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示范性职业院校“项目课程教学标准”的编制

时间:2024-07-06

,,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70;2.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03)

一、引 言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特征。“项目课程教学标准”(以下简称“项目课标”)是示范性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开展项目式教学,而项目式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开展的,因此,课程标准的编制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主管机关要求示范性职业院校所制定的课程标准应能在同类院校的专业课教学中起到明显的示范引领作用。

现行职业院校项目课标的编制是围绕知识结构体系展开的,这样做的确能保证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但不能做到教学任务与岗位任务相结合。在缺乏任务引领的条件下让学生无目的地储备知识,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不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挖掘知识的实用功能。[1]所以,职业教育应当依据工作任务选择职业课程的内容,摈弃“依据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选择内容”的惯性思维,在课程教学中再现“工作任务及其完成过程”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在“真实活动中的学习能完成学习的迁移任务,即从教室迁移到工作情境”。

二、编制职业性“项目课程教学标准”的指导方针

更新有关“职业人才成长途径”的观念。对职业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实现“机械论基础观”向“生物学基础观”的转变,即由原来的“先通过知识储备夯实基础再发展能力”演变成“知识储备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用成长的观点看待能力的发展”。

职业性课程尽量实施项目式教学。业内普遍认为,素养、知识、技能等要素决定着职业能力,但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看,影响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而是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的程度。围绕着什么学习远比围绕着课程知识结构体系学习重要得多,动态、形象的学习会自然形成以技能为核心、知识服务于技能的局面,而静态、抽象的学习必然导致知识多、能力弱。职业教育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要改变以往单纯依据职业课程的知识单元整合内容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多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表单式课程教学模式,即明确列出任务操作单,给出程序性任务,也即将课程的全部内容依据职业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重组,将课程划分成若干个项目,以便于实施项目教学,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改善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专业知识的掌握应该服务于职业能力的构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结构,更要教给学生能力结构,当学生的能力结构与实际工作的结构相吻合时,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要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也即要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职业综合素养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指思维方法、学习与工作方法等,社会能力是指行为规范、团队合作能力。[2]

三、“项目课标”基本要素的编制

“项目课标”应能包含下列基本要素: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

1.“课程定位”的编制

职业课程改革的首要工作就是编制项目课标,而“课程定位”又是编制项目课标的首要工作,因此,首先要对职业课程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本科毕业生与职校毕业生运用知识的方式不一样。本科是学术性教育,它首先构建学科体系,依据学科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再依据课程体系构建知识体系。而职业教育是依据工作体系构建技能体系,依据技能体系构建知识体系,即理论从属实践。[3]课程定位需主旨准确、条理清晰、简洁扼要。阐述课程的性质——所属专业、是否属于核心课程、必修课程;说明课程的功能——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核心能力;说明与相关课程如何衔接。

2.“课程目标”的编制

“课程目标”是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是学生学习与教师传授的方向,是预期的学习效果而非过程。由于课程标准承载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课标的指向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更要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撰写“课程目标”时,首先要吃透行业企业的依据,根据课程特点和职业特点决定课程目标书写的结构,各条目标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递进关系。课程目标应瞄准课程最核心的内容撰写3~4条,意旨明确,切忌罗列;以知识为铺垫、以能力为目的,按照能力“最终输出”的范式撰写,主要凸显行为的改变。句式包括三个要素:什么条件、什么行为、什么结果。

3.“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编制

(1)以工作任务为纲领进行“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编制。有人认为,由于工作任务是动态的而课程内容是静态的,因而动态性任务无法成为静态性内容的核心,工作任务不应当作为职业课程教学组织的主线。事实上,工作任务是对动态性的生产实践过程加以提炼与整合的结果,只要生产岗位的性质不变,则其工作任务就是高度稳定的,所以高度稳定的工作任务完全可以成为静态的课程内容。大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开发出的职业课程,经教学实践的检验,已取得了预期效果。所以,编制“课程内容与要求”必须以学生未来所面临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这才是践行职业课程科学发展观的体现。[4]

(2)“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编制规范。“课程内容与要求”旨在明确教师应讲授什么,学生应达到什么要求。确定课程内容与要求的路径是:(课程目标→)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技能要求→知识要求。为使课程教学更好地符合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要求应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学校教师一起围绕课程目标开展研讨,对工作过程做细致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工作任务(例如“船舶操纵”课程共划定了靠泊操纵、离泊操纵、受限水域操纵等12种工作任务),接着确定每项工作任务所需的若干职业能力,再确定每种职业能力所需的若干技能,技能要求由职业能力分解得出,按照“能做什么,结果是什么”的句式撰写,如为了具备“社交能力”,应掌握“清晰表达的技能”“沟通的技能”等。最后本着“知识服务于技能需求”的理念确定技能所需的知识。知识是完成技能所必需的理论支撑,知识总量应该不低于技能的需求量,“知识要求”按照“识记……描述……理解……”的句式撰写。[5]

