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4-07-06

孔洁,程芸燕,邹智深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一、引言

邮轮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产业,起源于欧美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代邮轮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除传统的地中海与加勒比航线以外,阿拉斯加航线、日韩航线、东南亚航线、极地航线、夏威夷航线等新航线不断被开发出来,邮轮旅游航线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数据统计显示,1996至2019年,世界邮轮旅游人次从626万人次增长到3001万人次,规模增量近380%,行业的复合增长率达到年均8.2%[1]。近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邮轮旅游产业处于休整阶段;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各大邮轮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出众多邮轮旅游产品,世界邮轮旅游业发展预期将迅速回温并远超疫情之前的水平。现阶段,全球邮轮旅游可航行线路的数量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长,全球邮轮旅游行业不断回稳并发展成熟,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不断提升。根据2019年世界邮轮协会(CLIA)所发布的数据显示,邮轮产业近年的增速出现放缓迹象,2019全球邮轮乘客为3001万人次,较2018年全球邮轮游客数2850万人次,上涨5%左右;2018年较2017年的2670万人次上涨约为7%[2]。虽然增长率放缓,但世界邮轮乘客的年均增长率能够保持在5%左右,仍然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增长的速度。

亚太是全球邮轮旅游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被世界邮轮市场视为继北美、欧洲之后的又一个富有活力的全球性邮轮旅游区。横跨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优越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我国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重要的起始港、目的地以及重要停靠点。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起,中国邮轮旅游客流量连续五年增长速度在30%以上,2017年中国邮轮市场增幅有所放缓,但出游人次依然实现了34.0%的增长,远超全球邮轮市场该年度4.5%的增幅[3]。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原因,2018年、2019年中国邮轮游客流量稳中有降,但客流量依然达到433万次和352万次,目前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外部经济纽带的重要发展战略,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覆盖了中国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地区,中国南海到南太平洋地区,打通了前往世界邮轮市场最为成熟的欧洲、地中海区域的通道,大大延伸了中国的跨国、跨洲、跨洋邮轮航线。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往来”的密切度有所下降,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及全球疫情的有效控制,“国门敞开的2.0时代”必将使“国际往来”逐渐恢复并超越疫情之前的水平。这也为亚太区乃至全球邮轮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世界邮轮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急需大量的邮轮专业人才。按行业惯例,每艘豪华邮轮上游客与乘务人员的比例为2∶1至1.5∶1,据此估算,疫情恢复后,到2023年,我国邮轮、游艇、游船和水上旅游的人才需求量将超过30万,邮轮人才供应缺口仍将达到28万人[4],邮轮旅游人才的巨大缺口标志着产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已迫在眉睫。可见,大力发展邮轮旅游是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落脚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

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随着我国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仅拥有专业技能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邮轮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需求:一方面,邮轮旅游产业的高复合型和国际性要求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视野;另一方面,国际化的工作氛围,需要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之海上封闭的工作环境,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还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较高的职业素养。综上,随着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从事国内外邮轮行业各职业岗位群对客服务及基层管理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较为广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紧随行业发展前沿,拥有良好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符合全球价值观、文化观,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三、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偏差

1.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性不足

邮轮旅游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相关的专业建设也相应较晚。在2012年前,我国高校专业目录中并无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只是在酒店管理专业中设立了一个专业方向;2012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时在水上运输类中增设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标志着邮轮乘务职业被国家正式认可,相关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专业教材的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再次修订时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更名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了我国邮轮乘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经过数年的发展,全国范围内国际邮轮乘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然而由于专业建设时间较短,目前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其一,有些院校遵循酒店专业教学标准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简单地将邮轮视为“漂浮在海上的五星级酒店”,简化邮轮乘务人才培养体系;其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其三,跨文化沟通以及始业教育缺失,学生对邮轮乘务专业认知匮乏,技能局限性较大;其四,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材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过程中常见以酒店专业教材为邮轮乘务专业替代教材,专业双语教材仍然较为罕见;其五,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水平、培养定位和实践条件不同,各高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差异较大,再加上专业开设时间短,专业建设难度大,仅依靠传统的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我国邮轮人才培养在数量上的缺口,致使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5]。

2.专业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

与其他服务类产业相比,邮轮企业的入职门槛相对较高,而目前我国培养出的邮轮乘务人才在工作语言的运用、法律法规的理解、境外工作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不能满足国际邮轮公司对语言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综合素质高的邮轮乘务人员的需要[6]。一方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技能、轻素质现象严重,大多数院校都侧重于前厅、餐饮、客舱等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方面和基础英语应用方面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掌握主要邮轮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素养,对于国际通行规则、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国际事务的参与、世界政治经济的走向等整个国际生态的了解和掌握也很欠缺,人才的国际视野和高度不足[7];另一方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短板明显,对管理、国际运作以及国际人事政策等行业相关知识不了解,以至于在人事谈判、岗位申请、权益申诉和岗位升迁等过程中受到制约,话语权薄弱等问题严重[8]。

3.邮轮专业社会认知偏差大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代人对于服务行业的要求更高,但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由于中国传统观念认为邮轮乘务属于“低端”服务业,往往从事该行业的服务人员被视为“低人一等”,加上国际邮轮乘务工作需要在异国他乡连续工作数月甚至更久,与国人普遍认为的“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标准相去甚远,在社会和家长的影响下,高考时主动选择此专业的学生较少。同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毕业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国际邮轮乘务工作需要在一线岗位上应对客人需求,部分大学生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一些高校该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真正登上邮轮从事乘务工作的仅约20%,毕业三年后仍然选择从事邮轮工作的不到5%[9],而能够像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将邮轮乘务视为终身职业的更少之又少。

