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 ,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6)
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培养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航海院校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传统,航海院校大学生以各种方式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他们需要科学的指导,需要丰富的体育文化产品,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化服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航海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航海院校的软实力,促进高等航海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了充分发挥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澄清模糊认识,本文对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进行解析。
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目前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也说明了文化研究的复杂性以及多元性。认真研究学界的观点和界定方式对更加深入地理解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并为后面的内涵解析提供重要的思路。在诸多的文献中,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相对应的称谓还有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大学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文化等,但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界定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关系来界定。宋智勇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特定环境下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广义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胡启良认为,高校校园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全体师生员工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参加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
第二种观点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该观点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大学生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身体的竞争为特殊手段,以身体的完善为主要目标的精神生活的有关方面。[3]
第三种观点是通过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结构来界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由于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结构理解的不同,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其界定方式也有所不同:(1)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界定,如王成军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主要分为表层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中层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深层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4](2)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面界定,如潘玉昆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四个层面,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5]
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趋向认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核心层——精神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浅层——行为文化,表层——物质文化。笔者也认同这一学术观点。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一观点同当前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较吻合,对文化的理解比较全面,层次分明,突出了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也更为方便,易于操作。
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借鉴和吸收了航海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先进思想,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和风格。航海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直接影响航海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价值观以及对体育的情感、兴趣、愿望和需要。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含体育场馆、体育器材、体育标志、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在航海院校,这些都体现出航海文化特质:在场馆方面,航海院校一般都具有外观现代时尚、内部功能先进完备的游泳馆;在器材方面,有停泊在港湾的各类赛艇、帆板、帆船、桨板等海上运动设施,操场或学生生活区内往往摆放有滚轮和旋梯等与航海有关的抗眩晕练习设备;在标志方面,航海院校运动队旗帜、运动服装等一般都以海蓝色为基调;学校图书馆和各类资料室存有丰富的与航海有关的体育图书音像资料。
航海院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航海院校师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所形成的对师生个人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或者说是一种从事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师生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对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意义。航海院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方面。
体育观念是个人或社会对体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或看法,它受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体需要、态度倾向、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航海类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毕业后多数在远洋船舶上工作,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和封闭,工作相对辛苦和单调,对身心素质的要求更高,所以,体育对航海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体育观念方面,航海专业的大学生不但要重视体育锻炼,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尽可能多地参与体育运动,以充分体验体育中的成功与失败、欢乐和痛苦,在从事体育的过程中,不断经受困难的考验和冲击,感悟如何克服惰性、战胜自我,如何为理想而拼搏进取。
在体育道德方面,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要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着重培养勇敢坚韧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组织纪律性,因为这些正是作为一名海员所应具备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航海院校的体育精神是指师生对于体育活动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我国航海院校一直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例如,大连海事大学凝练出“智商、情商、技商、体商”一体的“四商”学生培养新模式,以体商培养为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还成立了凌风远航队,大学生在无机械动力的情况下驾驶船艇多次横渡渤海海峡。结合高等航海教育实际和航海院校的体育传统,航海院校体育精神可以总结为:团结协作、不屈不挠、勇敢顽强、人人参与。
体育制度文化层是联系体育精神文化层和体育物质文化层的中间层面,主要包括校园体育运行机制和校园体育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制度文化可以规范学校体育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航海专业大学生正处在形成正确的体育观的关键时期,良好完善的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无疑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目前,航海院校在体育运行机制方面都比较健全。学校设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由校领导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学校体育工作在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学校成立独立的体育部门,负责开展全校体育教学、科研和课外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工会、学生处、团委也参与到学校体育工作中。
在校园体育制度方面,航海院校首先必须执行国家、所在省市以及行业行政部门与体育有关的政策法规。与此同时,航海院校必须履行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相关要求。马尼拉修正案B-1/9“对海员准入体能和在职体能的评估”一栏中,对海员的身体能力有如下要求:保持平衡及行动敏捷,能够不需协助爬上直梯和阶梯、跨越高的门槛,操作机械设备所需的力量、机敏及耐力,提起、拉动和承担负载(如18kg),摸高,保持更长时间的站立行走能力。在A-VI/1-4“个人安全和社会责任的最低适任标准”中要求海员着救生衣的游泳能力和不穿救生衣的漂浮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抗疲劳的能力等。基于国内外相关规定和公约要求以及航海院校的实际,航海院校规定海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游泳、跳水、操艇等与航海运动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另外,在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背景下,航海院校规定学生每天出早操,加强身体锻炼和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行为是人们通过内在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本能和自觉的外显性活动,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6]航海院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指航海专业大学生本能地回应将来海上生活对身心的高要求以及外部的各种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体育行为和学校各类体育活动。
(1)学生个人体育行为具有航海院校特点。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更重视体育,身体素质也更好一些。其原因一方面是航海类专业学生普遍重视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是在半军事管理的背景下,学生锻炼的时间有了保证。航海类专业学生体质达标率和体育课出勤率比其他专业高,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更多一些。
(2)各类体育活动彰显航海文化特色。航海院校每年都举办各类运动会,这些运动会往往都包含着航海文化元素。如航海技能大赛、航海院校夏令营等,都设置游泳和航海技能方面的比赛项目。航海院校举行的各类活动的冠名也带有鲜明的航海文化特色,如大连海事大学每年一届的“海大杯”足球赛、“凌波杯”女足比赛、“一帆杯”篮球赛等。由大连海事大学学生组成的凌风远航队连续多年驾驶帆船在无动力情况下横渡渤海海峡,这支队伍形成的凌风远航精神同样是对航海文化极好的诠释。
[1] 宋智勇.塑造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新模式的理性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 胡启良,兰自力,王云玲.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70,73.
[3] 史国生,徐炳生.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50.
[4] 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5:9.
[5] 潘玉昆.试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35):51-52.
[6] 顾春先,邬红丽,肖 波,等.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8):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