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构建——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

时间:2024-07-06

王艳玲

(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教育教学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构建
——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

王艳玲

(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从消极被动式的问题解决,向积极预防式的健康品质的培养塑造转变。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就是以认识、尊重、欣赏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导向,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参与、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成长和发展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品质,预防或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积极发展模式

一、引 言

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育人过程中的具体化和实践化。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它将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趋向显示,心理问题不仅仅是理想和现实矛盾导致的心理冲突,或是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人格障碍,还会是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生命活力和生存意义的缺失。本文探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发展模式,即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根本,选择贯通知、情、意、行的教学内容,创设参与、体验、成长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情境,构建尊重生命规律,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立体化的实践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新趋向

调查和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除具有传统特点以外,还出现了更为复杂和微妙的现象,一是北京大学徐凯文老师提出的“空心病”①徐凯文:《时代空心病——功利化应试教育之祸》,搜狐网,2016年8月18日,http://mt.sohu.com/20160818/ n464793341.shtml。,二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命名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②钱理群:《“利己主义者”的精致》,腾讯网,2015年7月19日,http://cul.qq.com/a/20150719/007639.htm。。

(一)徐凯文提出的“空心病”现象

徐凯文梳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脉络:早期来访者大多是神经症水平的问题;近些年更多的是人格障碍水平的个案;而最近三年出现了精神障碍患者,比强迫症、神经症障碍以及人格障碍更加复杂,甚至让人感到束手无策——这就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或可称其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空心病”的主要表现为:(1)情绪低迷,兴趣淡漠,但是在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与其他人没有明显差别,甚至非常优秀。症状上较为符合抑郁症诊断。(2)孤独感和无意义感强烈,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多年来就是为了追求出色的成就而拼搏,并以此为唯一的支撑。甚至当这些东西都得到的时候,内心还是空落落的,出现强烈的无意义感。(3)人际关系良好,但协调人际关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而且做得非常辛苦,感觉疲惫不堪。(4)对生物治疗不敏感。常规的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以及生物疗法对他们都没有效果。(5)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由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引起,而是由于缺乏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感,缺乏人生信仰和生活目标。

“空心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功利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和考试机制下,所有师生和家长都只关心分数,学生也完全被训练成分数的奴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只知道高的分数可能获得奖赏,获得成就感,获得别人不能得到的东西。学生不仅在承受压力,而且其价值观也被扭曲、被功利化,生命的活力和张力被封杀,自我的需求被压抑。

(二)钱理群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钱理群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倾向在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成为影响他们提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的瓶颈和障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高智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最大特征。造成‘利己主义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之始,经幼儿园、小学、中学不断强化,大学阶段不过使其越加‘精致’而已。”①钱理群:《“利己主义者”的精致》,腾讯网,2015年7月19日,http://cul.qq.com/a/20150719/007639.htm。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养成是长时间、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家长的个性特征、贫穷狭隘的家庭环境或过于溺爱的家教方式,是造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家庭原因。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无论贫穷或富裕,农村或城市,家长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都将使子女过分注重个人利益。此外,贫苦的生活环境或过于溺爱的家教方式,生活资源的稀缺或资源的独占等,也会使孩子产生习惯化的自私心理。

其次,“唯分数论”是造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教育原因。中国的现实是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或不平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从孩子进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无论家长还是教师一直都在强调分数。拿到高分似乎就赢得了一切,人们意识中以为上学的高分数直接影响着毕业后的好工作,最终影响着人生的成功。为了拿到高分数,学生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盘活各种资源,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显现出较高的智商和情商。这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典型表现。

第三,唯利是图的大环境是造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社会原因。社会环境中,为一己私利而导致的医患纠纷、食品安全、诚信危机、道德困惑等现象不断出现。高校环境中,教师为自身发展热衷于报课题、申经费,对本是主业的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现象,是现成版的“利己主义”教材。大学生作为社会人不可能不受影响。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和目标。

如果说“空心病”是自我的迷失,那么“精致的利己主义”就是对社会的迷失,无论哪种迷失都将导致个体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缺失,结果或伤害个体,或危及社会。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普遍化、复杂化态势,说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所调整和改变。审视生命教育,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将其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构建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就是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出发,探寻生命本质,激发生命活力,丰富生命体验,塑造核心素养,实现生命价值。这需要融汇课上课下、校园内外、时间空间等全方位资源,打造立体多维的框架。

(一)以培养科学生命观为导向,确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科学的生命观唤起积极的心理,而积极的心理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近期,国际范围内都在关注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问题①《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光明日报》,2016年6月6日。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年3月30日,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 167 226.html。。2014年,教育部发文提出,要“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11月6日,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第十五届明德论坛上提出“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积极教育”的理念。对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实践化,教育目标的确定则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和框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人民日报》,2016年9月14日。由此,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围绕“三大要素”和“六大素养”确定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以激发生命活力为主线,选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旨在以生命教育为线索,以核心素养为框架,选择激发生命活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此,在传统、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带领研究团队选择了与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核心要素有关联的三个代表性课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选课,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课程改革尝试。