4.专业人才的输出路径单一

当前,国内邮轮乘务专业“对口”工作的招聘基本上是通过船方或邮轮公司的中国代理机构开展,学生毕业之后去邮轮工作必须通过这些代理机构,或与代理机构进行“二次合作”;“对口”专业的就业途径单一、专业人才的输出路径单一,使得学校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校对于行业信息的掌握不及时,人才培养滞后性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国内邮轮专业的长远发展。囿于这种代理体制,国内开办邮轮专业的高校往往与邮轮代理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开展“邮轮直通车”“邮轮订单班”等项目;但这些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并不是学校与学生就业企业的合作,而是与第三方的合作,缺乏直接性,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只有突破这种代理机制的限制,拓宽邮轮专业人才的输出路径,才能真正解决好学生的“对口”就业问题,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四、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面向岗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学应以满足邮轮乘务人才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国际邮轮乘务普遍需要的餐饮、前厅、客房、娱乐等一线服务和管理岗位所需素质为导向,从国际性、知识性、技能化和素质化等方面重新明确专业定位。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更加标准、规范、科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应包括始业教育、公共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专业技能知识和素质拓展等课程模块。

始业教育模块以强调学生端正择业动机和择业心态为课程开设目的,通过为学生描绘国际邮轮市场发展前景、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认知自身客观条件等手段,改变学生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认知,从而使其对海乘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从根本上解决由职业认知引起的人才流失情况。本模块应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际邮轮发展概况、国际邮轮母港概况、国际邮轮运营等主要课程。

公共知识基础模块以增强学生对相关国家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管理以及人事等方面的认知为开设目的,通过对国外文化、国际通行规则、世界政治经济的讲授,提高学生对国际通识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本模块应包含旅游目的地国家概况、邮轮地理、职场沟通、跨文化交际、旅游地法规、国际劳动法、邮轮信息管理系统等主要课程。

专业知识基础模块设立目的为提升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模块应包括服务心理、服务礼仪、邮轮营销、邮轮人力资源管理、邮轮实用英语、邮轮英语听说等主要课程。

专业技能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适应邮轮主要工作岗位职业技能,主要通过技能训练和考证实训进行。本模块应包括邮轮餐饮服务与管理、邮轮前厅服务与管理、邮轮客舱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邮轮休闲娱乐服务与管理、邮轮购物服务、咖啡制作等专业主干课程。

素质拓展模块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导向,以开展与邮轮乘务相关技能与知识补充为主线。本模块应包括香学美学、摄影艺术、葡萄酒文化、茶艺鉴赏、插花艺术、西点制作、邮轮乘务职业素养等课程。

2.汇集优质资源,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深化民众对邮轮乘务岗位的认识,矫正社会对邮轮乘务专业的刻板印象,提升邮轮乘务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在取得广泛社会认知后,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可以汇集行业、企业、政府等大量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的优质院校和相关企业,打造一个共享教育资源平台,汇聚具有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优势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体系、教材课件等优质教学资源,群策群力,共同研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行业通用双语教材和教学课件,以打破区域的界限,为全国相同或相近专业提供教学与改革的范例与借鉴,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高校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均衡发展。同时,通过与邮轮企业的深度合作,为高校教师到邮轮一线岗位挂职锻炼和学生一线工作岗位实践提供更多的资源,从多维度提升国际邮轮乘务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联合国外邮轮乘务培养优质院校,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教育民间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互派、教学资源共享、学历互认等方式,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乘务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现有国内教学资源,推广应用前沿教育技术,推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广和巩固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成果,有力促进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3.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提升专业人才核心素质

针对社会上对邮轮乘务岗位普遍存在的片面认知,各院校应做好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从劳动教育、职业道德、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品德。通过行业专家讲现状、谈趋势来促进该专业学生对邮轮行业的全面全新的认知;通过学长助学分享会来培养该专业学生对邮轮乘务各岗位的进一步认知与职业向往。

另外,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建设需要增加投入,进一步夯实教育资源。一方面,增加师资投入,组建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岗位技术扎实、语言能力过硬,能够代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领域全国一流水平的教师团队,同时,根据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涉外性强、国际交流频繁等特点,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导入和融入双语教学资源、英文教学资源和跨文化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在充实餐厅、客舱等基础技能教学实训室建设的同时,应注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充分关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育在国际化、大数据、智能化以及时效性等方面的发展需求,通过VR虚拟仿真、在线教育、全息示例等信息手段,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性,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弥补学生无法直接在邮轮一线岗位上获取实践经验的教学不足。

4.突破代理限制,拓宽专业人才输出路径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办学应突破现有代理机制的限制,与一线企业进行直接合作,拓宽专业人才的输出路径,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学生“上船率”和“对口专业的就业率”,提高学生对专业就业的满意度。一方面,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创新机制,允许和鼓励高校与境外企业的深度合作,达成学校与邮轮企业真正合作,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方共赢;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主动探索,抓住后疫情时代的机会,突破代理限制,直接与邮轮公司进行合作,创新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并提高其参考性与示范性,服务好学生、服务好企业、服务好社会。

五、结语

本文在对世界邮轮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邮轮乘务人才需要具备较为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紧随行业发展前沿,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观点。而我国在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体系适应性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国际竞争力、邮轮专业社会认知偏差大以及专业人才的输出路径单一等问题,亟须从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专业人才核心素质和拓宽专业人才输出路径等方面进行完善与提升。中国邮轮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才的供应与配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探索科学合理的邮轮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相关措施的可行性、完整性等方面仍需要结合实践进一步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