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6
马小朝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书评园地·
彼“自然”非此“自然”彼“道德”非此“道德”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读后
马小朝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卢梭的人生立场,或者说人生态度是审美的,而非历史的。从审美的立场或态度出发,卢梭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批判者。在后来西方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我们依然听到了卢梭警示呼喊的巨大回音。李妍妍的《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不仅是国内关于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不足的重要弥补,更是一种从发生起始点研究卢梭思想的有益尝试。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卢梭的人生立场,或者说人生态度是审美的,而非历史的。从审美的立场或态度出发,卢梭看到了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极度不平等,所以,他成为启蒙运动的推动者,抨击了封建专制社会的悖理逆情。从审美的立场或态度出发,卢梭更看到了历史文明的悖论,所以,他成为启蒙运动的批判者。李妍妍的《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不仅是一个国内关于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不足的重要弥补,更是一种从发生起始点研究卢梭思想的有益尝试。
卢梭不满意历史文明的悖论而向往“回归自然”。“在卢梭看来,人只有在‘自然’的存在方式中才能维持人的淳朴的本性,一旦违背了自然,沾染了矫揉造作,人的本性就会被遮蔽:自然使人善良,社会使人邪恶;自然使人自由,社会使人奴役;自然使人幸福,社会使人痛苦。”①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60、136页。所以,卢梭的自然无疑是自由的同义语。卢梭向往回归人的自然状态,其实是希望建立一个美好的、富有人性的文明社会,或者说,是把人的自然状态设想为人类社会的自由理想。《卢梭美学思想研究》把自由作为卢梭美学思想的灵魂,无疑准确把捉到了卢梭思想的有机生命脉络。
卢梭洞悉到历史文明悖论的重要原因就是理性对感性的支配甚至压抑。卢梭渴望通过诉诸情感来修正理性与感性的不平衡。卢梭“旗帜鲜明地提出由情出理,以情引理,希望在情感的永恒追求中实现道德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②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60、136页。。这样,诉诸情感无疑成为关乎社会和谐、人格完善的重大事宜。卢梭认为,现存社会过分推崇理性必将给人的精神世界造成灾难,强调人的情感世界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以情感教育人、塑造人也就成了卢梭思想的重要内容。《卢梭美学思想研究》把感性情感作为卢梭美学思想的特质,无疑精细地体悟到了卢梭思想的社会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者积十多年撰写博士论文、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成果,完成了著作《卢梭美学思想研究》。其选题意义的合理、准备资料的充分、谋篇布局的完整、思维结构的合理都具备了相当的水平。作为一个1980年出生的青年学者,作者对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深度,尤其让我感觉意外。
我个人的思想偏好,更赞赏《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中包含的一些对卢梭作为一个西方思想家的充分体认。著作通过“回到文本”的具体解读,从卢梭的著作中挖掘其理论的关注点,进而勾勒出一条思想线索,即“从《论科学与艺术》中最早提出的文明对‘人性的异化’问题,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提出的‘自然状态’的理论,再到《新爱洛漪丝》中对于合乎美德的情感追逐,然后到《社会契约论》中草拟的理想社会的蓝图,最后到《爱弥儿》中塑造的‘理想人’形象”①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根据这条思想线索,我们不难体味到卢梭思想中包含着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的思想资源,比如著作认为卢梭自然观的三个方面:自然物理、社会伦理、人性情理。“卢梭自然观的美学内涵亦包括如下三方面的内容,即生命形态与生活方式上的善待自然,生存状态中的善待他人,人性情理中的善待自我,这三方面体现了人类在现代工业文明早期的生态意识。”②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从社会伦理层面来看,卢梭的‘回归自然’指的是消除文明异化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实现人与人之间本真淳朴的自由关系,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③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这样,卢梭的“回归自然”,显然不同于中国文化发生阶段的道家思想的自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具有深邃的历史哲学意识,他也认识到了社会历史的悖论,知道作为物质获取不断增多的人类历史进步,也会同时伴随多方面增多的人类社会矛盾。由此,老子主张非历史地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但老子的“无为”只是一种“君道”,或者说“统治术”。所谓君主必须“无为”才能“无不为”。他“提供了一种安邦定国的为政之道,而这种‘安民’之道的核心就是‘安民’,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满足现状”④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卢梭的“回归自然”则“在于说明自由和平等是人类天赋的权利,进而论证社会契约是维系天赋权利的合理形式,主权在民是订立社会契约的原则宗旨,选举与直接民主制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实施措施”⑤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历史观而主张全性保真,但庄子基本不讲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而主要讲“齐万物,一死生”等人生观念,主张“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绝圣弃智”的心灵境界。庄子关心的不是伦理政治问题,而是个体存在的身心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形成了中国旧知识分子因不能“兼济天下”而不得不“独善其身”的心灵寄寓。如果说老子思想的主旨在于“安民”的话,那么庄子的思想更多的是追求“安心”⑥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庄子哲学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与儒家伦理政治哲学相对应的人生审美哲学,绝不同于卢梭的借助回顾自然状态来省察现存社会的偏差与缺陷,进而通过改进社会来实现“回归自然”的自由理想。“总的来看,天赋权利、社会契约、主权在民、选举与直接民主制这一理论逻辑分析了国家的起源与政权的合法性。可以说,有关‘自然状态’的学说在卢梭那里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⑦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7、63、79、269、270、269、270页。卢梭试图通过社会制度建设解决社会问题,“回归自然”中的生态意识显然更偏重的是社会生态问题。所以,彼“自然”非此“自然”。
