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卓越计划”的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时间:2024-07-06

黄志

(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基于“卓越计划”的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黄志

(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摘要: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为有效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主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重点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及改善实验设备、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强化校企合作、完善海上实习环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改革措施,以达到培养高素质航海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一、引言

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是有着近一百年办学历史的专业,一直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2013年6月被教育部列入“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2013年10月又入选了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专业。国家实施“卓越计划”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航海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航海技术专业实施“卓越计划”,其目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陈嘉庚先生在90多年前创办航海教育时就特别强调“知识技能以能致实用为宗旨”,因此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也是用人单位对航海类毕业生最为看重的动手能力的需求;同时,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及国家海事局考试规则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国家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专门下文提出“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之一就是要求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近年来,随着航海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的激增,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及师资队伍的欠缺等,实践教学环节有弱化的趋势。据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目前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其中包括动手能力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国家实施“卓越计划”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切实在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校企合作教学等环节进行大力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虽然航海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已成共识,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受到削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方面,与航海类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够紧密,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如实践教学课时偏少,不能满足培养需要;操作性、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偏少;有些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与航运生产实践相脱节,且不能及时追踪航海实践的最新动向及成果。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船舶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驾驶台的仪器设备、船舶控制手段、海上货运技术等均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明显滞后于现代化船舶(尤其是特种船舶、超大型船舶等)上的高新技术应用与发展[1]。

2.实践教学条件存在缺陷

随着航海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专业现有实践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当今航海技术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受到实验设备等条件的制约。根据“卓越计划”和国家海事局对船员培训、考试的新要求,海上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经费有限,在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实验设备陈旧,数量缺乏,真机数量较少;海图资料等无法及时更新并做到人手一份;校内实验室设备台套数不足,特别是航海模拟器以及水上训练中心许多设备台套数明显不足;实验耗材的使用量明显不足,学生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与航海相关的新技术与新设备较为缺乏;同时由于原有几条企业实习船的报废,虽然新建一条实习船投入使用,但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仍显得力不从心。

3.满足实践教学的师资条件有待改进

由于师资引进上存在一定的周期及困难,同时专业教师定期上船任职的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因此按照海事机关对航海教育师资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显不足。目前因博士学位提升等原因,较难推进青年教师上船顶岗;而持有船长、大副等证书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待遇方面、科研方面、家庭方面、中断海龄太长等),除带队实习外,到船公司任职的积极性不高,由于换证不及时致使部分教师的证书过期。现有的专业教师中具有船上资历的普遍年龄较大,而年轻教师由于过分追求学历学位,造成相当一部分专业课及实践课教师无驾驶员证书,尤其是具有管理级船员证书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由于教师缺乏船上任职的资历,因此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同时在带队指导学生上船实习等环节也存在较大缺陷。

4.实践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相对落后,很多实验教学所用的教材、指导书等多年不变;由于分组人数太多,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实验课常常变成演示课。设计性实验少,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度不足,自主性实验项目仍为空白。该专业所特有的海事局评估项目的实操训练由于考核方式不够客观及不像理论课考核那么严格,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训练只是为了能通过评估考试,因此实践效果很难达到设立评估项目的初衷。

5.海上实习环节有弱化趋势

由于国际航运的不景气,船公司拆船、卖船增多,给学生到航运企业上船毕业实习带来困难,同时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和有效的过程监控,实习质量不高;而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认识实习,由于实习船的数量太少又兼顾生产,学生班级较多,使得学生实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往往变成“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同时师资数量及资质的缺陷造成指导不力,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6.校企合作亟待加强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卓越计划“的重点,但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尚未成熟,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不够。航运企业还未真正担负起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重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等环节缺失,由此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其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普遍较差[2],毕业后不能很好适应船上的实际工作。企业兼职导师的授课是校企合作的另一重要体现,但目前兼职教师的管理、授课费用的支出等还缺少规范的管理办法。

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基于“卓越计划”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专业“卓越计划”的实践体系由课程实验、专业技能训练、集中实践教学和海上实习四个层次组成,通过课程实验、专业技能训练、海上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与创新实践四个模块,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科学合理,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四年不断线”的实践计划安排,校内外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等,使建立的体系能使技能训练、考核评估与课堂教学、实验和实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一步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学生各类实践时间(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及实验实践项目不断增加;在实验类型上,大幅度降低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其数量占实验项目总量的比例保证在80%以上,最终使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到总学分的35%左右,确保人才培养的岗位适任性。

2.构建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构建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海上实习基地、航海技术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平台、海上通信导航实验平台、船舶操纵模拟训练平台、水上技能训练实验平台及计算机综合评估与考试平台等[3]。通过中央财政专项、交通运输部共建专项、省市建设专项和社会力量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结合本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上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用于航海类专业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根据STCW 公约对航海类教学条件的要求及海事局船员适任证书和合格证书评估大纲与规范的要求,配备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和适应航海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确保实践教学有效进行,包括消防救生设备及计划新增特殊培训项目所需设备的添置与更新、特种船舶(液化气、液体化学品等)训练软件的购买与研发、教学模拟船及保安实验室的建设,建设一个360度视景主本船在内的多套船舶操纵模拟器、ECDIS模拟器等。

