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普通高校排舞课程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4-07-06

傅芳香,王桂忠,胡永红,吴建逊,陈剑昌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普通高校排舞课程化设计与实践研究

傅芳香,王桂忠,胡永红,吴建逊,陈剑昌

(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摘要:在普通高校大学体育中开设排舞课程,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本文以韶关学院大学体育排舞课程为例,分析了普通高校排舞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设计及教学实践,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专项师资培训、尽快开设排舞专项选修课、成立高校排舞协会、完善教学设施的课程发展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排舞;课程设计;课程实践

排舞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舞者排成一排或多排,依据一段完整的音乐或歌曲所编排的具有重复性的舞步及顺序进行舞动的一项全球化、新兴时尚的大众健身项目[1].《全国排舞比赛评分规则》也指出:“排舞是一项通过丰富的舞步变化和段落循环将舞蹈、音乐、体育、艺术有机结合、用以诠释风格各异的舞蹈形式和音乐元素,从而娱乐身心的健身运动[2].”其英文为“line dance”,理解为人们站成一排排跳的集体舞蹈,简单易学,因此排舞被称作“能走路就能跳的舞蹈”.2004年,排舞传入我国,初期仅在国内沿海和部分大中城市流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逐步为人所知,并逐渐进入学校体育系统.2014年,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开展了阳光排舞进校园系列活动,专门为各级学校颁布了排舞规定动作,但排舞项目如何进入校园?在学校如何开展?开展形式又有哪些?这些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课题组从2012年初启动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改研究,2013年在大学体育选修课中开设了“排舞”课程,至2015年12月止,已有12个教学班共400多人完成了排舞课程的学习.在分析、总结韶关学院开展排舞课程实践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排舞课程化的构建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设计,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排舞课程提供参考.

1 普通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的理论依据

1.1 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指导纲要”精神

2002年教育部体卫艺司根据《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3].”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无疑与排舞课程的设计与开展达成了天然的契合.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指导纲要”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2 学校阳光体育的需要

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4].其中2005年与1995年的监测结果比较,学生在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等方面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为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5].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下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排舞运动是一项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简单快乐、互动性强的健身项目,必将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非常适合在高校普及和推广,这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不谋而合.

1.3 终身体育的需要

学校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健康干预的重要途径.很多国家或地区已将排舞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内容,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发展和体育文化传承,同时对学生健康促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形成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阶段.我国高校为满足体育课多样化目标的要求,促进阳光体育的蓬勃发展,迎合现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一些高校纷纷将排舞列入公共体育课教学,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姿态和良好的韵律感、节奏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体质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参与排舞运动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从学龄前儿童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进行排舞的练习.因此,排舞项目可以作为终身体育项目之一.

1.4 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不容乐观,他们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弱.经常进行排舞锻炼可使人最大限度地放松心情,舒缓情绪、缓解压力、消除疲劳、陶冶心灵、娱乐身心,并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可见排舞运动是最理想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高校普及推广排舞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 普通高校排舞课程的总体框架

图1 排舞课程总体框架

普通高校排舞课程包括3个教学层次、7个教学板块和5个具体操作要素(见图1).3个教学层次分别是初级水平和中级水平两个主要教学层次和一个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层次;7个教学板块分别是初级和中级水平教学层次的理论和实践4个主要教学板块以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辅助教学板块;5个具体操作要素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初级和中级水平教学层次包含排舞理论、排舞创编和排舞规定动作等内容.初级水平教学层次侧重于打好基础,学好技术动作,掌握单曲排舞的创编方法.中级水平教学层次是初级水平教学层次的延续、提高和深入,侧重于更全面系统地介绍排舞的竞赛规则和串联排舞的创编方法.健康教育层次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板块,这一辅助教学层次的内容贯穿于教学始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排舞课程化设计框架图中的5个具体操作要素是实现排舞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整个教学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排舞教学和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3 普通高校排舞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

3.1 排舞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开发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明确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从而明确课程编制工作的方向,而且还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标准[6,7].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课程总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普通高校排舞课程教学的5个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排舞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把排舞当成终身体育项目之一.

(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有关排舞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创新编排简单的排舞曲目.

(3)身体健康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重点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柔韧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参与排舞运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在排舞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责任感.

3.2 排舞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图2 排舞课程教学内容

排舞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初级水平教学层次和中级水平教学层次,每一层次又分为理论、规定动作、曲目编排和考核4个教学内容(见图2).每学期34学时,其中基础理论2学时,规定动作教学20学时,创新编排和考核各6学时.本课程以全健排舞和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的教材为教学内容,每学期根据难易程度教授5~7支排舞曲目,根据每个曲目的难易程度和长短教授2~6学时,教学内容采取滚动的形式替换,每学期可酌情删掉一两个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排舞曲目,用效果好的或最新颁布的排舞曲目进行替换,比如《舞动中国》和《莉塔恰》就是最新添加的教学内容.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排舞的基础理论只作介绍,排舞编排实践是次重点教学内容,而排舞的规定动作和考核是重点教学内容.

