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再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4-07-06

满 强,凌志海(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再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满 强,凌志海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针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和个人3个层面阐述了人文与医学结合的重要性,并同时建设性地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做法.

人文素质;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服务

在“中国梦”逐渐成为一个民族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国人对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的追求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提出了对医学和医学人才的新期望,因此也相应地提高了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要求.这一新常态,比较集中的热点之一,就是近年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领域,医学人文精神都受到全社会的反复聚焦[1-5].在医学教育领域,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虽然自古就是医学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但在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新条件和新环境的影响,还由于医疗卫生行业及其提供的社会服务的特殊性,相关问题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进一步论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更显重要和迫切.

1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的本质要求

在医学的早期,人类总体的知识和医学知识都属于非常局限的范畴,且没有现在精细的知识类别划分,更谈不上今天常见的文科与理科之别.无论是希波克拉底,还是《黄帝内经》,医生应精通其时代各种知识.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控制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医生的人文情怀是取得患者和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在古代医生关注患者的精神需要,充分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是医学的应有之义.

自十五世纪以来,源自欧洲的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具体表现为人类知识呈爆炸型增长、自然科学进而技术领域越分越细.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的大科学时代以后,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大都成为有组织的行业活动,离不开巨大的资源和技术平台,一改科技革命早期的个人英雄面貌,难以依靠个体独立完成.与其它社会组织一样,医学领域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实践层面的表现即是医学分科的越来越细,例如仅是牙齿的疾病,在大的专科医院,必须由几个医生合作完成.

从知识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当今越来越细的学科分类肯定是人类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类与独立发展.学科分类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与表现.这一发展的后果有二: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内部,出现了以前在内行与外行之间的隔行如隔山的知识和技术障碍现象.其自然延伸的后果是,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裂隙似乎成为不可跨越的鸿沟.二是医生在面对患者的时刻,越来越将完整的一个人视为局部出现问题的机器,无意甚至是有意地忽视患者及其家人的精神需求.

但是医学实践领域,由于其服务对象的多种需要,医学科学、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的相互渗透与共同作用又十分重要,因此患者肯定需要医生解除其疾病苦楚,还肯定希望从医生那里获得精神抚慰.可见,医学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决定医学必须关注科学、技术与人文共同发展和交融.这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两者交融又是为了这两大科学领域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由于我国是基于外界压力被迫进入世界的现代化潮流,且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的落后及其导致的经济落后,所以近现代中国的核心任务是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将重点放在了对经济和科技方面的追赶上,与科技、经济应该同步进步的社会建设、人文精神培育受到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所导致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在医学方面,因为医学资源的社会方面分配不公,也由于医疗服务运转机制设置以效率优先,导致医学实践领域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改革三十多年取得巨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的今天,在医学领域,尤其需要引导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培育,实现科学、技术、社会与人文的回归,引导并弘扬医学的人学特征.诚如杨叔子院士所说:“科学与人文,融则利而育全人”.他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科技与人文的同步发展与融合.科技与人文的同步与交融,既是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良方,还是改善人类与自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所在.人文学科及其承载的精神追求,能够将人与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到恰当的位置,既设置出底线,又释放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应该得到同样的关注,并实现融合.从最终目的看,人类的所有知识都为人类的利益服务,有一座共同奋斗前行的灯塔.所以都应以人为本,贯彻人文精神.

2 医学人文教育是社会与时代的呼唤

我国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服务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引发较多的社会不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提升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但确是消除某些突出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社会也呼唤医学界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医学是人与人之间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其最高价值是将患者当全人、完人,而不是有问题的器官或组织,更不是纯粹赚钱的机会与对象.医学、医生之所以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世人所敬仰,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是最关键的因素.在社会的运转过程中,医疗卫生是肩负特殊责任的特殊领域.

但是,在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医学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疾病谱变化、老龄化社会来临等.从目前的知识看,新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不仅是医学界的事,而是全社会的所有成员的责任,包括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注重疾病的预防等.从这一角度看,加强全社会对健康的重视,促进全民健康观念的深入民心与健康行为的自觉外化,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走出象牙塔,走向全社会,向公众传播医学人文精神,全面提升社会的医学人文素养.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水平的矛盾,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高新技术和设备又不断进入临床实践领域等一系列现象,使得本来就存在的医学科技与人文的分裂越益加剧,不仅引爆了原有沉积的问题,还引发了新的问题,导致医学界与社会的关系紧张,直接表现就是医患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措施之一,还是必须回归医学的核心目标,回归医学对人类自身关怀的本质,将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命质量作为医疗卫生制度、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技术发展等设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面对这些的新情况,一方面人们期待政府有更多制度设计层面的新举措,另一方面,社会期待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医院管理应有新的作为.据实而论,当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诸多问题,如服务的公平问题、资源的统筹、基本医疗费用的筹措等,确非医院和医生所能解决,医患关系紧张与冲突也缘自多重因素叠加效应.但就医务人员队伍而言,人文素质的提升确实是一个倍受关注而又十分重要的命题.2012年8月于国内开展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坛在讨论有关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时,众多专家都以为由于目前医学、医院、医生的人文情感较为缺乏,因此产生了由科技发展带来的“去人性化”、医患双向沟通桥梁的“空心化”等现象,最终成为导致医患关系越益紧张的原因之一.有专家指出,由于多年来较多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忽视对医务人员道德信念和行为规范的塑造,结果在医学教育上更多注重培养出医匠,而不是“人性丰满”的医圣.在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医院机构的继续职业培养中,对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人文精神的重视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由此制定的措施也还不够完善.

