。因此,中国制造品出口技术结构要实现优化升级,并增强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宏、微观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永齐.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一个分析框架及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J].经济学,2006(3):1007-1022.
[2]易力,李世美,刘冰.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协整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9):5-11.
[3]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4):3-8.
[4]Lall S.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337-369.
[5]Rodrik D.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s?[J].China & World Economy,2006(5):1-19.
[6]Hausmann R,Hwang J, Rodrik D. What you export matters[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1-25.
[7]Schott P K.The relative sophistication of Chinese exports[J].Economic policy,2008(53):5-49.
[8]Gangnes A V A B.Electronics Production Upgrading: Is China Exceptional?[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10(5):477-482.
[9]戴翔.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贸易附加值的测算[J].中国工业经济,2015(1):78-88.
[10]郑昭阳,孟猛.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变化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10):45-52.
[11]文东伟.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2(10):29-34.
Study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Manufacture Export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Based on Export Data during 1992-2014
ZHANG Yan-ping
(Department of Business,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0507, Guangdong, China)
Export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can reflect a country'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of Lall technological product, China manufacturing export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Select China’s export data during 1992-2014 and analyz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 manufacture technological export ,and the results are: 1.low-tech and high-tech categories have a great ratio in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not only statically but dynamically;2. Medium technology categories has weak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machinery products have strong competitiveness and fast development; 3. high-tech manufacturing has a stro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the trade model can not reflect the true competitiveness. So the export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of manufacture is facing greater pressure, and it’s urgent to take measures and policies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manufacture; export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752
A
1007-5348(2016)11-0055-05
(责任编辑:曾 耳)
2016-10-03
张燕平(1977- ),女,江苏常州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政策、发展经济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