3.3 排舞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法主要采取组织、帮助、启发、引导、诱导、管理等形式,学法主要采取观察、阅读、模仿、练习、探究、合作等形式[8].教师的创新教法包括指导创新、引导创新和答疑创新(见图3).其中,第一阶段是基础教学模块,以指导创新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起讲解、示范和传授和纠错的作用;第二阶段是能力教学模块,以引导创新为主,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起引导、启发、组织和管理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上升;第三阶段是拓展教学模块,以答疑创新为主,教师的主导地位降至最低,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创新教学,只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答疑,为编排、表演和竞赛提供帮助.学生的创新学法包括创新学习、创新练习和创新实践.其中,第一阶段是学生被动接受阶段,以创新学习为主,学生聆听和观察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模仿和熟练技术动作,接受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第二阶段是学生思考、研究和提高阶段,以创新练习为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小组轮流、队形变化等练习活动;第三阶段是学生自主练习、编排创新和向课外延伸的阶段,以创新实践为主,每次课、每组都由一名学生轮流扮演小老师,带领和组织小组练习已学的排舞曲目,并对已学曲目进行创新编排.此时教师只是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从旁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排舞表演和比赛,为学生提供课外展示的平台,使得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教学融为一体,这恰与阳光排舞进校园的宗旨不谋而合.

图3 排舞课程教学方法

3.4 排舞课程教学评价的设计

排舞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步幅度、学习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的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排舞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纵向包括耐力素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5项评价指标,其中技术动作包括必考、选考和曲目编排3项(见表1);学习能力包括带练能力、编排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3项;学习态度包括出勤情况和课堂纪律两项,共10个小项,所有小项指标的权重均为10%.排舞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横向包括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依据、评价权重和评价主体6方面.其中,评价形式有小组、个人、平时考核和小组合作等;评价主体有教师、小组、小组和自己以及教师、小组和自己三者的综合.该评价体系不仅注重绝对评价,而且重视相对评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表1 排舞课程教学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普通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涵.排舞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可以成为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可以成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

(2)普通高校排舞课程由两个主要教学层次,一个辅助教学层次,7个教学板块和五个具体操作要素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促使排舞教学朝着健康、合理、优化和有序的方向运行.

(3)教学内容采取滚动的形式替换,每学期可酌情删掉一两个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排舞曲目,用效果好的或最新颁布的排舞曲目进行替换.

(4)教师把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融入“创新式”的教法和学法之中.教师的创新教法分为指导创新、引导创新和答疑创新;学生的创新学法分为创新学习、创新练习和创新实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5)排舞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步幅度、学习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的评价,实现了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6)排舞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注重素质教育,重视教学的过程,采取探究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和开放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良好.

4.2 建议

(1)加强高校排舞的宣传推广力度.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开展排舞培训、比赛和表演等途径进行宣传,籍此营造良好的排舞健身氛围,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排舞运动,激发他们学习排舞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加入排舞健身的行列.

(2)加强高校排舞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开设排舞师资培训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排舞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动态,学习最新的排舞推广曲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高校也可从当地的排舞协会邀请经验丰富的排舞教练员参与课程策划与教学工作,缓解高校排舞师资暂缺的现状.

(3)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排舞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应该在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中开设排舞课程,并对排舞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合理的设计,系统地开设排舞普修课和专项选修课,尽快培养出专业水平高的排舞教师,为学校和社区输送专业技术过硬的排舞专业教师或社区指导员,逐步解决排舞师资紧缺的局面.

(4)加强高校排舞社团的指导和建设.高校应该成立排舞协会或社团,聘请学校的排舞教师对骨干会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他们再对会员进行长期的教学和培训.同时建立排舞课程网络平台,如高校排舞QQ群,在群里发布活动信息、比赛信息、排舞的教学视频、规定动作的音乐和比赛的评分规则等,从而方便技术交流、组织活动和开展比赛.

(5)加强高校开展排舞运动的组织管理与保障.高校领导应重视排舞运动的开展,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和改造适合排舞教学的场馆,添加排舞教学所必须的教学设备,为排舞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晓义,刘铁军.国外基于排舞的健康促进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1):111-116.

[2]全国排舞运动推广中心.全国排舞竞赛规则(2015)[EB/OL].(2013-04-17)[2015-06-16].http://www.linedancechina.com/info/event/ rule/detail/13.htm.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02-08-06)[2015-03-22]. http://www. moe.edu.cn/publicfi les/business/htmlfi 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

[4]樊莲香,张德新,李静波.学生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兴衰与存亡——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下降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61-1662.

[5]伍天花.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辩证思考[J].体育与科学,2010,31(4):97-100.

[6]黄汉升,季克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解读[J].体育学刊,2005,12(6):1-5.

[7]王桂忠,邱世亮,贾龙,等. 高校体育专业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探索[J]. 体育学刊,2008,15(2):53-56.

[8]赵立功,白素萍,刘志红.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法与学法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10):126-127.

(责任编辑:欧 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6)02-0098-06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教改资助项目(SYJY20141539).

[作者简介]傅芳香(1977-),女,湖南衡阳人,韶关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Line Dance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 Fang-xiang, WANG Gui-zhong, HU Yong-hong, WU Jian-xun, CHEN Jian-cha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Opening the line dance cours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 outline for P.E Curriculum in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y taking the process of making line dance course practical for physical education in Shaogu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s well as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such measure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 increasing publicity effor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event specific teachers, developing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 of line dance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s quickly, establishing association of line dance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eaching facilities.

Key words: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ne dance;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practi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