4.“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的编制

项目教材立体化框架的构建。应能充分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教材结构应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落实项目教材的三维立体化结构:知识(X轴)——理论、方法、经验;职业(Y 轴)——岗位、任务、项目;学习(Z轴)——叙述、对话、操作。

项目教材内容的组织。以项目为单位完整地呈现融汇未来的工作过程与现在的学习过程于一体,要做到“从学习理论到动手实践”与“从动手实践到学习理论”相结合,注重实践内容对理论内容的支撑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操作中理解与应用理论。为杜绝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懂技术但不懂工作的现象,项目教材必须融实践操作与工作思维培养于一体,安排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或问题情境,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工作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工作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多变工作情境的能力。

项目教材互动性的体现。项目教材应能充当师生互动的媒体,为此,表达要由阐述式向对话式转变,力求亲切、精练;应在教材中引入企业使用的工单、表格等,通过插入“引导、启示、提示、对话、辩论”等栏目创造互动,使学生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填写,始终引导学生思考,提醒学生注意和积极参与。

5.“教学设计”的编制

(1)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模式的选用应遵循项目课程改革的规律,逐步推行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其次,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民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员自然是讲授抽象知识的演说者,但更是一个教练或导演,因此要竭力维护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主体性,适时介入引导,一起研讨互动。[6]

逐步推进“教学组织团队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时间灵活化、教学成果产品化、教学过程生产化”。“教学组织团队化”: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组长负责本组学习任务的完成,组员之间分工明确、密切协作;“教学环境职场化”:实施企业化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和情境耦合,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项目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模拟的,但必须“源”于企业,从而具有“完整性”和“实践性”;“教学时间灵活化”:小项目教学利用6节或4节课连排,大项目教学宜整周安排实施,这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完成,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学成果产品化”:录制视频录像,成果供行业、企业、低年级班级借鉴与运用;“教学过程生产化”:项目应依据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而设计,以职业应有的完整流程为导向,由基础能力到单项能力、再到综合能力逐步递进深化直至完成。

(2)教学流程的设计。项目任务确定后,着手逐层细化,形成目标清晰的详细可行的执行步骤,按轻重缓急先易后难的顺序安排内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推进,对难点则“分而治之、合而击之”,这样做既能突出核心、又能兼顾全面,既能维护学生兴趣,又能顺利完成任务。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职业课程,宜采用递进式展开项目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基础教学,了解“是什么”;第二阶段过程教学,熟悉“做什么”;第三阶段技能训练,掌握“怎么做”;第四阶段总结教学,知晓“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职业课程,宜采用流水生产线式展开项目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明确生产任务)→分析问题(寻求完成生产任务的途径策略)→解决问题(制造产品)→拓展问题(改进产品质量)。教学流程据此可设计为:发现问题(点)→分析问题(线)→解决问题(面)→拓展问题(体)[7]。

(3)教学组织的设计。建立新型项目教学管理机制:系部教学副主任担任项目监理,双师型教员担任项目经理,教务员担任调度,学生则为项目执行和参与者;建立四级负责制:教员对系部负责,学生组长对教员负责,学生对组长负责,学生对学生负责(即已经理清头绪和进入状态的学生有责任引导其他学生有效学习),尤其在“学生对学生负责”方面,教员应注重营造学生间互学互助、分享心得、共同提高的氛围和风气,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努力放大教学相长迭代效应[8]。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一个项目,赋予学生责任意识,使学生成为项目的主人,要有鼓励“青出于蓝”的胸襟,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展现创意的勇气,要坚信一个班级学生的头脑绝对超越老师一人的智慧,促成班级集体智慧的形成,集体智慧源于、属于、用于学生。

(4)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爱好出发,尽可能地将静态、枯燥、抽象的教材内容以直观、逼真、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实景照片展示、航船动画展示、视频影像观看、运输船舶观摩、船模实验室现场教学、船舶操纵模拟器仿真教学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破解结构性和原理性难题,使教学富有动态性和吸引力。

四、结 语

职业院校示范性“项目课程教学标准”是开展一切课程教学活动的“定海神针”,是引领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风向标。根据现代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指导思想、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设计等视角对课标的编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为高职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新理念的精髓是:项目课程教学要由现行的“先夯实知识再发展能力”向“知识储备与发展能力同步进行”转变。

[1]吴晓雯.模拟公司综合实践对文秘专业能力提高的探索[J].西安社会科学,2011(5):132-134.

[2]丁燕华.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4):96-100.

[3]严 帅.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3-105.

[4]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 (1):24-26.

[5]任魏娟.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李 俭.高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

[7]柳翠寅,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施[J].煤炭技术,2012(3):20-22.

[8]徐国庆.中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2011(2):81-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