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使实践教学内容与国家海事局对船员的实操技能评估要求相适应,更为重要的是有力提升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掌握一定的航海新技术,满足国际航运界对高素质航海人才的需求。

3.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对师资是否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极为看重,航海技术专业是特殊的工科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更应该侧重于海上资历、技能、经验。因此航海技术专业教师持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是该专业师资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不同师资条件,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措施,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培养为主。具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引进持有管理级船员适任证书且具有丰富海上资历的高级船员。(2)建立专业教师上船任职激励机制并出台配套管理政策,鼓励利用换证等机会,派遣持证教师到国际船舶(尤其是现代化程度高的新型船舶)上任职,同时积极参与南、北极考察及索马里护航等工作,不仅了解航海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拓宽航海教育新视野,跟踪航海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可以晋升获取更高一级船员职务证书,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船员证书的比例(尤其是管理级船员证书教员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高。(3)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采用“校企互聘,专兼结合”模式,包括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海事主管部门和航运企业高管、业务骨干、知名校友、知名船长等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及实验实训教学指导老师,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航海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发功能先进的航海模拟器,采用虚实结合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学校到船舶胜任岗位工作的磨合期。因此,模拟器操作训练已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专业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模拟器、雷达模拟器、GMDSS(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模拟器和货物积载模拟器等国内一流的航海模拟设备与设施,为航海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

(2)在实践教学中采取集中指导、现场演示、开放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教学模拟船及实物模型、实验室双语环境等手段,推行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型教学方法,形成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在实践课项目上,减少设定性项目,增加源于生产实际的问题性项目;在实践课内容上,减少空泛、陈旧的内容,增加具体、新颖的工程实例性内容。如根据海事机关对船员实操能力的要求,结合适任评估训练中航线设计、船舶积载设计、在模拟器上完成船舶操纵方案、靠离泊方案的设计优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加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度。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性实验;二是针对某些航海技能项目评估训练的要求,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也可保证学生顺利通过海事局评估考试。

(4)对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专业选修课程),可尝试通过聘请校外专家讲授(50%学时)、校内教师实验室现场教学(40%学时)和课程辅导(10%学时)的方式完成课程授课。

(5) 利用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如航海技能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强化学生航海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5.强化校企合作培养,完善海上实习环节

(1)制订企业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3+0.5+0.5”培养模式(见图1)[3]。“3”为本科三年基础学习阶段,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主;第一个“0.5”为累计一学期的课程实验、海员基本素质培训、航海专业技能训练、船舶教学认识实习;第二个“0.5”为最后一学期直接到航运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由于专业“卓越计划”涉及企业培养要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因此,学校培养为主“3”的教学内容将设置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内容,企业培养为主“0.5+0.5”的教学内容将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

图1 “3+0.5+0.5”培养模式

(2)构建企业综合实践平台——建设海上实习基地

该平台主要依托合作企业进行搭建,主要包含船舶教学实习、企业项目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综合实践环节。通过在合作航运企业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企业项目课程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的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完成基于船员岗位工作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创新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 办好教学实习基地。应多方设法和航运企业联系, 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并配套必要的设施和实训设备,建设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4]将实践训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商,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学校已和国内9家航运公司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如学校长期与中海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共建实习船基地,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特色明显,构建了“校企双赢合作联盟”的航海实训模式。

(3)针对自有实习船投入使用,完善船舶教学实习环节

船舶教学实习是专业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新建的6.4万载重吨教学实习船“育德”号已于2015年10月投入使用,针对自有实习营运船舶,必须更好地完善船舶教学实习环节。为更好地提升学生海上实习效果,学校需制定实习带队教师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包括待遇的提高,以使更多高职称、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参与船上实习指导工作;同时应组织人员深入研究实习制度、实习大纲、实习组织、考核方式等, 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实习指导书;探讨某些专业课程内容在船上完成教学的可行性,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海上实习模式。

(4)制定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兼职教师的选派、教学环节的监控、费用的落实做出具体规定,推动本专业有效实施“卓越计划”。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突出了一个关键词——实践,实践教学是卓越计划成败的关键,集美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作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航海人才,希望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良好的经验和做法。然而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涉及面很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目前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处在探索和研究中,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关键问题,才能有效提高航海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玉清,张飞成,姚杰.以就业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4(1):41-43.

[2] 宋佩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卓越工程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4-8.

[3] 黄志,杨神化.航海技术本科专业综合改革方案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2014,15(3):102-106.

[4] 袁炎清,李满启.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4(4):13-16.

收稿日期:2015-04-28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ZG0253);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交教研1401-20);集美大学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Y14002)

作者简介:黄志(1965-),男,教授,船长,主要从事航海科学与技术、航海教育与培训研究。

中图分类号:U6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2-0005-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