同时,在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思路上,卢梭的“道德”关怀显然也不同于中国文化发生阶段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建者孔子一再强调自己“述而不作”“吾从周”,其意就是维护周礼。周礼的起源是以祭祀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周礼的内容是以血缘宗亲为基础的贵贱、尊卑、上下等级制度。孔子认为中国历史中发生的血腥暴力就是根源于血缘宗亲基础上的社会秩序的毁坏。一方面是普通百姓僭礼越位,不能谨守名分约定;另一方面是统治者未从个人伦理亲情的感受推己及人。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就包含着劝勉、告诫统治者,安慰、教诲被统治者的意思。孔子一方面竭力主张挽回种族伦理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劝勉统治者推己及人地体谅民情,这样既能完善伦理道德,又能稳定社会秩序,最终在恢复“周礼”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实现“礼之用,和为贵”⑧《论语·学而》,《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458页。。孔子顺理成章地创建了儒家学说,提出了“克己复礼为仁”⑨《论语·颜渊》,第2502、2504页。,“仁者爱人”⑩《论语·颜渊》,第2502、2504页。的思想。孔子“仁”的核心内容源自“礼”,“礼”的核心内容源自血缘宗法基础上的“尊祖”“敬宗”和“亲亲”“尊尊”原则。这样,仁爱的逻辑依据也就是建立在宗法伦理基础上的心理情感。这种心理情感可以通过所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⑪《论语·雍也》,第2479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⑫《论语·卫灵公》,第2518页。,推而广之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后来孟子强调“亲亲,仁也”⑬《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第2756页。,“仁之实,事亲是也”⑭《孟子·离娄上》,第2723页。。由此“善推其所为”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孟子·梁惠王上》,第2670页。,无疑进一步确证了孔子仁学的血缘宗亲出发点。所以,中国儒家学说中的道德是在血缘宗亲自然关系基础上展开和辐射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异。现代中国人经常津津乐道的“血浓于水”就是其经典表述。既然“血浓于水”,那么讲亲情,不讲原则,讲人情关系,不讲社会道德,也就顺理成章了。但“卢梭认为治疗时弊的唯一办法就是赋予法律以‘公共意志’,订立特殊的公约”。“通过契约,任何个体的意志都消失在共同的、普遍的意志中。”“个体内在的道德呼声融入作为立法依据的公意,公意外化为道德的法律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个体意志的自由。”“总之,卢梭把社会政治领域的革命视为人性在道德领域不断完善的过程。”②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第100-103页。卢梭主张的是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公德。这种社会公德才是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主要标志。所以,彼“道德”非此“道德”。
还是因为我的个人思想偏好,不太满意《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中包含的对卢梭思想悖论的个别结论,比如把卢梭思想的局限归结为陈旧的所谓阶级、时代局限。我更觉得卢梭思想的悖论是西方历史理性主义文化的悖论,甚至是人类历史的悖论。伏尔泰在收到卢梭的《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回复说:“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书,谢谢你,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伶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尊著,人一心想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种习惯丢了六十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拣回来了。”③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9页。我同意伏尔泰对卢梭的批评,因为,离开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离开了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进步、生产方式革新,离开了与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进步、生产方式革新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斗争,卢梭想往的自然或自由可能实现吗?但反过来,完成了与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进步、生产方式革新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斗争,完成了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进步、生产方式革新,完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发生发展,卢梭想往的自然或自由就实现了吗?所以,我很难苟同伏尔泰“种咱们园地要紧”的实用哲学。因为,人除了耕种自己园地的生存活动以外,还应该有人生意义的追问。也就是说,人除了积极参与人类历史实践活动之外,还应有对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思。人类历史的悖论始终不会完结,因而人类思想的悖论也永远没有终点,这其实就是文学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卢梭的警示呼喊无非是要唤醒人们在历史现实活动中的异化感,从而增进人们轻功利、薄算计的审美精神,进而让人们在历史的高歌猛进中,多一份自我反省的内疚与愧悔,多一份如履薄冰的惶恐与畏惧。所以,我们在后来西方的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依然可以听到卢梭警示呼喊的巨大回音。
Different"Natures"and Different"Moralities":A Review of Studies on Rousseau's Aesthetic Thought by Li Yanyan
MAXiao-chao
(School of Humanities,Yantai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05,China)
Rousseau's standpoint of life or the attitude of life is that of aesthetics rather than history.From an aesthetic standpoint or attitude,Rousseau is regarded as an Enlightenment critic.In the later Western Romanticismand the trend ofmodernismliterature,we can still find the great echoofRousseau's warningcalls.Studies on Rousseau's Aesthetic Thoughts written byLi Yanyan is not onlyan important remedy for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Rousseau's aesthetic thought,but also a useful attempt to study Rousseau's thought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
Rousseau;aesthetic thought;study
I01
A
1674-3210(2017)02-0100-03
2017-02-18
马小朝(1954—),男,山西侯马人,烟台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世界文学、西方文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