第一,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入学之后出现的目标缺失、动机乏力和生命困顿现象,为在校大学生开设《生命导航——心理学视角下生命解读》选修课。通过认识生命之贵、体验生命之美、跨越生命之痛、引爆生命行动力四个专题,帮助学生寻找自我,尊重、规划自我,实现自主发展。第二,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借助分析教育之异化现象、解读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原则、性健康教育、死亡教育等专题,引导学生一方面在发现自我、尊重自我的过程中接纳个体自我,另一方面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找到社会自我。通过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的相互融合,践行社会参与,实现自身价值。第三,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茶与茶文化”。通过介绍中国茶史、普及茶的基本知识、了解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展示茶叶的冲泡技艺等专题,宏观上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微观上促进学生思考人生,自我完善,并且在操作中让学生感悟那种崇尚自然之精神、待客之道及文明礼仪等。

(三)以互动体验为主要方式,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成长课,互动体验是其主要方式。首先,课上专题授课,师生互动。老师简要解读基本理念和规律,更多时间以学生展示、分享、体验与表达等方式进行。授课环节使学生对自我、他人、社会和生命理念的认知有所改变,丰富初步的情感体验。其次,课下参观体验、调查研究。通过参观茶楼、殡仪馆,对社会群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获得直接经验,充实内心体验。“生命教育”课外体验课——“殡仪馆里的死亡教育”是一个集中体现。在殡仪馆里看到无人认领的死刑犯的骨灰,学生们认识到“路是自己走的,只有自己才能选择死后骨灰的存放方式。那就是好好做人,做好人,做令人尊敬的人,做服务他人的人”。体验式、分享式、成长式的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触动和震撼。第三,借助校内社团、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情境教育入手,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心灵协会”社团,利用心理学专业优势组织策划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在体验分享中解疑释惑,化解交往、恋爱、生涯规划中的矛盾和冲突,并学会沟通与合作。“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以心理学、学前教育、教育学专业为依托,在全国心理学家大会、老年人心理疗愈、社区亲子教育、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教育等领域开展专业型志愿服务。团队项目实施三年,学生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和自身价值感得到强化,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互动体验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三观”在知、情、意、行的相通相融中得到了塑造和固化。

(四)以全程式一体化为统领,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途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融汇了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是一种全人教育。全人教育需要汇聚学校资源,整合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教职员工统一思想、统一意识,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全力以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具有人性化的同一性的教育元素,并以此与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相衔接。笔者以高校基层教学单位为平台探讨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途径。

1.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制定规划,实现管理育人

强化管理是保障。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加强督促和检查等措施,确保实效。完善制度是根本。建立工作规程、明确导师职责,并与评优、考核挂钩,保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制定规划是前提。针对大学四年中入学适应阶段、发展方向分化阶段、充实提高阶段和学用结合的冲刺阶段,制定相应规划。①王艳玲:《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探究》,《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管理育人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规划学习生涯、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生命价值。

2.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实现教书育人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更多体现为专业能力的培养,并由专业教师来完成,他们在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分类指导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独到作用。任课教师的入学专业教育突出专业性,帮助学生熟悉培养方案,介绍课程内容、作用及专业地位,巩固专业思想。实施课堂教学分类指导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特长和职业倾向。其次,帮助考研和就业学生各自完成六个明确,从而有的放矢地规划好学习、实践、社团活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老师的重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②王艳玲:《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式一体化教育探究》,《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教书育人环节,助推学生形成专业实践能力,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彰显生命的张力与活力。

3.突出辅导员功能,实现服务育人

辅导员作为生活导师,在入学教育、生活指导、综合测评、社团活动等方面应给予学生帮助,对他们思想、品行、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进行指导。辅导员老师在入学教育环节,重在帮助学生熟悉新环境,明确学生守则,组织其活动,缓解其孤独与陌生,增加安全感。生活指导方面,应把握学生信息,关注特殊群体,营造温馨和谐的班风。综合测评工作,要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细致组织,贯彻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弘扬正能量,塑造学生积极的“三观”。社团活动个性化指导,应帮助学生了解社团、自己、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提高有效性。服务育人环节辅导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传递正能量,激发积极情感,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强化人生信仰和生命的意义。

四、结 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个体“三观”的塑造和养成也是全社会多维元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发展模式就是在这一特殊时期从生命教育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给予帮助、疏导和调试,使其积极的“三观”具体化、实践化,培养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使其具备立足社会的核心素养,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Establishing Positive Development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A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WANGYan-ling
(School of Education,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 is beingtransformed frompassive problem-solvingmode toan active prevention ofhealth qualities.Toestablish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mode ofstudents'health education startingfromthe perspective oflife education,we should followthe guidance of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life in respect ofrecognition,respect,and appreciation.We should establish newgoals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choose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s with perfect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carry out participation and 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building up the practice platform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cultivate students'sound individual quality and prevent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psychological crisis.

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 education;life education;positive development mode

G64

A

1674-3210(2017)02-0109-05

2017-03-01

廊坊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发展模式构建——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K2014—01)。

王艳玲(1965—),女,河北大城人,廊坊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