历史早已证明,没有深厚或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作为内在积淀,就不可能有卓越的医学成就.医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至少会致使两个严重的后果的出现:一是人文医学发展的滞后会成为医学学科整体发展的瓶颈;二是医学本身会朝着其本质属性要求相反的方向发展,从而越益产生对人的漠视!直面现实,面对广大群众的新期待,全社会都有责任去改变现状,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卫生主管部门更要勇于担当,要以贯彻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加大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在制度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将这一命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通过改革试点和学习借鉴,积极有序地推进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比如教育如何通过联合、协作等方式,形成理、工、文、医综合性的教育结构;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致力于推动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融,使之渗入到学生的血液之中;在医疗机构中,通过教育和医院制度的制定、落实,始终坚持用人文精神指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在医疗服务实践中融合为能力素质,最大程度地使患者受益.

3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生成才的必备条件

基于所有知识皆应服务于人类的前提,只有文理兼修,才能够提高对人的完美服务质量.在现行的学科分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领域.自然科学技术是以认识和控制自然世界为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一般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以及工科、农科、医学等.社会科学和技术是以认识人类个体组成的社会为研究和控制对象.一般包括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军事、教育等.人文学科则侧重于研究人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人独创的文化现象等.人文学科以发挥人独有的属性为目标,促进人之所以为人的发展,一般包括哲学、伦理、宗教、文学、艺术、历史等.医学虽然为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但其应用于人之同类,甚至有时医生自己为自己看病,可见医学的自我关爱性质决定医学必须文理交融、并举.从个体层面讲,对医者而言,人文与科学,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是文理两个方面都具备相应的修为,才适应医学的应有要求.

医务人员的行医行为必须有人文精神的引领.强调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有人片面地认为,人文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达、沟通、组织、创造能力等方面,是将人文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向混淆.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和基于的目标是提升人之为人的素质,塑造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医生的人文精神培育而言,是注重提升医生将患者作为一个有着诸多需求,尤其是有精神需求的完整的人加以对待.关于科学技术,包括医学科学技术,其应用于人和自然世界的改造,其双刃剑效应已经成为定论,医务人员如何运用医学科学技术来实现其目标,则取决于使用者的主观意愿,取决于其人文情怀.可见,人文精神是科学技术的导航者,引导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带给人类以伤害和痛楚.这一特性不仅体现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还体现在医学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因为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时,有时需要将人作为手段来获取成果.此时伦理的规范,是避免其让受试者成为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在医学历史上,那些传世的医学名家,无一不是文理双修的大师.不同时代的医学人文精神虽然有所区别,但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崇敬生命,忠诚患者,敬业精业,奉献博爱.以这样的价值观去做人、做事、做学问,应成为每一位医务人员毕生的精神追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人文素质如同理心、亲和力、好奇心等,固然有天赋的成份,但其发展的程度与方向,则需要后天的培养与训练.只有先天与后天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精神等.当代,终生学习已经成为共识.终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涵盖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提升人文素质.陈竺教授担任卫生部长时曾说:“我们鼓励和倡导所有医界同仁在精益于业务的同时,要更多地阅读和思考,更多地涉猎文学、美学、音乐和绘画,以至哲学和伦理学等,敬畏生命、赞美生命,了解技术对于生命的局限性,了解医学技术的边界在哪里,体验医学人文的普世性和生命伦理的世俗性,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6]这段话已经指明强化人文修养的学习与完善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医务人员应该在职业活动中努力实践人文精神.当谈论人文精神时总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映像,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水准总是在其日常行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对医生而言,其行医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每一位患者,无论是言谈举止、沟通交流,还是检查诊断、处置治疗,一言一行都体现人文修养的高低.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当下,实践人文精神的有几个基本的标准.其一,首先尊重患者的人格.患者来到医生面前,医生见病不见人是其职业活动的重要特点.但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见病还见人才是最佳境界.因此,维护患者的尊严,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直接体现.其二,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患者的心理要求复杂多样,医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在了解其需求,体恤患者的情感,重视对病人的社会、心理关怀,对疑惑进行解释,帮助其了解疾病的原因、过程,理解即将实施的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与影响,清晰准确地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等,并在职业能力范围内给予充分的帮助.其三,关注疾病与治疗的个体化现象.生物多样性规律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同样发挥的影响与作用.人文关怀的表现之一就是将针对每一位患者的服务上升规范化与个性化结合的水准,认真评估医疗干预在每个病人身上实施的受益风险比例,理性地选择适宜的诊疗手段.

[1]景涛.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90-492.

[2]肖松舒,薛敏,万亚军,等.浅析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与意义[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97-98.

[3]张湘富,赵丹妮.生命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53-54.

[4]郭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110-111.

[5]贺庆军,卿平,万学红.从哲学视野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医学,2009(38):3031-3032.

[6]陈竺.在生命的真实里漫游[J].健康大视野,2012(7):122-123.

The Necessity of the 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MAN Qiang,LING Zhi-hai
(Graduate Students Institut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

To enhanc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mbination of humanities and medicine from aspects of social development,health service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and it also constructively puts forward several feasible approaches.

humanistic quality;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G852

A

1007-5348(2016)06-0081-04

(责任编辑:邵晓军)

2016-04-25

满强(1979-),男,天津人,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